改革开放中的部分问题及解决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中的部分问题及解决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中华大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深远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在这30年利,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改善,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可谓有目共睹。

但是由于这场变革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涉及面较广,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因此对于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

接下来将主要对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资源的问题及解决进行一些分析。

一、公共服务
一、目前我国公共服务的现状
中国正处在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增长快,变化大,诉求强烈,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有限的特殊阶段。

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一个国家当处在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的时候,政府对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保障发展是相对比较慢的;到了人均GDP3000美元以后,这方面的投入才会大幅度增加。

而我国2005年人均GDP是1700美元,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这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呢?值得我们深思。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大体有五个基本特点,第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发育程度大大提高;第二,由过去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公众特别是没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群体生存的社会风险系数上升;第三,公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迫切,内容发生重要变化;第四,公共需求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矛盾凸现;第五,政府目前正处在痛苦的转型过程中。

我把中国政府未来的转型概括为三个趋势:一是由管制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二是由单一的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向公共治理型政府;三是由主要靠手工作业的政府转向信息网络主导的信息化政府。

政府本身的转型,又遇到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上升多造成的差距,使这个问题突出地表现出来了。

看到我们所处的阶段,是我们制定公共服务政策、选择制度安排的重要基础和出发点。

二、制约中国公共服务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
影响政府公共服务的因素也许很多,当前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
第一,公共服务的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公共服务覆盖面太窄,成为目前中国弱势群体大量涌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弱势群体的成因,也是因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造成的。

而我们的公共服务投入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这三项基本公共服务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第二,已经建立的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也在实施中被扭曲。

比如义务教育演变成收费教育,医疗乱涨价、乱收费导致更多的人看不起病。

第三,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在公共服务的某些方面有失公平。

这三个问题集中体现为社会的公共需求强烈而政府公共服务提供能力有限,两者之间的矛盾凸显。

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价值选择、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方面存在的失当,是产生以上问题最主要的原因。

第一,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制度安排明显地有失公平。

这集中地体现在以国家固定投资为代表的公共设施的投入,多年来出现了“两多”“两少”的现象:即城市多,农村少;发达地区多,落后地区少。

也就是说,我们在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投入方面,农村和中西部落后地区,明显处于弱势,这直接影响到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国的实施,也有可能导致我们在政策制度方面出现结构性的风险。

这是我们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方面有失公平的集中反映。

第二,公共服务提供的体制成本太高。

这种体制成本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我们没有一个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架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架构整体上在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比如,1994年实行分税制,这个方向应该是对的,但是我们没有建立起和中央财政相对集中配套、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那些占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很大的所谓专项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受到各种关系的影响较大,使其规范性大打折扣,这是这些年我国出现各种不正之风的重要源头之一。

二是我们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体系效率不高。

在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主要是事业单位,但事业单位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的问题突出,内部管理、服务效率低的问题长期存在,特别是在市场化改革的影响下,很多公共服务提供机构,有明显的营利化倾向,其行为与这类机构的组织属性发生严重的背离。

第三,政府缺乏严格的自我约束机制。

政府花钱有没有硬的约束机制,能不能花得比较公平,这些都是很关键的问题。

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政府整体上缺乏严格的制度。

三、解决中国公共服务突出矛盾的对策
当前解决社会公共需求与公共服务问题,主要取决于政府。

政府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对公共服务的政策、范围、边界、政府能力等,进行科学的评估,制定出中国目前现阶段改善和发展公共服务的战略。

就是说要有整体的解决思路和应对策略。

第二,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责任。

在当前的情况下,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特别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如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的主要职责,大体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制定公共服务的规划、政策和标准;二是提供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三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四是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管,包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要确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条件是,大刀阔斧地改革事业单位,重构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要加快政府自身改革的步伐。

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几乎都与政府行为、自身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快政府自身改革的步伐,就成
为改善公共服务,解决目前在公共服务领域存在某些突出问题的关键。

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三点至关重要:一是要建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硬约束机制,加强对政府公共财政开支的监控;二是要规范政府自身的行为,通过改革,减少政府的行政开支,降低行政费用,把节约出来的资金用于增加公共服务的基金投入。

这就是说,在目前中国仍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阶段,我们增加公共服务的投入,不应该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而是以调整内在的支出结构为重点。

三是要用信息网络技术,改变公共服务提供的手段,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提高民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二、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科学架构,需要回答五方面的问题:一是是什么?二是保什么?三是如何保?四是谁来保?五是怎么保?
是什么――社会保障体系的科学架构应是以弱势群体为重点保障对象,以防范和化解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风险为基本出发点,以提升生活质量为高层次追求的社会保障体系架构。

