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梁的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4 主轴与形心主轴、主惯性矩 与形心主惯性矩的概念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的概念
所谓转轴是坐标轴绕原点转动时,图形对这些 坐标轴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变化规律。
y
z
dA
y
O
z
z y
z y
dA
y z
y
O O
z
y
α0 α0
O z
如果图形对于过一点的一对坐标轴的惯性积等于零, 则称这一对坐标轴为过这一点的主轴(principal axes)。图 形对于主轴的惯性矩称为主惯性矩(principal moment of inertia of an area)。因为惯性积是对一对坐标轴而言的, 所以,主轴总是成对出现的。
例题 3
已知:图形尺寸如图所示。 求:图形的形心主矩
270
50
30
300
例题 3
解 :1.将所给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的组合

270
50

C2
30
C1
300
例 题 3
270
50

y

C2 C C1
30
yC
150
z
300
2.建立初始坐标,确定形心位置
例题 3
3. 确定形心主惯性矩

y
y0

C2 60
图形对于 z 轴的静矩
y
z
y
zC
dA
y
C
z
yC
O
分力之矩之和
O A
合力之矩
z
静矩与形心坐标之间的关系
已知静矩可以确定图形的形心坐标 已知图形的形心坐标可以确定静矩
对于组合图形
6.1.3 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半径
y
z
-图形对 y 轴的惯性矩
dA
A
O
r
y
-图形对 z轴的惯性矩
z
-图形对 y z 轴的惯性积
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性质
实际构件的承载能力与变形形式有关,不同 变形形式下的承载能力,不仅与截面的大小有关, 而且与截面的几何形状有关。
◆ 不同的分布内力系,组成不同的内力分量时,将 产生不同的几何量。这些几何量不仅与截面的大小 有关,而且与截面的几何形状有关。
FN
Mz
研究杆件的应力与变形,研究失效问题 以及强度、刚度、稳定问题,都要涉及到 与截面图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有关的量。 这些量统称为几何量,包括:形心、静矩、 惯性矩、惯性半径、极惯性矩、惯性积、 主轴等。
90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0
z0
C1
Iy0=Iy0(Ⅰ)+Iy0(II)
z
例题 3
y y0
3. 确定形心主惯性矩
Iz0=Iz0(Ⅰ)+Iz0(Ⅱ)

C2
90

C C1
150
60 z0
z
6.2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6.2.1 梁弯曲的若干定义与概念
6.2.1 梁弯曲的若干定义与概念
对称面- 梁的横截面具有对称轴,所有 相同的对称轴组成的平面,
内力是不可见的,但变形却是可见的, 而且二者之间通过材料的物性关系相联系。 因此,为了确定内力的分布规律,必须分 析和研究杆件的变形,必须研究材料受力 与变形之间的关系,即必须涉及变形协调 与物性关系两个重要方面。二者与平衡原 理一起组成分析弹性体内力分布规律的基 本方法。
6.1预备知识-与应力分析
对称性验证平面假定的正确性
对称性验证平面假定的正确性
对称截面A-A处的两侧杆件的结构与受力 对称,所以变形也是对称的。于是A-A截面必 然保持平面。
对称性验证平面假定的正确性
从对称截面A-A处将 杆件截开。 截开后的杆段,其结构 、受力和变形仍然是对 称的,所以杆段的对称 面同样保持平面。 无限分割下去,就可以 证明所有横截面都将保 持平面。
主轴平面- 梁的横截面没有对称轴,但是都有 通过横截面形心的形心主轴,所有相同的形心 主轴组成的平面,称为梁的主轴平面
6.2.1 梁弯曲的若干定义与概念
平面弯曲- 所有外力(包括力偶)都作用于梁的同一主轴平面内时,梁的轴线弯曲后 将弯曲成平面曲线,这一曲线位于外力作用平面内 ,如图所示。这种弯曲称为平面弯 曲
静矩、形心及其相互关系 惯性矩、极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 主轴与形心主轴、主惯性矩与形心主惯性矩 组合图形的形心、形心主轴、形心主惯性 矩的计算方法
6.1.2 静矩、形心及其相互关系
y
z
dA O
y
图形对于 y 轴的静矩 z
6.2.1 梁弯曲的若干定义与概念
纯弯曲- 一般情形下,平面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上一 般将有两个内力分量:剪力和弯矩。如果梁的横截面 上只有弯矩一个内力分量,这种平面弯曲称为纯弯曲 (pure banding)。图中的几种梁上的AB段都属于纯 弯曲。纯弯曲情形下,由于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 因而,便只有垂直于横截面的正应力。
6.2.1 梁弯曲的若干定义与概念
横向弯曲-梁在垂直梁轴线的横向力作用下, 其横截面上将同时产生剪力和弯矩。这时,梁 的横截面上不仅有正应力,还有剪应力。这种 弯曲称为横向弯曲,简称横弯曲(transverse bending)。
6.2.2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可以根据梁的变形情形推知梁横截面上的正应 力分布。 梁的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中性轴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转轴定理
所谓转轴定理(rotation-axis theorem)是研
究坐标轴绕原点转动时,图形对这些坐标轴的惯
性矩和惯性积的变化规律。
已知: Iy、Iz、Iyz、 y 求: Iy1、Iz1、Iy1z1
z

