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印刷机的设计
设计平台印刷机的版台的传动机构Ⅰ及滚筒的传动机构Ⅱ.

目录一、工作原理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复印原理,即将铅板上凸出的痕迹借助于油墨压印到纸张上。
平台印刷机一般由输纸、着墨(即将油墨均匀涂抹在嵌于版台上的铅板上)、压印、收纸等四部分组成。
如图1-1所示,平台印刷机的压印动作是在卷有纸张的卷筒与嵌有铅板的版台之间进行的。
整部机器中各机构的运动均由同一电动机驱动。
运动由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i后分成两路,一路经传动机构Ⅰ带动版台作往复直移运动,另一路经传动机构Ⅱ带动滚筒作回转运动。
当版台与滚筒接触时,在纸张上压印出字迹或图形。
版台工作行程中有三个区段。
在第一区段中,送纸、着墨机构相继完成输纸、着墨作业;在第二区段中,滚筒和版台完成压印动作;在第三区段中,收纸机构进行收纸作业。
图1-1二、机器的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一)设计基本要求(1)要求构思合适的机构方案实现平台印刷机的主运动:版台作往复直移运动,滚筒作连续间歇转动(2)为了保证印刷质量,要求在压印过程中,滚筒与版台之间无相对滑动,即在压印区段,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移动速度相等。
(3)为保证整个幅面上的印痕浓淡一致,要求版台在压印区内的速度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小);(4)平台印刷机分为低速型和高速型两种类型,两种类型任选一种进行设计。
低速型所要求实现的成产率1920~2000张/小时、版台往复运动的行程长度为730mm,压印区段长度为440mm,滚筒直径为232mm,电动机功率为1.5KW,转速为940r/min。
高速型所要求实现的成产率4000~4500张/小时、版台往复运动的行程长度为795mm,压印区段长度为415mm,滚筒直径为350mm,电动机功率为3.0KW,转速为1450r/min。
(5)要求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二)主传动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根据前述设计要求,我们选用低速型,版台应作往复移动,行程较大,且尽可能使工作行程中有一段匀速运动(压印区段),并有急回特性;滚筒作间歇(滚停式)或连续(有匀速段)转动。
平台印刷机——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运动简图设计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老师班级学号设计者CONTENTS一、设计任务3二、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及其论证41.平台印刷机主要机构及功能4(1)主要机构:4(2)各机构功能:42.各机构形态学矩阵53.设计思路概述5三、原始数据61.平台印刷机设计数据:62.其它数据:7四、设计方法说明及计算公式71.曲柄滑块机构综合分析:7(1)机构的运动几何关系:7(2) 参数选择:92.双曲柄机构的运动分析:10(1)曲柄滑块位移计算Ψ:11(2)由Ψ1求Ψ3:113.曲柄滑块机构的位置分析:124.函数平方逼近法设计双曲柄机构:135.凸轮机构的设计:16(1)凸轮机构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确定16(2)绘制补偿凸轮轮廓17五、子程序名称:18六、编程框图及主程序18七、结果分析20八、心得感悟21九、参考资料22十.附录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221.程序部分22(1)C语言程序22(2)程序清单二(全局变量应用——参考样板——2010.7.8)25(3)VC屏幕截图272、结果记录及处理32(1)写入CC.txt的数据32(2)EXCEL表格及图表36一、设计任务工作原理:平台印刷机的工作过程由输纸,着墨,压印和收纸四部分组成,主运动是压印,由卷有空白纸X的滚筒与镶着铅字的版台之间纯滚动来完成。
滚筒与版台表面之间的滑动会造成字迹模糊,是不允许的。
因此,对运动的主要要求是:其一,版台的移动速度严格等于滚筒表面的圆周速度;其二,为了提高生产率,要求版台的运动有急回特性。
有一台电动机驱动。
需设计满足上述两个要求的传动机构。
执行件的运动为滚筒连续转动和版台往返移动。
(图1)图1二、机械运动方案的选择及其论证1.平台印刷机主要机构及功能(1)主要机构:1) 传动机构I——从电动机到版台的运动链;2) 传动机构II——从电动机到印刷滚筒的运动链;3) 位移补偿机构。
平台印刷机课程设计

平台印刷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台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相关术语和概念。
2. 学生能够描述平台印刷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其在我国印刷行业的发展历程。
3. 学生掌握平台印刷机操作的基本步骤,了解印刷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平台印刷机的操作,包括安装印版、调节压力、控制印刷速度等。