保什么――应是“保风险”的架构。

保障对象不应是某些特定人群,而应是防范和化解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遭遇的各种社会风险。

如何保――社会保障体系的科学架构是“以预防为基础的分层保障”架构。

社会风险往往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需要通过社会预防、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服务等多层次予以适度保障。

谁来保――社会保障体系的科学架构是“大家保大家”的架构。

人们遇到的社会风险由谁来化解?或者说,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由什么样的主体进行投入?研究表明,要防范和化解风险,需要“大家”来共同完成,即不光靠政府承担,也不光靠个人或家庭,需要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共同承担。

怎么保――社会保障体系科学架构的构建要分步进行。

第一阶段,以统筹规划、预警反馈和高效运转为原则,设计出构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科学架构的具体方案;第二阶段,制定各地实施细则;第三阶段,根据执行情况,调整完善方案,然后为社会保障立法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育资源问题
对于愈演愈烈的择校之风,老百姓是怨声载道、痛心疾首,而又无可奈何,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用以民为本的精神将这件事放到重要的位臵。

尽管治理择校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部分地方的择校问题仍比较严重,我认为治理择校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政府要依法行政、领导应带头扭转风气。

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义务教育政府办”的思想观念,切实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

一是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出符合本省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工
作目标,分期分批逐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二是调整教育投入政策。

各级政府应将人力、物力、和财力向薄弱学校倾斜。

领导干部的表现对治理择校风非常重要,他们应以身作则,不批条子、不打招呼、不收条子,自己的儿女子孙就近入学。

各职能部门要依法办事,不给学校施加不应有的压力,为扭转社会风气提供良好的环境。

2.要强化政府主导、杜绝公办学校市场化。

学校招收择校生、借读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利益驱动。

这些创收实质是一种部门利益化的表现,给少数教师、个别学校、相关部门带来了利益,损害了整个义务教育公平的实现、损害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

即使这些创收能够改变少数学校的办学环境,相对于全局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得不偿失。

建议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将治理学校乱招“择校生、借读生”与治理学校乱收费结合起来。

严禁学校将收取赞助费与招收学生挂钩。

将治理乱招生的成效与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挂钩。

逐步彻底消除中小学通过招收择校生、借读生进行创收的活动。

保持公办学校的国家义务教育机构的本来面目。

3.教师配臵应均衡、增强所有学校吸引力。

教师力量的均衡配臵、有效流动是治理薄弱学校的难题。

公办学校的教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机构的公务人员,应加强对其行为和收入的管理。

可以比照公务员的工资管理制度,实行“阳光工资”,在一定区域内教师待遇统一标准。

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实行各校轮换和调配制度。

“选好苗子、搭好梯子”,要将选配和培训校长队伍放在重要位臵。

建立健全鼓励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的激励机制。

城区中小学青年教师和教育系统后备干部都应分批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或挂职锻炼。

对在对口支援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教师,应给予重奖。

调整学校教师编制,对农村学校适当放宽编制数。

通过教学的合理配臵,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增强每一所学校的吸引力。

4.向薄弱学校倾斜、加强投入并确保生源。

现在重点学校和名校中不少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由于力量有限,很多地方采取办重点学校、“窗口学校”的办法。

在当时有合理性。

但对学校的均衡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建议取消这种做法,实施无差别的办学方针,加强所有学校的标准化建设,而不能搞特殊化建设。

目前,一方面有必要适当减弱重点学校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资源的配臵上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要加强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实施重点高中指标切块分配制度,以此来抑制家长的小升初择校热,保障生源的均衡分布。

5.要促进社会办学、办学环境要公平优化。

促进社会办学是和加强政府主导义务教育办学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当社会办学环境公平、繁荣昌盛之时,或许就是义务教育走向真正公平、合理、有序之时。

对义务教育的某些个性化、特殊化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应该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市场途径满足这部分需求。

因此,应该鼓励社会和市场举办各种条件、各种收费标准的学校。

政府要确保办学环境要公平优化,反对利用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打着民办旗号,采取所谓“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的方式,扰乱秩序。

享受公平的教育,是每位孩子的权利,而其前提是教育资源的公平配臵。

政府是实施教育公平的主体,实现教育公平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为保障每位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到
平等教育的权利,政府必须合理配臵教育资源。

总结
对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敷衍塞责。

单纯通过抓经济发展来解决,只能触及问题的局部或表面;回避体制和机制就事论事,也无法从根本上来解决。

正是因为清醒地看到了这些,我们党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动摇的同时,鲜明提出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努力使改革决策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反复强调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统筹好改革涉及的各项工作。

这些年来,从免除农业税到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从推进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到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从频出重拳严惩腐败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正在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

这也充分说明,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归根到底靠改革开放。

参考文献:《人民日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