z1
dA
y y1
O

z
y

z z1
dA
y y1
O

z
图形对一对垂直轴的惯性矩之和与转轴时的 角度无关,即在轴转动时,其和保持不变。
观察变形
观察变形
观察变形

纯弯曲的变形特征

纯弯曲的变形特征
基本假设1: 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 面变形后仍为平面, 且仍垂直于梁的轴线。 基本假设2: 纵向纤维无挤压假设 纵向纤维间无正应力。

中性层与中性轴

中性层与中性轴
§6. 2.2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1 变形几何关系 取坐标系如图,z轴为中性轴; y轴为对称轴。 为求出距中性层 y处的应变, 取长dx的梁段研究:
y
α0 α0 O z
可以证明,图形对于过一点不同坐标轴的惯性矩各 不相同,而对于主轴的惯性矩是这些惯性矩的极大值和 极小值。
y
0
O
z z0
dA
y y0
0
z y0、z0-通过O点的主轴
y
0
O
z z0
dA
y y0
0
z
当 改变时,Iyl、 Izl的数值 也发生变化,而当=0时,二者 分别为极大值和极小值。
2 应用胡克定律确定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
胡克定律
= E
=-E
y

Cy
梁弯曲时的平面假定
C
E

3 应用静力学方程确定待定常数
dA F =0
A N


A 2
A
( dA) y M Z
Iy0、 Iz0-主惯性矩
主惯性矩:
对于任意一点(图形内或图形外)都有 主轴,而通过形心的主轴称为形心主轴, 图形对形心主轴的Iy惯性矩称为形心主惯 性矩,简称形心主矩。工程计算中有意义 的是形心主轴与形心主矩。
y
-z z
dA dA
y C
y
有对称轴截面的惯性主轴
z
Iyz= (yizidA- yizidA)=0

A
ydA
2
E

E

A
y 2 dA M


A
y dA

Iz M
1


M EI z
M E y Iz
y
6.2.2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析
1.应用平面假定 确定应变表达式:
dx=-yd
dx d y = =-y =- dx dx 1 d 梁弯曲时的平面假定 = dx
3 静力关系 对横截面上的内力系,有:
Mz My FN
由梁段的平衡有:
对横截面上的内力系,有:
由梁段的平衡有:
所以
z 轴通过形心。即:中性轴通过形心。

中性轴通过形心。

即:
因为y轴是对称轴,上式自然满足。

梁的抗弯刚度
将上式代入
纯弯曲时正应力公式

公式的适用性
由于推导过程并未用到矩形截面条件,因而 公式适用于任何横截面具有纵向对称面,且 载荷作用在对称面内的情况。 公式是对等直梁得到的。对缓慢变化的变截 面梁和曲率很小的曲梁也近似成立。 公式是从纯弯曲梁推得,是否适用于一般情 形(横力弯曲)?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根据N
y
E E
y