2.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印刷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印刷质量进行评估和优化。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印刷品并进行印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印刷工艺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印刷技术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印刷操作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印刷行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教学设计和评估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内容1. 平台印刷机的基本结构:介绍印刷机的各组成部分,包括机身、印刷台、印版、墨辊、压辊等,并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工作原理与印刷过程:讲解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印刷过程中的给墨、印刷、干燥等环节,使学生了解印刷的基本流程。
3. 印刷操作步骤:详细讲解从安装印版、调整压力、控制印刷速度到完成印刷的各个步骤,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 印刷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常见的印刷质量问题,如墨迹、蹭脏、套印不准等,并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法。
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

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一、引言平面印刷机是一种常见的印刷设备,广泛应用于包装、出版、广告等行业。
机构设计是平面印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机器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本文将从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全面详细的探讨。
二、平面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平面印刷机主要由进纸部分、印刷部分和出纸部分三个部分组成。
1. 进纸部分进纸部分主要包括进料轮、压纸轮和导向装置等组成。
进料轮通过电动驱动,将纸张送入压纸轮之间,并通过导向装置使其准确地到达印刷位置。
2. 印刷部分印刷部分主要由版材、滚筒和墨盘装置等组成。
版材上涂有油墨,在滚筒上反复滚动后,油墨会被转移到纸张上,完成打印过程。
3. 出纸部分出纸部分主要由收料轮和导向装置等组成。
收料轮通过电动驱动,将已经打印完成的纸张送离打印机,通过导向装置将其整齐地堆放在一起。
三、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要求平面印刷机的机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稳定性平面印刷机需要在高速运转时保持稳定,不产生晃动和震动。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和结构强度等因素。
2. 精度平面印刷机需要保证打印的精度,尤其是对于高清晰度的图像或文字来说更为重要。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部件之间的配合精度和运动轨迹等因素。
3. 可靠性平面印刷机需要保证长时间稳定运行,不出现故障。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部件之间的耐久性、可维修性和易损件的更换等因素。
4. 人性化平面印刷机需要方便操作和维护。
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各部件之间的布局、操作方式和易损件的更换等因素。
四、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关键技术1. 运动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是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对进纸、印刷和出纸等部分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打印过程。
2. 传动技术传动技术是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选用合适的传动装置,可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精准配合和高效运转。
3. 结构强度设计技术结构强度设计技术是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平台印刷机的设计

目录一、工作原理 (2)二、机器的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3)(一)设计数据 (3)(二)设计基本要求 (3)(三)主传动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3)(四)方案比较及组合 (8)(五)运动循环图 (9)三、平台打印机机构系统——凸轮从动件的设计 (10)四、机器运动简图 (12)五、机械设计总结与感想 ..........................一、工作原理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复印原理,即将铅板上凸出的痕迹借助于油墨压印到纸张上。
平台印刷机一般由输纸、着墨(即将油墨均匀涂抹在嵌于版台上的铅板上)、压印、收纸等四部分组成。
如图6-9所示,平台印刷机的压印动作是在卷有纸张的卷筒与嵌有铅板的版台之间进行的。
整部机器中各机构的运动均由同一电动机驱动。
运动由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i后分成两路,一路经传动机构Ⅰ带动版台作往复直移运动,另一路经传动机构Ⅱ带动滚筒作回转运动。
