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第七章-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第七章-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第七章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教学要点: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

二、国外儿童的艺术成长氛围

(一)成人对儿童艺术作品的关注

(二)教育者注重对视觉艺术的培养

(三)教育者注重儿童艺术情感的创作方式

三、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

(一)教学过程是想象力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四、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

教学重点:学习外国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

教学难点:找出中、外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异同点并加以分析

教学建议:

1、结合实际分析外国幼儿美术教育对你的美术教学有什么启示?

2 、如何吸收外来优秀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

本章主要学习内容:基础理论、实践探索、他山之石、拓展阅读、专家侃点、在线交流、案例分析、作品欣赏。

第一节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

外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包含着实践与理论认识两部分,作为人类美术教育史的一份宝贵财富,其理论认识尤其值得我们珍视。对美术教育发表理论认识的人,多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们的理论认识丰富和深化了美术教育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实践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西方美术教育较为显化的时代,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教育被后人称为“自由育”或“完全教育”。这是一种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理想式教育。美育,在当时称为缪斯教育,是以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美术、音乐和诗歌的女神命名的。古希腊雕塑、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兴盛繁荣与这种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一般学校并不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专才的教育。儿童在7至14岁时就可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为阅读、书法、算术和图画。

(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美术教育的态度与古希腊人大致相仿。著名哲学家盖伦在言及绘画与雕塑时就对其所具有的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一方面想利用它们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又棘手于它们具有体力活动的性质。因此,

他含糊其辞地说:“如果人们愿意,人们也可以将它看作自由学科。”

(三)中世纪的美术教育。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美术教育重视培养人的素质,陶冶人的精神不同,中世纪的美术教育几乎只是一种纯技艺性的工匠教育。当时的画家除了以个人身份服务于公侯外,其余均需加入同业公会,而且只有被公会证明为较优秀的画师才能开业授徒,雇佣流动工匠。学徒们在画坊从师学艺,目的仅仅是为了掌握某种技巧,以谋生路,学习的方式极为偏隘和机械。

(四)文艺复兴时期,单纯的画坊学习已不适合时代要求,为了弥补画坊训练之不足,人们开始采用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如临摹名家作品和画模特。

阿尔伯蒂、达·芬奇、丢勒这些全才式的杰出美术家,不但使美术的地位得以极大提高,而且赋予美术智力性和科学性,为美术教育开拓了新的境界。阿尔伯蒂、达·芬奇等对解剖、透视和明暗造型知识的卓越研究,为美术教育的飞跃性发展奠定了技法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基础。

文艺复兴不仅提高了美术家的地位,导致了专业美术教育的新形式——美术学院的出现,也使人们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重新承续了在中世纪中断了的全面教育的思想传统,主张在学校通过美育全面发展儿童的身心。

有“近代教育之父”之称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名著《大教育论》中阐述的教育思想,为普通美术教育的开展作了铺垫。夸美纽斯在大学时代就钻研了古代思想家和人文主义者的著作,深得其精髓。他主张对学生实施一种“周全的教育”,即从道德、知识、身体和艺术等方面去发展学生。他要求通过艺术教育,发展人的首创精神,培养其艺术才能。对美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他十分推崇,认为美术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能诱发他们内在动因进行主动的学习,以绘画这种直观的方法作为教育手段,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一切儿童都有一种要画图画的天生欲望,这种练习就可以给他们欢乐,他们的想象就可以从这种感觉的双重动作得到激发。”对美术学习,他提出应当从实践中学习,要从雕刻去学习雕刻,从画图去学习画图。他主张艺术要摹仿自然,要获得摹仿能力,教学就必须循序渐进。此外,夸美纽斯还最早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提“泛智论”,设计了学校教育体系并拟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划分了不同的教育阶段,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创立了班级上课制,并相应制定了学期、学年和假期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不仅开启了近代学校教育的新纪元,而且为近代学校美术教育的出现,提供了时空框架。

法国著名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要尊重人的自然本性,“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他指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必须把人当

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对以后的一些美术教育思想和流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五)18世纪初,欧洲的一些新式学校开始将美术课列入课程表中,到19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以及俄国普遍在普通学校设置了图画课程。东方的日本则在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大量输入西方文化和教育制度,1872年8月日本文部省正式颁布了日本近代第一个新学制,规定图画为小学14门必修课程之一。

在工业革命以前,“艺术”与“技术”是一种统一的存在,工业革命后,由于大量的生产机器的介入,最终使“艺术”与“技术”一分为二。“艺术”只为精神而存在,与人的实际生活不相干,高于象牙塔之中;“技术”则只是推进工业发展的手段,难入“艺术”的门庭。包豪斯的学者们洞悉了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将艺术手工业的艺术性与机械生产的机能性相结合。他们创设了工业设计系统,完成了“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包豪斯教育将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纳入自己的范围。然而其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将现代美术诸流派的基本原理编成体系,促使了“视觉语言”以及造型语法的产生,形成了20世纪人类共同的视觉国际语言,包豪斯的教育观念和造型理论对普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六)从30年代初起,德国包豪斯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给美国的中学美术教育输入了新的血液。一些来自包豪斯的教师带来的

观念对美术教学课程计划的影响日渐增强。这些影响包括对艺术中技术因素的兴趣、对设计元素的关心、对材料的实验态度,并促进人们越来越关心对艺术的多种感觉方式,激发人们将审美态度与环境相结合。其具体结果是摄影术和照片的运用增多,材料的运用更广泛,而且建筑也被接受为美术教学计划的一个固定内容。

(七)19世纪初,科学心理学逐渐成熟,其对神经系统和感官生理心理现象的研究成果,被引入美术教育领域。19世纪末,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出现了儿童研究的热潮,许多研究成果也相继问世,如1887年意大利的里奇出版了《儿童的美术》;1885年法国的儿童心理学者贝雷出版了《美术与诗》,强调幼儿期美术活动的重要性;1895年英国心理学家沙利出版了《幼儿期的研究》;法国学者柳克于1913年和1927年相继出版了《某一个儿童的描绘》与《儿童的绘画》两本儿童美术教育名著;1955年美国学者诺达费时20余年完成了对200余张儿童绘画的分析,出版了《儿童画的发展过程》。在这场儿童研究运动中,人们通过观察分析儿童绘画作品中造型和色彩的特点,来研究儿童的成长过程和心理特点,揭示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及其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甚至用来解释人类艺术发生学的问题以及现代美术所表现出的种种特征。

(八)当今世界,美术作为一门基本课程在普通学校中所具有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具有美育和智育等一般教育学意义

的美术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美术课的地位迅速提高,基本课时数得以保障并有增加的趋势,如日本从小学到高二的美术课均为每周2课时。法国国民议会于1987年12月17日投票通过了《艺术教育法》,其中规定美术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小学每周1课时,初中为2课时,高中为定向培养,重理科者选修美术,重文科者必修美术。同时,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向现代工业文明迈进的发展中国家,美术教育也普遍受到重视。

现代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也逐渐发展,趋向多样化。比如,美国中小学的美术课就已不单纯是绘画训练,而包括了雕塑、陶瓷、编织、金属工艺、摄影、美术史、美术批评等教学内容。

第二节国外儿童的艺术成长氛围

一、成人对儿童艺术作品的关注

对儿童作品的分析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透视儿童心灵的一种手段,从中了解儿童对什么感兴趣,知道些什么,是怎么想的,人们对儿童艺术进行研究,把它看作是儿童情感生活或个性发展的表达方式。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有的学者利用儿童素描和油画方式上的明显变化,把它们作为研究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基础。最近,国外研究人员研究:儿童以什么样的方式理解艺术?艺术家怎样创作艺术?艺术作品是

如何判断、估价的?

