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_地籍控制测量
不动产测绘: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
(3)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加密
①根据调查区域已有首级平面控制网点的情况,可采用静态、快速静态 全球定位系统方法加密二级以上的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点。也可采用光电 测距导线等方法加密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点。
②加密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点时,应联测3个以上高等级平面控制网点。 ③地籍首级平面控制网加密观测和计算的技术要求按照《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或《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T73-2010或《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等标准执行。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
1 . 坐标系统 (1) 平面坐标系统与投影方法
1)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过渡期间,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域内,可采用地籍图的坐标 系统和投影方法,但应建立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地籍控制测量
2)投影方式及分带:采用高斯- 克吕格投影。 ①对1:10000或1:5000图件或数据应选择高斯-克吕格投 影统一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1:50000图件或数据应选择 高斯-克吕格投影统一6°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 按照地图投影分带的标准方法选定。
— — 抵偿高程面法。 ②若因测区偏离中央子午线而引起的投影变形大于 2.5cm/km时,则应选择测区中央的某一子午线为投影带的中 央子午线,带宽为3°,由此建立的投影带称为任意投影带;
— — 抵偿子午线法。 ③以城市中心处的子午线为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以城市 平均高程面为投影面; ④当城市面积小于25km2时,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和一、二级。 (1)地籍首级控制测量的方法
主要采用静态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建立地籍首级平面控 制网;一、二级地籍平面控制网也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
地籍测量ppt课件

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地籍调查
• 1. 方法:动态定位、快速静态、导线测量
• 2. RTK(含CORS)图根点的测量
•
选点条件、脚架观测、固定解稳定10秒钟。
•
RTK检核方法:
•
A. 独立观测两次,平面较差不得大于±3cm、高程的
•
较差不得大于±5cm,在限差内取平均值。
•
B. 全站仪测量相邻RTK图根点的水平边长,其检测边
•
(2) 界址测量
•
(3) 地籍图测绘
•
(4) 面积测算
•
(5) 地籍变更测量;
•
(6) 土地规划、整治与开发测绘工作。
•(二) 地籍测量的特点
地籍调查
• 地籍测量与基础测绘和专业测量之间本质的差异:
•
是否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状况和利用状况。
• (1) 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职能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地籍调查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4
三、界址点测量
地籍调查
•
4. 起算点:图根以上级别的控制点。
•
已知的界址点或辅助点。
•
5. 极坐标法、 直角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内外分
点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等方法应相互配合使用。
•
6. 解析法的条件:环境、角度、关系距离。
•
三、界址点测量
地籍调查
• (一) 界址点测量方法
• 解析法和图解法。
• 1. 解析法。是指采用全站仪、GPS接收机、钢尺等测量 工具,通过全野外测量技术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的 方法。
• 2. 图解法。是指采用标示界址、绘制宗地草图、说明界 址点位和说明权属界线走向等方式描述实地界址点的位置, 由数字摄影测量加密或在正射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扫 描数字化的地籍图和地形图上获取界址点坐标和界址点间距 的方法。
地籍与房产测量3.4 地籍控制测量

房地产图测绘的内容:
• 测定房屋平面位置,绘制房产分幅图; • 测定房屋四至、归属及丈量房屋边长、计算
面积、绘制房产分丘图;
• 测定权属单元产权面积,绘制房产分户图; • 测定界址点位置、制作基本地籍图、求算宗
地面积、制作宗地图。
为了房地产变更测量以及野外数据 采集,进行数字化成图,根据内业图形 编辑的需求,还应绘制房地产测量草图 和地籍测量草图。
子情境4 房产图测绘
•§1 房产图的基本知识 •§2 房产分幅图测绘 •§3 房产分丘图的测绘 •§3 房产分层分户图的测绘
一、房产图的基本知识
房地产平面图 房地产测绘的最重要成果。 房产图和地籍图的总称,是一种系列图。
房地产图的测绘是在房地产平面控制测 量和房地产调查完成后所进行的对房屋和土 地使用状况的细部测量。
个产权时,房屋轮廓线用房屋所有权界线表示。 • 房屋的权属界线,包括墙体归属,按图式要求表示。 • 房屋轮廓线长度注记在房屋轮廓线内侧中间位置,注记至
0.01m • 房屋边长应实地丈量,精度符合要求 • 不规则图形的房屋边长丈量应加辅助线 • 房屋权属面积包括公摊面积 • 户号和本户所在栋号、层次注记在房屋图形上方
大中城市繁华地段和重要界址物的界址点, 选用一级或二级,其他地区三级
3.房产分幅图的测绘方法
• 实测法
• 增测编绘法 • 城市地形图、地籍图、房屋分幅图三图
并测
三、房产分丘图的测绘
1.有关规定
• 坐标系与分幅图一致 • 比例尺 1:100~1:1000 • 幅面 32开~4开 • 精度:地物点相对于临近控制点
