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 ppt课件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 ppt课件

Aller-5益生菌产品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 程,尽管人类的寿命越来越延长, 但困扰我们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多 我们对现代医学的质疑也越 来越多!
当我们开始关注地球的生态圈的时 候,让我们同时关注一下自己体内 的生态环境
一天一袋,重建体内微生态 一天一袋,益生健康!
01
人体的微生态
Human Microbiome
人体的微生态
人体微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口腔、呼吸 道、胃肠道、泌尿道和皮肤5大生态领 域
人体微生态菌种类达目1前00人0余们种对宏观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数量达100万亿个(已人经体有体了细深胞的刻1的0万认亿识个,10微倍观)生态平 重量约1271克,相当衡于却肝远脏未的受重到量应有的重视。认识人 99%是以双歧杆菌和体类微杆观菌生为态主的平专衡性的厌重氧要菌性,保持微 1%是兼性厌氧菌(以生乳态酸平杆衡菌,为才代能表使)人类对外适应大
Aller-5益生菌产品
Aller-5益生菌产品
经鼠李糖乳杆菌HN001 干预后,可显著降低两 岁内遗传过敏性湿疹的 发生率。
经鼠李糖乳杆菌HN001干预后 ,遗传过敏性湿疹的患病儿童症 状显著减轻。
Aller-5益生菌产品
经乳双歧杆菌Bi-07干预后 ,过敏性皮炎儿童患者的 SCORAD指数较试验前,两 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
Aller-5益生菌产品
80例长期患过敏性鼻炎、结膜炎患儿分为两组:益生菌组60 例服用副干酪乳杆菌1个月和安慰 剂组20例。问卷评分显示 ,无论是在发病频率和受干扰水平上,益生菌组患儿的鼻部症 状和生 活质量与安慰剂组比较均明显提高。
Aller-5益生菌产品
专利 Enteromix® Colon Simulator(肠道模拟器)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PPT课件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PPT课件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的 关系极为密切,其中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 的、必需的.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 :
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研究微 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宿主(环境)相互 关系的科学。
• (6).皮肤
• 皮肤分泌物、衣物等因素影响,在不同部位 上的细菌种类不同
• 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 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由
于= • 大多数皮肤微生物是直接或间接同汗腺有关 的,因为毛囊是微生物生存的一个理想环境
常住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
三.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 (antagonism):抵抗外来致病菌,维持正常菌群 内部的平衡,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实验表明,在肠道无菌 情况下,由外界输入的致病菌可迅速增殖;而在有正常菌 群存在的肠道中,由于竞争优势,使得致病菌增殖速度明 显下降,显示出正常菌群对外袭菌的低抗作用: ①.生物屏障作用:竞争黏附,形成微菌落、生物膜、定植 抗力 ②.化学屏障作用:产生有害代谢产物,抑制其他细菌; ③ 竞争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 ④降低pH 值;
③ 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 菌生长; ④ 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
(5).泌尿生殖道:
阴道常住菌有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阴道 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双岐杆菌等,乳杆菌为优 势菌群。 正常情况下,女性泌尿生殖道中的微生物丛对女性 泌尿生殖系统具有自洁作用,尤其是某些细菌的酸性 代谢产物所形成的酸性环境可抵抗多种病原体的入 侵。 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的细菌相似,有葡萄球菌 、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乳杆菌及真 菌等 正常男性泌尿道不含有细菌。男性尿道口有葡萄 球菌、拟杆菌、耻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支原体等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课件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课件
第二章 宏观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 第三节 微生态平衡失调 第四节 微生态平衡的维持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1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2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一、微生态学和微生态系统的概念
微生态学 :是生态学的一个层次,是研究正常微 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相关关系的科学。
8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 )微生物在体内的分布
消化道不同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 口腔:细菌多,葡萄球菌、链球菌、乳杆菌、
棒状杆菌、螺旋体等 食道:细菌少 胃:极少。如:乳杆菌、幽门螺杆菌、胃八叠
球菌等少数耐酸菌。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9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3
(五)感染
自身感染与内源性感染既是微生态平衡失调 的原因,也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的结果。
外源性感染则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特别是菌 群失调的原因。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34
三、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标志
判断微生态平衡是否失调,要从宿主体内和 体表特定的生态空间结构内原籍菌和外籍菌 的定位、定性和定量变化以及宿主的机能状 况两方面统一考虑。
微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 物群以其宿主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 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信息 (即基因)相互交流的统一的生物系统。包括:正常 微生物和宿主的外环境(组织、细胞、代谢产物)
1、物质流动 2、能量 3、信息流动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3
第一节 微生态系统
2、败血症 化脓性细菌经血行转移到其他部位引起的严重 感染,然后再由感染部位重新进入血液系统, 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uu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uu
(3) 通过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它们通过
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参与正常菌群的形成。
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 人体正常菌群种类达1000余种 ➢ 数量达100万亿个(人体体细胞只
有10万亿个) ➢ 重量约1271克, ➢ 体积相当于一个肝脏 ➢ 99.9%是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为主
的专性厌氧菌 ➢ 0.1%是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的兼性
另外,有研究表明益生菌具有阻碍结肠和其他 器官中发生的非基因型和基因突变型的功能。
从一些动物实验的结果也证实了此论点。 日本动物中心实验室将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用于
癌症的研究,发现雄性小鼠对于肝肿瘤的诱发 率比无菌小鼠高得多,前者为25%,后者30%。
如果有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类腐败梭菌的参 与,其肝癌发病率为100%。
代谢物和抑制物排斥致病菌; 在微环境下保持优势,并与肠道中其他细菌相互作用,
调整菌群间关系,以保证肠道菌群最佳优势组合,并 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正常菌群在体内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乙酸和乳酸,使 环境pH、Eh下降,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
正常菌群能产生胞外糖苷酶,可降解肠粘膜上皮细胞 的复杂多糖,而这些糖是潜在致病菌和结合细菌毒素 的受体;
微生物与有生