当版台与滚筒接触时,在纸张上压印出字迹或图形。
版台工作行程中有三个区段。
在第一区段中,送纸、着墨机构相继完成输纸、着墨作业;在第二区段中,滚筒和版台完成压印动作;在第三区段中,收纸机构进行收纸作业。
图--1二、机器的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一)设计数据表1设计的各种参数(二)设计基本要求(1)要求构思合适的机构方案实现平台印刷机的主运动:版台作往复直移运动,滚筒作连续间歇转动(2)为了保证印刷质量,要求在压印过程中,滚筒与版台之间无相对滑动,即在压印区段,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移动速度相等。
(3)为保证整个幅面上的印痕浓淡一致,要求版台在压印区内的速度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小);(4)要求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三)主传动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根据前述设计要求,我们选用低速型,版台应作往复移动,行程较大,且尽可能使工作行程中有一段匀速运动(压印区段),并有急回特性;滚筒作间歇(滚停式)或连续(有匀速段)转动。
这些运动要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
平台印刷机设计初稿

平台印刷机设计初稿平台印刷机是一种用于图像印刷的机器,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
由于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技术的不断提升,平台印刷机的设计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平台印刷机设计初稿的详情。
1. 设计需求平台印刷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需求:(1)印刷质量高:印刷的图像清晰、色彩鲜艳、不失真、不模糊;(2)印刷速度快:印刷机需要具备高速印刷的能力,以提高生产效率;(3)操作简单:操作人员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培训,即可上手操作印刷机;(4)可靠性高:需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不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
2. 设计初稿根据上述需求,我们设计了以下平台印刷机的初稿:(1)结构设计平台印刷机采用机械结构设计,包括压板、印刷膜轴、底板、转子等部件。
其中,压板由电机控制上下移动,以保证印刷时物品紧贴在底板上。
底板采用铝合金材料,表面光滑平整,可以有效提高印刷质量。
印刷膜轴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相连,以控制印刷膜的送纸速度。
整个结构通过接口与电脑连接,以控制印刷过程。
(2)电气控制平台印刷机采用先进的电气控制技术,控制电机的转动和电磁阀的开合,以实现印刷过程中各项参数的控制。
控制系统采用PLC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在控制面板上,可以设置各项印刷参数,包括印刷速度、温度、压力等参数。
(3)软件设计平台印刷机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图像处理和印刷控制两个部分。
图像处理包括对图像进行分色、平滑、锐化处理等。
印刷控制部分主要控制印刷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输送速度、温度、压力等。
软件采用的是C语言编写,可以提高软件的效率和稳定性。
(4)安全设计平台印刷机的安全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加装急停装置,当机器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快速停机,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另一方面是设定密码,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机器。
3. 优化设计针对初稿的设计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们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对印刷机进行了模拟和优化,从而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final平台印刷机课程设计课件

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运动简图设计1、设计任务一、工作原理及要求1、版台(嵌入铅字)作往复移动滚筒(卷着空白纸):做连续运动一个电机驱动——同步压印完成任务2、版台的移动速度严格等于滚筒表面的圆周速度:清晰性3、版台运动具有急回特性:工作效率二、设计思路1、传动方案的选择与分析比较A、传动链I:电机—减速器—运动链I—版台:转动——移动,摩擦传动,齿轮齿条,螺旋,凸轮,曲滑,组合机构B、传动链II:电机—减速器—链II—滚筒:转动—转动,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其他机构C、补偿机构:凸轮机构,组合机构等。