二、房产分幅图的测绘
1.内容
• 行政境界 • 丘界线 • 房屋及其附属设施 • 房产要素和房产编号 • 地形要素
第4章_地籍控制测量

另外根据GPS网构成的几何图形,GPS网还可以分为: (1)三角形网。几何结构强,自检能力好,但观测工作量大。 (2)环形网。图形结构不如三角形,自检能力和可靠性与闭合 环中基线边得数目有关。网中非直接观测基线边精度比直接观测 边低,相邻点间的基线精度分布不均匀。 (3)星形网。无闭合图形,检验和发现粗差的能力差。一般在 工程放样和土地勘界中应用较多。
5、GPS控制网平差 6、GNSS概念
利用GPS网平差软件,先在WGS84椭球上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 然后再在国家或独立坐标系统下进行三维约束或二维无约束平差。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利用卫星信号进行定位的各种定位 系统的统称。是目前测量发展趋势,今后将有多种卫星定位系统。 26 我国叫: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控制网略图是上交资料之
一,无论测区大小都要做 好这项工作。
12
控制网略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国家平面控制网
国家高程控制网
4.2.2、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
1、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 的依据。 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 低级分级控制(分级布网,但也可越级布 网)。
5
6
1954\1980\2000坐标参数
7
8
4.2地籍控制测量要求
4.2.1 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 地籍测量工作,不仅要测绘地籍图和界址点坐标, 而且日常的地籍管理更是要频繁地对地籍资料进行变 更。修测地籍图和随时测定变更后的界址点坐标是一 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控制点的密度应根据界址 点的精度、密度、地籍图比例尺、地籍测量资料的更 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在通 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
地籍控制测量

导线控制测量精度指标
(N为导线转折角个数)
第7页/共87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8页/共87页
等级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数
平均重复设站数
观测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 /s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二等
15
4
2
90
10~60
6
三等
15
4
2
60
10~60
6
四等
15
4
1.6
45
10~60
6
一级
15
第20页/共87页
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高斯投影的特点正形投影,等角投影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且长度不变 其他子午线变化赤道投影后亦为直线其他纬线变化
展开
Y
第21页/共87页
三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投影带
6°带
为了控制长度变形
从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 °自西向东分带,依次编号1,2,3…,60
高斯投影正算公式
第34页/共87页
为了减少长度变形而引起的误差,一般采用如下方法:若因测区地面高程引起的变形大于2.5cm/km,则采用测区平均高程面作为归算面以减少变形;若因测区偏离中央子午线而引起的投影变形大于2.5cm/km,则应选择测区中央的某一子午线作为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带宽为3度(任意投影带)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因此,地籍控制测量必须做到“精心设计、从高到低、分级布网、严密实施”的基本要求。
第1页/共87页
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方法: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GPS网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精度: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地籍图根控制测量方法:导线网、GPS网;图根控制测量精度:一、二级
4.1地籍基本控制测量4.2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二、三、四等城市平面控制测量
一、二级导线测量
相应等级的GPS测量
要求:控制网的精度和密度应满足下一级加密和测定界址点坐标要求。
(一)精度要求和密度要求: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5cm,密度应满足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和恢复界址点的需要。
(二)各等级地籍基本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四、角度测量
(一)三角点水平角(方向)观测
方向观测法:分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段完成,每时段测回数不超过总数的2/3
(二)。
五、距离测量
(一)光电测距:一测回:读四次数。
(二)钢尺量距:地势平坦,面积较小。精密方法丈量。
六、观测成果的概算和验算
密度:高。所有的道路上都要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点。
技术要求:设永久性标志,有点之记。
方法:导线测量、图根三角测量、GPS测量。
任务二:图根导线测量的方法
二、图根导线测量:布设成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
(一)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P54表
(二)光电测距图根导线
(三)钢尺量距图根导线
三、图根三角测量
应用条件:基本平面控制点少,地形起伏大,通视条件好的测区。
主要
教学
载体