命宿主的关

系,侧重于

生物环境

微生物与外环 境(生命的 和非生命的) 关系,侧重 于微生物
我国微生态学的奠基人——魏曦
1950年,提出菌群调整疗法,即把正常菌群 的成员制成活菌制剂给病人服用来辅助缺失或减 少的细菌。“促菌生”——需氧腊样芽胞杆菌。
活菌制剂 “Biogen”:大肠杆菌活菌制剂 “Colibiogen” 乳杆菌活菌制剂 “Lactobiogen” 肠球菌活菌制剂“Enterococcobiogen “促菌生” “Cerobiogen”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13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颉颃(xie hang)关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微 生物共同生长时,使双方或一方受害的现象。可 分为竞争、偏生、寄生和吞噬。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为了获 得能源、空间或有限的生长因子而发生的争夺现 象,竞争的双方都受到不利影响。
偏生:两种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一方产生毒素或抑 制对方生长的物质,使对方受害或生长受到抑制 ,而其本身不受到影响或反而收益。
自身菌系:长期生活在动物体表或体内的共生和 寄生性微生物。
外来菌系:从土壤、水、空气和动物所接触的环
境中污染的微生物。
7
二、微生态系统的结构第一与节功生态系统 能
(二 )微生物在体内的分布
原籍菌 是微生物与宿主一起在长期进化过程中 所形成的,他们在动物体内特定的部位定居和繁 殖,定植区内的菌类及其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 正常情况下对宿主健康有益或无害,具免疫和营 养作用。 外来菌 一般不能定植在皮肤和黏膜表面,如果
部位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的异常变化。 停药后可以恢复,无须治疗,是可逆的。
38
2、二度失调 菌群比例失调后,即使消除诱发因素,仍保留原来的失调状态。是不可逆的,临床 上表现为慢性病,如:慢性肠炎、慢性口腔炎、慢性肾盂肾炎。
3、三度失调 原来的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群占绝对优势。表现为急性病理过程,病情 严重。
• 新生动物具有某种有效的胃肠道微生物选择机制。新生动物胃肠道最早栖居的微生物 来源于母体产道和粪便,但这些微生物在生物演替过程中将逐渐被乳酸菌等优势菌所 取代。
一、创造微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
(一)建立正常的微生物区域
☆ 哺乳动物出生前胃肠道无菌; ☆ 2天内,粪便中可检测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 2天后,胃肠道便可被微生物完全定植; ☆ 真菌和原虫区系在出生后8~10天和10~20天内 即可分别在瘤胃内建立。 微生物来源:母体产道和母体粪便微生物、环境 。