1、特别小的幼儿,甚至在2岁

前喜欢用各种可以获得的方式进行

印记制作,这种有节奏的肌肉运动体验,加上儿童可以看到自己行为的结果,增强了儿童绘画的信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活动能力得到了发展,这时他们能够在艺术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了。

2、儿童发展了个人的符号系统后,有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尽管他们表达的大部分内容对他人来讲仍不易理解。的确,二、三岁的儿童还不会像成人那样理解艺术,他们并不关心艺术品的制作,而是经常就一个绘画概念直接进行素描或油画,但在随后的图像中又可能转而表示出第二个或第三个概念。他们在画素描、油画或泥塑时经常会自言自语或唱歌。

3、儿童长大了,到了上学前或幼儿园的年龄,他们的艺术作品更容易辨认了,也比较容易解释了,尤其是在他们的语言技能增加后,他们可以解释自己所画的图像,说明自己的兴趣和目的。儿童创造符号能力的发展,扩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这些符号表示人、动物和事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表达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于是增加了有知识的成人对儿童艺术作品意义理解的可能性。

4、正式上学前,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儿童经常把他们生活中那些情感上对他们的比较重要的事情联系起来,进行探讨。如:同父母的关系,同兄弟姐妹的关系,家里的宠物甚至一些幻想中的人物等,都经常会在儿童的素描、油画和泥塑中被描绘和探讨。儿童经常能够把他们想象、幻想、现实的世界同他们的艺术创作

联系起来,有时他们对现实世界各个方面如何动作的理解也可以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看到,如当他们画家庭成员从事各种活动时;当他们画动物、小汽车或飞机时;当他们涉及个人的害怕或志向时。

二、教育者注重对视觉艺术的培养

近几年,国外艺术教育工作者愈发关注儿童艺术作品中视觉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电子和数字包围的环境中,实际上所有的儿童都有过看适合他们年龄和兴趣的电视节目和电视广告的经历。他们可以逛购物中心,可以玩视频游戏,可以看电影,可以上网,还可以接触到其他的视觉文化。传统观点认为,视觉艺术对儿童艺术发展的自然过程是起消极干扰作用的,但今天,与传统观点恰恰相反,艺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儿童总是从他们的视觉环境中学习。儿童从别的孩子那里,从成人艺术家的作品中,从他们每日的视觉文化中看到了一些概念和图像,并把它们借用过来。

如今,国外艺术教师不但没有忽略这些影响,反而把视觉文化中的问题、概念和形象纳入到了综合艺术课程,使之成为其中的一个部分。

因为幼儿所具有的天真质朴的能力,可以无拘束地用各种方法将他们的情感生活画出来,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成人会对他们的艺术作品一直如此的感兴趣。儿童时期倾向于画他们生活中的人和事——既有悲伤的,也有喜悦的,这似乎是儿童从世间各个方面展现出的一种非常自然、非常健康的活动。经验丰富的艺术

教师认识到了这一点,当他们帮助儿童扩大对艺术世界的理解时,就会鼓励儿童这份天然的兴趣。

三、教育者注重儿童艺术情感的创作方式

一些国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儿童艺术很感兴趣,把它作为理解儿童心灵和情感的一扇窗户,特别是那些情感上可能受到伤害,或经历了某种精神创作的儿童。这类儿童创作的素描、油画和雕塑主题以及他们在作品中描绘自己和他人的方法,甚至他们用艺术材料进行创作的方式等,有时都能够为我们提供有关他们情感生活的线索。这一方面也正是艺术治疗师最关注的。

表现这方面例子的作品可以在那些避难儿童的绘画中看到,这些儿童来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恐惧和暴力。后来,这些儿童移民到了北美,进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学校。同样,那些经历了个人创作的儿童,有时在他们的艺术创作中也会聚集在这些话题上。儿童用这种安全、无威胁的,他们可以控制的媒介,通过描述创作性事件这一过程,为他们自己找到某种弥合心灵创作的办法。儿童通过艺术描绘把握他们所认识世界的能力,并由此应对棘手的生活情形的能力,正是艺术疗法的源泉,许多艺术教育工作者在他们为幼儿制定的教育方案中强调了艺

术的这种作用。然而,不管教育方案中怎么强调,如果教师忽略了或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儿童艺术创作中的这份天然兴趣,那么他们将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儿童身上的这种天然兴趣是他们所具有的,无处不在的一种特征。

试图通过分析特殊儿童的艺术作品并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解释,这并不是艺术教师的工作。但得到这方面知识将帮助艺术教师注意到与特殊儿童标准相比之间那种巨大的差异。那些寻常的艺术作品可以成为线索,艺术教师可以与学校里的其他教师,学校顾问和学校心理咨询师一同分享,这种信息能使校方为每个儿童提供最好的教育机会。

第三节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

一、教学过程是想象力开发的过程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所“想象幼儿园”,其特色就是培育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在手工室里,孩子们使用特制的小型刨子、锯子切割着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并涂上颜料,最终制成一套积木;在缝纫室里,孩子们包括男童也学着穿针引线,为玩具熊或者洋娃娃缝制自行设计的新衣;在烹饪室,孩子们试着用最普通的瓜菜,做出美味的家常菜。奥地利人的早期教育理念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是发展想象力的最好途径。

耐人寻味的是,在当今电脑时代,这所幼儿园却并不开设电脑课,甚至也不鼓励孩子多看电视。该幼儿园的管理者认为,学龄前的幼儿不宜学电脑,也不宜多看电视,而应参与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以发展想象力。

担任一家超级大公司经理的皮特·尼兹幼年时上过这家幼儿园,后来考上哈佛大学。他认为,正是幼儿园里培养的丰富想象力,使其在工作和创造时都游刃有余。他还说了一句至理名言:

如果你在幼儿时期编织过袜子或自制过玩具,那么长大后也有充分的自信来设计宇宙飞船。

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把想象力看得重于既定的知识接受。

二、教学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传授技能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表面看来,教师的过度指导节省了幼儿的学习时间,较快地实现教学目的。然而,省略探索过程其代价是剥夺了幼儿发展自我开发能力的机会。教师美术课堂中的美好“设计”,在减少幼儿经历错误的同时,也减少了他们了解、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力的机会,以及减少了综合能力训练的机会。

三、教学过程是激发兴趣的过程

西方人视教育的成功标志为培养了孩子的自信以及符合自己潜质的兴趣。西方国家在幼儿教育方面有着共同的教育理念,即对幼儿少教技能是为了给想象留有余地,给创造力和潜在才华得更大发展留有余地。譬如在澳大利亚,教师在幼儿从事艺术活动之前,一般不会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只提供各种活动所需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在幼儿进行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很少发出指令,也很少干涉,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需要去选择材料、使用材料;教师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幼儿艺术活动的过程上,不要求幼儿把艺术品创作得完美无瑕,而是尽力使幼儿体会到参与活动的无穷乐趣。澳大利亚的早期教育理

念是,幼儿艺术教育的过程首先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开发的过程,因而应注重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发展幼儿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中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重视教学的情趣性以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学普遍重视的一个教学准则。同样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也不例外,在培养幼儿美术教育的绘画兴趣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让自己动脑、在动手中动脑,教学生活化、内容生动有趣、气氛活跃。

