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合集下载

2003-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03-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2003-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uterbur)、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和琳达·巴克(Linda B.Buck)因在人类嗅觉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5年,澳大利亚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溃疡病的致病机理而共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7年,马里奥·卡佩奇(Mario R. Capecchi) 和奥利弗·史密西斯(Oliver Smithies)(美国)、马丁·埃文斯(Sir Martin J. Evans)(英国)。

通过使用胚胎干细胞改造老鼠体内的特定基因,为“基因靶向”技术奠定了基础,从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国),发现人乳突淋瘤病毒引发子宫颈癌;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和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 (美国),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NA干扰2006年10月2日,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 interference R NAi)。

获奖的2位科学家都是年轻有为,法尔生于1959年,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学和病理学教授。

1960年出生的梅洛,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

1998年,两位教授和其他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可以干扰基因的机制。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法尔和梅洛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这一机制为控制基因信息提供了基础性的依据。

公报指出,RNAi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那么究竟RNAi是什么呢?下面就做一简单介绍。

1、研究历史科学家们最早在植物和脉抱菌中发现了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DNA, dsRNA)诱导的RNA沉默现象。

1995年,在线虫中进行反义RNA(antisense RNA)阻断par-1基因表达实验时,还用正义RNA(sense RNA)做了一个对照试验,结果却观察到反义和正义RNA都阻断了该基因的表达,都具有很高的基因沉默活性。

1998年,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通过实验阐明了这一反常现象:将反义RNA和正义RNA同时注射到秀丽隐杆线虫比单独注射反义RNA诱导基因沉默的效率高10倍。

由此推断,dsRNA触发了高效的基因沉默机制并极大降低了靶mRNA水平,这一现象就是RNAi。

随后,RNAi现象被广泛地发现于真菌、拟南芥、水媳、涡虫、锥虫、斑马鱼等大多数真核生物中。

这种存在揭示了RNAi很可能是出现于生命进化的早期阶段。

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诺贝尔奖2000-2010

分子生物学研 究的诺贝尔奖2000-2010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诺贝尔奖2000-20102000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人阿尔维德-卡尔森、美国人保罗-格林加德和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三人在人类“神经系统信号传输”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2001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人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artwell)、英国人保罗-诺斯(Paul Nurse)与他的同事蒂莫希-亨特(Timothy Hunt)共同获得。

三位科学家在有关控制细胞循环的研究中做出重要发现,他们确认了控制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真核细胞在内的主要分子。

2002年诺贝尔奖化学奖: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获奖的原因是在生物高分子大规模光谱测定分析中发展了软解吸附作用电离方法)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核电磁共振光谱法确定了溶剂的生物高分子三维结构”),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和约翰-苏尔斯顿。

他们因为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细胞死亡的基因规则。

2003年诺贝尔奖化学奖:美国科学家阿格里和麦克农因为对细胞隔膜的研究而获得了2003年度化学奖。

对细胞隔膜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基本的生命进程。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的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的彼得-曼斯菲尔德共同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4岁的美国科学家保罗和即将70岁的英国科学家彼得两人以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发现而获奖。

