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是就业还是考研的博弈研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毕业是就业还是考研的博弈分析
————————————————————————————————作者:————————————————————————————————日期:
2
大学生毕业是就业还是考研的博弈分析
摘要:我们即将面临选择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就这个问题从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深层探讨。
大学生面临毕业,究竟是就业还是考研,尚需立足现实,理性决策。
关键词:就业考研酒吧理论静态博弈
时光荏苒,光阴易逝。
当我们还在为逃离高考的漩涡进入所谓的自由天堂--大学而沾沾自喜时,我们已经有一只脚迈出了大学的大门了。
面对外面纷纷扰扰的世界,我们是选择考研继续深造,还是大胆的迈出校门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成为了很多大学生的烦恼。
而且随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愈演愈烈,这个决策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准备考研吧,会影响求职竞聘,去求职竞聘吧,又会影响考研备考。
选择考研之后,求职竞聘的机会肯定会大大减少。
而如今,研究生毕业以后就一定能够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吗?答案仍然不尽如人意。
当然,如果研究生毕业以后一定会比本科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工作,或者说如果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待遇一定会比本科毕业生更高,那么下定决心考研也是值得的。
然而事实是,这里的两个假定条件并不总是成立的。
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当面临大学毕业时不知道究竟是去就业好,还是考研以继续深造更好。
这样的情形在我们理科学生中更加普遍。
这是当今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
与此同时,大学生们在思考并试图找到一种好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难题。
这个过程正可以看成是大学生们的一个理性的博弈过程。
接下来我们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这个博弈过程进行分析。
1.假定博弈双方关心的不是收益而只是策略选择的成败
假设博弈双方关心的不是收益的多少,而只是追求博弈中策略选择的成功率。
在这种条件下,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用博弈论中的“酒吧理论”来描述。
“酒吧理论”也叫“少数人博弈理论”,此理论模型的内容是:某小区内有100人,小区内有一个酒吧,酒吧里只有60个座位。
每个周末这100个人都要决定是去酒吧还是呆在家里。
如果去的人多了,在酒吧的人就会感觉不舒服。
这个时候留在家里要比呆在酒吧更舒服一些。
现在若某人预测去酒吧的人会多于60人,他就会选择不去,反之就去。
这100个人该如何做出是去还是不去的决定呢?这与其他人的选择密切相关。
此博弈的前提条件是:每个参与人了解到的而信息仅仅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所以他们只能依据以前的数据归纳出这次行动的策略,没有别的信息可以参考,他们之间更没有信息可以交流。
用“酒吧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就是说面临着大学毕业,究竟是去竞聘就业,还是去准备考研,这与其他毕业生的选择密切相关。
你要胜出,就需要有所预测。
即经过一番
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如果大家都选择竞聘就业,你的正确选择就是准备考研;如果大家都选择准备考研,你的正确选择就是竞聘就业。
(1)模型的建立
构建一个博弈模型,需确立以下几个要素:
①参与人:该模型中简化为只有两个参与人即毕业生甲和毕业生(这两个人可以看作是由全部毕业生分成的两个部分)。
②策略:博弈双方可使用的策略集中均只有考研和就业两个策略(本博弈中忽略少数毕业生考虑考公务员、出国、保研等其他策略)。
③收益:我们用每个参与人选择每一策略成功的概率来表示每个局中人的收益。
如果两人的选择相同即两个人都求职或者都考研,每个人成功的概率均为0.5;如果两人的选择不同即如果甲选择求职乙则选择考研或甲选择考研乙选择求职,此时两人的成功率都是1。
如下图1所示
就业考研
就业0.5 , 0.5 1 , 1
考研 1 , 1 0.5 , 0.5
图1:毕业生的少数人博弈模型矩阵
(2)模型求解与分析
显然,用画线法求解,该博弈矩阵有两个纳什均衡,即
(就业,考研)和(考研,就业)。
即毕业生乙考研,甲就就业;乙就业,甲就考研。