i 1 22、参考方案A、传动链I:双曲柄机构+曲滑机构:为了改善版台速度特性FIG 2-2 的AA0主动,FIG 2-4的L3(CD)主动B、传动链II:双曲柄机构FIG2-4 h3(IL)主动,h1(JK)从动(与滚筒同步)C、同步机构:i=1的一对齿轮(一个齿轮与l3(CD)联,一个齿轮与h3(IL)联)D、补偿机构:凸轮机构, FIG2-2凸轮与从动曲柄BB0C联:即FIG2-2中的3:或FIG2-4中的l1:BAE杆从动曲柄与滑块齿轮联:FIG2-2中的3-4-5或FIG2-4中的BAE-F相连凸轮从动件与齿条6相连FIG2-2三、设计数据1、设计原始数据:T2-1:第二组2、参考方案:传动链II 及同步齿轮的数据 P5(上第2段) h i 已知:待求机构ABCD (FIG2-4)(双曲柄机构)的机架长度AD (L 4)=55mm四、设计任务要求 P61、论证与确定传动方案;2、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指传动链I 的设计);3、双曲柄机构的设计(指传动链I 的设计);4、组合机构的运动分析(指滚筒与版台的位移和速度分析),作出补偿凸轮机构的运动线图(位移线图);5、补偿凸轮的轮廓设计作图,用A3图纸作,包括:a) 滚筒与版台的速度线图V P 、V C -~ϕ b) 滚筒与版台的位移线图S P 、S C -~ϕc) 凸轮从动件的位移曲线(推程和回程)S ~ϕ d) 凸轮的轮廓曲线6、绘制全系统的机构运动简图A3图纸(类似图2-4)2、基本机构的设计一、 曲柄滑块机构的尺度综合与运动分析 子程序CRLE1. 几何关系: Fig2-3a. 滑块的行程H 2222()()l r e l r e +---222(2)1r r δλ≈+- (2-5)当0.4x ≤2121x =- 其中 /l r λ= /e l δ= (2-1) b. 行程速比系数011011001111180sin sin 180180180sin sin k δλδλλλδλδλλλθθ---+---++-+==--+ (2-6) c. 最小传动角: (发生在曲柄与导轨垂直时)工作行程 (γ1)1111cos cos ()r e r l δλ---==- (2-7)回程 (γ2)121cos ()r δλ-=+ (2-8)2. 参数选择与尺寸综合 a. 参数选择 p8 : H : 滑块行程H 为板台行程795的一半:795/2=397.5mm λ: λ↑ γ↑、尺寸↑ 一般[2.5,4] δ: 影响γ和r 一般[0.3,0.4] e : 在确定λ和δ时要照顾e(e>0,e 影响K (正比);e 影响r (反比))b 、尺度综合 (程序CRLE ) 由公式(2-5)和(2-1):λ、δ、H ⇒r 、l 、ec 、行程速比系数计算与min γ校核3.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Fig 2-3 a 、运动方程:滑块位移 ()[]x el r s --+=2122其中:αϕcos cos l r x += (2-2)2sin 2sin 1sin 1cos 222221δϕλδλϕδλϕα-+-≈⎥⎥⎦⎤⎢⎢⎣⎡⎪⎭⎫ ⎝⎛--= 速度 ⎪⎭⎫⎝⎛-+=ϕδϕλϕϖcos 2sin 21sin r v (2-3) 加速度⎪⎭⎫⎝⎛-++⎪⎭⎫ ⎝⎛++=ϕδϕλϕεϕδϕλϕϖcos 2sin 21sin sin 2cos 1cos 2r r a (2-4)b 、运动线图:s 、v 、a ~ϕ二、 双曲柄机构(运动链I )的分析与综合按给定两连架杆的对应位置()(),(31i i ϕϕ)(i=1……10)设计滑块位移)()(31i i ϕϕ (i=1……10)同步对应 1、根据滑块位移S i )(3i ϕ -----------子程序CFI可由FIG2-4 倒推:滑块(版台)S i ——滚筒——(通过齿轮)传动链II 的双曲柄机构h 的ψ1(i )——双曲柄机构h 的ψ3(i )——(通过齿轮)A 、S ψ1(i ) ψ1(i )=cirR S2 FIG2-4 (2-10) B 、ψ1(i ) ψ3(i ) ψ3(i )=CB C B A A TAN+-+±-22212FIG2-5 参见指导书的 (2-12)----(2-14),参照解析法列方程求 C 、ψ3(i ) — —)(3i ϕ 参见FIG2-4: 由i=1的齿轮同步ψ3(i )导数=)(3i ϕ 导数2、根据滑块位移S i )(1i ϕ 子程序CPSI参见FIG2-4和图2-6: 滑块(版台)S i ,----(通过曲柄滑块机构AEF )-----曲柄)(1i ϕβϕπϕ--=21 见指导书(2-17)---(2-20)其中 zx z x e e TAN+-+±=-22212ϕo 84722.14=β压印区滑块位移起点(分10点)): S(1)=130 ,S(10)=370 ???+=)1()(S i S)1(9)1()10(--i S S3. 函数均方逼近法设计传动链Ⅰ的双曲柄机构(子程序SQU )()()()()⎩⎨⎧→i i i i i S ϕϕαϕ对应于对应于 31)( Fig 2-7由(2-29)通过子程序SQU →各杆长 1l ,2l ,3l 取机架长4l =55.0 三、补偿凸轮机构的设计 Fig 2-2⎩⎨⎧的补偿量动规律完全取决于所需运动规律:从动件的运化滚筒表面点之间运动变作用功能:补偿板台与1. 压印同步区的始点取在同速点(板台与滚筒表面点之间) 压印同步区取在两者速度变化较小的区域,即C P v v -较小段 同步区的长度由纸的长度确定。
平台印刷机设计归纳总结

平台印刷机设计归纳总结在印刷行业中,平台印刷机作为一种常见的印刷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印刷工艺。
平台印刷机的设计对于打印效果和生产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平台印刷机的相关设计进行归纳总结。
一、平台结构设计平台印刷机的平台结构设计是整个设备的基础,它决定了印刷品的稳定性和印刷精度。
在设计平台结构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材料选择:平台需具备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通常采用铸铁、铝合金等材料制作,能够承受印刷过程中的压力和振动。
2. 结构设计:平台结构应具备坚固稳定的特点,避免因机械振动等原因造成印刷品位置偏移或印刷图案模糊的问题。
3. 精度控制:平台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对印刷精度的要求,通过合理的加固和轨道设计,实现尽可能高的印刷位置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二、传动系统设计平台印刷机的传动系统设计是印刷机运转的关键。