2004年诺贝尔奖化学奖: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

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

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8 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朱尔·博尔代比利“免疫性方面的发现”年时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奥托·迈尔霍夫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加拿大“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威廉·莫菲美国1935年汉斯·斯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英国“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奥托·勒维奥地利1937圣捷尔吉·阿尔伯匈牙“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年特利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1938年海门斯比利时“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1943年亨利克·达姆丹麦“发现维生素K”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赫伯特·斯潘塞·加塞美国1945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恩斯特·伯利斯·柴恩英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赛尔曼·A·瓦克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年斯曼病的抗生素”1953年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爱德华·劳里·塔特姆美国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美国“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塞韦罗·奥乔亚美国1960年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澳大利亚“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彼得·梅达沃英国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1963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澳大利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机理”安德鲁·赫胥黎英国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美国“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费奥多尔·吕嫩德国1965年方斯华·贾克柏法国“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安德列·利沃夫法国贾克·莫诺法国1966年裴顿·劳斯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美国“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1967年拉格纳·格拉尼特瑞典“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霍尔登·凯弗·哈特兰美国乔治·沃尔德美国1968年罗伯特·W·霍利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哈尔·葛宾·科拉纳美国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美国1969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阿弗雷德·赫希美国萨尔瓦多·卢瑞亚美国1970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乌尔夫·冯·奥伊勒瑞典伯纳德·卡茨爵士英国1971年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美国“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美国“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国1973年卡尔·冯·弗利德国“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康拉德·洛伦兹奥地利尼可拉斯·庭伯根英国1974年阿尔伯特·克劳德比利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克里斯汀·德·迪夫比利时乔治·埃米尔·帕拉德美国1975年戴维·巴尔的摩美国“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罗纳托·杜尔贝科美国霍华德·马丁·特明美国1976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美国“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美国1977年罗歇·吉耶曼美国“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安德鲁·沙利美国罗莎琳·萨斯曼·耶洛美国“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沃纳·亚伯瑞士“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丹尼尔·那森斯美国汉弥尔顿·史密斯美国1979年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美国“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高弗雷·豪斯费尔德英国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美国“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让·多塞法国乔治·斯内尔美国1981年罗杰·斯佩里美国“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大卫·休伯尔美国“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托斯坦·维厄瑟尔瑞典1982年苏恩·伯格斯特龙瑞典“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格特·萨米尔松瑞典约翰·范恩英国1983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美国“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1984年尼尔斯·杰尼丹麦“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乔治斯·克勒德国色萨·米尔斯坦英国1985年麦可·布朗美国“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美国1986斯坦利·科恩美国“发现生长因子”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美国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1988年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英国“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格特鲁德·B·埃利恩美国乔治·希青斯美国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哈罗德·瓦慕斯美国1990年约瑟夫·默里美国“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唐纳尔·托马斯美国1991年厄温·内尔德国“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伯特·萨克曼德国1992年埃德蒙·费希尔美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埃德温·克雷布斯美国1993年理察·罗伯茨英国“发现断裂基因”菲利普·夏普美国1994年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美国“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马丁·罗德贝尔美国1995年爱德华·路易斯美国“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德国艾瑞克·威斯乔斯美国1996年彼得·杜赫提澳大利亚“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罗夫·辛克纳吉瑞士1997年史坦利·布鲁希纳美国“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1998年罗伯·佛契哥特美国“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化氮”路易斯·路伊格纳洛美国费瑞·慕拉德美国1999年古特·布洛伯尔美国“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保罗·格林加德美国艾瑞克·坎德尔美国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国“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蒂姆·亨特英国保罗·纳斯爵士英国2002年悉尼·布伦纳英国“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H·罗伯特·霍维茨美国约翰·E·苏尔斯顿美国2003年保罗·劳特伯美国“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英国2004年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琳达·巴克美国2005年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罗宾·沃伦澳大利亚2006年安德鲁·法厄美国“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克雷格·梅洛美国2007年马里奥·卡佩奇美国“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马丁·埃文斯爵士英国奥利弗·史密斯美国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吕克·蒙塔尼法国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澳大利亚“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卡罗尔·格雷德美国杰克·绍斯塔克英国2010年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英国“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2011年布鲁斯·巴特勒美国“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朱尔斯·霍尔曼法国拉尔夫·斯坦曼美国“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2012年约翰·格登爵士英国“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2山中伸弥日本2013年詹姆斯·E·罗斯曼美国“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兰迪-W.谢克曼托马斯-C.苏德霍夫德国2014年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美国“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May Britt Moser梅-布莱特-莫索尔挪威Edvan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挪威2015年威廉·C·坎贝尔爱尔兰“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聪大村日本屠呦呦浙江宁波人中国“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6年大隅良典日本“发现细胞自噬机制”2017年杰弗里 C ·霍尔Jeffrey C. Hall美国“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迈克尔W·扬Michael W. Young2018年詹姆斯·艾利森美国“发现了抑制负面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本庶佑日本。

