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中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
(一)概况
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是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摇篮,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灵魂和焦点,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

“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促进知识创新工程”;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随后,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企业的科研机构、大学的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都相继建立。

可以说,中国国家的创新发展是和新中国的成长同步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系统在不断发展演化着。

从总体上看,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

(二)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阶段
中国的国家创新战略的演化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张凤等,1999)。

1. 形成阶段(1949—1977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建立各类科研机构,制定国家科技发展计划,逐步形成国家创新体系。

这个时期的科技计划主要有“12年科技发展规划”等。

这—阶段主要是为了国防安全的需要,中国的高新技术发展倾向于军事方面,在高能物理、化学物理、近地空间海洋科学等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其重要的标志。

这些科技的成就,不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而且促进了此后中国高新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此时的国家创新模式主要是“政府主导型”,由政府直接控制,相应的组织系统按照功能和行政隶属关系严格分工;创新动机来源于政府认为的国家经济的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需要,等等;创新各级政府制定;政府是资源的投入主体,资源严格按计划配置,创新的执行者或组织者进行创新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其利益不直接取决于它们的现实成果,同时也不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责任。

2. 发展阶段(1978—1995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表现是探索国家创新系统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政策,出台了改革政策和措施。

在这一时期,创新模式主要是计划主导模式,即设立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引人竟争机制。

这种模式的形成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出现的,随着国有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市场对企业的调节作用不断增强。

通过改革拨款制度、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等措施,科研机构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活力不断增强,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一切都加速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国家科研经费大多以国家科技计划的形式出现,政府工作人员管理着科研经费的配置。

国家先后出台了
一系列的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重大成果推广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登计划等科技计划。

与此同时,为迎接世界高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国也像许多国家一样兴办了许多科技园区。

自1985年7月中国第一个高科技园区“深圳科学工业区”成立以来,中国已建立起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52个,总面积达676.16平方公里。

此外,还有省、市级高新技术园区或经济开发区70多个。

3. 国家技术创新系统阶段(1995—1998年)
在这一时期,突出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确立了市场经济的目标,从企业做起,进行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改革,强化企业的创新功能。

宏观管理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制定重大科技计划逐步由科技和经济主管部门联合制定,出现了新的参加对象,如国家工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加快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

1995年,国家启动了“科教兴国”战略。

1996年,国家决定启动《技术创新工程》,重点是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4. 国家创新系统阶段(1998年至今)
1997年12月,中国科学院提交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

该报告提出了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具体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报告受到了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

1998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开展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汇报提纲,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先行启动《知识创新工程》,作为国家创新体系试点。

(三)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
1.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和地方科研机构等)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

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功能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具体包括创新活动的执行、创新资源(人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等)的配置、创新制度的建立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

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

2. 国家创新体系可分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

其中,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其核心部分是国立科研机构(包括国家科研机构和部门科研机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技术创新系统是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技术创新是指学习、革新和创造新技术的过程),其核心部分是企业;知识传播系统主要指高等教育系统和职业培训系统,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最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知识应用系统的主体是社会和企业,其主要功能是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

3、四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与侧重
国家创新体系的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具体包括创新活动的执行,创新资源(人才、财力和信息资源等)的配置,创新制度的建立、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1、科研机构(国家科研机构和部门科研机构)以知识创新为主,同时进行知识传播和知识转
移,人才培养。

地方科研机构主要从事与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相关的工作。

政府支持占主导地位。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知识创新系统可能今后将由100所左右的国立科研机构(包括中科院的和中央部委的科研院所)和10所左右的教学科研型大学作为其主要构成部分)
2、各个组成部分中,企业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应用为主,同时进行知识创新(相对集中在教学
科研型大学里进行)和知识转移。

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和产业化的主体,也是投入的主体,市场推导占主导地位。

3、高等院校以知识传播、人才培养为主,同时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

教育是国家创新
体系的支柱和基础。

4、社会及企业是知识应用的主体,需求和市场是主要动力,政府要根据国家目标组织重大
创新计划和项目,推动产学研结合,推广新的成果和新的管理机制与方法。

政府的职能,从目前直接组织创新活动为主,转向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各组成部分间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主。

其他组成部分为创新提供社会环境和支撑条件。

表1 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功能与任务
四、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
当前,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

组织实施《知识创新工
程》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如下。

总体目标:到2010年前后,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具有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效运行的国家知识创新系及运行机制,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国立科研机构和教学科研型大学),不断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误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力争我国知误用创新实力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不断作出贡献,为大幅度提高我国创新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力争我国被《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科学论文总数的排名进入世界前10名,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10名。

基本原则: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

知识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坚持高目标、高起点、高要求。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基本内容:(1)深化体制改革,建立与国际接轨并具我国特色的“现代国立科研机构体制”,包括国家科研机构和部门科研机构;(2)转变管理机制,建立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包括明确国立科研机构的方向和任务,建立和完善“国立科研机构年度预算拨款制度”、“科研院所研究理事会制度”、科研人员聘任年限制度”、科学合理的评议制度,促进国立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企业和国际间的合作等;(3)调整结构,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包括一批国立科研机构和若干所教学科研型大学;(4)创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率;(5)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提高国家知识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