dA A
E


A
ydA 0

A
ydA S z Ay 0说明
M
中性轴通过截面形心
My
ZdA
A
E

A
yzdA 0

A
yzdA I yz 0; 对于对称轴 yz来讲此式自然满足
Mz
E
第6章
梁的应力分析与强度计算
6.1 与应力分析相关的截面图形几何性质 6.2 平面弯曲时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6.3 梁的强度计算
6.4 6.5 6.6 6.7
弯曲剪应力分析 斜弯曲应力计算与强度设计 弯矩与轴力同时作用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结论与讨论
应用平衡原理可以确定静定问题中杆件横截 面上的内力分量,但内力分量只是杆件横截面 上连续分布内力的简化结果。因此,仅仅确定 了内力分量并不能确定横截面上各点内力的大 小。这是因为:一般情形下,分布内力在各点 的数值是不相等的,只有当内力在横截面上的 分布规律确定之后,才能由内力分量确定杆件 横截面上内力在各点的数值。 怎样确定横截面上的内力分布规律呢?

纵向线bb变形后 的长度为: bb变形前的长度

中性层长度不变, 所以

变形后纵向线bb的应变为
即: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各点的纵向线应变沿截 面高度呈线性分布。
2 物理关系 因为纵向纤维只受拉或压,当应力小于比例极 限时,由胡克定律有:
即: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正 应力与它到中性轴的距离y成正比。 也即,正应力沿截面高度呈线性分布。 3 静力关系
将组合图形分解为若干简单图形,并确定组合图 形的形心位置。
以形心为坐标原点,设Oyz坐标系y、z 轴 一般与 简单图形的形心主轴平行。确定简 单图形对自身形心 轴的惯性矩,利用移轴 定理(必要时用转轴定理)确 定各个简单 图形对y、z轴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相加 (空洞时则减)后便得到整个图形的Iy、Iz 和Iyz。 确定形心主轴的位置,即形心主轴与 z 轴的夹角。 计算形心主惯性矩Iy0和Iz0。
对称性验证平面假定的正确性
上述证明过程,实际 上假设了杆件两端的加 力方式与截开处横截面 上的应力分布是完全相 同的。
如果杆件两端的加力方式与截开处横截面上的 应力分布不相同,应用圣维南原理,距离加力点 稍远处的横截面依然保持平面。
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分析时应从以 下三方面着手
y 1、 观察变形情况,导出应变表达式。 2、 根据物理关系,得到应力表达式。 3、根据静力学关系,推出应力计算式。
-图形对 O 点的极惯性矩
y
z
dA
y
-图形对 y 轴的惯性半径
O
z -图形对 z 轴的惯性半径
y
z
>0
>0
dA
y
>0 ,<0
O
z
>0
y
z
dA
A
O
r
y
z
例题1
dA
y
dr
已知:圆截面直径d 求:Iy, Iz, IP 解:取圆环微元面积
r C
z
d
例题2
dy
y
dA
已知:矩形截面b× h 求:Iy, Iz
有对称轴截面的惯性主轴
当图形有一根对称轴时,对称轴及与之垂
直的任意轴即为过二者交点的主轴。
组合图形的形心、形心主轴、 形心主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工程计算中应用最广泛的是组合图形的形
心主惯性矩,即图形对于通过其形心的主轴之
惯性矩。为此,必须首先确定图形的形心以及
形心主轴的位置。
因为组合图形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例如矩形、 正方形、圆形等)所组成,所以在确定其形心、形心 主轴以至形心主惯性矩的过程中,均不采用积分,而 是利用简单图形的几何性质以及移轴和转轴定理。
解:取平行于x轴和y轴的微元面积
dA
y
C z dz b
h
z
惯性矩与惯性积的移轴定理
移轴定理(parallel-axis theorem) 是指图形对于互相平行轴的惯性矩、惯 性积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已知图形对于 一对坐标的惯性矩、惯性积,求图形对 另一对坐标的惯性矩与惯性积。
y z1
z
已知: Iy、Iz、Iyz A dA
y
求: Iy1、Iz1、Iy1z1
O
y1
a
O´ b
z
y1=y+a z1=z+b
y z1
z
dA O a O´ b
y y1
y1=y+a z1=z+b z
如果y、z轴通过图形形心,上述各式中的Sy=Sz=0,
因为面积及包含a2、b2的项恒为正,故自形心 轴移至与之平行的任意轴,惯性矩总是增加的。 a、b为原坐标系原点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 要 注意二者的正负号;二者同号时abA为正,异 号时为负。所以,移轴后惯性积有可能增加也可 能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