第四章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ppt课件

第四章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ppt课件
• 微生物与其宿主宏生物之间的微生态平衡与失调是可逆 的
.
二,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生态学分类 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及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 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 一度失调 可逆的 二度失调 不可逆的如慢性肠炎、慢性肾炎 三度失调 又称菌交替症或二重感染
.
优势菌: 优势菌是指菌群中的生物量或种密集度大
的细菌,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菌群的 功能,并对宿主的生理、病理具有重要意义 的菌群。
最好是选择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培养基, 每种培养基定量或者半定量接种分别在需氧、 厌养和微需氧的条件下。
.
机体反应性 有无白细胞、脓细胞渗出以及有无吞噬现象。
.
根据各种群数值以及种群间的比例关系同正常值 之间的比较才可以判断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否。
.
3、定位:是指确定微生物种群在宿主中存在 的位置。
同一种群,在原位是原籍菌,而离开原位转移 到其他的部位,称为移位,该种群对于移位器 官而言,就成为外籍菌。
外籍菌与原籍菌在生物学上是相同的,但在生 态学上则是不同的,原籍菌变为外籍菌,同一 细菌就由有益菌变为有害菌。
(二)、微生物 1、定位标志:
指生态空间,即确定微生物菌群在宿主中存在的位 置。 2、定性标志:是对微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的分离和鉴 定,即确定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应包括细菌、真菌、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病毒。境内微生物总菌数和各种群活菌数的 测定,它是进行微生态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
微生态的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微生 态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外界条件总是变化的,宿主的生理状态也是 不断变化的。
.
第一节 微生态平衡
二、微生态平衡的主要标志
主要标志包括宿主和微生物两方面。 (一)宿主 1、动物种类和品种 2、系统和器官 3、生理功能 4、发育阶段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二、消化道功能 三、肠道菌群 四、菌群失调与健康 五、微生态制剂与健康 六、肠道菌群健康管理
2017/8/10 2
什么是微生物?
针 尖 上 的 细 菌
2017/8/10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简单的多细胞, 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组成:细菌、真菌、病毒、原虫 细菌
□ 约有1014(100万亿) □ 500余种 □ 重量约1.5 kg □ 体积相当于肝脏大小 □ 粪便重量的40%是微生物,
其中90%以上为活菌 构成极其复杂的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
2017/8/10 14
2017/8/10
人体肠道菌群
胃内定植着酵母菌、螺 旋菌、乳杆菌、少量球菌; 小肠(由于肠蠕动过快, 很少有常住菌):肠球菌、 乳杆菌、肠杆菌等过路菌; 结肠定植着大量正常菌 群:50个菌属400~500个菌 种组成。
生活在“微生物的海洋”中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 数为:1000亿个;
4
2017/8/10
人体内微生物重量分布是怎样的?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影响
营养素消化吸收障碍,导致机体营养不良; 屏障作用下降,发生中毒和感染等疾病,主要
表现为呕吐、便秘、腹泻等不良症状。
12
2017/8/10
菌群失调 影响健康
疲倦 青春痘黑斑 免疫力降低
腹泻
便秘
菌群失调

微生物与健康人体微生物及合理用药PPT课件

微生物与健康人体微生物及合理用药PPT课件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是指栖息在人体皮肤或黏膜上, 并随宿主长期进化过程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定植在宿 主皮肤上或肠道黏膜等的微生物群落。
一般在生理性情况下主要表现为有益于宿主的微 生物群落,而在病理情况下又可表现为有害于宿主的 微生物群落。
第1页/共60页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
人体中的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和环境之间形成一个 局部的生态平衡系统。
微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微生态学的基础、教学、 临床、中医药、动物、植物、感染、微生态调节剂等。
第20页/共60页
微生态调节剂
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ologicalmodulator)是由调整微生 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 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可分成三大类:益 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第19页/共60页
微生态学与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1977年由德国人 Volker Rush首先提出的。它作为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 支,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边缘 科学,是一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中国的微生态学研究自1979年10月中国微生物学 会人畜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下属的正常菌群学会的成立、 1988年2月15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的成立有了 学术组织。1988年《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创刊。
第27页/共60页
益生菌到底有哪些保健作用?
预防与治疗腹泻症:
正常人体肠道内栖息着500多种、数十万亿个 不同的细菌,它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互相制 约、共存共荣的。一旦肠道菌丛平衡被打破, 就会引起腹泻。其次,滥用抗生素也会引起腹 泻。欧洲一些医疗中心试用以乳杆菌、双歧杆 菌与菊糖为主要成分的口服液治疗旅行者腹泻, 取得良好效果。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宣教版)