第四节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

江苏省国画院举办了一场中日儿童画交流展,画展中的两国儿童画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显示出较大差异。日本孩子的画面从题材、画风、构图、色彩等方面来看都显得很自由,而中国孩子的画面则显示出一种固定的模式,即教过的痕迹特别重,画面根本看不出孩子自己的风格。这种问题显然不仅仅出在我国儿童美术教育上,其根源还是在我国传统的早期美术教育上的与国外早期美术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教育目的的差异。德国人认为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儿童提供自由绘画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儿童在自己的艺术中得到快乐,发展他们多方面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指导儿童有意识的注意和观察,在熟悉制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表现能力,包括绘画语言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日本人认为美术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培养儿童

热爱自然和社会的审美情操,努力发掘每个儿童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智能和技能。日本的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很少介绍作画和制作的必要知识,而是让孩子们在自由想象中去创造。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儿童美术教育,其主要目的不是培养理解美术知识和掌握相关美术技能的人,更不是造就画家、雕塑家和图案设计师,而是在普及性的美术教育中,透过美育而获得具有全面协调能力的人。他们更强调个性的发展与形成,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证了美术教育以至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实施,也促使孩子从小注重求新、求异、讲究创意。我国早期美术教育的目的是,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除了讲究智力和艺术才能的发展外,我国美术教育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能力,我国美术教育重视发展学生的绘画基本技能。我们是为了掌握美术技巧而学美术,人家是以美术为工具来开发孩子的表现力、想象力和穿凿力。有人对北京16所幼儿园的308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认为儿童的智育活动中首先应该培养的:观察力40.33%;好奇心16.72%;注意力13.77%,只有9.1%的人认为最应培养的是想象力,10.1%的认为创造力更重要。

二、教育观念的差异。中外早期美术教育观念差异在于是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还是强调自我表现重要。中国的早期教育强调美术技能重要,要把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放在首位。中国的教师认为幼儿什么都不懂,什么能力都不具备,而要通过观察来学习一切,

并从中发展各种能力。外国的早期教育强调自我表现重要。他们则认为幼儿具有天然的想象力,这是成人没有而幼儿独有的能力,因而是极为珍贵的,不仅需要特意保护,还要深入开发。中国人认为手把手地教孩子,可以使孩子很快学会比较难的动作或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一种技巧或一种技能。比如,美国人认为,孩子应该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成人手把手地教孩子,使孩子不可能自己领会完成这项任务的方法,也不可能从中有所领悟。中国人认为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孩子就越聪明;而美国人认为亲身经历越多、体验越丰富,孩子就越聪明。中国的教育注重的实际能学习,而美国的教育注重的事务性开发,即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

三、教育方法的差异。在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模式是“示范+模仿”,即在幼儿自己进行艺术活动之前,先由老师进行示范,给幼儿提供模仿对象。因为这种教育模式重在模仿,所以幼儿所完成的艺术品以及所进行的艺术活动,普遍缺乏童稚的审美直觉,显示出明显的模式化、成人化特征。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观念是,不应该过早地告诉孩子某一种既定的标准,否则会使孩子的思维缺乏弹性而定型化。因而,发达国家的幼儿教育多采用“引导+发现”模式,教师以增加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为重,鼓励幼儿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由于教师总是接纳孩子们所有的艺术创作方式,并欣赏

孩子们的一切艺术作品,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由思维、自由联想,提高幼儿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美国幼儿园的孩子所作的项目制作是五花八门的:用100根吃完的冰棍棒,搭起一个小房子,有门窗和栅栏;用100张彩色的巧克力糖纸,按不同颜色贴成一幅自己的画像;用100辆不同款式的玩具汽车,摆在“100”这个数字约有变形而形成的“高速公路”上,表示的是百车大赛,这种项目制作显然有利于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展现儿童天然的创意。

四、教育评价标准的差异。我国教师评价幼儿艺术活动和幼儿艺术品优劣的标准,主要是看幼儿是否掌握了教师所教给的知识与技能,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即仅仅重视音乐、舞蹈、美术等基本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的培养。显而易见,这样的美术教育及评价标准,是完全无视儿童本身拥有审美意识的前提下,把成人的审美标准先入为主地灌输给孩子,并迫使儿童不断地否定自己的想法,同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感受以适应成人既定的标准,最终导致儿童在刻意模仿中逐渐丧失了个性化的感受能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也丧失了儿童天然的想象力和原创性。中国人习惯于将正确的方法早早教给孩子,让孩子不会走弯路,外国人习惯推迟讲述正确标准的时间,让孩子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中国人认为幼儿能比同龄人更多更早地懂得成人世界里的东西就是聪明的表现。中国人视教育的成功标志是,发展了孩子的智力以及在即使不感兴

趣的学习领域里也能刻苦用功的毅力。西方人认为幼儿拥有异于成人的思维和想象是最珍贵最值得珍惜的特种才智,他们视教育的成功标志为培养了孩子的自信以及符合自己潜质的兴趣。

五、教育效果的差异。我国的早期教育更注重的是培养艺术技能和熟练技巧。在这种教育下,幼儿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绘画技能得到了较好发展。但正是单一的技巧性训练抑制了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使我们的孩子在技能培训中过早地被定型化了,致使他们只能模仿而难以走向创造。国外美术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重视人的创造力与评价能力,强调个性发展与形成,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把美术教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的教育获得全面协调的人,将生活乐趣、艺术实践、服务社会三者统一。

相比之下,中外早期美术教育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随着社会进步和中外教育交流的不断发展,中外早期教育不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正在酝酿这一场从观念到实际操作层面的深刻变革。有人曾在北京进行了有关儿童早期社会化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中国的早期教育观已趋同于美国人的观念,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主意识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共识。从目前各国教育发展的状况看,东西方教育正出现相互吸收、相互融合的趋势。

当然,毫无疑问的是,每个社会仍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主流。尤其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时,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往往会演变成

外来文化被本土化的过程。不难发现,近几年来,随着大量接受西方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在教育观念上已有了多方面的变革,然而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仍然以传统为主流,遂使学来的新观念仅仅流于形式而没有形成本质上的变化。譬如,幼儿教师虽然开始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多参加动手操作活动,包括绘画、手工等,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但是由于主题绘画多于意愿绘画,模仿性手工多于自主创造性手工,因而以培养孩子模仿意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仍然起主导作用,致使那些以“创造教育”为初衷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原有的目的。

总的来看,教育方法的变革似乎是滞后于教育观念的变革,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传统的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强大的同化力,即我们常常实现与本土文化而曲解、误解、肢解来自外部的文化观念,其实际结果是以西方文化的形式来表达东方文化的内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在任何社会的任何领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新旧文化的交叉融合发生在早期社会化领域里则意义极为深远,因为变化了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必然影响到新生一代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人格结构。由于早期社会化过程正是社会文化上一代传至下一代的过程,因而早期社会化过程中的文化变迁必然带来最根本性质的国民性变迁乃至社会变迁。

实践探索

通过对《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探索我国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可能途径。

中日幼儿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网

(一)理论研究比较

在教育发展纲要颁布后的今天,幼儿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受到我们的关注。而幼儿美术教育在其中则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学龄前儿童品质的发展,自然创造力的表达,社会价值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个性与自我尊重的人格形成,提供一个非同寻常的机会与条件。但是,也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幼儿美术教育时常只是一种摆设,甚至于仅仅被当作课外活动而已,似乎只有数学、阅读这类课程才是教育的根本,那么国外的情况如何?