近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及成就

近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及成就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 法国人 吕克·蒙塔尼 法国人 免疫缺陷病毒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德国人 发现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村修 Martin Chalfie 钱永健 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伊丽莎白 布莱克本 卡罗尔?格雷德 杰克?;绍斯塔克 染色体端粒和染色体端粒酶的发现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安德鲁·法尔 克雷格·梅洛 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 第一个成功地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过程捕捉下来的科学家。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奥利弗·史密斯 美籍英国人 马里奥·卡佩基
美籍意大利人 马丁·埃文斯 英国人 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 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 托马斯-施泰茨 阿达-尤纳斯 核糖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01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Robert G. Edwards 试管婴儿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以色列 发现准晶体
2011年诺贝尔医奖 布鲁斯·博伊特勒 美国人 朱尔斯·霍夫曼 法国人 拉尔夫·斯坦曼 加拿大人 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

2001-2008的生物学诺贝尔奖项目简介

2001-2008的生物学诺贝尔奖项目简介

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物质利兰·哈特韦尔Leland H. Hartwell美国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1939年—蒂莫西·亨特Tim Hunt英国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1943年—保罗·纳斯Sir Paul M. Nurse英国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1949年—所有生物体都由通过分裂而增殖的细胞构成。

一个成年人大约拥有100万亿个细胞,而这些细胞都源于一个受精卵细胞。

同时,成年人机体中大量的细胞还通过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细胞,以取代那些死亡细胞。

细胞必须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复制染色体,并把染色体准确地分给两个子细胞,然后细胞才能分裂。

这些不同的进程成为细胞周期。

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做出了有关细胞周期的重要发现。

他们识别出了所有真核生物中调节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植物、动物和人。

这些基础的发现对细胞生长的所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细胞周期控制的缺陷会导致肿瘤细胞中的某种染色体改变。

这些发现能让我们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创造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哈特韦尔因为发现了控制细胞周期的一类特异基因而受奖。

其中一个叫“启动器”的基因对控制每个细胞周期的初始阶段具有主要作用。

哈特韦尔还引入了一个概念“检验点”,对于理解细胞周期很有帮助。

纳斯用遗传学和分子学方法,识别克隆并描绘了细胞周期的一个关键调节物质CDK。

他发现CDK的功能在进化中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

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修饰来驱动细胞周期的。

亨特的贡献是发现了细胞周期蛋白(cyclin)——调节CDK功能的蛋白质。

他发现细胞周期蛋白在每次细胞分裂中都周期性地降解,该机制被证明对控制细胞周期全程的重要性。

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英国美国伯克利分子科学研究所1927年—罗伯特·霍维茨H. Robert Horvitz美国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47年—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英国英国剑桥桑格中心194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这种独特的方法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并且能够通过显微镜追踪这一系列过程。

历届(1901-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

历届(1901-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9)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奥托·迈尔霍夫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加拿大%“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威廉·莫菲美国1935年汉斯·斯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英国“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奥托·勒维奥地利1937年圣捷尔吉·阿尔伯特匈牙利“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1938年海门斯比利时“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1943年亨利克·达姆丹麦】“发现维生素K”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赫伯特·斯潘塞·加塞\美国1945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恩斯特·伯利斯·柴恩英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爱德华·劳里·塔特姆美国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美国“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塞韦罗·奥乔亚美国1960年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澳大利亚“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彼得·梅达沃英国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1963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澳大利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安德鲁·赫胥黎英国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美国“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费奥多尔·吕嫩德国1965年方斯华·贾克柏法国“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安德列·利沃夫法国贾克·莫诺(法国1966年裴顿·劳斯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美国“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1967年|拉格纳·格拉尼特瑞典“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霍尔登·凯弗·哈特兰美国乔治·沃尔德美国%1968年罗伯特·W·霍利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哈尔·葛宾·科拉纳美国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美国1969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阿弗雷德·赫希美国萨尔瓦多·卢瑞亚*美国1970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乌尔夫·冯·奥伊勒瑞典。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名单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名单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名单1901年,E . A . V .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1902年,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1903年,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1905年,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1914年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1915年—— 1918年未颁奖1919年J . 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1920年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1921年未颁奖1922年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国人)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1925年未颁奖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1928年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1933年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人)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1939年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1940年——1942年未颁奖1943年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1945年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人)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1946年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1947年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1948年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1951年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1952年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人)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1955年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1956年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W.福斯曼(德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1959年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1960年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1962年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人)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1963年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人)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1964年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1966年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1967年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人)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1968年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人)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1969年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人)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1970年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1971年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1973年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N.廷伯根(英国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国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1975年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R.杜尔贝科(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1976年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1977年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人)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1979年A.M.科马克(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1980年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J.多塞(法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1981年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1982年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1984年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C.米尔斯坦(英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1985年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1988年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人)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人)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1990年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1993年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1994年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1995年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1996年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1998年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1999年Gunter Blobel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人)、保罗·格林加德(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人)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 1901德国科学家贝林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 1902美国科学家罗斯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 1903丹麦科学家芬森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 1904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 1905德国科学家科赫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6. 1906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7. 1907法国科学家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8. 1908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9. 1909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 1910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1. 1911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2. 1912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3. 1913法国科学家里歇特因对过敏性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4. 1914奥地利科学家巴拉尼因前庭器官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5.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16. 1916wu17. 1917wu18. 1918wu19. 1919比利时科学家博尔德因发现免疫力,建立新的免疫学诊断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 1920丹麦科学家克罗格因发现毛细血管的调节机理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1. 1921wu22. 英国科学家希尔因发现肌肉生热、德国科学家迈尔霍夫因研究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3. 加拿大科学家班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因发现胰岛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4. 荷兰科学家埃因托芬因发现心电图机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1-200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资料