人体微生态与健康(宣教版)

02
益生菌与健 康
03
Aller-5益生菌产 品
LOGO
0 人体的微生态 Human Microbiome
1
人体的微生态
LOGO
人体微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口腔、 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和皮肤5 大生态领域
人体微生态菌种目类前达1人00们0余对种宏观生态平衡的重
数量达100万亿个要(性人已体经体有细了胞深的刻10的万认亿识,微
改善肝功能
双岐杆菌还可以降低血氨改善肝脏功能。
减肥瘦身
以阴沟肠杆菌等为代表的有害菌群被认为是肥胖的元凶之一, 副干酪乳杆菌、乳双歧杆菌等菌株能有效减少有害菌群的数 量,同时减少结肠运载时间,降低胆固醇水平,达到健康瘦 身的效果。
益生菌与健康
LOGO
益生菌的保健作用
增强免疫力
代谢产物产生生物拮抗,增强人体免疫力,益生菌可产生有机酸、 游离脂肪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抑制其它有害菌的生长;通过 “生物夺氧”使需氧型致病菌大幅度下降,益生菌能够定殖于粘 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屏障,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 原微生物的定殖,起着占位、争夺营养、互利共生或拮抗作用。 并可以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NK)细胞的 活性,增强肠道免疫球蛋白IgA的分泌,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
LOGO
Pro (pro) = « 有益 » Bios (bios) = « 生 命»
益生菌与健康
LOGO
益生菌的保健作用
整肠功能
调整微生态失调,防治腹泻;益生菌活着进入人体肠 道内,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促进肠内细菌群的 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 常。对病毒和细菌性急性肠炎及痢疾,便秘等都有治 疗及预防作用。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PPT幻灯片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PPT幻灯片

安全性 (safety): 理论上,指无危险度或危险度 已达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实际上,对安全性很 难给与准确定义,也很难进行定量评估。近年 危险度评价有逐渐代替安全性评价的趋势。
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不确定性与危险度 (风险)永远是同时存在的。指在危险度评价 过程中,存在着人类知识不足或欠缺之处。
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可作为评 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的生物检测指标。
自学如下内容:
一般毒性的研究方法 遗传毒理试验方法 致癌性和致畸性测试
环境生物监测
传统物理、化学检测方法提供环境是否受到污 染及污染水平数据,只能为该污染物对人群和 生态健康影响的可能性作出间接判断。
生物检测能够迅速反映出污染物是否能对生物 体产生影响。
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水平(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LOAEL): 通过 实验或观察,在机体内引起与正常机能相区别 的任何形态、功能、生长、发育或寿命等方面 变化的最低剂量。这种区别兼有统计学显著性 及生物学意义。
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 RfD)或称可接受每 日摄入量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是一 种日平均剂量的估计值。预期人群终身暴露于 该水平时,发生有害效应的危险度很低、或实 际上不可检出。
HRA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四步评价法:
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鉴定
暴露评价
是否有健康危害 有害效应特征
暴露水平 人群特征
定量评价(核心)
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危险度特征分析
健康危害可能性
谢谢
环境毒理学
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
对未知毒性效应的化合物或环境因素,研究其毒作用 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等基本毒理学特 征,以及对其致畸、致癌、致突变性作出评价;

第四章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2PPT课件

第四章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2PPT课件

29
(二)、宿主
• (一)动物的种类和品系 动物的种类不同,其微生态系就不同。
反刍动物的瘤胃是个大的发酵罐而单胃动物 的胃就很少有微生物,仅有少量的螺旋体和 抗酸性细菌。
编辑版pppt
30
(二)系统和器官
系统和器官不同其对微生态的影响也不同。 如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编辑版pppt
31
• (三)生理功能 • 例如在正常动物的胃中微生物很少,如
编辑版pppt
8
三,微生态平衡的指标
微生态平衡是在不同动物、不同发育阶段、 不同解剖部位或生境的动态的生理性平衡状 态,评价微生态平衡时,应当全面考虑宿主 与微生物等各方面的因素。
编辑版pppt
9
衡量微生态平衡的指标当以微生物的定性、 定量、定位和具体描述菌群定性、定量、定 位及机体反应性的指标来表示的。
编辑版pppt
26
二,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生态学分类 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及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 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 一度失调 可逆的 二度失调 不可逆的如慢性肠炎、慢性肾炎 三度失调 又称菌交替症或二重感染
编辑版pppt
27
三,微生态失调的影响因素
环境
宿主
宿主
微生物 免疫
遗传
果生理功能发生变化,胃中的酸分泌减 少就会造成细菌的大量繁殖。
编辑版pppt
32
(四)发育阶段 动物的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微生物的菌群不同。
编辑版pppt
33
(五)免疫 机体对正常的微生物群不产生免疫反应。
但是在机体免疫机能降低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 菌群的变化。
编辑版pppt
34
第三节 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人体微生态系统 ppt课件

