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淮南师范学院教务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师范学院关于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通知

各系、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要求,学校决定对我校本科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全面修订,现将《淮南师范学院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发给你们,各系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参照执行。

二〇〇六年八月二十三日

淮南师范学院修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学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精神,更进一步根据学校各专业定位、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人才培养规格多元化的要求,特对教学计划的修订原则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落实教学质量观、人才培养观,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强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原则

1.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积极探讨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构建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体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市场的需求。

2.体现专业培养特色

根据学校办学实际,认真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地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办学理念,挖掘教学资源,体现独特的专业培养思路,将办学优势和特色反映在教学计划中。

3.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1)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将培养目标落实在课程体系当中;构建好专业主要课程体系,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建设的基本要求;着力加强专业主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建设;科学地设置反映本专业的学术性课程,加强学位课程的教学管理。

(2)以专业主要课程为中心,以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的专业主干课程为支撑,科学地设置课程模块,构建能够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根据教育

部专业设置的有关规定,各专业主要课程开出率要达到100%;要抓住主要课程进行课程整合,避免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防止“因人设课”和“因无人不设课”的情况出现。

(3)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满足课程设置要求,大力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根据教育部、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就业指导课、军事理论课、公共艺术课等有关文件精神,将就业指导、国防与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继续通过开设公共艺术素质选修课程,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加强艺术教育,将之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注意培养计划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和整体优化,减少课内学时总量,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确定各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结构,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切实加强实验、见习、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出发,提出各专业实习、实验的具体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5.推进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

(1)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允许并鼓励部分专业进行学分制试点,实行学分制管理。

(2)逐步实施专业大类招生,加强通识教育,在相关的学科之间构建共同的知识结构和基础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3)全面落实高等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并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与管理,对原教学计划中六大类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进行整合,继续扩大公共选修课的数量和门类。

(4)拓展第二课堂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基本框架及课程结构

1. 基本框架

(1)学分:总学分为160±5学分,15-18学时计1学分。

(2)学时:文科类专业2550±50学时,理工科类专业2650±50学时,其中必修课约占75%左右,选修课约占25%左右。每学时按50分钟计算。

(3)教学进程:师范类各专业全学程共159周(包括机动4周)。其中课堂教学123周,实践教学18周,入学教育及军事教育2周,复习考试12周;非师范类各专业全学程共159周(包括机动5.5周)。其中课堂教学123周,实践教学18周,入学教育及军事教育2周,复习考试10.5周。

2.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组成,综合素质课程贯穿整个教学计划。三大课程模块涵盖的所有课程,以必修(公共必修、专业必修)和选修(限制选修、任意选修)加以分类。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向学生传授与未来工作有关的、自然和社会领域的、带有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开设这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人才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它主要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文化素质教育、以及大学科门类必修的基础课程。

(2)学科专业主要课程

学科专业主要课程涵盖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按学科门类或一级学科、相近相关专业打通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模块,它与公共基础课一起为学生构筑学习专业知识而必须掌握的、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所学的专业知识中相对比较稳定,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应在10门左右;专业主干课的设置宜少而精,原则上设5-6门左右;专业课程中学位课程以10门左右为宜。

(3)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是构建在前两个平台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社会生活和职业有密切关系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或为加深专业方向或特色的专业课程群,各专业应设置不少于2个专业方向的课程群。

3.实践教学环节

(1)模块构成

实践教学环节模块由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两块构成。

①专业实践:师范类专业实践环节主要有:学科实验课;教育见习和实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