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解决开放性问题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解决开放性问题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教学,既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目标,因而基于解决问题的理解,现就谈谈我在教学中对此问题的几点体会。

一、对解决问题的理解

“解决问题”既看作数学活动的过程,又看作数学形式,其意义在于训练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应用意识和培养能力,重视问题的教学设计,悉心研究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让学生去接受有趣味、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挑战,从而启迪思维。使学生的数学语言逐步形成,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解决问题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及联系

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

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明显优势。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没有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

2.体现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是最能体现人的本性和人的力量的心智活动,是新课标中多次提到的一种能力。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去解决问题,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的探究过程。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只有当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时,才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能够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人都想成为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供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让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考虑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需要的数据、事项、关系等,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已经通过文字形式给出了。而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代入公式,它要求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才是学

习数学的价值所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将解决问题的教

学模式归纳如下。

1.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主题图或教学课件上的信息在一定意义

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汇报也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的基础,激发了学生的

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具体如下:

①教师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问:“图上画得是什么,写得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②让学生认真独立地观看,分组讨论和交流,并汇报和交流获取的信息。

例如:在我校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我设计了下面的一道开放性数学题目: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一般学生能根据商十位商 0 和个位商 7 得出被除数的十位是 5,个位是 6;

思路相对活跃的同学能从余数不确定得出个位也可能是 7(8、9……);分析能

力较强的同学能归纳出被除数的后两位可从 56 起填到 63。这样的练习,一方面

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促进了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开阔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小组协作,探究问题

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

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

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调控。具体如下:

①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采取讨论、实验、等方法自觉矫

正错误,逐步得出结论。

②教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回顾探索过程,指导解题策略。

例如:你能用哪些方法来比和的大小?

分析: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寻找比较分数大小的不同方法。

通过讨论可以得到以下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数来比较

把和化成同分子分数来比较

和 1 进行比较

总之,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大胆创新,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不同的解题思路,形成不同的思维,开拓了思路,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交流评价,解决问题

交流评价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后,让学生独立选择算法。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算法。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算法。具体如下:

①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

②各组成员认真倾听相互评价,表示赞同、反对,开展有竞争的合作。

③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想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

及时评价和指导。

例如:“六一”儿童节,爱仕达希望小学组织校园歌曲独唱比赛,6 个评委

给③号选手打的分数分别是:

本题是一个开放型试题,结合了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分析怎样处理问题,而该试题的答案也是不唯一的,各个小组讨论后,只要自己的思路合理,都是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

4.巩固方法,拓展思维

学生掌握了方法,还要在练习应用中深化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一些基本题,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以达到巩同应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