任务一: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步骤
任务二:图根导线测量的方法
重点
难点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外业工作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内业计算
关键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步骤
归纳
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地籍基本控制测量的要求,技术设计,外业工作方法步骤。内业计算。地籍图根控制测量方法。
作业
P59 1、2
板
书
设
计
第四章地籍控制测量
4、精度估算
第四节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在城镇地区,为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则必 在城镇地区,为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 须布设大量的一、二级导线点和图根导线点。 须布设大量的一、二级导线点和图根导线点。控制点的 密度与测区的大小,测区内的界址点总数和精度有关, 密度与测区的大小,测区内的界址点总数和精度有关, 控制点最小密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 控制点最小密度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
2010-12-27
地籍测量
1
地形控制网点一般只用于测绘地形图, 地形控制网点一般只用于测绘地形图,而地籍控制 网点不但需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要求, 网点不但需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要求,还要以厘米级的 精度(城镇) 精度(城镇)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 籍变更测量。因此, 籍变更测量。因此,地籍控制测量除具有一般地形图控 制测量的特点外,在质和量上又有利于地形控制测量。 制测量的特点外,在质和量上又有利于地形控制测量。
2010-12-27
地籍测量
7
控制点点之记
点名 点号 所在地
余山 等级 4 东乡县东坊镇南面 幸福村 四等
标志类型 标志类型 交通路线
水泥现浇瓷质标志 钢质寻常标 由本县开往铜县长途汽车路 经幸福村
与本点有关的方向和距离
2 王坑 5 李庄
点位略图
幸福村 余山 4
6 黄家店 8 东山 1:2.5万 : 万
2010-12-27
地籍测量
12
S1 A
B1 S2 B2
Sn
B
无定向导线的一般形式
2010-12-27
地籍测量
13
2010-12-27 地籍测量 5
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 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 1、城镇建成区 100-2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 - 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2、城镇稀疏建成区 200-4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 - 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3、城镇郊区 400-500m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 - 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对城镇地籍测量,在旧城区,内项道错综复杂, 对城镇地籍测量,在旧城区,内项道错综复杂,建 筑物多而乱,界址点非常多, 筑物多而乱,界址点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地增 加控制点的密度和数目。 加控制点的密度和数目。
房产与地籍控制测量PPT课件

• 比如某测区相对参考椭球面的高程 为500m,为抵 偿地面观测值向参考椭球面上归算的改正值,依 上式算得
y2mH Rm26 3 07.1850 k m
即选择与该测区相距80km处的子午线。此时在y 处,两项改正项得到完全补偿。
事实上:
δ H HRAmSH
65307011000 0 000.
• 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 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施测的基本 控制网点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精 度高的网点可作为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
• 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 网施测。
δH HRAm
SH
0 . 3 1 3 m
δS 21(
ym Rm
)2S0
0 . 1 2 3 m
δδH δS 0.19m
,
超过允许值(2.5cm)。此时不改变中央子午线 位置,而选择一个合适的高程参考面,使① 式成立,于是依②式算得高差
Hm/ 780m
• 即将地面实测距离归算到2000-780=1220(m)的高 程面上,此时两项长度改正得到完全补偿。
房产(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作用
• 房产(地籍)平面控制测量是房产测量整个工程 的前期性的基础工作,要为整个房产测量工作提 供一个准确的控制框架和定位基准,并控制误差 的累积,其主要作用为:
为房产要素(地籍要素)测量提供起算起算控制数据。
为房产图(地籍图)的测绘提供测图控制和起算数据。
为房地产测绘的变更测量与修补测提供起算数据。
熟练掌握:高斯投影的坐标正反算公式 高斯投影的邻带换算 投影公式与改化公式
4.3 房产与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的选择
我国有关测量规范中明确规定,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依高 斯投影方法按6°带或3°带进行分带和计算。
3、地籍控制测量

β =110010′06′′
3
+1.44 +1.54 -3.79
A β 4
β3
β
β1
β2
1
2
M
fβ = +48′′
∆h = −0.05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内业计算的任务: 内业计算的任务: 1、根据观测值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2、检查观测中是否存在错误观测值 、 3、评价观测质量是否合格 、