在设计传动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传动方式选择:根据印刷机的规模和印刷速度要求,可选择机械传动、液压传动或电子传动。
2. 动力来源:对于大型平台印刷机,通常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来源,而小型印刷机则可选择气压或液压作为动力。
3. 传动元件:合理选择传动元件,如链条、皮带等,以确保平台的平稳运转和传动效率。
三、印版固定设计印版固定设计是平台印刷机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在设计印版固定方式时,需考虑以下因素:1. 固定方式选择:可采用传统的螺栓或快速固定装置,如夹紧装置、吸盘装置等,确保印版牢固固定,不会产生位移或松动。
2. 高度调节:考虑到印版的厚度差异,设计时应考虑到印版的高度调节装置,以便根据不同的印刷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印刷机底座设计平台印刷机的底座设计不仅对设备的稳定性有影响,还关系到印刷机的布局和操作方便性。
在设计底座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1. 设备稳定性:底座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决定了印刷机的整体稳定性,要能够承受印刷过程中的振动和冲击。
2. 布局合理性:底座设计应考虑到各个部分的布局,如印刷部件、操作面板等,以提高操作的便利性和工作效率。
平印印刷机课程设计

平印印刷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平印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印刷过程中色彩分离、版式设计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平印印刷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在现代印刷技术中的地位。
3. 学生掌握印刷材料的选择、印刷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的印刷知识,独立进行简单的版式设计。
2. 学生能够操作平印印刷机,完成一次性的印刷实践,展示印刷过程的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针对印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对印刷技术的兴趣,增强对印刷行业及相关职业的认识和尊重。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了解印刷技术的发展,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文化传承和工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技术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平印印刷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课程设计将注重直观教学和操作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平印印刷机的基本结构- 印刷机各部件的功能与结构特点- 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2. 印刷材料与色彩管理- 印刷纸张、油墨的选择与应用- 色彩分离原理及印前处理技术3. 版式设计与制作- 排版原则及版式设计的基本方法- 印刷版材的种类及其适用场景4. 印刷工艺及质量控制- 平印印刷工艺流程- 印刷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质量控制要点及检查方法5. 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 平印印刷机操作方法及安全规程- 实际操作练习:版式设计、印刷机操作、印刷成品质量检验6. 印刷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印刷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印刷行业发展趋势及新兴技术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平印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二课时:印刷材料与色彩管理第三课时:版式设计与制作第四课时:印刷工艺及质量控制第五课时:实践操作与技能训练(分组进行)第六课时:印刷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及课程总结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教材中关于平印印刷技术的内容,结合课程目标,系统性地组织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印刷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低速平台印刷机课程设计

低速平台印刷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低速平台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掌握低速平台印刷机操作流程、维护保养方法及安全使用规范。