1901-200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资料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诺贝尔奖的一个奖项,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前立下的遗嘱,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由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负责颁发。

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举行。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是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生理学或者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评选过程起初,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评选是由卡罗琳医学院的教员完成的。

现在,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相关章程,评选由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负责,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

现在,生理医学奖的评选程序大致为:1.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任命一个工作委员会——诺贝尔委员会(Nobel Committee)负责前期工作。

2.邀请生理医学领域的代表提名候选人,提名截至日期为每年2月1日。

3.诺贝尔委员会对提名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候选人提交给诺贝尔大会。

4.诺贝尔大会最终决定得主,并对外公布(一般在每年10月份)。

5.每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1、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

利用血清疗法治疗白喉。

2、1902年,Ronald Ross(英国)。

关于疟疾的研究。

最初人们认为疟疾是沼泽湿地散发出的秽气──瘴气所致。

19世纪时疟疾流行,印度每年死于疟疾者达百万人。

热带病学先驱A.拉韦朗1880年在疟疾患者的血液中发现疟原虫;P.曼森1893年提出疟疾由蚊传播的假说。

1895~1898年罗斯为证实曼森的假说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得到曼森的帮助。

他首先证明饮用污染了受感染成蚊或幼虫的水不会患疟疾。

他学会鉴定蚊种,让蚊吸吮疟疾患者的血液,他在蚊胃中发现疟原虫的配子体和囊合子。

进而研究疟原虫在鸟体内的生活周期,在蚊的唾液腺中观察到疟原虫子孢子,证实蚊是鸟类疟疾的传播媒介。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十一)】2006年医学及生理学奖1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十一)】2006年医学及生理学奖1

医学及生理学奖2006年,安德鲁·法尔(美国)和克雷格·梅洛(美国),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安德鲁·法尔安德鲁·法尔(AndrewFire,1959—),美国科学家、生物医学家。

1959年出生于美国,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

1998年,他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教授克雷格·梅洛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可以干扰基因的机制。

因在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俩一起获得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安德鲁·法尔现任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

个人简介安德鲁·法尔安德鲁·法尔安德鲁·法尔(AndrewFire,1959—),美国科学家、生物医学家。

1959年出生于美国个人资料法尔1959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本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主修数学,仅用3年时间就拿到学位。

他逐渐对涉及生命奥秘的遗传学产生兴趣,并将其作为自己终身的学术追求。

法尔曾在美国和英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求学和工作,1998年在美国卡内基学会工作期间,他与梅洛等合作发现了RNA干扰机制。

1998年,法尔与好友梅洛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了有关发现RNA干扰机制的论文,被同行称为“近一段时间来分子生物学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

理论贡献安德鲁·法尔安德鲁·法尔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发现了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

人们的基因组通过从细胞核里的DNA向蛋白质的合成机制发出生产蛋白质的指令运作,这些指令通过mRNA传送。

他们发现一种可以从特定基因降解mRNA的方式,在这种RNA干扰现象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RNA)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抑制了基因表达。

