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思维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思维的能力
摘要:社会最需要的是具备法学专业背景、具备深刻法律思维的领导干部。只有从制度上保障、从舆论上引导、从实际工作做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思维能力。
关键词:领导干部法律思维能力
1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思维能力的意义
1.1 领导干部提高法律思维能力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
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自由的交换行为都需要社会的法治环境。“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行政权力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弱化,而市场的作用逐渐强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公权力逐渐与利益脱钩,民事主体的权利逐渐落实,利益获得尊重与实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领导干部逐步地放弃手中的经济权力。而放弃经济权力,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放弃部门、地方甚至个人利益。这也需要思维方式的重大转变,需要领导干部由原来的管家思维、权力经济思维转变为依法管理市场的思维。需要全面地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思维能力。
1.2 领导干部提高法律思维能力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近年来,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案件屡见不鲜。一直以来,我们对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的要求,主要以道德说教为主。实践证明,单纯的道德说教对道德水平的提升作用有限。法律作为道德的底线,比道德更加明确、具体并且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因此,
以法律作为提高领导干部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的规范和标准更为切实有效。只有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机制,使得领导干部不仅仅把法律当做一种外在的约束,更把法律当做一种内在自觉的需求,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积极地实践法律,进而做到廉洁自律,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2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思维能力的具体途径
2.1 领导干部应养成运用法律思维方式进行决策的习惯法律思维方式,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原理、精神和规定,思考、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习惯和取向。当今社会最典型的四种公共决策的思维方式包括法律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和道德思维。政治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政治上的利弊权衡;经济思维强调考虑如何用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即成本与收益的问题;道德思维是把道德上的善恶评价作为第一考虑因素;法律思维则是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它以合法性为前提,在合法性允许的前提下,追求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道德效果。
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是非常困难的,需要长时间的法律培训、教育和实践。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种内在观念,往往会伴随一个人的终生。这比一些具体的制度、概念、原理要重要的多。一个具备法律思维的领导干部,碰到具体问题时,即使不了解相关法律,也可以随时查阅法律条文,运用法律思维的逻辑推理和归纳判断能力来解决问题。各级领导应当把遇到问题学法、重大决策依法、开展工
作合法、处理问题靠法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基本习惯。树立公平待人的法律角色意识、公正执法的法律服务意识、公开制约权力的法律责任意识。
2.2 选好学习法律知识的载体和具体途径养成法律思维能力,学习法律知识是基础。法律知识载体有很多,如法律条文、司法解释、教科书、培训教程、专题论文、案例选编、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法治栏目、网络中的法律知识等等。可以说,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有了学习法律的压力和动力,法律知识是非常容易获得的。领导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如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是学习法律的基本工具,应该多看多记。但有的条文过于简单甚至抽象,必须借助于其他法律知识载体来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培训教程内容全面,说理透彻,初学者多翻阅一些教科书,有助于理解法律知识,但书中的观点不具有法律效力,仅供参考。案例选编一般生动有趣,可以增强我们学习法律的兴趣,辅助我们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有时还对疑难案件定性起到借鉴作用,但法律知识点比较少。专题论文理论性强,特别能开阔人的思路,但有一定法律基础后阅读才容易消化。
学习法律的具体途径同样有很多,如通过参加学历教育提高自己。参加法律专业的学历教育,是系统、全面接受法律知识的最佳机会;通过参加各类培训班提高自己。目前各高校、各系统举办的各类法律培训班接连不断,以法律为主的培训内容比较贴近日常工作实际,只要平时积累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都能轻易地吸收、
消化这些培训内容;通过参加各类资格证书考试提高自己,如全国司法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等等;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提高自己,在享受精彩节目的同时,应该留心其中的法律知识,日积月累,不断增长我们的知识点。
2.3 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度因素是影响甚至决定领导干部法律思维的根本因素,如完善的民主制度、公正的司法制度、科学的干部选拔制度等等。在完善的民主制度中,反映多数人利益和要求的法律自然会得到尊重和执行。公正的司法制度会保护守法的人,惩处违法犯罪的人。法律的权威不在于它的严厉性,而在于它的不可避免性。在干部的选拔任命中,应优先选择具有法律专业教育背景、法律素质高的人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系统中,法律专业背景出身的政治家往往占据了大多数。
参考文献:
[1]王巧玲.领导干部应当培养法律思维[j].理论学习,2008,(10).
[2]刘哲昕.领导干部决策中的法律思维[j].决策,2007,(1).
[3]陈海松.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律思维[j].党政论坛,2008- 08-15.
作者简介:张海军(1980-),男,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党校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