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来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
“ 发现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
16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作为正式的学科概念提出
[美] 马尔萨克(J. Marschak)
《信息经济学评论》(1959)
1968年,与[日]宫泽创立信息系统的一般选择理论 [美] 斯蒂格勒(G. J. Stigler)
4
四、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为主 辅以适当习题作业 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
5
五、课程学时安排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博弈论简介 第三章 机制设计理论 第四章 信息商品和信息市场 第五章 信息资源经济学 第六章 信息资源的配置与开发利用 第七章 信息产业结构与发展规律 第八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 第九章 企业信息化及其水平测算 第十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
12
信息不完全性存在的原因?
人类获取信息需付出成本(信息搜寻成本) 人脑接收信息的能力有限 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
信息不完全性是否可以消除? why?
13
1 .1.2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社会发展
之后提出了信息 搜寻理论,在 1977年指明,应 当用不完全信息 假设来替代完全 信息假设,以修 正传统的市场理 论和一般均衡理 论。
19
20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美] 马克卢普 (F. Marklup)
《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1962)
书中提出知识产业和知识职业问题 1980-1983,陆续发表《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经济 意义》三卷本
21
马克卢普( F. Machlup )
1962年出版《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书中首次提 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的经济特征与经 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该书 在美国流行了十年,先后被译成俄、日、法、德、意大 利和西班牙版,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1980——1983扩展上述专著,出版《知识:它 的生产、分配和经济意义》,其中第一卷为《知 识与知识生产》。未完而卒。
2 8 6 4 2 4 6 2 4 6
6
六、教材及参考书籍
赖茂生,王芳.信息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 乌家培等. 信息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马费成等. 信息经济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4. 陈禹主编. 信息经济学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5. 靖继鹏等. 应用信息经济学. 科学出版社,2002年
信息经济学
授课:
1
一、教学来自百度文库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信息经 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现状;讲述了研究信息经济学的方法— —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对信息经济学本身有关的理 论问题、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等进 行了研究;并说明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方法,以及如 何对信息系统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分析和信息系统的定价原 理。
7
七、考核方式
最终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 *60%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考勤
注意:平时考勤三次不到取消考试资格
8
导论
信息范式对经济学的影响 信息经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范畴 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9
1.1 信息范式对经济学的影响
2
二、教学难点
非合作博弈理论和模型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关系; 信息商品的定价; 信息产业的测度方法;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
3
三、教学目的
通过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了解信息经济学 的对象、内容和主要研究领域,掌握信息经济学的理 论、原理、原则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信息经济活 动的实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经济分析和成本收 益分析,实现对经济信息的有效管理。
11
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完全的关系?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行为决策中,经济主体因为掌握 的信息量不同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不均衡。
信息不完全:人们不可能掌握某个事件的过去、现在 和将来的全部信息,人们处理事件总是在某种程度的
不确定性下进行的。(肯尼斯.丁.阿罗)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类型中的典型情况 信息不完全将引起信息不对称
《信息经济学》 (1961) 《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 《论寡占》(1964)
17
1959年发表《信息 经济学评论》,讨 论了信息的获得使 概率的后验条件分 布与先验分布有差 别的问题。
马尔萨克
以后研究了最优 信息系统的评价 和选择问题。
18
斯蒂格勒(G.J.Stigler)
1961发表研究 了信息的成本 与价值,以及 信息对价格、 工资和其他生 产要素的影响。 “信息经济 学”,
Thomos S.kuhn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中首次提出范式的概念。
范式: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 则和方法的总和,是科学家广泛认可的一种信念。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引起其范式改变的事件之一就是 信息概念的引入。
10
1.1.1 信息不对称假设
• 新古典经济学:信息完备,交易成本=0 • 经济学信息范式:信息不对称,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
22
马歇尔.约维兹
以广义信息系统为依托,在1960S末和1970S 对决策过程的信息流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具 有经济意义的信息量、信息效率、信息价值的测 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对几个实际的决策过程进 行了模拟,对提出的测度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 了较好的结果。并以《决策过程信息流分析》为 总题目,发表了5篇颇有价值的论文。
的主导因素 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
大 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
化趋势日益加强
14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信息劳动者
信息
信息
技术
社
信息
产业
知识
会
智力
信息
经济
15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1)“史前”期 20世纪20年代 [美] 奈特( F. H. Knight) 把信息与市场竞争、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风险联系
《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1921)
“ 发现信息是一种主要的商品”
16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作为正式的学科概念提出
[美] 马尔萨克(J. Marschak)
《信息经济学评论》(1959)
1968年,与[日]宫泽创立信息系统的一般选择理论 [美] 斯蒂格勒(G. J. Stigler)
4
四、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为主 辅以适当习题作业 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
5
五、课程学时安排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博弈论简介 第三章 机制设计理论 第四章 信息商品和信息市场 第五章 信息资源经济学 第六章 信息资源的配置与开发利用 第七章 信息产业结构与发展规律 第八章 信息化与经济发展 第九章 企业信息化及其水平测算 第十章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
12
信息不完全性存在的原因?