安德鲁·法尔这项技术被用于全球的实验室来确定各种病症中哪种基因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006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RNA的发现
1990年,科学家Rich Jorgensen将产生紫色素的基因置 于一个强启动子后导入开紫花的矮牵牛中,希望得到紫色 更深的花,但结果是:矮牵牛花完全褪色,花瓣变成了白 色。当时认为这是导入的基因和其相似的内源基因同时都 被抑制,并将之称为协同抑制
1998年,Andrew Fire和Craig Mello将反义RNA和正义 RNA同时注射到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比单独注射反义RNA诱导基因沉默的效率高10倍
③AIDS治疗 利用RNA抑制病毒再生或传染所需的蛋白质的 生成。优势在于能够不损伤细胞而只抑制病毒 蛋白质。
④动物实验证明,通过RNA的方法使导致血胆 固醇升高的基因“沉默”。 ⑤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成功地利用RNA干 扰技术治愈了实验鼠的肝炎。
四、未解难题
RNA干扰在患者体内的有效部位进行
图RNA原 理示意图:
红色
正义RNA段
蓝色
反义RNA段
绿色 目标信使RNA

RNA机制的应用
1. 开展基因治疗的新途径
① 抗肿瘤治疗 RNA可用于抑制癌基因 ②传染性疾病 根据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的致病基因序列,以 及生物体内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基因序列,设计和制备 与这些基因序列有同源序列的DSRNA,转入动植物内 使有关的疾病基因“沉默”,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Thank you!

是否会影响目标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 引发副作用

小结
• 植物、动物、人类都存在RNA干扰现象, 这对于基因表达的管理、参与对病毒感染 的防护、控制活跃基因具有重要意义。 RNA干扰已经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沉默” 技术而出现。这项技术被用于全球的实验 室来确定各种病症中哪种基因起到了重要 作用。RNA干扰作为研究基因运行的一种 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它可 能在将来产生新的治疗方法。

2000-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0-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0---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Arvid Carlsson)、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Paul Greengard)、奥地利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R Kandel)因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Leland H.Hartwell)、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Timothy Hunt)、保罗·纳斯( Paul Nurse)因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John B.Fenn)、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Sydney Brenner)、约翰·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Robert Horvitz)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罗德里克·麦金农(Roderick Mackinnon)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uterbur)、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Sir Peter Mansfield)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Aaron Ciechanover)、阿弗拉姆-赫尔什科(Avram Hershko)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Irwin Rose),因三人因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在发现了被RNA双链结构的基因沉默和RNA的干扰机制RNA干扰机制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斯坦福大学的Andrew Z. Fire教授和马萨诸塞医学院的Craig C. Mello教授分享。

他们发现双链RNA能够以干扰机制,即一种同源依赖性的方式引导基因打开或者关闭。

他们的发现揭示了一种新的基因调控机制,而且这种机制里的生化机构对细胞形成起重要作用。

合成的细胞中的双链RNA可以以一种类似于RNA干扰机制来减少或废除基因活动。

这种基因表达的控制系统已被证实对生物发展和细胞及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RNA干扰机制保护RNA免受RNA病毒侵袭,特别在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可以通过使活跃元素沉默来保证基因组的稳定性。

现在,RNA 双链结构是一个被用来解释任何细胞之功能实质的重要理论。

RNA干扰机制的发现已经对生化研究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医学上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介绍基因表达这一过程对于所有生物都是最重要的。

许多细胞核里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细胞质里合成的蛋白质表达。

1944年发现基因信息储存在DNA中,1953年DNA的双链结构被发现,那时候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细胞核里的DNA怎么管理细胞质里蛋白质合成。

有一种说法是另一种单链RNA核酸在合成过程中作为媒介,也就是所谓的中心规则。

也就是说基因信息是从DNA传到RNA,然后从RNA翻译形成蛋白质才能起作用。

开始人们认为RNA 中存储基因信息的地方是核糖体,多年来形成了“一个基因对应一个核糖体,一个核糖体对应一个蛋白质”这样的假设。

1961年Francois Jacob和Jacques Monod展示了一种可见的基因控制模型,并因此与André Lwoff共同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他们的模型中,基因只能通过一种特殊的RNA转录,即信使核糖核酸。