3. 学生能够了解低速平台印刷机在现实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低速平台印刷机的组装、调试和操作。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低速平台印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对低速平台印刷机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及维护保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印刷行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尊重和珍视生命。
3. 学生能够认识到低速平台印刷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低速平台印刷机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解、示范、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成果的同时,达到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教学内容1. 低速平台印刷机的基本结构- 印刷机各部件名称、功能及作用- 印刷机整体构造与布局2. 低速平台印刷机工作原理- 印刷过程中各部件的协调运作- 印刷原理及色彩的传递3. 低速平台印刷机的操作流程- 开机、关机及日常操作流程- 印刷前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4. 低速平台印刷机的维护保养- 印刷机的日常清洁与保养- 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及维修技巧5. 安全操作规范- 印刷机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理方法6. 低速平台印刷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印刷机在不同生产场景的应用-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低速平台印刷机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第二周:低速平台印刷机工作原理及印刷过程第三周:低速平台印刷机的操作流程及安全规范第四周:低速平台印刷机的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第五周:低速平台印刷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及讨论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第3章“印刷机械及其应用”相关,涵盖第1节至第5节的内容。
平台印刷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平台印刷机主传动机构运动简图设计学院:专业: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2010年7月7日一、设计题目:平台印刷机的主传动机构的运动简图的设计设计条件:平台印刷机的工作过程有输纸、着墨、压印和收纸四部分组成,主运动是压印卷有空白纸张的滚筒与嵌有铅字的版台之间纯滚动来完成。
设计的条件是版台的移动速度严格等于滚筒表面的圆周速度,再次为了提高生产的效率,要求版台的运动有急回运动特性。
二、机械运动方案的确定与论证由电动机到版台之间的运动是将转动转化成平面的运动。
这种转换运动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有摩擦传动、齿轮齿条传动、螺旋机构传动、凸轮机构传动、曲柄滑块机构以及组合机构等。
此设计课题的要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要求版台的运动具有急回特性,因此我们要在凸轮传动机构、曲柄滑块机构以及组合机构中选取最佳方案。
由此分析我们可以采取可以实现较好机械运动条件的组合运动的方案。
在组合运动机构之中,采用曲柄滑块机构和双曲柄机构以及凸轮机构等进行组合。
在传动链的终端要求滚筒和版台的瞬时速度必须相等,这样才不会出现字迹模糊。
当主传动机构不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设计补偿机构来调节。
补偿机构可以采用凸轮传动机构来实现,凸轮传动机构具有传递精度高的优点。
可以实现对机构误差的微细调节。
传动机构Ⅰ的参考方案可由双曲柄机构 AABB和曲柄滑块机构BCD串联组成,将曲柄AA的转动转变为D点往复运动。
当齿条固定不动的时候,中心为D 的行星齿轮将带动齿条移动,并且将齿条固定在印刷版台的下部,以期实现齿条与版台的联动。
下部的齿条与有凸轮组成的补偿机构相连实现补偿。
其中凸轮与从动曲柄BB为同一构件,主动曲柄AA的转动与滚筒的转动同步。
当上部与版台固结的齿条的工作移动速度偏离要求的时候,可以通过凸轮的轮廓曲线进行调节,控制下部齿条补偿移动来补偿误差。
另一个传动机构Ⅰ设计为双曲柄机构,可以用于带动滚筒的转动。
各个杆的尺寸已知。
两个传动机构通过一对齿轮传动建立其运动关系。
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

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1. 引言平面印刷机是一种常见的印刷设备,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
它通过机构设计实现了高效、稳定、精确的印刷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相关内容。
2. 平面印刷机的基本原理平面印刷机主要由进纸部分、印刷部分和出纸部分组成。
进纸部分用于将印刷材料送入印刷部分,印刷部分完成图案的印刷,出纸部分将已印刷的材料送出。
平面印刷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凸版或凹版与印刷材料之间的压力传递,将油墨转移到印刷材料上。
3. 平面印刷机的机构设计要求平面印刷机的机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3.1 稳定性平面印刷机在高速运行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性,以确保印刷质量。