日本在1876年就开创了自己最早的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虽然比西方晚了39年,但是日本变异性文化的特点,促使日本不断地借鉴西方的模式,通过一百多年来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笔者在此想就其与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况作一些比较研究,以探讨我国幼儿美术教育改革的可能途径。

就幼儿美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研究而言,日本采纳的是一种内在引导和外在传授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这种适应具体地表现在外在和内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而所谓的内在化和外在化,只有用综合的方式加以推动引导,儿童才能得到均衡的健康发展。

所谓外在教育领域,是指环绕在幼儿周围的外部世界。它具有一定的秩序和规律。外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技能、习惯等等。因为成人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无论是制定教学计划,还是进行教学评估都很容易,传授给幼儿往往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这些外在教育内容,在被孩子们接纳为个人经验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充分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幼儿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秩序和法则,更是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这样外在教育就深刻影响了幼儿内在世界的形成。

感性、洞察力、想象力、欲望等等正是这个性化世界和形象思维领域的内容。在这个内在世界里,无论传授还是评价都是困难的,而引导也许是一种更为适当的方式。因此,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幼儿的作品,感受幼儿的欲望和感表,方能窥探其心灵世界的秘密。不管是幼儿的绘画塑造,还是造型性游戏活动,都可以说是完全以这个内在化世界为中心的活动。

就中国的情况而论,幼儿美术教育文革后才开始注重“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这类课题的教学理论研究。

教育随笔:多媒体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

教育随笔:多媒体促进幼儿园美术教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与小学相互衔接”,这表明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思考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 一、选择有效性的内容 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谨严和视野。也就是要根据教育目标,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与幼儿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来确定,才能为取得最佳效果提供保障。例如:在小班的一次教学活动中,我选择了绘画活动《小鱼吹泡泡》,从活动的一开始幼儿就好无兴趣,整个活动下来让人感觉活动氛围较冷清,内容过于简单造成这个原因主要是我对本班的孩子的绘画发展水平还不够了解,由于我是刚接手我班的孩子,不知道我班孩子的绘画水平不错,圆的学习对于他们己经会了,最糟糕的是《小鱼吹泡泡》这个活动他们在小小班就已经上过了,所以这个活动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己经不适合他们现有的水平,对他们来说己经没有挑战性了。这也正是我这个活动失败的原因。所以说美术活动内容的选择对于美术课堂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是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二、创设有效性的情境 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要求:依据具体的形象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靠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幼儿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主要培养他们的悟性和兴趣。而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所以幼儿园美术教育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直观、生动、

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以下几种情境设计是非常有效的。 1、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情境 如在小班的一次美术活动《圆的组合》中,我先利用多媒体情境设计出一只小鱼游来,吹出许多圆形的泡泡,演变出课题,导入课题。然后演示圆的组合。(1)小鱼吹出许多泡泡,然后一个一个组合在一起,提问像什么,演变成一只毛毛虫。(2)小鱼吹出许多泡泡,然后一个一个组合在一起,提问像什么,演变成一只蝴蝶。(3)小鱼吹出许多泡泡,然后一个一个组合在一起,提问像什么,演变成一串串葡萄。再讨论探究,让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圆的组合,组合成和老师不一样的物体。最后全屏显示,幼儿欣赏作画。演示由圆组合成的小娃娃、小鸡、花、云、蝴蝶等完整地一幅幅画面。通过欣赏多媒体课件,直观地感知圆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然后添画成各种物体使它变得更形象。在活动中,以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最大优势就是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课件符合启发性原则,努力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激起了幼儿再操作的愿望。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课堂学习积极性也改善了教学的环境。 三、有效性的问题与引导 “教师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问的隐性浪费”。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老师都会设置-些问题来让幼儿回答,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理解内容,或使活动深入下去,活动的有效发展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因为只有效的提问和恰到好处的引

幼儿肌理画教学之我见

幼儿肌理画教学之我见 摘要:肌理画具有表现手法多样,画面新颖,既有趣味性,又能得到技能的训练。因此,增加制作肌理画的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还为传统的内容、方式注入了新的元素。 关键词:幼儿肌理画美术教学 在新《纲要》中对幼儿艺术教育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美术对儿童和成人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只教会幼儿画成一幅画或制成一件工艺术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作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然而,传统的美术活动内容,一般按造型技法的难易程度,由简单形入手,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安排,过多地强调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教学方式又以临摹为主,一般由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种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可以称之为“框架式”,它所产生的消极效果是造成儿童画的单一化、模式化、概念化,容易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当然,指在这些存在缺陷,并不是完全否定技能训练和临摹“范画”的形式,关键是教师千万不可用单一的内容、固定的形式让幼儿生搬硬套,折断了孩子想象的翅膀。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钻到孩子的肚子里去研究孩子”。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和教学方式时,教育者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问题,关注他们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关注幼儿的想法、兴趣和需要。肌理画的种类很多,包括有:吹动画、滚珠画、拓印画、拉线画、吸附图案等等。它具有表现手法多样,画面新颖,既有趣味性又有技能的训练,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以及肌理画本身独特的艺术效果。因而,增加制作肌理画的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还为传统的内容、方式注入了新的元素。 幼儿大多天性地喜爱画面,但他们的手腕部大小肌肉群还不能很好地协调活动,握笔作画时常出现身不由已的现象。况且幼儿尚未掌握较强的绘画技能,往往使他们的想象与绘画这种美术表现形式发生矛盾。这一矛盾如不妥善解决,不但容易挫伤幼儿绘画的兴趣,甚至会影响他们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而借助肌理画中吹动画、吸附图案等形式,便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所谓吹动画,就是把稀释了的颜料滴在纸上,用嘴吹气,吹动颜料在纸上走成各种形象,还可以按构思吹出花枝、花朵、焰火等等。所谓吸附图案纹样,是在水面上滴上颜料或墨水,再拿一张纸及时轻放到水面上,花纹就会吸附到纸上,然后把纸提起来晾干,就成了一幅漂亮的吸附图案。这种吸附图案纹样变化万千,一幅作品从不同的角度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慧萱 摘要: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她们的美术教育也逐渐被提出备受社会瞩目,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也有不少的成果,而对于过去与当前的比较研究当前是较少的。因此我以我园的美术教研课题研究为依托、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各方面资料,然后进行比较,希望能给社会提供有关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问题的最新状况,从中探究更好的解决和开发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和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她们是中国社会的未来也是以后社会竞争和国力竞争的掌舵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创造力的美术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一直在上升发展,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和投资也与年俱增,特别是近几年,幼儿教育更是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也解决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问题,但这个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相关的调查研究更是亟待深入。在这里,我希望经过对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然后经过问卷调查把握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从而分析她们的美术教育的问题哪些得到解决了,哪些仍需努力以及出现了哪些新问题。同时,尝

试提出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一、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据统计,中国有超过1亿的0-6岁的学龄前儿童,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报告公布数字表明,全球幼儿园毛入园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七,其中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中国仅为百分之四十点七五,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学龄前儿童人口远远大于世界各国,而我们的幼儿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城镇幼儿教师专业率过低、农村幼儿教育普及较少;第二,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过低,无法留住固定的教师资源;第三,从业资格要求不严格,屡次出现虐童事件;第四,家长对与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不重视。 (二)、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授幼儿如何绘画,并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和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完善其身心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幼儿精神文明的构建,然而在美术教授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前中国幼儿美术教的现状:第一,把美术教育当做一种技艺来教授,模仿和再现能力是课堂的重点,忽略其在幼儿教育中

