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奏鸣曲》的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奏鸣曲》的赏析摘要:音乐是人类史上最悠久、最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形式之一,西方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的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贝多芬则是西方音乐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西方浪漫乐派的奠基人。

本文主要以《第五钢琴奏鸣曲》为代表,通过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及创作情况,来展示西方音乐的艺术审美价值。

关键词: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西方音乐
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音乐界被称为钢琴家的“新约全书”,在西方音乐艺术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钢琴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钢琴奏鸣曲》在贝多芬早期创作中占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总结了第一组奏鸣曲的艺术成就。

《第五钢琴奏鸣曲》曾引起当时众多的音乐评论家的集中攻击,被指责为作品思想混乱,夹杂着“含糊不清的矫揉造作”,然而,这种所谓的“含糊不清”恰恰反映了贝多芬的创作个性。

一、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及艺术创作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年),是一位集古典主义之大成的德国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指挥家和钢琴演奏家,被后人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曾师从聂非学习和声学、对位法和赋格曲式等科目。

贝多芬经历了法国大革命这一欧洲社会的激烈变革,他的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和个性的特征。

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受莫扎特和海顿的影响较
深,风格轻快流畅;中期作品则展现出他独有的音乐风格,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晚期的作品思想深刻复杂、技巧成熟,同时也有了浪漫主义因素。

他的一生共创作了1首小提琴协奏曲、5首大提琴协奏曲、5部钢琴协奏曲、9首交响曲、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32首钢琴奏鸣曲、1部歌剧、2部弥撒曲等。

这些作品奠定了贝多芬在西方音乐界的地位,对音乐的发展也有着深远影响。

二、《第五钢琴奏鸣曲》的艺术特色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反映了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的作品充满了英雄性格的特征,“与命运抗争”的时代信念深深影响了他,由此谱写了优美的心灵音乐。

《第五钢琴奏鸣曲》在集中体现贝多芬继承古典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对奏鸣曲创作过程中的材料运用、作曲技法、曲式结构等方面,有了重大的突破与创新,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五钢琴奏鸣曲》,c小调,创作于1796-1798年之间。

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极快而富有精神的快板,c小调,充满了激烈斗争的氛围。

第一主题由主和弦以及分散和弦上行的意志动机和另一个与之相对应的优雅动机组成。

这是惊人的质朴和深刻的开端,展现了英勇、威武的冲动和悲凉、忧愁的叹息之间的强烈对比。

这是人内心深处矛盾的写照,时刻准备着用行动去抗争。

在发展部分第二主题有着大胆、富有意味的变化,主部的开端音调转为明朗的大调色彩。

接着为f小调徘徊的成分,这与主部的
“叹息”和副部清幽的音型相结合。

展开部的构思反映了内心斗争带来的心神不定与惊慌错乱。

结尾音调迅速攀升,引向再现部。

第二乐章,舒缓的慢板,ba大调,省略了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结构显得非常简洁,仅仅通过主题的优美变奏来影响变化与深度,充满了对慰藉的渴望。

兰兹曾评论说:“这首adagio同时是庄严的,又是朴素的”,仿佛“从管风琴的管中流出”。

adagio中的第一主题非常奇美,伴着低声部八分音符的背景和中声部切分音型的颤动,创造了柔和圆润的音响效果。

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的对比是不明显的,但是第二主题也有许多的激情。

“会说话”的音调被披上了懒洋洋的外衣和淙淙作响的背景轮廓,创造了幸福美满的图景。

第三乐章,最急板,奏鸣曲式,默默的诉说着心中的故事,充满了在焦躁中对平安的期盼。

有愤怒的骚动、有悲哀的诉求,有接近人们热情而又简练的语言,显示了贝多芬创作戏剧性和悲凉风格结合的典型。

第一段开始的主题贯穿整个乐章,这是对传统的沿袭,它的小提琴音型使我们联想起莫扎特和海顿那翩翩飞舞的主题,但他们明显不适于烘托英勇的形象。

不过在延长号前,贝多芬采用了十六分音符激扬的奔跑,再配上八度的重音,成功地找到了独特而威武的音调,与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相呼应。

第二主题中随着率直的进行曲形象地消失,继之而来的是尖锐的音区和色彩的节奏型对比,这里流露出了革命年代戏剧化的音调。

展开部是小型的,但贝多芬在这里找到了象征不安和振奋号召的出色音调。

再现部,运动的间歇变
得更为经常,没有以激动不安的心绪为终曲,而是以戏谑的第一主题在c大调安静的终止中的溶解来避开可能产生的结果。

古典奏鸣曲虽然在音乐脉络上清晰规整,但稍显呆滞单调。

奏鸣曲的主题与乐旨之间、乐段之间,乃至起连接作用的过渡部分都毫无美感与表现力可言。

贝多芬对奏鸣曲的创新就是任其自由发挥,并不断发展,使音乐不再受制于古典奏鸣曲的固有乐章创作。

《第五钢琴奏鸣曲》的终曲,是贝多芬创新探索的振奋人心的见证。

总结:
贝多芬以一个作曲家虔诚的心,摆脱了奏鸣曲形式主义的创作。

他促使听众相信在搜寻音乐形象的完整和独特的道路上,有多少磨难和欢乐的创作空间。

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奏鸣曲》中每个乐章的音乐特色及深刻寓意,充分展现了他的创作风格,奏鸣曲感人至深、慷慨激昂而又朴素至极的旋律,崇高的美学价值以及丰富的内涵,在浩瀚的音乐天地中独树一帜。

贝多芬提高了钢琴奏鸣曲的艺术表现力,使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邓薇洁.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演奏与教学[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2] 李丽梅.英雄主义的作曲家——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曲式研究[j].歌海,2009(04)
[3] 王芳.激情的跳动——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音乐分析[j].大舞台(双月号),2009(05)
[4] 王爱红.简析贝多芬《第五钢琴奏鸣曲》之第一乐章[j].大众文艺,2010(17)
作者简介:田卓玉,江苏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从事钢琴专业课和自弹自唱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吉林长春人,自幼学习钢琴,96年以专业第三,视唱练耳东三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东北师大音乐学院。

2000年毕业就职于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演艺系,2001年就职于江苏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至今。

工作期间多次参加省市演出,教育的学生多次在省大学生基本功大赛里获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