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行为动力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动机
一、动机的含义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motive):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 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功能 激发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节功能
(三)动机的形成 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内驱力: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 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 激。 意向 愿望
2.默里(H.A.Murray)的需要理论 需要:用以代表脑区力量的构造物,这种力量 引起一系列的行为反应,使原有的紧张情绪 解除,具有定向目的性。 需要分为两类: 基本需要。又称身体能量需要。 次级需要。又称心理能量的需要。 他指出,需要这种力量渗透到活动的各个方 面,并调节控制着其他的心理活动。他认为, 需要是个体行为动力性的源泉,是个体行为 所必需的。由于需要和个体的不平衡状态相 联系,在一般情况下个体总是处在一种不平 衡状态,因此需要经常推动个体活动的进行。
Ego
Conscious mind Unconscious mind Superego
Id
人格理论
2.动机的驱力理论(赫尔)
观点
①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 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②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 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 ③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 驱力支配的。驱力为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 行为的方向。 ④P=D×H-I(P,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D驱力; H习惯强度;I抑制)
斯金纳在其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明了 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原则: 经过强化的行为趋于重复发生。 要依照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 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 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及时反馈。 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评价: 不足--机械论观点
4.动机的认知理论 (1)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 人的认知结构中各认知元素之间协调一致时, 人就会保持这种协调状态,觉得心安理得,不去 改变态度。而当认知元素之间互相矛盾,处于不 和谐状态时,人就会感到紧张、焦虑、不安,个 体就会设法消除矛盾以减少或解除这种失调状态, 也会尽力回避那些将会增加或产生不协调的情境。 认知不协调的强度取决于:①认知元素对于个 体的相对重要性;②不协调的认知元素的多少。
(三)人类行为的分类 本能行为 根据来源分 社会行为 内隐行为 根据表现形式分 外显行为 理性行为 根据意识对行为的作用分 非理性行为
(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个人因素 环境因素 文化因素 情势因素
二、行为动力理论
(一)行为动力的概念 行为动力:一切引起、支配和维持个体 行为的因素统称为行为动力。 行为动力的基本特点: 启动性 方向性 强 度 持久性
马斯洛所描绘的五种主要需要渐进变化图
评价 :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系统地探讨了需 要的实质、结构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具有 科学的指导意义。但也有不足。首先他把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称为基本需要,认为是与生俱 来的,忽视了环境和教育对需要的调节作 用;其次,马斯洛强调个体优先满足低级 需要,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 作用。他自己承认:“我们并不充分了解 殉道者、英雄、爱国者、无私的人的动 机。”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
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 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已的胜任能力或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由 人的基本需要—— ——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所派生 人的基本需要——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所派生 出来的。 出来的。 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已所附属的长者 附属内驱力: (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 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 的欲望。也就是说,学生努力求得学业成就, 的欲望。也就是说,学生努力求得学业成就,是 为了从长者那里得到赞许或认可。 为了从长者那里得到赞许或认可。 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 通常随年龄、性别、人格特征、社会地位、 重,通常随年龄、性别、人格特征、社会地位、 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自 我实 现的需要
生长需要
尊重的需要
………………………………………………………
归属与爱的需要
缺失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同时,马斯洛认为,需要的产生由低级 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在低一 级的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 就产生了,而当低一级的需要的高峰过去 但没有完全消失时,高一级的需要就逐步 增强,直到占绝对优势。如下图
(二)行为动力理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 1.动机的本能理论 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人的行为主要是受人体内在Leabharlann Baidu的生物模式驱动,不受理性支配。 代表人物:詹姆斯、麦独孤、弗洛伊德
詹姆斯:他把本能定义为“无需事先经过教育 就能自动完 成的这样一种方式的动作官能”。本能有生物本能和社会 本能。社会生活的模式是由人的本能决定的。 麦独孤: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 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 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 能逐渐发展形成的。人有18种本能。 弗洛伊德: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两大类本能,这两种本 能在无意识中共存,人的每一种动机都是无意识的生的本 能和死的本能的混合物。 评价:自然本能对自然动机起主导作用,但人具有社会动 机,社会动机对自然动机起制约和调节作用。不能用自然 动机解释人的社会动机,否则,就犯生物决定论的错误。