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d6139252.html, 分析幼儿美术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春霞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和落实,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但是就目前而言还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对我国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教育现状;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237-01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幼儿教育方面,当前我国在幼儿教育的内容上已经从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基础知识的教育扩展到美术、音乐等教学内容,丰富了幼儿的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提升了幼儿的教育质量。但是在幼儿美术教育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下文将从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和当前的主要问题方面入手,对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幼儿教育启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1.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幼儿教育最为人才培养的启蒙阶段,幼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教育。幼儿美术课堂的开设最初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的发散性。但是就目前而然,我国的社会风气较为功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美术教育,部分教师和家长片面的认为写实性的画作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在幼儿美术教育等过程中过分的重视写实性教育,而没有重视幼儿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导致了丢西瓜捡芝麻的现象的发生,当前的幼儿教育已经严重的偏离的原有的目标。 2.我国幼儿教育遇到的主要问题 2.1过于功利化的教育目标和美术观念。部分家长和教师对美术的认识过于片面,没有形成正确的美术观念,片面的认为美术就是简单的绘画,美术教育就是教授孩子如何绘画。这种片面的美术观念归于功利化。幼兒绘画技术的教育固然十分重要,但是也不能过分的追求写实性绘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幼儿可能会在未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画师,但是却与绘画大师无缘。

最新幼儿园教师美工区教育随笔大班

幼儿园教师美工区教育随笔大班 导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还处于无目的的感知材料阶段,这时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充分的探索机会。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师美工区教育随笔大班》,欢迎阅读。 幼儿园教师美工区教育随笔大班【第一篇】:麻烦又有趣的美工区 我们班美工区是颜料特色,小朋友似乎对颜料走着天然喜欢,就算美工区没有什么,单是摆上几罐颜料,就足以让小朋友跃跃欲试,想去把玩一把。颜料很吸引孩子,班上似乎没有哪个孩子是不喜欢玩的,就算把身上衣服弄得脏兮兮还是抵挡不住他们的兴趣。 记得上一届带班时我们就是颜料特色,2012年开始在美工区中开展颜料活动,一直到现在。一开始总是有一种不敢尝试的感觉,有很多顾虑。首先玩颜料很容易把衣服弄脏,衣服上沾上颜料基本上很难洗掉,都会留下印记。第二玩颜料很容易把地面弄脏,颜料弄在地上会增加保育老师的工作负担,难搞卫生。而且颜料在地面上留久了一般会留下印子,这样老师难免会多交代情小朋友不要把颜料弄到地上。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再小心也难免会有洒落在地的情况。就算大人也保证不了不会洒颜料,何况是孩子。而经常的交待必然让孩子放不开手脚创作,瞻前顾后,玩不尽兴,而那样又有什么意思呢?颜料毕竟不是摆在那里好看

的,而是真正应该让孩子玩起来的。第三就是玩颜料非常耗费人力物力,为了保证孩子们每天能玩得好,我们基本上每天要去调颜料,如果不调孩子们可能玩不起来,但是调颜料其实是个大工程,基本每天要专门花十几二十分钟来调。这样一个学期下来用掉的颜料很多,常要用班费去购买。但是有付出才有收获,小朋友们在与颜料的亲密接触中创造力越来越强,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其实几年前幼儿园说每个班都要有个特色,同年级美工区的特色应该不同,其它的班级一般都会去选择粘土、纸工、线描等,但是很少有班级会去选择颜料,因为真的好麻烦。但是我们看在小朋友们对颜料的这份热情上,还是决定大胆尝试一下。颜料应该让孩子怎么玩,一开始真的一点思路都没有,只是想着就大胆尝试,但是没经验,不知该如何创设环境,不知该投放什么材料,一开始我们投放的材料也是不太适宜的,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不就是小朋友玩不起来,要不就是小朋友不会玩,要不就是区角里太空,没东西可玩。没办法,也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摸索,并到网上查资料,寻找适合所带班级年龄段幼儿的玩法。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冥思苦想中,终于想到了一些玩法,比如小班玩“弹珠滚画”“可乐瓶底印画”“手指点画”“手掌印画”等,中班就可加大难度“牙刷刮画”“泡泡吹画”“蔬菜印画”等,到了大班甚至可以扎染、颜料吹画等,形式可以很多样,这些也是慢慢想出来的,而且基本小朋友都喜欢,都能玩得起来,