机构设计应考虑减少振动和噪音,提高印刷机的稳定性。
3.2 精确性平面印刷机需要精确控制印刷位置和印刷压力,以实现高质量的印刷效果。
机构设计应考虑如何实现精确的位置和压力控制。
3.3 可靠性平面印刷机需要长时间运行而不发生故障,以提高生产效率。
机构设计应考虑如何提高印刷机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3.4 维修性平面印刷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维修和保养。
机构设计应考虑如何方便维修和更换部件,以减少维修时间和成本。
4. 平面印刷机的机构设计方案平面印刷机的机构设计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传动系统设计传动系统是平面印刷机的核心部分,它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印刷机的各个部分运动。
传动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传动效率、传动稳定性和传动精度。
4.2 送料系统设计送料系统用于将印刷材料送入印刷部分。
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平稳进纸和定位控制,以确保印刷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3 印刷系统设计印刷系统是平面印刷机的核心部分,它完成图案的印刷。
设计时需要考虑印刷位置的控制、印刷压力的调节和油墨的传递方式。
4.4 出纸系统设计出纸系统用于将已印刷的材料送出。
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的平稳出纸和排放控制,以确保印刷的完整性和质量。
5. 平面印刷机机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平面印刷机的机构设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进行优化:5.1 模拟仿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可以预测机构设计方案的性能和效果,减少试错成本。
机械课程设计平台印刷机

机械课程设计平台印刷机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平台印刷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课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了解平台印刷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掌握平台印刷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理解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4.能够正确拆卸和组装平台印刷机。
5.能够调整平台印刷机的各项参数。
6.能够操作平台印刷机进行印刷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台印刷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1.平台印刷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平台印刷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平台印刷机的操作实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平台印刷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平台印刷机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平台印刷机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实验法: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平台印刷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平台印刷机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平台印刷机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TY-470印刷机设计说明书

a′ - a
中心距变动系数:y=
=0.5728;
m
齿顶高降低系数:△y=( x1 + x2 )-y=0.0189;
将变位系数对两个齿轮均匀分配,则: x1 = x2 =0.2958;
则齿顶圆半径:
ra
=
1 2
mz1+(
h
∗ a
+
x1
-△y)m=149.1076mm;
齿根圆半径: rf
=
1 2
mz1-(
应的速度矢量图,以及该机构的最小传动角的具体情况详见图“四连杆 GHMN 运动位置图 及速度矢量图”。
表 2:四连杆 GHMN12 个位置速度、传动角变化情况
AB 转角(°) 传动角(°)
0
51.5
30
40.6
60
36.9
90
42
120
49
150
68.8
180
81
210
89.1
240
88
270
87.5
主凸轮基圆半径 rb =90,滚子半径 rg =25
-2-
二、 设计内容
1、滚筒传动链的参数设计和运动分析
(1)设计变位齿轮 1、2
两齿轮中心 A、G 不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由勾股定理可以算出两点的距离(即两齿轮的 。
实际中心矩)为 a′ = 2902 +(50 - 37)2 =290.2912mm, α =20 ,m=4mm。为了满足条件
