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尿液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的形成》
教学设计
湖南省湘潭江声实验学校
李恩
二○一七年五月
《尿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生物人教版教材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第二课时。本章节是在介绍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后,针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而安排的。而尿液的形成是排泄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对物质的运输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安排了“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等环节,并辅助了“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等内容,通过这些,学生要将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及尿液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比较弱,但他们在知识结构方面已基本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尿液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时,他们知道了一些有关尿液的常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他们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的学习既好奇又难以完全理解,在学习时,老师可以借助演示实验,FLASH动画等来引导教学。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人体肾的内部结构,即肾单位的结构特点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以及排尿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肾单位模型的制作,了解肾的内部结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通过资料分析,
培养学生根据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习惯。
(3)运用尿液形成的知识解释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患病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分析,了解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希沃投屏手机软件,演示实验模拟装置及物品准备(模拟血液、84消毒液,氢氧化钠溶液等),不同颜色的超轻粘土。
六、课时安排
两课时,本节课完成第二课时。
八、板书设计 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
肾脏 肾单位 肾小囊 肾小管
九、教学反思: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所以,在课堂中,我运用了手机投屏软件:希沃授课助手,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 为了形成肾单位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在肾单位结构的学习环节中,我设计了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的环节,让学生区分肾的内部结构,认识肾单位各部分与血管的关系。在学生制作模型过程中,老师只是观察并适当提醒,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这样就将对问题质疑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将认知和获得的过程还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本节内容在教材上虽然没有设计实验部分,但是我借助了“尿液形成动态模拟装置”,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感受尿液形成的动态模拟过程,并且从液体的颜色变化这个直观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尿液的形成这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验抓住了每个学生的“眼球”,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4.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将大部分的时间交给了学生,但不同的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不一样,对提供的信息利用程度不一样,所以有些学生解答问题不是很透彻。
过滤
血液
原尿
重吸收
尿液
(水、葡萄糖、无机盐、尿素) (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 和无机盐)
(水、无机盐、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