(1)闭合导线
1
第三步: 计算坐标增量
∆X AB = SAB cosαAB ∆YAB = SAB sin αAB
X
αAB
XB SAB
α3A (∆X3A,∆Y3A)
3
α23 ∆X , ∆Y ) ( 23 23
B
∆X AB
A
β
A
YA XA ∆Y
AB
M
αA1
SA1
(∆X12, ∆Y12)
α12
2
1 (∆XA1, ∆YA1)
O
YB
Y
第四步: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并调整
理论值 ∑∆X理 = 0 ∑∆Y理 = 0 闭合差 f X = ∑∆X理 − ∑∆X算
fY = ∑∆Y理 − ∑∆Y算
3
′ (∆X3A , ∆Y3A ) ′
′ ′ (∆X23 , ∆Y23)
A
M
′ ′ (∆X A1 , ∆YA1)
2
′ ′ (∆X12 , ∆Y12 )
2、地籍控制作用
地籍控制作用
控制是地籍图的数学基础, 控制是地籍图的数学基础,关系到界 址点的精度等带全局性技术环节。 址点的精度等带全局性技术环节。
测绘要求
阐述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方法

阐述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方法发表时间:2017-04-17T14:20:18.9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2期作者:张华俊[导读] 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大部分,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绘制地籍图,量算面积。
佛山市高明区测绘队广东佛山 528500摘要: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基础上进行的。
权属调查是在现场核实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土地用途等,并通过本宗地与相邻宗地使用者的现场指界,标定宗地界址,丈量宗地界址边长,绘制宗地草图和填写地籍调查表。
在此基础上,依据权属调查资料开展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分为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细部测量两大部分,测绘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形状、位置、地类等,绘制地籍图,量算面积。
地籍测量成果是土地登记的重要依据,是一项具有法律性质的测绘工作。
关键词:地籍测绘;控制测量;测量方法一、概述地籍控制测量是指在地籍测绘前期,为满足测绘地籍图等基础需求,以地籍区、地籍子区为范围,以国家等级点为基础,依据规范要求采用导线测量、三角测量、全球定位系统等方式测定基本控制点与图根控制点的工作。
地籍控制测量一般需要使用必要的测量仪器,如测量记录计算本、校正仪器、绘图铅笔、半圆仪、三棱尺等。
地籍控制测量是绘制地籍图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技术环节,在测绘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精心设计、严密布网、从高到低、严密实施”的原则。
地籍测量控制一般包括基本控制测量与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线形锁、三角网、导线、导线网等方法。
二、特点地籍测量控制点点位要求精度高、密度大。
地籍基本平面控制测量包括二、三、四等基本控制测量和一、二级加密控制测量。
根据当今的测绘科技发展状况,前者普遍采用GPS测量方法,后者则视测区情况采用GPS测量或GPS和导线测量两者的结合。
与地形测量相比,地籍测量要求平面控制点有较大的密度。
地籍图根测量的布网规格(点位精度、密度)与测图比例尺大小基本无关,而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有测图比例尺决定;地籍图根控制点位密度要满足界址点测量的需要,点位的密度要求较高,基本上每条道路上都要有导线;地籍图根控制点不仅要为当前的地籍细部测量服务,还必须为日常地籍管理服务,所有地籍图根控制点应尽可能埋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识,而在地形测绘中,图根控制点原则上不必长久保存,点位大多只做临时标识。
地籍测量地籍控制测量ppt课件

地籍控制丈量的布设在精度上满足测定 界址点坐标精度要求,在密度和埋设上满 足碎部丈量和日常地籍管理的要求。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6.2 地籍控制丈量
地籍控制丈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 地籍图的精度为根据而制定的。
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详细的数值来 标定,而与地籍图的比例尺精度无关。普通情 况下,界址点坐标精度要等于或高于其地籍图 的比例尺精度,假设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能 满足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那么也能满足测 绘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二、 城市坐标系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三、 坐标换带转换
坐标换带转换包括6°带与6°带之间、3°带与 3°带之间、3°带与6°带之间以及3°〔6°〕带 与恣意投影带之间的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即换带计算〕是利用高斯投影的 正、反算公式〔即高斯投影函数式〕进展。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GPS技术设计
三角网
环形网 星形网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二、 导线丈量
无定导游线的计算 其计算分为两步: 第一步经过试算方
法确定起始边坐标 方位角; 第二步按照附合导 线的方法计算各导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无定导游线的计算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无定导游线的计算
地籍丈量第与六地章形地丈籍量控作制业测过量程对比
成 果 整 理 与 归 档
地 籍 成 果 运 用
总结第:六地籍章控地制籍丈量控的制根测本量方法
一〕根本控制
• 利用GPS定位技术布测城镇地籍根本控制网 • 利用已有城镇根本控制网的方法 • 一、二级导线地籍控制网的布设 • 目前各大中城市所建立的质量良好的城市控制网,
《地籍测量学教案》课件