美术教育目的之我见

美术教育目的之我见 我国著名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有一段话说得极好:“我教艺术课,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直接作有用只画,但求其涵养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此为艺术之最效用。”丰老的这段话道出了美术教育目的的深刻内涵。当前,我国的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开展,新的课程标准对艺术领域课程改革提出了新方向,特别突出课程的人文性,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定位突出了艺术课程的文化性质,强调中小学艺术课程决不是一种单纯教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艺术文化,是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的人文课程。美术课程更应如此,应该扭转“中学学美术教育的专业化”的倾向,强调美术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为每个学生形成终身发展必须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服务。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提到美术教育就认为是教学生怎样打线条,涂颜色,怎样真实地画或临摹一幅画,觉得将来孩子又不朝这方面发展,学来何用?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它既违背了美术课教育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其实,基础艺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职能,初中美术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画家,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本着这种理想理念,才能使中学美术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美术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中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所谓教育目的,即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初中美术教育要达到一种怎样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初中美术教育应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体现为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保护美等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描摹。有利于学生养成细心、冷静的习惯,这种善于观察对比的习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不无好处。 第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描摹,使学生立理解什么是美,使其初步具有审美能力和辨别美丑的能力。美术课程自然要围绕“美”这一核心内容展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是美术课程直接的目标。 第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你们能看见花的香味吗?”同学们纷纷摇头,于是老师就拿出“踏花过后马蹄香”的画,同学们恍然大悟,思维变得异常活跃。各个都开动脑筋区画那看不见的事物,表现得很有灵性和创意。这样的美术课,对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的。 第四,引导点拨,激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单纯的技巧,不如教他们怎样学到技巧。教师科研采用各种有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发表时间:2019-05-09T10:52:43.6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作者:古丽坚乃提·阿塔伍拉[导读] 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幼儿长大以后全面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美术教育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中的美都展现出来 古丽坚乃提·阿塔伍拉(新疆墨玉县北京幼儿园新疆墨玉 848100)【摘要】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幼儿长大以后全面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美术教育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中的美都展现出来,用它把身边的一切事物介绍给幼儿认识,以此来激发出幼儿的审美能力。所以,美术教育是幼儿园重要的一门课程,要将它重视起来,不断的改善和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能力,这也是幼儿教师们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改善和提升 中图分类号:G663.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9)05-110-01 一、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的画画和我们常人所理解得画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并不是要画一幅完整的画,而是要表达小小的自我。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他们视觉发育非常快,事物在眼前呈现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他们需要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可是这时幼儿语言发展并不完备,所以绘画就成了他们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成人看到一件新鲜的东西时,会有一种感受,会有表达的欲望,孩子也是一样。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面对那么多的新鲜感受,孩子的表达欲望是极其强烈的。如果我们不让他们表达,他们就会感到压抑,会沉积在心里;如果我们给他们条件,让他们通过绘画,尽情的、充分的表达出来,那么他们就会很释放、很敞开,心理发育也会因此很健康。 二、释放孩子让其充分发挥自己 很多时候,老师或者家长都会拿来教孩子练习涂、描、填之类的图画书,让孩子们看着进行绘画,其实这对孩子美术才能的发展是不利的。孩子的思维本来是发散的、变化的,可是当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框框,他们就只能在固定的范围里涂色,或者只能按照规定去画,比如:树干一定要涂成棕色,西瓜一定是圆的、绿色的等等。孩子以后一画西瓜就是绿色的,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定了,就不会再去想,如果把西瓜切开,就会变成红色。 1.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没有地方画,孩子就会在被子、衣服、墙上画,此时,家长或者老师会因为怕脏、怕乱而限制孩子画画。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很自在,哪怕空间小一点也没关系,阳台、房间的角落都可以,同时要给孩子提供美术材料,例如:画笔、颜料等。 2.不要给孩子提供参照物。有时候孩子会对老师说:“老师,我画的不好。”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有一个所谓的“好”的参照物。这种参照物尽量不要有,不然孩子会觉得自己画不好这个物体,就不愿意表达了。 3.赞美孩子的作品。不要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觉得画的不好,其实我们成人也不可能画得很像的。画的像不像,是我们成人看世界的习惯,但绝对不是美术作品的衡量尺度,我们通常认为一副好的画应该把世界再现出来,其实更好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要表达画家的各种观念和创新。对孩子来说,在他们还不具备再现能力的时候,他们所要表达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更具有想象和创造力。所以,对孩子的作品,我们应该多鼓励、多赞美,而不应该以成人所谓好坏的标准来评判它。 三、将色彩融入孩子的生活和情感 色彩是绘画里极大的奥秘,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尽的。我们常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其实中间的颜色都被忽略了,但是孩子们的视觉感受和发育需要吸收非常丰富的色彩。如果在绘画的敏感期就练习调颜色,孩子就可以形成很独特的色彩感觉。可是,现在大部分老师、家长只会给孩子单一的笔,如:油画棒,画出来的颜色都是线条,孩子们要逼迫自己从线条里面去找色彩。要么就是让孩子涂色,其实涂色要涂成一片,才能看到颜色的效果,所以她并不是对孩子直接的色彩刺激。最好是给孩子提供干净、无毒的颜料,让他们调出颜色来。孩子们也可以去触摸、感受颜料的质感。 1.色彩和色彩交朋友。我给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通常会启发孩子:黄颜色喜欢交什么朋友?红颜色又喜欢交什么朋友?黄颜色交朋友以后,自己会怎么样呢?可以让一个孩子当红色,一个孩子当黄色,两个孩子互相拥抱一下吧!然后把这两种颜色一调和,就成了橘红或者橘黄,颜色就更加显眼了。这就是交朋友之后的结果,两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孩子们就知道颜色是怎么回事。他们会感受到这个世界很美好。接着,孩子们就会一个个的去试,把很多颜色都调出来。比如:蓝色和黄色交朋友,就成了绿色。有的孩子还会说:“这个蓝色好孤独啊,所以就来找黄色玩了,然后绿色就变出来了。”这样,孩子的整个生活经验就都给调动起来。 2.妈妈是什么颜色的?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是充满色彩的。在孩子的眼里,妈妈也是有各种颜色的。我便教孩子们联想,比如妈妈是什么颜色的?妈妈漂亮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有的孩子就会说,妈妈有好几种颜色,就像变色龙一样,因为她每天都换衣服。有的说,妈妈是黑色的,因为她生气、不高兴了。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小朋友说,妈妈是蓝色的,因为她这两天很忧郁。我便问他:“妈妈为什么忧郁呢?”孩子说:“因为我爸爸出差了,很长时间没回来,妈妈很累。”我又问:“为什么妈妈会很累啊?”孩子说:“因为奶奶生病住院了。”我再问:“那你妈妈高兴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就说:“她高兴的时候是粉色的。”通过这样的启发,孩子就能够去理解、去感受、去联想,而且还敢于表达了。孩子内心的很多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变得很快乐。 总之,孩子的心灵纯洁,充满灵性,他们的感受敏锐,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孩子的美术教育回到孩子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美术潜能,我们应在遵循孩子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让美术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使孩子们真正成为美术世界的主人。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随笔4篇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随笔4篇【1】 以往的线条绘画教学多数是由老师提供给学生几幅线描的示范 作品,然后就导入到线的练习,让学生感觉是为学这课而学,甚至有的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不愿用心去动笔、去画;还有的干脆就随意的画,画面上都是些乱糟糟的线条,丝毫没有美感,因为他们缺少兴趣和信心。而本课第一环节情境的设置引导观察学生自己的掌纹并听音乐用线条画出感受,目的就是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拥有百分百的兴趣和自信,并提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我在课前的导入部分特意设置这样的一个环节很有效果,使得一开课,孩子那原本不安份的心一下子就被老师的语言和大自然那优美流畅的线条所吸引,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注意力得以集中,并顺利的进行下一步——初步认识几种线条。 在“认识线条”这一传授基础知识的教学环节里,我通过让学生观看摄影作品、学生作品的视觉体验,用肢体表达、用手描绘不同线条的切身体验,丰富学生主体对各种线条初步的认识,紧扣这一年龄段学生心理特征,吸引学生从视觉体验中寻找到线的秘密。 在“观察、发现、分享”线的排列这一阶段,我让学生欣赏观察大自然中美丽线条,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模拟体验感悟,能动地认知线条;我提示学生可以用手势线条表达,进一步加深对线的理解,让让他们知道线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在“欣赏大师优秀作品,赏析”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欣赏、感悟体验中,并提问这些优秀的作品用的什么样的线条又是如何排列的

呢?让学生获得新的更深的线的知识。线可以使画面更丰富更具有活力,从而产生表现美的欲望。接着通过他们的动手绘画体验,加深对线的理解,加强用线表现物象的方法,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因素,创出新颖、与众不同的画面来,从中获得表现美、创造美与成功愉悦的体验。教师的及时点拨也会使学生最终获得积极的、美丽的线条表现的体验。 线条是人类最先掌握的绘画语言,就一根线来说没有对与错,好与坏,所以当我看到孩子们毫不困难地、潇洒自如地拿起画笔来表现的时候,我知道这就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也是他们最有信心的时候。我很高兴的看到这些孩子在美术课上能够自由的想象、快乐的绘画、自信的表达、大胆的评述、愉悦的体验,真正的感受到美的存在。 小学美术教育教学随笔【2】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很灵活,我希望能通过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堂瓶子的制作课。为了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完整的表现瓶子,我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制作方法——“撕”,像撕纸这种方法,既简单快速又能够在撕撕玩玩中,感受“不整齐”的美感,还能远离利器,对孩子也是一种安全保护。用这种方法完成制作和美化瓶子,那么最富有冲击力的就是色彩,所以我选择了彩纸和皱纹纸,颜色鲜艳、好看,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制作时会很积极的参与到制作中,激发孩子的兴趣,用彩纸制作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将瓶子美化,再用手撕各种形状花纹装饰瓶子,这样,其实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为了让孩子去感受色彩搭配的美妙感觉,我设计了一个“精品屋”都是色彩背景,孩子

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

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美育,培养人们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其它领域的教育无法替代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应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欲望的。它所表现的对象十分广阔,从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风雨雷电,到社会生活、人物面貌特征等。幼儿用他们稚嫩的眼光捕捉生活中一切感兴趣的事物,经过想象塑造出生动丰富的形象,具有巨大感人的力量。 通过美术活动,能不断地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幼儿可逆思维的训练。学习以多种方式去思考问题。美术活动特别能影响幼儿具体想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的发展在美术活动中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在任何时候,美术都是孩子所喜爱、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种类 (一)幼儿园绘画 1、油画棒画 油画棒,固体的油画颜料。与普通蜡笔相比,油画棒质地松软,色泽鲜艳、色谱较全,覆盖力强,更具表现力。纸张宜选择表面粗糙的图画纸、各种卡纸或水磨砂纸等。用油画棒作画十分的方便,手法多样,涂、点、挂刮、拓,并可综合运用,具有强烈的表现个性。