人类获取信息需付出成本(信息搜寻成本) 人脑接收信息的能力有限 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
信息不完全性是否可以消除? why?
13
1 .1.2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信息、知识、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社会发展
之后提出了信息 搜寻理论,在 1977年指明,应 当用不完全信息 假设来替代完全 信息假设,以修 正传统的市场理 论和一般均衡理 论。
19
20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美] 马克卢普 (F. Marklup)
《美国的知识生产和分配》一书(1962)
书中提出知识产业和知识职业问题 1980-1983,陆续发表《知识:它的生产、分配和经济 意义》三卷本
21
马克卢普( F. Machlup )
1962年出版《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书中首次提 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的经济特征与经 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该书 在美国流行了十年,先后被译成俄、日、法、德、意大 利和西班牙版,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
1980——1983扩展上述专著,出版《知识:它 的生产、分配和经济意义》,其中第一卷为《知 识与知识生产》。未完而卒。
2 8 6 4 2 4 6 2 4 6
6
六、教材及参考书籍
赖茂生,王芳.信息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 乌家培等. 信息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马费成等. 信息经济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4. 陈禹主编. 信息经济学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5. 靖继鹏等. 应用信息经济学. 科学出版社,2002年
信息经济学
授课:
1
一、教学来自百度文库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信息经 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现状;讲述了研究信息经济学的方法— —博弈论的相关理论和模型;对信息经济学本身有关的理 论问题、信息资源、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等进 行了研究;并说明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测算方法,以及如 何对信息系统进行经济效益评价分析和信息系统的定价原 理。
7
七、考核方式
最终成绩=平时成绩*20%+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 *60%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考勤
注意:平时考勤三次不到取消考试资格
8
导论
信息范式对经济学的影响 信息经济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范畴 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9
1.1 信息范式对经济学的影响
2
二、教学难点
非合作博弈理论和模型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关系; 信息商品的定价; 信息产业的测度方法; 信息系统的经济分析。
3
三、教学目的
通过信息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了解信息经济学 的对象、内容和主要研究领域,掌握信息经济学的理 论、原理、原则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信息经济活 动的实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经济分析和成本收 益分析,实现对经济信息的有效管理。
11
信息不对称与信息不完全的关系?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行为决策中,经济主体因为掌握 的信息量不同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不均衡。
信息不完全:人们不可能掌握某个事件的过去、现在 和将来的全部信息,人们处理事件总是在某种程度的
不确定性下进行的。(肯尼斯.丁.阿罗)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类型中的典型情况 信息不完全将引起信息不对称
《信息经济学》 (1961) 《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 《论寡占》(1964)
17
1959年发表《信息 经济学评论》,讨 论了信息的获得使 概率的后验条件分 布与先验分布有差 别的问题。
马尔萨克
以后研究了最优 信息系统的评价 和选择问题。
18
斯蒂格勒(G.J.Stigler)
1961发表研究 了信息的成本 与价值,以及 信息对价格、 工资和其他生 产要素的影响。 “信息经济 学”,
Thomos S.kuhn在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中首次提出范式的概念。
范式: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 则和方法的总和,是科学家广泛认可的一种信念。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引起其范式改变的事件之一就是 信息概念的引入。
10
1.1.1 信息不对称假设
• 新古典经济学:信息完备,交易成本=0 • 经济学信息范式:信息不对称,经济人追求效用最大
22
马歇尔.约维兹
以广义信息系统为依托,在1960S末和1970S 对决策过程的信息流进行了定量研究,提出了具 有经济意义的信息量、信息效率、信息价值的测 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对几个实际的决策过程进 行了模拟,对提出的测度模型进行了验证,取得 了较好的结果。并以《决策过程信息流分析》为 总题目,发表了5篇颇有价值的论文。
的主导因素 信息劳动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的作用日益增
大 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
化趋势日益加强
14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信息劳动者
信息
信息
技术
社
信息
产业
知识
会
智力
信息
经济
15
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1)“史前”期 20世纪20年代 [美] 奈特( F. H. Knight) 把信息与市场竞争、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风险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