人体微生态系统 ppt课件
3
肠道正常菌群可以分三类:一是致病(既有 害菌),包括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 产气荚膜梭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腐败菌。腐败 菌在将氨基酸分解时会产生出氨、胺、硫化氢 、吲哚、酚类等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组成 了“内毒素”,极易引起肠粘膜破坏,诱发感染 和肿瘤发生,影响脏器功能等多发面的治病作 是一起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 微生态平衡时,这些细菌数量少,处于劣势, 不足以致病,但也是人体微生态的组成部分。 如果人体微生态失衡,有害菌的数量超过了正 常水平时则可以引起人体发病。二是共生菌的 益生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类杆菌、优杆菌 和消化球菌等。肠道中的这些对宿主有益而无 害的益生菌类主要是专
的双歧杆菌通过了胃酸的考验,到达肠道时, 作为外源性的双歧杆菌在体内也不能很好的较 长时间的定植下来。同时遗憾的发现,双歧杆 菌作为厌氧菌生命力十分脆弱,它们对有氧条 件非常地敏感,对温度,PH值,水分等条件要 求十分严格,这些条件稍不合适就会大量死亡 ,导致了对工业生产工艺及条件要求十分严格 ,即使顺利的生产出来了,在产品剂型、运输 、保存及保存期限等方面又有较大的困难。另 辟蹊径吧!人们又开始想,如果能找到无毒害 ,可食用,含有可以促进人体肠道内原籍双歧 杆菌生长繁殖的物质或制品(双歧因子), 18
至消失,亦即,使双歧杆菌在肠道内保持优势
菌群是使“肠道年龄”年轻化的关键因素。人们
便开始想法设法努力调整增加人体内的这种有
益菌,使其菌群处于优势地位,以对人体的健
康起到维护和保障作用。
16
人们通过努力真也生产出了一些含活菌的双歧
杆菌产品。比较著名的产品有:三株口服液、 丽珠肠乐、生命源口服液、肠益生、培菲康等 ,也出现了含双歧杆菌的“双歧酸奶、双歧饮料 ”等。在这些产品面市的最初阶段,人们果然看 到了在与没有服用这些产品的人的对照观察的 结果。即,这些含有双歧杆菌活菌体的产品对 人体均有良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PPT44页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PPT44页
微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