油画棒的涂色方法: (1)厚涂法包括:平涂填色法、过渡法、重叠刮色法(先用油画棒在纸板上图上各种所需要的颜色,再覆盖厚厚的一层颜色,接着用无油圆珠笔芯或其他英气在底版上刮画)。 (2)薄画法包括:单色薄画法、点彩法、映衬法。 2、线描与装饰画:绘画以其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构建出变化无穷的斑斓世界。其中线条的变化多端更是微妙之极:曲与直、长与短、粗与细、刚与柔、排列与交错、整齐与凌乱……线条不同方式的组合不时地给幼儿带来惊喜:线是多么的神奇!黑白色块的处理使画面更显生气盎然:方与圆、大与小、疏与密、阴与阳……孩子在画面上用对比鲜明的黑白色块进行装饰游戏是展现智慧,培养大胆、尝试创造的良好途径。 对于初学绘画的孩子来说,装饰线描画最容易出效果,方法就是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外轮廓,然后用点、线组成黑白灰的画面,夸张、变形地去装饰或表现,不用追求真实性,要鼓励幼儿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 3、水粉画:可以在各种纸张、布、木板或墙上表现。基本表现方法:虚画法(轻轻平行运笔,在物体的边缘处提笔,有意留出白色边缘)、枯笔法(挤干水粉笔上的水分,蘸好颜料,从上向下运笔,并注意到由浅到深的过度)、撒雪法(蘸好白颜料,在画面上洒动,注意调和时水分要适中)、湿画法(用油画棒先描绘物体,再用清水吧要描绘的部分刷一遍,趁湿把两种颜色平涂,使其自然衔接)、结合法、蘸点法(平涂水粉色,然后用废旧的纸张蘸上颜料在画面上轻轻滴点染)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水粉画可以用水粉笔、棉签等工具进行绘画。例如小班的柳条、迎春花、一串红、小草等都可以用棉签进行作画。大班的点彩画大树

最新幼儿创意美术借形想象教育随笔

幼儿创意美术借形想象教育随笔 幼儿时期的绘画源于幼儿成长发育的机能,幼儿通过握笔圈画,获得“动作”和“痕迹”的刺激并产生的愉悦。“借形想象”是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创意想象美术教学。借形想象绘画的色彩、构图的选择余地更大,幼儿将这些元素自由加以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情绪发展也是有利的。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幼儿创意美术借形想象教育随笔》,欢迎阅读。 幼儿创意美术借形想象教育随笔【第一篇】:幼儿美术教育中“借形想象”的探索与运用 现在幼儿期的美术教育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种是规范性的,一种是实验性的。前者以最终效果为主,而后者则不仅看画的结果,还要看画的过程。正是因为它的实验性质,给予了教师们极大的自由,去大胆探索幼儿美术教育的新观念与新方法。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幼儿绘画产生的原因。幼儿时期的绘画源于幼儿成长发育的机能,幼儿通过握笔圈画,获得“动作”和“痕迹”的刺激并产生的愉悦。这个时期幼儿的口语表达还不丰富,难以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清楚,因此,就借助第二语言——绘画来释义,他们与原始社会的岩画或现代绘画一样,有“记事”,也有“言情”,正是一种艺术本能创作的体现。他们不拘泥于绘在纸上,有时墙面、地板会是成为任意涂抹、宣泄的画纸,这些画面有时大胆随意,有时细腻精致,经常使我们成人

瞠目结舌。艺术大师毕加索曾说过:“应该向孩子学习美术”类似的话,可见幼儿绘画的魅力所在。 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幼儿的涂抹只能算是幼稚的艺术,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艺术,因为他们这时的思维简单,对事物的感受与认识片面,加之绘画技能幼稚粗糙,最重要成为艺术还需要正确的引导与培养,以完成美术教育的四大价值——情感教育价值、技术教育价值、知识教育价值、创新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对幼儿进行怎样的美术教育既能完成教育价值,又可以保护幼儿的的第二语言的质朴性呢? 我们尝试探索一种“借形想象”的美术教学。“借形想象”是以相关、相似、相对想象为基础的系列创意想象美术教学。借纯朴的一个图形、一块饼干、手中的搓弄着的泥巴、一片白云、地上的涂鸦等等,将创造想象融于一体,通过添画让孩子在绘画这个天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其根本的价值并不在于孩子运用绘画工具的技能有多熟练或是画出的作品有多惊人,而是用他们独特的绘画语言描绘出富有童趣、情趣、乐趣的画卷。 那么如何组织与指导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借形想象”呢? 一、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美术创作环境。 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和天赋。发展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方法,是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丰富多样的材料,鼓励他们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轻松、

幼儿美术教育浅谈

幼儿美术教育浅谈 发表时间:2016-03-28T10:53:29.04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2月上作者:梅远春[导读] 广大家长都应该让孩子从小接受美术启蒙教育,得到美的熏陶,为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普及美术知识打下基础。 摘要: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更应重视艺术教育,幼儿画画当中所表现的一系列活动都包含着对孩子的毅力、耐力、集体观念,认识现实世界,创造美好未来等方面的培养,广大家长都应该让孩子从小接受美术启蒙教育,得到美的熏陶,为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普及美术知识打下基础。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教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之后,随着精神生活需要的提高,热爱美,追求美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现象,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绘画是人类感情的需要,是心灵的寄托。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美育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如今的家庭结构多是一个孩子,经济比较富裕,新一代的年轻父母,非常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为了培养孩子,做父母的都愿意拿出一部分收入来培养孩子,而大多数的孩子刚刚开始拿笔,就喜欢涂涂画画,许多家长自然地就选择了学习绘画。如何教幼儿画画,迄今为止应该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领域,也是每个教师和家长感到难以着手的课题。因为教幼儿画画不同于成人,需要适合幼儿的心理规律,需要适合幼儿智育发展的需要,按照幼儿年龄特征和意愿画画,才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幼儿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幼儿对周围现实和美术作品中美的感受能力、欣赏力、表现力,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手部活动及手眼协调动作,对幼儿大脑两半球的均衡发展也有特殊的作用。 兴趣是天才的萌芽。幼儿时期的一切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兴趣,指导幼儿画画,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幼儿画画的过程,也就一种有趣的游戏过程。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一致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便会自愿地去钻研学习,自愿和兴趣能使人产生巨大的原动力,兴趣是人们获得知识经验和一切创造性的力量源泉。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首先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入手,把时间精力用在启迪养成良好兴趣上,在孩子对各种学习引起极大兴趣的基础上,在他们自愿求知时,方可传授知识方法及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各种能力。 幼儿学画旨在培养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和对美的欣赏能力,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气质的形成,都和后天的教育和客观环境熏陶分不开。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作画自由,无所顾忌,随意夸张,对世界充满新鲜感,什么都想知道。他们好奇好动的特性大都反映在玩上,了解了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在辅导时就应该从玩开始,玩就是美术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教师必须要有一颗“童心”,用儿童的眼睛来看事物,以他们的心理来表现和反映世界。这样,他们画出来的画就有生动活泼的情趣,他们就容易接受,也就能启发和引导他们的兴趣。 有人说过:“童心是纯洁的,童眼是单纯的,童感是直觉的,童画是朴素的”,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兴趣,经常会产生许多“为什么”这类的问题。对此,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辅导,激发引导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好奇的张扬,随心所欲的泼墨赋彩,绘声绘色的形象思维启动。施教之巧,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也就是说,教师把所想的知识,转化为孩子自己的知识,让孩子自己去挖掘,教师要多种手段、多种方法相结合,集绘画、诗歌、舞蹈、音乐、游戏于一体,积极引导,把幼儿这种爱美的天性,引导到健康的轨道上来,让孩子看到绘画所得到的效果,既接受美的教育,又陶冶情操。他们作画并不在乎“像不像”,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随心所欲地画。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要用成人的眼光评价,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更应重视艺术教育,幼儿画画当中所表现的一系列活动都包含着对孩子的毅力、耐力、集体观念,认识现实世界,创造美好未来等方面的培养,广大家长都应该让孩子从小接受美术启蒙教育,得到美的熏陶,为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普及美术知识打下基础。 中国的文化需要培养下一代,愿我们早期的幼儿美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人才来。(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342100)