《地籍测量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地籍测量学概述1.1 地籍测量学的定义解释地籍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强调地籍测量学的重要性1.2 地籍测量学的历史发展介绍地籍测量学的发展历程讲解地籍测量学的重要里程碑1.3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阐述地籍测量学的核心任务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第二章:地籍控制测量2.1 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定义强调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性作用2.2 地籍控制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控制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讲解地籍控制测量的具体操作步骤2.3 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解释地籍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强调数据处理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重要性第三章:地籍要素测量3.1 地籍要素测量的概念解释地籍要素测量的定义强调地籍要素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3.2 地籍要素测量的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要素测量的常用方法和技术讲解地籍要素测量的具体操作步骤3.3 地籍要素测量的数据处理解释地籍要素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强调数据处理在地籍要素测量中的重要性第四章:地籍图的绘制4.1 地籍图的概念解释地籍图的定义强调地籍图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4.2 地籍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介绍地籍图的绘制方法和技术讲解地籍图的具体绘制步骤4.3 地籍图的应用解释地籍图的应用领域强调地籍图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第五章:地籍测量学的应用5.1 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解释地籍测量学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地籍测量学对土地管理的重要性5.2 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地籍测量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讲解地籍测量学在不同行业中的作用5.3 地籍测量学的发展趋势阐述地籍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强调地籍测量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六章:地籍测量学中的仪器与设备6.1 地籍测量常用仪器介绍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基本仪器讲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其优缺点6.2 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介绍地籍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常用的软件工具讲解如何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6.3 地籍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分析现代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强调新型仪器和设备对地籍测量学的意义第七章:地籍测量学中的误差理论与分析7.1 误差理论基本概念介绍误差的基本概念,包括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解释误差理论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7.2 误差分析与处理方法讲解地籍测量中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介绍误差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方法7.3 提高地籍测量精度的措施阐述如何减少和消除误差,提高地籍测量精度强调误差控制在地籍测量中的重要性第八章:地籍测量学中的法律法规与规范8.1 地籍测量相关法律法规介绍我国地籍测量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讲解地籍测量活动应遵守的法律法规8.2 地籍测量规范与技术标准介绍地籍测量规范和技术标准的重要性讲解地籍测量中应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8.3 地籍测量中的法律责任与伦理分析地籍测量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法律责任问题强调地籍测量人员应遵守的职业伦理道德第九章:地籍测量学实际操作案例分析9.1 地籍控制测量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地籍控制测量的实际操作案例讲解案例中采用的方法、技术和经验教训9.2 地籍要素测量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地籍要素测量的实际操作案例讲解案例中采用的方法、技术和注意事项9.3 地籍图绘制与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地籍图绘制和应用的实际操作案例第十章:地籍测量学的发展与展望10.1 地籍测量学的研究进展阐述地籍测量学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动态介绍地籍测量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10.2 地籍测量学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地籍测量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讲解地籍测量学在未来发展中的机遇和前景10.3 地籍测量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强调地籍测量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地籍测量人才培养的目标、方法和途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地籍测量学的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任务解析:地籍测量学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定义、历史发展和主要任务对于深入学习地籍测量学至关重要。