(3)归因理论(维纳B.weiner,1971)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 原因所做出的解释和评价。维纳在罗特 (Rotter,1966)将人分为“内控型”、“外控 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稳定性”维度,如下 图: 稳定性 控 制 点 内 部 外 部 稳 定 能 力 任 务 难 度 不 稳 定 努 力 运 气 如果将行为结果的成败归因为内部的、可控的 因素,动机增强;如果归因为外部的、或不可 控的因素,动机就减弱。
三、动机的相互作用 动机的联合 动机的冲突 :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四、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与激发 (一)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 力。 1.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 奥苏伯尔提出, 奥苏伯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 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这三 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有 所不同。 所不同。
掌握:需要、动机、情绪、意志的概念; 掌握 需要、动机、情绪、意志的概念; 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相互作用、 理解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的相互作用、
情绪的表现形式、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意志的 情绪的表现形式、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品质、意志的培养等内容; 品质、意志的培养等内容;
运用: 运用 学习动机的理论说明激发学习动机的各种措
第二节 需要
一、需要的含义 1.需要的概念 概念:需要是由于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 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 源泉。 理解: 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 需要都指向一定的对象; 需要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需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二)需要的特点 需要具有客观现实性 需要具有主观差异性 需要具有动力发展性 需要具有整体关联性
3.动机强化理论(斯金纳) 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 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 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当这 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 消失。(也叫行为修正理论)。 强化是指增大行为发生概率的事件。他把强 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给予被试奖 励性刺激,以提高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就是 撤销那些令人厌烦的或惩罚性的刺激,以提高行 为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与惩罚不同:惩罚不是为了增强而是试 图去掉某些行为反应。当发生了某些不好的行为 后,给予不愉快的刺激。
(2)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麦克里兰)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 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 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 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倾向和回避失 败的倾向。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数学模型说明, 中等难度任务水平时,成就动机最大。
二、需要的种类 二、
按需要的起源,可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 性需要。 按需要对象的性质,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 神需要。
三、需要的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不同的层次, 而且这些需要都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大,人们须优先满 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依次满足较高层次 的需要。 人的需要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 我实现的需要。如下图
(二)需要的其它理论 1.勒温的需要理论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假定个人与环境之 ) 间有一定的平衡状态, 间有一定的平衡状态,如果这种平衡状态遭到破 就会引起一种紧张, 坏,就会引起一种紧张,这种紧张状态就会导致 力图恢复平衡的移动。 力图恢复平衡的移动。 勒温(K.Lewin) 勒温(K.Lewin)的需要理论 紧张——移动——平衡 (需要——活动——缓和) 需要分为两种 : 需要——客观的生理需要 准需要——在心理环境中对心理事件 起实际影响的需要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所谓诱因,是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 激物。 正诱因:能使个体趋近它而满足需要的刺 激物。 负诱因:能使个体回避它而满足需要的刺 激物。
二、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 主导动机 非主导动机 根据动机引起的原因: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根据动机的起源: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 近景性动机 远景性动机
第三章 行为动力理论
本章涉及人的行为动力系统, 讨论需要、动机、情感、意志等因 素的行为动力特性,这有利于学生 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有助于学习 人的积极性调动策略。
教学要求 了解:动机的本能理论、动机的驱力理论、 了解 动机的本能理论、动机的驱力理论、动机的
强化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 强化理论、动机的认知理论;
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学习动 机的激发、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学生意 志的培养。 难点:行为动力的四大理论(动机的本能理 论、动机的驱力理论、动机的强化理论、 动机的认知理论)
第一节 行为动力理论概述
一、行为的含义 (一)行为的概念 行为:是个体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和种族延续,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包 括身体活动和心理活动。 (二)人类行为的特征 目的性 规范性 互动性 戏剧性
3.阿尔德夫的需要理论 三种基本需要是: 生存需要 关系需要 成长需要 阿尔德夫认为,人类的三种需要并不 是完全生来就有的,有的需要是通过后天 的学习产生的。这三种需要之间并没有明 显的界线,它们是一个连续体,并不是层 次等级。他指出,各种需要获得满足越少, 则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越强烈。
4.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 当人在生理需要满足后基本需要有: 成就需要 权力需要 合群需要 这三种基本需要的排列层次和重要性是因 人而异的。例如,资历高的经理成就需要 强烈,对合群的需要相对较低。他认为, 高成就需要可以通过教育培养,并且组织 了训练班,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