美术学毕业论文浅谈幼儿美术兴趣培养及其重要性

浅谈幼儿美术兴趣培养及其重要性 画画是孩子可以拿笔的第一部作品,可能是一条曲线,可能是简笔画。那是最初的,也可能是最美的。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画画就承担了表现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责任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多了幼儿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教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又会常常看见幼儿因技巧的足而感到学习的过程只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二者间的矛盾成了幼儿园美术教师共同探究的问题。尊重幼儿美术发展规律,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幼儿要经过2-3岁的涂鸦期,4-5岁的象征期和6岁以后的图式期等几个主要阶段,也就是说幼儿的美术才能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技能技巧的掌握、社会阅历的丰富等诸方面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我们从幼儿最初的美术作品中不难看出那些充满自然情感的象征性图案和那些夸张变形的物体,都是幼儿为了表达某些偶然的意向之作,由于这些最初的画面受外界影响较小,自然成熟的成分也就更少,因为这种浅层兴趣往往带有很大的情绪色彩,因此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美术目标也从简单的传达上升到了希望表现自己的愿望高度上来了,也就是说己将原来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了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动力了,为了帮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我是这样做的。注重美术活动中的情景创设。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幼儿置身于轻松愉快的美丽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对事物的热爱,激发幼儿用自己特有的符号去展现事物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创新力。一、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有人称儿童画是唯一没有被完全污染的领域,是儿童所

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2019年文档

xx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一、xx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现如今在很多家长的眼中,让孩子接受美术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绘画。其实这是对美术教育的一种片面化的、错误的、不统统的认识。在美术教育当中不仅仅只有绘画而已,还有美术中的其他学科,比如说,剪纸、折纸、指印画、泥塑、手工制作、欣赏等等多种形式新奇、内容丰盛的美术活动,而且每一种活动都有利于发展儿童例外方面的能力。 例如手工课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手工课的活动当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出与众例外的形象,同时,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活动,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能力。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孩子们的作品,“画得像不像”,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评价标准,绘画本身就是为了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不是去复制某种东西,画画的手法再高超,不过是技法上的精熟,画的再如何相似也不如照片来的逼真。 国外的美术教育目的注重的是培养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创作当中感受到喜悦,发展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并且强调自身个性的形成,把美术教育当作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一个严重内容,国外美术教育界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艺术创作潜力,所以主张顺应儿童本性的发展,为儿童提供可以使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毕加索说:“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这正是对艺术回归心灵本质的呼喊。这些观点在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当中却很少见到。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近几年来中国幼儿美术的教育目的也在改变,由原来的侧重艺术表现力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转变为开始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这其中仍有注重技能技巧培养的倾向。在接受更高层次的美术教育之前,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仍以传统的绘画学习为主,偏向机械化的临摹训练,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天性的发展,并且约束了他们的创作,导致他们对学习美术失去兴趣。 虽然我国已经提出了发展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从教育现状来看,全面教育仍然很不完善,众所周知,学校和社会都把发展智育和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而美育的发展却仍处在相对单薄的地位,忽视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

幼儿园教育随笔:耐心培养幼儿的耐心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幼儿园教育随笔:耐心培养幼儿的耐心 身为幼儿教师,就是要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温暖,欢乐,身心健康的童年。以下是风林网络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育随笔:耐心培养幼儿的耐心,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风林网络查看。 一个班级就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家里有很多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饮食习惯,身为幼儿教师,就是要给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温暖,欢乐,身心健康的童年。 我所在的大家庭里有一位特殊的家庭成员,是一个很高很高,又很胖很胖的男生,不善言辞,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坏'习惯,又很喜欢管理别人事的芮芮。 一,无聊的美术活动 到美术活动的时间了,是这个名字叫芮芮的小男生,最不喜欢的活动,他是班级里最不喜欢画画的,勾线胡乱勾几笔,涂色也是乱七八糟的瞎涂,颜色里面外面一团乱,别人在认真画画的时候,他总是在一旁搞破坏,和他在一张桌子上绘画的小朋友每次画画的时候都会告他的小状,"老师,芮芮画在我的纸上啦!""老师,芮芮总是讲话,吵到我没法画啦!",美术活动芮芮的表现都是一如既往,我想不能一直这样下去,总是提醒他快快画好自己的作品也只是利用老师的权力制止了他的不合理行为,并没有真正的引导他尝试绘画,并且喜欢上绘画,一次我悄悄的走到他的后面看他的行为表现,发现他很没有耐心,无法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一笔一笔的勾线,一笔一笔的涂色,最后认认真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芮芮总是画几笔就没有耐心了,要不就是到处讲话,要不就是在发现老师看着他时,就瞎涂几笔,颜色全涂到外面也无所谓,我想了想,觉得幼儿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应该有奖惩的制度,画画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又完成的很出色的幼儿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会有小贴画来作为奖励。当然,不认真不仔细的幼儿也会有'惩罚',就是作为作业回家后再画一幅作品,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绘画的心得体会,但是,这个方法,对于芮芮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办法,我又和他的家人沟通了一下,希望周末在家时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和芮芮一起完成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耐心,在幼儿园时多多引导他一些绘画的方法,涂色的技巧。家园共育引导幼儿积极的发展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的孩子像天使,无忧无虑、天真无暇。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优秀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天生拥有的,是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逐渐形成的。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教幼儿画画,还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其目的是通过美术活动来培养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敞开儿童心扉,提高儿童素质,并使幼儿在绘画中舒展自己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进而培育幼儿审美情趣。因此,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增进其人格健全及和谐发展,使孩子的潜力和思绪得以表现,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一、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喜欢什么?想做什么?都是源于兴趣。当然兴趣有天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培养,当孩子对绘画产生兴趣之初,大多出于好奇,如果过了好奇的时机而不去巩固,那就没有兴致画了,因此,应该让幼儿先动手画一些非常简单而又有趣的画,而且要对初学画画的儿童进行正面引导,采取多表扬,鼓励的方法让幼儿把兴趣持续下去,启发他们如果在某处改进一下,下次一定画的更好。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牢固的自信心,因为心理因素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和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体验和充分估价。自信心对幼儿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二、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画过画的人都知道,画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不管是临摹、写生或创作都是观察后才能进行的,观察能力强的人,对所画作品的敏锐程度也强,反之,观察能力较差的人,他的作品就不能表现出事物的逼真性。大同小异,幼儿绘画也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要把握客体的形状、大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这就需要他对客观事物作细致的观察,不仅要注意事物的整体,还要注意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细节,多发现比较事物之间的不同。 三、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