第6章 地籍控制测量

四、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地籍基本平面控制网包括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控制网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 城市规划区域经与规划部门联系后划定。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广泛应用,以 及GPS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控制点间无需通视等 优势,首级平面控制网应优先以GPS网形式布设,采用GPS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 标。条件不具备时,也可布设成导线网、测边网、边角网、三角网等,采用全站 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首级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能保证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 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 不超过5cm。布设首级平面控制网时,必须先作技术设计,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批准后方可实施。
2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点是进行地籍测量和测绘地籍图的依据。地籍控制测量 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可采用三角网(锁)、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 位测量网进行施测,施测的地籍基本控制网点分为一、二、三、四等 和一、二级。精度高的网点可作精度低的控制网的起算点。在等级地 籍基本控制测量的基础上,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导线网和GPS 相对定位测量网施测,施测的地籍图根控制网点分为一、二级。
(1)应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 级控制”的原则。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可视地籍测量的次 序,分期分批布设,具备条件的城镇也可布设全面网或越级布网。 (2)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尽量利用已有的等级控制网(国家三角网 或城市平面控制网)进行加密,但对原有成果必须进行可靠地分析和 检测,以符合现行规程要求。
《地籍测量》PPT课件 (2)

A4
± 0.50
精选ppt
17
7.2.2 界址点的测量方法
同地形碎部 点测量方法
解析法:根据角度和距离值按公式解算出界址点坐标。 极坐标法、正交法、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
图解法:在地籍图上量取界址点坐标或勘丈的方法。 部分解析法:采用解析法测量街坊外围界址点和街坊内部
明显界址点坐标,其余界址点位置依靠勘丈值来确定。
地
房地产现状
籍
地籍控制测量
测
量
界址点测量
面积堪丈量算
地形图编辑
宗地图编辑
地形图
精选ppt
地籍图、簿
2
地籍测量工作流程
权 属 调 查
地 籍 控 制 测 量
界 址 点 测 量
绘 制 各 种 地 籍 图
面 积 量 算 与 统 计
成 果 整 理 与 归 档
地 籍 成 果 应 用
精选ppt
3
一、概述
7.1 地籍控制测量
城镇,沿主要街道布设,快慢道之间布设。 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之处,便于观测和下级发展。
导线长短边不宜相差太大。
控制测量流程 技
术
与地形相同 设
计
布 设 控 制 网
外 业 观 测
成 果 检 核
数 据 处 理
精选ppt
8
精选ppt
9
精选ppt
10
精选ppt
11
地籍控制点之记
精选ppt
12
12
地籍控制网略图
精选ppt
33
(3)地物要素:
1) 作为界标物的地物如围墙、道路、房屋边线及各类垣 栅等应表示。
2) 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房屋以外墙勒脚以上外围轮廓为 准,正确表示占地状况,并注记房屋层数与建筑结构。 装饰性或加固性的柱、垛、墙等不表示;临时性或已破 坏的房屋不表示;墙体凸凹小于图上0.4mm不表示;落地 阳台、有柱走廊及雨篷、与房屋相连的大面积台阶和室 外楼梯等应表示。
地籍控制测量

地籍控制测量一、地籍控制网基本要求地籍控制网是为开展地籍细部测量以及日常地籍测量而布设的测量控制网。
地籍控制网的布设,在精度上要满足测定界址点坐标精度的要求,在密度上要满足辖区内地籍细部测量的要求,在点位埋设上要顾及日常地籍管理的需要。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统。
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最好选择国家统一的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城镇地籍控制网成为国家网的组成部分,使地籍测量能充分利用国家控制点的成果。
在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地籍控制网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采用任意坐标系时,起算数据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图解获取。
在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应将实地观测值统一投影到高斯正射投影平面上,进行各项改正。
为使不同高度海平面的观测值在统一的平面上计算,要求把各项观测值归化至参考椭球面上(或平均海平面上),防止引起距离变形。