பைடு நூலகம்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微生态平衡与健康
.
1
•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与人类的 关系极为密切,其中绝大多数对人类是有益 的、必需的.
.
2
生态学(ecology):
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微生态学(microecology) :
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研究微 生物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与宿主(环境)相互 关系的科学。
菌生长; ④ 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
.
16
(五).泌尿生殖道:
阴道常住菌有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阴道
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双岐杆菌等,乳杆菌为优
势菌群。
正常情况下,女性泌尿生殖道中的微生物丛对女性
泌尿生殖系统具有自洁作用,尤其是某些细菌的酸性
代谢产物所形成的酸性环境可抵抗多种病原体的入
(二)组成
原籍菌:优势菌群 微生态系统
共生菌 外籍菌
一般菌群
(microecosystem)
.
8
人体微生态系统 ➢人体正常菌群种类达 500余种 ➢数量达100万亿个(人 体体细胞只有10万亿个) ➢重量约1271克,相当于 肝脏的重量
.
1g 10g
20g 20g
1000g
(78.67%)
200g 20g
③.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可刺激机体产生全身或局部
特异性抗体,是机体重要的生物屏障。
•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正常情况下是无菌
的虽然在呼吸时,许多微生物可随空气到达下呼吸道,但
由于呼吸道管壁上的纤毛粘附和向上摆动的作用,可把细
菌和其它颗粒物质推向上呼吸道,使其随分泌物排出
.
12
• (三).食管与胃
匆匆过客,流动性大,有潜在致病性。 2. 按关系分: (1) 共生菌(symbiotic flora):
与原籍菌有共生关系的细菌。 (2) 寄生菌(parasitism flora):
与宿主有寄生关系的细菌。
.
7
二、分布与组成
(一) 分布
不同宿主、不同部位分布不同。 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1.5-3kg, 其中肠道占80%。
.
3
医学微生态学:
研究寄居在人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以及微生 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学科。研究的内容:微观生态平衡,生态失 调,生态调整。
.
4
一、正常微生物群
一.概念与分类 (一) 概念: 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biota)
正常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眼结膜、 口腔、鼻咽、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粘膜 中的不同种类和数量对人体无害而有益的微 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
.
14
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类型:
①.致病性类型:
主要包括韦荣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 及假单胞菌。菌量少,病理情况下,可大量 繁殖致病;
②.互生类型:
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类杆菌等,数量多, 对人体有益;
③.中间类型:
主要包括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
既有生理作用,也有病理作用。
.
15
肠道内正常菌群的调节机制: ① 胃酸的作用,多数细菌被杀灭; ② 肠蠕动使大量细菌被排出; ③ 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
侵。
女性尿道外部与外阴部的细菌相似,有葡萄球菌
、粪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乳杆菌及真
菌等
正常男性泌尿道不含有细菌。男性尿道口有葡萄
球菌、拟杆菌、耻垢杆菌、大肠埃希菌和支原体等
.
17
• (六).皮肤
• 皮肤分泌物、衣物等因素影响,在不同部位 上的细菌种类不同
• 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 喉棒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2.细菌为主:占粪便重量的30-40%。
3.厌氧菌居多:为需氧菌的100-1000倍。
4.小肠生态系与大肠生态系:菌量至上而下逐渐
增多;
从十二指肠开始,因有胰液和胆汁的存在,呈弱碱性,是微生 物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
小肠分泌物中有溶菌酶存在,因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 大肠中有大量的微生物,而粪便中微生物的数量可达干粪重量 的三分之一,其中厌氧菌为需氧菌的100-1000 倍,
.
10
四. 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微生态系:由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组成,是宿主 常驻微生物群与宿主生态区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一) 口腔微生态系 口腔中有弱碱性唾液,食物残渣及适宜的温度,是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有利场所,口腔中的微生物丛具有协 助机体消化的功能。 1.已发现细菌500多种;
2.口腔链球菌为优势菌群,约占培养菌总数的60%;
•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由
• 大多数皮肤微生物是直接或间接同汗腺有关 的,因为毛囊是微生物生存的一个理想环境
9
• 三、人体正常菌群的形成
• 正常菌群的构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要方式有: • (1) 产道,胎儿在经过母体产道时产道内的某些微生
物可借机侵入胎儿体内参与正常菌群的形成,但该种 途径不适用于经剖宫产分娩的胎儿; • (2) 胎儿出生后与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接触,某些微 生物可以侵入到婴儿体内参与正常菌群的形成,这是 人体内正常菌群形成的主要途径; • (3) 通过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一定量的微生物,它们 通过母乳进入婴儿体内,参与正常菌群的形成。
.
5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定植于人体表面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粘膜中的细菌。
(二) 分类:
1. 按生境分:
(1) 原籍菌(autochthony) 常住菌:resident flora:
相对固定,伴随终生;密度高,免疫 原性低。
.
6
(2) 外籍菌(allochthony) 暂住菌:transient flora;passenger flora:

• 1.食管上部微生物群组与口腔接近,下部 与胃接近,食管中尚未发现原籍菌。

• 2.胃内原籍菌为乳杆菌、幽门螺杆菌和酵 母菌。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及胃 癌有关。
• 胃中有胃酸,pH 值接近2,有杀菌作用。
正常人空胃一般是无菌的
.
13
(四).肠道
1.量大:肠道微生物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
80%.
3.口腔不同部位菌群分布不同;
4.口腔菌群失调可引起多种口腔疾病。
.
11
• (二).呼吸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呼吸道包括喉、鼻道和鼻咽,常有空气中
的细菌。鼻咽腔和上呼吸道中的微生物可以抵御
呼吸道病原体在局部定植。
• ①.有21个菌属,200多种细菌,细菌类型相对稳 定;
• ②.鼻腔液中以厌氧菌为最多,气管和支气管仅有 少量细菌,细小支气管以下部位无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