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国卷选择题解题技巧(2016年修订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 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 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C 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从题干中可看出,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流通的的洋货渐多, 而且流通范围广泛,这说明随着小农经济的瓦解,中国人的日常生 活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项。中国关税主权 丧失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故A项错误;19世纪中期中 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但在农村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 中国近代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开放的状态中,真正打开国门主动对外 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项错误。
(2015· 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 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唐 15 宋 16 明 2 清 1
)
江苏 7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8
17
49
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材料反映了 从唐朝到清朝河南地区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的状元人数越 来越多,这说明自唐代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发 生南移,故B项正确。理学兴起于河南,影响扩大而非转移,故A项 错误;中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 C项错误;从唐宋至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
解析: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从题干中“亲日 派”“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 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反对与其他党派民主协商,以维护国 民党一党专制独裁,故D项正确;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 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不利于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故A项错 误;将“亲日派”“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 词”可看出国民党压制其他党派,并不能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而是损 坏其团结抗日的形象,故B项错误;国民党把“国共合作”归为“谬误名 词”,可知其否认国共合作,且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是名义上的全国政府, 作为执政党掌握领导权,中共为团结抗日接受其领导,故C项错误。
近代史 8分 现代史 4分
合计:32分
合计:16分
2016年高考全国卷乙(Ⅰ)卷选择题的分布统计
从专题史看 必修一 24分 必修二 20分 从通史看
中国史
古代史 16分 近代史 12分 现代史 4分 古代史 4分
必修三 4分
世界史
近代史 4分 现代史 8分
合计:32分
合计:16分
高频考点
古代史 中国史 中国先秦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古代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政策变化;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征。 世界史 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及主要思想家。
下图反映的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 所占的比例。该图说明当时英国 A.大力加强资本输出 B.禁止粮食和原料出口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显 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进口商品主要以原材料和食品为主,出口则以 工业制成品为主,这表明英国工业化水平高,依赖世界市场,发展 外向型经济,排除答案BC,故正确答案D。大力加强资本输出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有的事情。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材料信息看,英国女王 干预议会中两党的权力安排,这说明女王还有一定的权力,而非 “统而不治”,国王成为“虚君”是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之后,故 选B项。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故A项错误;英国内 阁制度于1721年开始逐渐形成,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 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因此女王的做法不违背该法案,故D项错误。
题型二
【题型特征】
图表类材料选择题
(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
资料的来源,活跃的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 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 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技巧】
1.“三看” ①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②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③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 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 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具体操作: 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 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 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解题技巧】 1.“四审”: 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2.对被选项要“三判”: 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 ①是要以图补文; ②是要以文补图; 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典例】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 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 .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近代化进程 信息解读: B .充分吸收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①中国近代化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沿海早于内地,说明对西方工业 C .西方科技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渐进性变化 革命成果的吸收不平衡、不充分; D .科技传入引发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高潮 ②中国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作出的反应加快(传播到中国时间变 短,由沿海到内地的时间变短); ③交通通讯的近代化改变着近代中国城市生活,推动中国社会生活 的渐进性变化。
(2007· 全国卷文综· 21)图6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解析 B 从题中所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十年探索时期。依据图 中所示曲线可知其产量自1958年开始下降,1960年开始逐渐上升。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是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由于 “左”倾错误的泛滥,工农业比例失调加剧,农业生产遭到极大 破坏。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到 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由此可以判断图中曲线描述的是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故B项为正确答案。
(2016· 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
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 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 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华

高考选择题题量与分值;
分析:题量少,分值高,风险大。
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卷选择题的分布统计
从专题史看 必修一 20分 必修二 28分 从通史看
中国史
古代史 16分 近代史 12分 现代史 4分 古代史 4分
必修三 0分
世界史
题型三
地图、图片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 地图、图片类材料题主要以地图、历史照片、图片或 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 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 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 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 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 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2016· 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 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 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 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精品题目,多练精评,提高训练效率(勤)
题型一
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 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新材料创造新问题情景,主要考查学生阅 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以“能 力立意”“素养立意”为主,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 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解题技法】
1.读: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2.找: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 (转折词后面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3.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4.析: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高频考点
近代史
世界史 欧美主要国家的民主制度; 新航路开辟; 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 中国史 1840年至1900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维新思想。
高频考点
现代史
世界史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中国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教育事业的发展。
注意:浓缩材料找大意,强调题干与选项的完全对应
(2016· 新课标全国乙卷文综·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 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 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解析:A 本题考查皇帝制度。从材料信息看,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 乐是因为他顾忌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 )对其言行的 记载和由此产生的后世的评价。此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重史传统对 君主个人行为的影响,故选A项。受皇权影响,史官撰写的内容不 可能全部可信,故B项错误。史官主要为皇权服务的,史官记录皇 帝真实言行,客观上促进皇帝减少误失,二者存在尖锐矛盾有点夸 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宋太祖不愿意史官记载对自己不利的言行, 而非所有言行,故D项错误。
解决方法(选择题要拿高分)
1.掌握历史史实(实) 很多考生对一些重要历史事实了解不够全面,对重要历史问题认 识不到位,相关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尤其对历史事物之间某些隐 性的、内在的联系缺乏了解和认识。 2.掌握审题、解题方法技巧(活) (1)三审题干 一审:审时、空、角度等限制条件——明确选择范围 二审:审关键的词句——明确中心内容及内涵、外延 三审:审整体——明确考查意图 (2)三辨选项(咬文嚼字)——确定最后答案 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 二辨:是否符合题干主体内容; 三辨: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2015· 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 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从图表可以看出,在“一五 ”计划(1953~1957)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的增长率大大超过英、 美两国,这是因为中国在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情况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故A项正确。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而军备竞赛等促 进了重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 需要,急躁冒进出现于“大跃进”期间,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 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 落无关,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