在这一因素的影响下,换算到参考椭球面上(或平均海平面上)的两点坐标反算出的距离,往往与实地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不一致(未顾及测量误差的影响),这就是坐标系统的长度变形问题。
地籍平面控制网的任何两点坐标的要求长度变形小于某个限值,例如,每 km 长度变形小于 2.5cm(即相对变形小于 1/40 000)时,这有利于正确测定界址点的坐标、计算面积等。
因此,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
二、首级地籍控制网的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应能长期使用,因此布设首级地籍控制网的范围应覆盖中长期的城市规划区域。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 GPS )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 GPS 定位技术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费用省、操作简便、控制点间勿需通视等优势,首级平面控制网应优先以 GPS 网形式布设,采用 GPS 接收机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用导线网、边角网、三角网等地面控制网布设方法,采用全站仪等测定控制点的坐标。
首级地籍控制网的精度,要能保证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以及四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相对于上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 5c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坐标系是用来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和
空间目标的位置所采用的参考系。 一、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以参考椭球面
为基准的,其两个参考面为:
起始子午面和赤道平面(见图)
过地面点P的子午面与起始子午面之间的夹角,称为
大地经度L;地面点P的法线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称为
大地纬度B;地面点P沿法线方向至椭球面的距离,称 为大地高h。
三、高程基准
在通常的情况下,地籍测量的地籍要素是以二维坐 标表示的,不必测量高程。
房地产测绘一般不要求测定界址点和碎部点的高程。
但地籍测量规程中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土地管理 部门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时要求在平坦地区测绘 一定密度的高程注记点,或要求在丘陵地区和山区的 城镇地籍图上表示等高线,以便使地籍成果更好地为 经济建设服务。
平均高程面为投影面;
4. 当城市面积小于25km2时,直接在平面上计算。
(4)平面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是指某点位置由一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成
另一坐标系的坐标的换算工作,也称为换带计算。它
包括6°带与6°带之间、3°带与3°带之间、3°带与 6°带之间以及3°(6°)与任意投影带之间的坐标转换。
坐标转换计算(也称换带计算)利用高斯正、反算公 式(即高斯投影函数式)进行。具体做法是:先根据点 的坐标值(X,Y),用投影反算公式计算出该点的大 地坐标值(L,B),再应用投影正算公式换算成另一 投影带的坐标值(X′,Y′)。
五、地籍控制点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
为了今后应用控制点寻找方便,必须在实地选点埋石
后,对每一控制点填绘一份点之记。 为了更好地了解整个测区地籍控制网点分布情况, 检查控制网布网的合理性和控制点分布等情况,必 须绘制测区控制网略图。
控制点点之记
地籍控制网略图
§4.2
地籍测量坐标系
一、大地坐标系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三、高程基准 四、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的选择
参考椭球面上的长度投影到高斯平面上所
产生的变形为:
线段离中央子午线愈远(即Ym愈大),所产生的变 形愈大。
为减少因长度变形而引起的误差,一般采用
如下方法:
1. 若因测区地面平均高程引起的变形大于2.5cm/km
时,则采用测区平均高程面作为归算面以减少变形;
——称为抵偿高程面法。 2. 若因测区偏离中央子午线而引起的投影变形大于 2.5cm/km时,则应选择测区中央的某一子午线为投影 带的中央子午线,带宽为3°,由此建立的投影带称 为任意投影带;——抵偿子午线法。 3. 以城市中心处的子午线为投影带中央子午线,以城市
某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方位角; 2. 从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用图解方法量取国家 控制网中一点的坐标或一明显地物点的坐标作为原点 坐标,量取某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方位角;
3. 假设原点坐标和一边的坐标方位角作为起始方
位角。
(3)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
当测区(城、镇)地处投影带的边缘或横跨两带时, 那么长度投影变形一定较大,或测区内存在两套坐标, 这将给使用造成麻烦,这时应该选择测区中央某一子 午线作为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由此建立任意投影带 独立坐标系。这既可使长度投影变形小,又可使整个 测区处于同一坐标系内,无论对提高地籍图的精度还 是拼接以及使用都是有利的。
二、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分级控
制(或越级布网)的原则。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 种。
基本控制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可采用三角网(锁)、 测边网、导线网和GPS相对定位测量网进行施测。
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主要采用相应级别的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