不久以后,证实是一种短命的无核糖体的RNA导致了蛋白质的合成。

双链RNA引发了基因沉默_评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双链RNA引发了基因沉默_评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双链RNA引发了基因沉默———评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由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200031关键词 双链RNA 基因沉默 RNA干扰 2006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安德鲁・菲尔(Andrew Fire)和麻省理工大学医学院的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双链RNA引发的基因沉默。

他们的发现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新技术———si RNA,为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手段,这一发现也导致天然小分子调控RNA和RNA调控系统的发现,引发人们对生命本质的重新思考。

2006年10月2日,诺贝尔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安德鲁・菲尔(Andrew Fire)和麻省理工大学医学院的克雷格・梅洛(Craig Mell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双链RNA引发的基因沉默。

此前,很多人都相信RNA干扰(RNAi,亦即由双链RNA引发的基因沉默)一定会获得诺贝尔奖。

但悬念有两个:一是何时获得诺贝尔奖,二是谁能获得诺贝尔奖。

关于第一个悬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个重大发现,几年后(不足10年)即可获得诺贝尔奖。

如Ochoa S于1955年发现多核糖核酸磷酸化酶可以核苷二磷酸(ND P)为底物合成多核苷酸(即长链RNA)。

4年后,即1959,他与Kon2 berg(发现DNA聚合酶催化DNA的生物合成)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授予Ochoa,是因为相信他发现了RNA生物合成的途径。

但很快就发现,多核糖核酸磷酸化酶实际是催化RNA降解的酶,产物为ND P。

Ochoa发现的是该酶在特定条件下的逆反应。

同样Konberg发现的DNA聚合酶,是参与DNA 的修复,而不是真正参与DNA复制的酶。

因此,以后诺贝尔奖的授予与科学发现时间的间隔变得较长,通常在10年以上,这样使一个科学新发现能够接受较长时间的检验。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管兴华译自 http: //www.nobelprize.org
万方数据
520
生命科学
第 18 卷
万方数据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2006,18(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mkx200606003.aspx
1998 年 2 月 19 日 法尔和梅洛在 Nature 上发 表了他们的发现 这个发现解释了许多令人费解 矛盾的实验发现 揭示了控制基因信息流的自然机 制 宣告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的开始 RNA 干扰的机制还没有完全被揭示
在随后的几年里 RNA 干扰机制的组分得到了 确定(图 3) 双链 RNA 结合在蛋白质复合体 Dicer 上 后者将 R N A 剪切成了许多片段 另外一种蛋 白复合体 R I S C 与这些片段相结合 R N A 的一条 链被降解 另一条链作为探测 m R N A 分子的探针仍 然结合在 R I S C 复合体上 当一个 m R N A 分子与 R I S C 上的 R N A 片段配对时 它与 R I S C 复合体结 合 被剪切与降解 这个特异的 m R N A 所对应的 基因就此被沉默了 RNA 干扰 一种抵御病毒及跳跃基因的手段
参考文献(1条) 1.Fire A;Xu S Q;Montgomery M K Potent and specific genetic interference by double-stranded RNA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外文期刊] 1998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沈钧贤 神经系统中的信号转导-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期刊论文]-生物物理学报2000,16(4) 2. 岳东方 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期刊论文]-生命科学2007,19(6) 3. 侯志敏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析[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07,11(7) 4. 文惠民 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期刊论文]-中学生物学2001,17(3) 5. 管兴华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期刊论文]-生命科学2005,17(6) 6. 2002年世界十大科学成就[期刊论文]-医学情报工作2003,24(1) 7.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果解读[期刊论文]-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26(6) 8. 管兴华 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期刊论文]-生命科学2008,20(6) 9. 岳东方 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期刊论文]-生命科学2004,16(6) 10. 周智波.程时 物理学-医学联手出硕果--记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期刊论文]-生理科学进展2004,35(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NA干扰
2006年10月2日,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了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RNA interference R NAi)。

获奖的2位科学家都是年轻有为,法尔生于1959年,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遗传学和病理学教授。

1960年出生的梅洛,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

1998年,两位教授和其他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共同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发现了RNA具有可以干扰基因的机制。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说,法尔和梅洛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这一机制为控制基因信息提供了基础性的依据。