“TY-460 自动平台轮转印刷机主运动机构简图”中给出了平台处于左端极限位置时机 器的主运动机构简图。机器的运转动力是从输入轴 A 输入,曲柄 AB 是原动件,齿轮 1 与 曲柄 AB 固连。滚筒的回转运动是经由齿轮副 1、2,双曲柄机构 GHMN,齿轮副 3、4 传动 而实现的(其中齿轮 2 与曲柄 GH 固连,齿轮 3 与曲柄 MN 固连)。在该路传动链中引入双 曲柄机构 GHMN 是为了使滚筒实现变速的回转运动,从而使压印区内滚筒的圆周速度与平 台的线速度基本相同。
小型平台印刷机的设计

前言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形的机器。
现代印刷机一般的组成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
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形制成印版,把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形的方位,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张或其他承印物品(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等,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制品。
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
21世纪以来印刷产业迎来第三个发展期,单张纸胶印机的有些机型甚至可以达到17000-18000印/小时。
但是制造厂商并不极尽追求印刷机的最大印刷速度,而是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进行应用,进一步缩短印前准备的时间和更换活件时间追求更高印刷效率。
而本文设计意义正是为了能更好为大家展现印刷术的神奇,让大家对印刷机械更加了解。
此款胶印印刷机具备更精简,更快的工艺,减少操作步骤,以更少的人员,更低生产成本和维修保养费进行更有效地生产。
关键词:印刷机;胶印机;印刷设备目录1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1.2国内外印刷机发展状况 (2)1.3国内外印刷机存在的问题 (2)1.4研究内容和方法 (2)1.5预期目标 (2)1.6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2)1.7工作条件及解决方法 (2)2印刷机的总体设计 (3)2.1印刷机类型的选择 (4)2.2胶印机的结构 (5)2.3胶印机的工作原理 (5)3输纸部分的设计 (5)3.1输纸部分的参数 (5)3.2输纸部分个零件的设计要求 (6)4递纸部分的设计 (8)4.1递纸部分的形式和分类 (8)4.2递纸部分的选择和组成 (8)4.3纸张递送原理有关的几何关系 (8)5动力装置的设计与选用 (9)5.1胶印机的传动 (9)5.2电动机的调速选择 (9)5.3比较变频调速系统和电磁转差离合器系统的优缺点 (9)5.4电动机的选择 (10)5.5变频器的选择 (10)5.6减速机构的设计 (10)5.7主传动齿轮的设计及计算 (12)5.8功率的分配 (13)6轴的设计 (9)总结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1绪论1.1课题研究的意义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形的机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模板

平台印刷机主传动系统一.平台印刷机的功能及设计要求[1]1.1机器的功能要求及工作原理(1)总功能要求实现将往复直线运动的铅版上凸出的痕迹借助于油墨压引导作圆周运动的滚筒表面的纸上,从而实现在平台上的印刷功能,与其一并存在的机构还有送纸机构与切纸机构,主传动系统为版台往复运动与滚筒的圆周运动。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分解如图1-1所示。
机器由一台电动机驱动。
运动有点动机经过减速装置i后分成两路,一路经传动机构1带动版台作往复直线移动,另一路经传动机构2带动滚筒作回转运动。
当版台与滚筒接触时,在纸张上压出字迹或图形。
图1-1 机构运动简图1.2机器的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1)选择合适的机构方案实现平台印刷机的主运动:版台作往复直线运动,滚筒作连续或间歇运动。
(2)为了保证印刷质量,要求在压印过程中,滚筒于版台之间无相对滑动,即在压印区段,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移动速度相等。
(3)为了保证整个印刷幅面上的印痕浓淡一致,要求版台在压印区内的速度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小)。
(4)设计参数为:印刷生产率2000张/h,版台行程长度730mm,压印区段长度440mm,滚筒直径232mm,电动机功率1.5kw,转速为940r/min。
(5)要求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二.机构运动循环图的确定[2][3]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机构的运动循环图。
对于平台印刷机的主传动系统,主要是版台的往复直线运动与滚筒的间歇圆周运动,其中为了将版台与滚筒分开,还有一个分离装置,因此运动循环图为次三个机构的运动先后顺序与协调配合。
如图1-1所示,以版台在最左边为起点,来回往复为一个周期,分为360度为横坐标,各构件的位移为纵坐标,绘制出机构的运动循环图。
图2-1。
图2-1 机构运动循环图上图为平台印刷机主传动系统的运动循环图,此图中版台作往复直线运动,印刷时速度较慢,且具有急回特性,滚筒在版台推程时转动,回程时停止转动,分离机构在版台推程结束时开始运动,三种机构相互协调完成整个主传动系统的工作三.课程设计的方案及方案的选择3.1平台印刷机版台运动机构方案设计平台印刷机的版台运动机构是作往复的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