在一般情况下,城镇地籍测量和土地资源调查应使 用国家坐标系;农村地区,地籍测量精度要求较低, 则可在现有的国家各等级的大地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
密地籍控制网点。
(2)城市坐标系
在城镇地区,应尽可能利用已有城市坐标系和城
市控制网点来建立当地的地籍控制网点。这些控制网
点一般都与国家控制网进行了联测,并且有坐标变换参数。
S ( X B X A ) (YB Y A )
2
2
S仅表示在高斯投影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若用测 量工具(如钢尺、测距仪器等)在地面直接测量这两 点的水平距离S1,是不会与S相等的,它们之间的差值 就是由长度变形所引起的。
测量工作总是把直接测得的边长首先归算到参考椭 球面上,然后再投影到高斯投影平面上去,无论是归
二、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将旋转椭球当作地球的形体(参考椭球),
椭球面上点的位置可用大地坐标(L,B)来表示。
椭球面是不可能没有任何形变而展开成平面的,而 在地籍测量中,如地籍图,往往需要用平面表示,因 此就存在如何将椭球面上的点转换到平面上去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地图投影方法将椭球面上的点投 影到平面上。地图投影种类很多,地籍测量主要选用 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以高斯投影为 基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称为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位于重叠部分的控制点应具有两套坐标值,分属东带和 西带,地籍图、地形图上也应有两套坐标格网线,分属东、 西两带。这样,在地籍图、地形图的拼接和使用,控制点
的互相利用以及跨带平差计算等方面都是 方便的。
相邻两带的拼接
(3)高斯投影长度变形
地面上有两点A、B,已知它们的平面直角坐标分
别为A(XA,YA)、B(XB、YB),则AB间的距离
(1)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理
Y f 2 L, B
X f1 L, B
(2)高斯投影带的划分
高斯投影属等角(或正形)投影,即投影前、
后的角度大小保持不变,但线段长度(除中央子午线 外)和图形面积均会产生变形,离中央子午线愈远, 则变形愈大。变形过大将会使地籍图发生“失真”, 因而失去地籍图的应用价值。 为把投影后的变形限制在某一允许范围之内。常采 用的解决方法就是分带投影,即把投影范围限制在中 央子午线两旁的狭窄区域内,其宽度为6°、3°或 1.5°,该区域被称为投影带。如果测区边缘超过该区
1956年黄海高程系,起算点高程为H0=72.289m。 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点高程为H0=72.260m。
四、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的选择
(1)国家坐标系
有利于地籍成果的通用性,便于成果共享;
有利于图幅正规分幅、图幅拼接、接合、使用和各 种比例尺图幅的编绘;
有利于土地、规划、房地产等各部门之间的合作, 这将加快地籍测量的进度,提高效益和节约经费。
第讲
§4.1 §4.2
地籍控制测量
概述 地籍测量坐标系
§4.3
地籍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4.1 概
述
一、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特点
二、地籍控制测量的原则 三、地籍控制测量的精度 四、地籍控制点埋石的密度
五、地籍控制点点之记和控制网略图
一、地籍控制测量与地形控制测量相比的主要特 点
(1)因地籍图比例尺一般较大(1:500-1:2000), 故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高,以保证界址点和图面
地籍要素的精度要求;
(2)地籍要素之间的相对误差限制较严,如相邻界址 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的误差不超过0.3mm, 应保证平面控制点有较高的精度;
(3)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关, 界址点坐标精度通常以实地具体的数值来标定,而与 地籍图的精度无关; (4)地籍图根控制点的密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直接 关系。优先考虑有总够多的控制点来满足界址点测量 的要求,再考虑地籍图比例尺所要求的控制点密度。
域,就使用另一投影带。 (为什么分带)
分带的方法是:自起始子午线起向东每隔6°分为
一带,称为6°度带,按1,2,3,…顺序编号(即带号)。 各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0计算公式为L0=6N-3,式中
N为带号(全国自13至23,横跨11个投影带) 。 若经差每3°分为一带,则称为3°带。它是在6 °带基础 上划分的,就是6°带的中央子午线和边缘子午线均为3° 带的中央子午线。3°带的带号是自东经1.5起,每隔3°按1, 2,3,…顺序编号,各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o与带号n的关 系式为Lo=3N (25-45 ,共21带)。
在一些小城镇可能没有控制网点,则应以投影变形值小
于2.5cm/km为原则,建立坐标系和控制网点,并与国家
网联测。
面积小于25km2的城镇,可不经投影直接建立平面直角
坐标系,并与国家网联测。
如果不具备与国家控制网点的联测条件,则可
以用下面三种方法来建立独立坐标系:
1. 用国家控制网中的某一点坐标作为原点坐标,
通常情况下地籍控制网点的密度为:
(1) 城镇建城区:100~2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2) 城镇稀疏建筑区:200~400m布设二级地籍控制;
(3) 城镇郊区:400~500m布设一级地籍控制。
在旧城居民区,内巷道错综复杂,建筑物多而乱,界
址点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地增加控制点和埋石 的密度和数目,才能满足地籍测量的需求。
注:n为导线转折角个数。当导线布设网状,结点与结点、结点与起始点间的 导线长度不超过表中的附合导线长度的0.7倍。
各等级GPS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规定(1)
各等级GPS相对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规定(2)
一般情况下,GPS网应布设成三角形或导线网形,或 构成其他独立检核条件可以检核的图形。但GPS网点与 原有控制网的高级点重合不应少于3个点,当重合不足3 个点时,则应与原控制网的高级点进行联测,其重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