公报指出,RNAi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那么究竟RNAi是什么呢?下面就做一简单介绍。

1、研究历史
科学家们最早在植物和脉抱菌中发现了双链RNA (double-stranded DNA, dsRNA)诱导的RNA沉默现象。

1995年,在线虫中进行反义RNA(antisense RNA)阻断par-1基因表达实验时,还用正义RNA(sense RNA)做了一个对照试验,结果却观察到反义和正义RNA都阻断了该基因的表达,都具有很高的基因沉默活性。

1998年,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通过实验阐明了这一反常现象:将反义RNA和正义RNA同时注射到秀丽隐杆线虫比单独注射反义RNA诱导基因沉默的效率高10倍。

由此推断,dsRNA触发了高效的基因沉默机制并极大降低了靶mRNA水平,这一现象就是RNAi。

随后,RNAi现象被广泛地发现于真菌、拟南芥、水媳、涡虫、锥虫、斑马鱼等大多数真核生物中。

这种存在揭示了RNAi很可能是出现于生命进化的早期阶段。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RNAi的机制被逐步阐明,同时作为功能基因组研究领域中的有力工具,RNAi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2002年,RNAi人选美国(科学》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成就,更加令人吃惊和兴奋的是,4年以后的今天,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就因此获得2006年诺贝尔医学奖。

从科学发现到获奖还不足10年的时间,这在诺贝尔奖历史上非常罕见。

这也足见RNAi在医学领域的开创性意义和极大的应用前景。

2、RNAi现象
根据“中心法则”知道: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递给信使RNA,再通过“翻译”合成蛋白质。

如果把dsRNA导人细胞,会被一种dsRNA特异的核酸内切酶Dicer识别,切割成2123个核昔酸长的小RNA片段(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siRNAs又在酶的作用下被解开变成单链,并和某些蛋白形成复合物。

这种复合物和那些与siRNAs互补的mRNA结合。

一方面使mRNA被RNA酶裂解,另一方面以siRNAs作为引物,以mRNA为模板,在RNA合成的聚合酶作用下合成出mRNA的互补链。

结果mRNA也变成了dsRNA,它在Dicer酶的作用下也被裂解成siRNAs。

这些新生成的siRNAs继续上述作用。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链式反应,使特定的基因表达被阻止,即基因“沉默”,产生RNAi现象。

3、RNAi的运用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科学家开始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因为只有明晰具体
基因的功能才能对复杂的生命现象进行全面的解释,而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一直是研究工作的拦路虎。

RNAi主要通过在转录后水平阻断基因的表达,使特定基因的RNA破坏,导致蛋白质无法合成,出现“基因沉默”。

这样,通过关闭基因的表达,当某一特定基因被“沉默”后,其功能便反向的体现出来了。

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对一个基因RNA信号的抑制,研究者可以深人研究基因功能,进而开始描绘支配从细胞形态到信号系统的遗传网络。

在发现RNAi后,极大地缩短人类对人类基因功能的认识时间。

但RNAi激起科学家们研究热情的原因不止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而且可以利用这种技术获得使致病基因失活的新型基因药物,而基因药物一直是生物技术界追逐的金械由于RNAi是针对转录后阶段的基因沉默,相对于传统基因治疗对基因水平上的敲除,整个流程设计更简便,且作用迅速,效果明显,为基因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其总体思路是通过加强关键基因的RNAi机制,控制疾病中出现异常的蛋白合成进程或外源致病核酸的复制及表达。

动物实验已证明,可以通过RNAi 的方法使导致血胆固醇升高的基因“沉默”。

针对一些对人类健康严重危害的核酸病毒,如SARS病毒、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通过RNAi的方法设计核酸药物就比较方便。

哈佛大学血液研究中心通过RNAi技术使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质Fas受体沉默,成功地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中预防了肝衰竭和肝纤维化。

试验结果发现未接受RNAi治疗的小鼠有40%在3d内死亡,而40只接受RNAi治疗的小鼠有33只活了下来,10d后研究人员
检查这些小鼠的肝脏,发现完全正常。

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评价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的研究成果时说:“他们的发现能解释许多令人困惑、相互矛盾的实验观察结果,并揭示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自然机制。

这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RNAi的确有太多值得研究的领域和值得期待的发现,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