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大学生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到实际社会环境中认识问题,运用自身知识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社会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职业能力四个子能力影响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与功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有:社会体验与知识应用的实践统一,实现理性批判和参与建设的实践统一,实现社会服务与自我发展的实践统一。

关键词: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从我国素质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素质教育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严重问题:首先,大学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科学发展脱节,导致大学生缺乏从自身特性探索成长的自由精神和主动意识,产生了我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千人一面”现象。其次,大学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自我探索存在相悖之处。当前的素质教育依然是技能训练为主,试图以更多的技能训练体系来代替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全面发展与自主学习。最后,大学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定位存在相左之处。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素质教育的设计,越来越倾向于理想化或学术化的理性标准,导致学校的素质教育难以适应大学生科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以上三个方面问题的出现,集中地反映当前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问题在于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解决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科学认识大学生实践能力在大学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合理建构大学生实践能力体系的内容与形式。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界定

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到实际社会环境中认识问题,并且运用自身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要经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面的教育阶段。

初级阶段是指大学生走进社会的体验过程。这个阶段解决大学生与社会的亲密程度,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和对社会的兴趣,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亲近社会的天然情感。

中级阶段是指大学生融入社会建设的参与过程。这个阶段解决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建设的认识和服务的问题,促进大学生参与到某个社会层面的某些社会性的建设工作项目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基本技能。

高级阶段是指大学生主动服务社会发展建设的服务过程。这个阶段解决大学生主动服务社会的实际贡献问题,引导大学生自觉探索和实施社会服务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自觉服务的实践能力。

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结构

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来看,以下四个子能力构成和影响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和功能。

社会能力。即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适应与探索团队协作的模式,是否具有较为良好的人际信息网络,以及是否具有主动服务他人和寻求帮助的意识和能力。

心理能力。即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与进取精神,是否具有理性批判精神和服务建设意识,能否正确理解并参与社区和族群发展,以及是否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与重视当下的实际观念。

知识能力。即是否对现有知识和未知世界具有兴趣,能否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知识框架,能否找到未知领域的科学线索并主动寻求新知,以及是否具有综合利用知识和推广知识的社会能力。

职业能力。即是否具有参与社会工作体系的经历,能否在社会工作体系中认识和提升自身的贡献和作用,是否找到实现自身价值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的工作途径,以及是否具有创造性地促进工作、提高效能的实际能力。

上述四种子能力实际上存在于青年学生身上。但如果处于单独而初级的发展状态中,没有形成综合而系统的整合与提高,就谈不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诊断和开发。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实际上要求从上述四种子能力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提高,并促进其在综合素质结构中的融合与发展。

三、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创新方向

在上述四种子能力中,传统的素质教育也有所观照,但所开展的形式和内容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要求相去甚远。表1区分了当前素质教育模式中四种子能力的内容和形式,并根据当前实践能力发展需要给出了创新方向。

下表表明,当前素质教育实施中实践能力培养缺失,需要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各个实践能力要素的提升需要来看,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具有以下几点基本取向:

1.实践能力核心在于实践化

到实践中提升能力,提升能力为了实践。实践化强调素质培养是过程性的,不仅仅要求在教育过程中的仿真设计,更要求到完全实际的环境中去接受教育和培养。这就需要更大程度地推动大学生走近社会,尤其是要实事求是地进入社会的实际环境,在社会环境中认真观察和充分学习,熟

悉社会的运行方式,自觉探索服务社会发展的方式方法。

2.实践能力重点在于主动性

要注重培养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培养探索精神。大学生只有主动进入实际环境,主动探求当前的实际问题,自觉尝试提出解决办法,并且到实践中去实验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地参与和探索,才能真正熟悉客观世界、掌握服务技能并做出实际贡献。

3.实践能力目标在于创造性

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在创新实验中深化实践。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实践中去尝试创新,将创新实践作为一种实验学习方式,不断凝聚和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使大学生对自身的创新潜力有初步的认识,并树立科学探索、大胆创新的创新精神。

从以上分析也可以看出,实践能力培养是基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育过程,是科学育人体系中实践育人的基本内容,需要将培养研究型人才所倡导的“发现、实践与探索”三原则应用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实现学习、体验与创新的

素质教育过程,达到在实践中提升研究素质、在创新探索中提升实践水平的基本目的。

四、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要解决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框架,改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探索在教育过程中多因素和谐成长的教育模式。在新时期,立足于大学生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丰富素质教育体系,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的重要发展趋势。

1.社会体验与知识应用的实践统一

要树立立足于社会实际需要的教育观念,重视促进大学生与社会环境的全方位接触,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运行的基本态势、行业特征、国情民情和区域发展状况,对部分社会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观察、分析和认识,能够充分认识企业经营问题、社区建设问题、区域发展问题、技术创新问题和农村建设问题。归根结底,要让青年学生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体验经历,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调查分析当前问题,能够主动学习新知识来研究和解决当前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观念和正确的方法指导自己的社会体验,甚至能够尝试提出解决部分问题和提高发展效率的方式方法。

2.实现理性批判和参与建设的实践统一

理性批判是人文精神的基石,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精神源泉的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和人生的疑问与期望,使其提升和发展科学理性的批判精神,是最大程度地发掘其创新意识和思想源泉的问题。让树立理性批判精神同参与实际建设过程在大学生身上主动结合起来,要求实现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提升:第一,理性批判要求具有科学的态势,要正确认识实际问题的来龙去脉,主动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方向和科学方式。理性批判必须依赖于对实际问题有比较直观的认识,能够参与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并且以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努力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破有立”的以批判促建设的功能。第二,理性批判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更好地建设,即要求理性批判应当为了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对其他方案的简单否定。只有立足于推动社会的实际发展,注重探索后期发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明确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性和组织性,才能以科学的态度物化批判精神,使实际问题能够具有更优化的方案和步骤,从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3.实现社会服务与自我发展的实践统一

服务社会与自我发展是大学时期最为重要的成长关系之一,也是大学时期始终难以取舍的成长问题。要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青年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实践过程,需要从大学开始接受社会化发展的正确辅导和科学实践。同时,社会服务是大学生获得社会化机会的重要切入形式,也是获得社会评价和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更是步入社会找准自身定位的重要实践方式,需要从大学开始养成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