也就是说,给定别人考研,你正确的选择就是求职;给定别人求职,你正确的选择就是考研。
有人可能会说,别人的选择我根本没有办法知道,这就需要自己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预测。
根据博弈论知识,图1所示博弈是一个双均衡博弈。
任何双均衡博弈都应该还有一个混合策略均衡。
混合策略均衡是参与人策略集合中全部策略的一个概率分布。
运用博弈均衡的求解方法,在图1中博弈双方的混合策略均衡是,各自均以(0.5,0.5)的概率选择(就业,考研)或(考研,就业)两种策略。
2.假定两种不同的选择存在收益差异
根据以往的实际情况,大多数学生选择自己毕业去向的时间一般是在大三下学期,即可视为学生同时做决策,因此可建立静态博弈模型。
假设研究生录取人数与上线人数的比例和招聘市场上的需求数与供应数的比例都为1:2;考研成功的概率为p,就业成功的概率为q ( 而且此处考研成功指根据历年分数线判断能上线,即不考虑报考人数和进一步的复试、面试后才能确定能否被录取)。
(1)模型的建立
○1参与人、○2策略的假设同上述模型;
○
3收益:某个策略只被一个参与人采用时获得该策略所对应的全部收益;若博弈双方同时选择该策略时,由于比例限制, 双方均只有1/2的概率获得该策略所对应的收益。
设考研获得的收益为K U 成本为K C ;就业获得的收益为G U 代价为G C ( 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时间成本等个人机会成本)。
建立一个2⨯2的博弈矩阵,如下图2所示: 毕业生甲 毕业生乙 毕业生甲 K K C pU -2/,K K C pU -2/ K K C pU -, G G C qU -
毕业生乙 G G C qU -,K K C pU -
G G C qU -2/,G G C qU -2/ 图2:毕业生的静态博弈模型矩阵
(2) 模型的求解及分析
①当满足K K C pU -2/>G G C qU -时,化简得:
p K U >2(q G U +K C -G C )
即若考研成功获得的收益大于两倍就业成功获得的收益时, 该静态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为(考研,考研)。
此时毕业生均会选择考研,这与实际非常符合。
招聘市场上的大学生供远远过于求,竞争过于激烈,导致不少毕业生希望有高学历作为自己手中的王牌,所以“考研热”一再掀起。
○2当满足K K C pU -> G G C qU ->K K C pU -2/ 时, 该静态博弈有
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考研, 工作) 和(工作, 考研) 。
虽然就业成功获得的收益小于考研成功获得的收益但大于考研成功后与其他同样成功者竞争录取名额获得的得益,此时各博弈方还会考虑其他博弈方的策略而决策。
现实中考研成绩确已超过了所考学校专业的历年录取分数线 , 但由于报考人数过多且录取人数有限,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与研究生失之交臂。
另外,在进一轮的复试和面试淘汰部分学生,也是名额竞争激烈的结果。
○3当满足G G C qU ->K K C pU ->G G C qU -2/ 时博弈结果同上。
即
在考研成功获得的收益小于就业成功获得的收益,但大于供求比例下1/2就业成功获得的收益时,各博弈方仍会考虑其他博弈方的策略。
确实存在某些考研学生决定考研的初衷是担心就业的竞争过于激烈,本着再在学校呆几年以躲避象牙塔外社会残酷竞争的心理而选择了考研。
○4当满足G G C qU -2/> K K C pU - 时, 该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
衡为( 就业,就业) 。
即就业成功获得的收益大于考研成功获得收益的两倍时,理性的博弈方会选择就业。
此博弈结果应用到几年前,高校还未普及,大学生炙手可热就业不成问题的时候。
所以他们毕业后多数选择就业,只有很少一部分怀着对学术研究的热情选择继续在学校里深造。
该模型中每个博弈方只有两个策略, 却因为各变量的大
小不同出现不同的博弈结果(包括纯策略和混合策略) 。
由此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成功考研的概率;考研需付出的代价;考研给自己带来的收益等来作适合自己的决策。
结论:
大学生在决定考研还是工作时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偏好和读完研究生后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收益,还决定于自己的能力。
同时,考研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信息。
在这个决策过程中我们要理性分析,全面思考,盲目随波逐流不可取。
一定要在做出决定之前,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职业目标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
参考文献:
熊义杰著.现代博弈论基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郑月玲著.每天读点博弈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