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教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01 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1 •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
(1) 许多国家初步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系统,进行口 3灾前预警、灾时口02跟踪、灾后评估, 并提出减灾决策建议。
(2) 我国建立了包括口03地面监测、海洋海底观测和天一空一地观测在内的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
2 •灾害防御的工程性措施
(1) 手段: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地表环境,控制灾害与人口和财物等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E04抗灾性能等。
(2) 我国建设减灾工程措施
林业工程:“三北”防护林、长江口05中上游防护林等:河流堤坝:松花江下游、黄河口©下游和匪内蒙古(省区)段;环电8北京治沙区;重点抗震防灾城市;滑坡泥石流防御城市。
3 •灾害防御的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是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与防灾法律法规、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口09管理、公
众减灾教育等。
1. 判断正误。
(1) 监测灾害对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起不到作用。
(X)
(2) 防护林建设对自然灾害防御的意义重大。
(V)
2 •“三北”防护林的“三北”是指()
A. 东北、华北、河北
B.华北、河北、陕北
C.西北、华北、东北
D.张北、京北、华北
答案C
解析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各段防御灾害的方向存在差异。
3 .我国建设堤防工程有效防御、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黄河重要的堤防工程为什么建设在下
游?
提示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床高于两岸地面,夏季雨季汛期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加高加固黄河下游堤坝,可以控制黄河水的洪水径流。
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救灾准备:包括救灾口匹物资和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1) 救灾物资分为生活、口02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2) 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决定了救灾物资的口03到达时间。
2 .灾中救援:指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灾民进行口°4救护和救济, 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口°5抢修,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3 .灾后恢复
(1) 是指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活动。
(2) 意义: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增强抵抗口06未来灾害的能力。
(3) 救助形式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1.判断正误。
(1) 救灾物资是救助灾害的物质基础。
(V)
(2) 灾后重建也可以增强抵抗未来灾害的能力。
(V)
2 .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决定了救灾物资的()
A. 数量多少
B.运输方式
C.价值大小
D.到达时间
答案D
解析从最近的基地,采用最快的运送方式,追求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灾害现场,所以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决定了到达灾害现场的时间。
3 .如果让你组织一支地震救援队,你需要的医用物品和救援装备有哪些?
提示医用物品:医疗器械、外伤用药、消炎药、消毒液、防疫药品等;救援装备: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等。
、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1判断正误。
(1)地震发生了,无法跑出室外情况下最好躲在家里最大的房间中。
(X)
⑵选择迟栽或早熟农作物品种,不能避防旱灾。
(X)
2台风发生时,在家的同学应当()
A. 不顾一切、快速跑出室外
B. 把家中贵重物品搬出来
C. 楼层较低可以从窗口跳下
D. 远离门窗等易碎易损物件
任务探究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日本东京地震防灾计划一直是以1923年发生的8级地震来制定的。
整个计划既包括地震体制、组织机构、信息收集、指挥通信和震害预测,又包括各项地震救灾对策。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答案D
解析台风来临时,室外风雨交加,不宜到室外,故A、B C错误。
室外巨大风雨容易
对门窗造成损毁,所以要远离门窗。
3 •夏季天气炎热,小伙伴们多有到野外水中游泳的经历。
万一发生溺水情况,应该怎么办?
提示如果是自己发现有不适状况,应当提前呼救;保持冷静,不可乱动消耗体力;尽量伸展开四肢,以防止抽筋;抓住救援的救生圈等物体;抱住粗大树干,防止下沉溺水等。
如果是他人有溺水迹象,可以抛掷救生圈等器具;向会游泳、有救生经验的人呼救;对救出水的人进行控水和人工呼吸等。
02 k主题探究区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害的发生,减轻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据此完成(1)〜(2)题。
(1) 我国在工程性防御方面的举措是( )
(1)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东京地震防灾计划”属于(双选)( )
A.救灾应急预案
B.灾后恢复预案
C.工程性防御措施
D.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3) 制定“东京地震防灾计划”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成果展示](1)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壳活动频繁
(2) AD
(3) 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1.图解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2 .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的区别
凡是通过减灾规划、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减灾教育等途径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防御,
即003非工程性防御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20世纪末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
工程性防御
的关键是修建防灾工程,故二者的区别就是“工程”,在于“软件”和“硬件”的差别。
自然灾害的防御就是在灾害发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以防止或延迟灾
A.1990 年成立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
B. 199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
(1998〜2010年)》
C. 兴建水库、排灌站、电机井等
D. 通过法规、管理和教育等多种方式,实现减灾
(2) 建设格栅坝预防地质灾害,属于( )
A. 改变地表环境
B. 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的直接相遇
C. 改变财物等的特征,提高抗灾性能
D.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科学思维
自然灾害防御的基本方法
第(1) 题,我国在防御自然灾害方面不仅仅在于成立机构、颁布规划,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减灾等非工程性措施。
第(2) 题,建设格栅坝可以阻隔人员、物资与灾害体的相遇。
[ 答案] (1)C (2)B
提升运用能力
读图,完成相关问题。
(1) 图中措施属灾害防御中的____________ 性防御措施。
(2) 防御此类灾害,你认为还可采取哪些非工程性措施?
(3) 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在我国_____________ 地区分布最典型,试从地质、地形、气候条件加
以分析。
答案(1) 工程
(2) 加强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和防灾减灾意识等。
(3) 西南地质:地处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地震频发,岩石破碎。
地形:山区地形起伏大,岩石风化严重。
气候:夏季多暴雨。
解析本图所示为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工程性防御措施。
滑坡、泥石流在我国西南地区因地势起伏大、降水季节性强、暴雨多发及地震影响,加上人们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不恰当的工程建设等,造成山体滑坡和山区泥石流灾害。
除了工程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和教育实现减灾等。
任务探究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读灾后恢复图,探究以下问题。
(1) 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填上相应的内容。
(2) 为了更好实现灾中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我国应当提前做的是___
(3) 中央为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下拨中央财政资金,这属于救援形式中的各地号召干部职工每年拿出一日工资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这属于救援形式中的
[ 成果展示] (1) 目标1: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目标2 :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
御能力
(2) 救灾物资筹集和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建设
(3) 政府救济民间救济
1.救灾准备
2.灾中救援
3.灾后恢复
2018 年10 月11 日,金沙江流经的川藏交界江达县波罗乡波公村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13 日中午,四川省民政厅接到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向四川紧急调拨救灾物资调令后,迅即安排四川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装运3 000 顶帐篷、1 万件棉大衣、2 万床棉被发往金沙江山体滑坡堰塞湖灾害区域。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 这次救灾物资调出额最近的基地是( )
A.甲
B.乙
C.丙
D. 丁
(2) 救援这次地质灾害,还需要调配的救灾物资是( )
A.救生圈
B.草料
C.破拆工具
D.雨具
科学思维
自然灾害救援和救助的基本方法
第 (1) 题,川藏交界处的金沙江畔,距离最近的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成都。
第 (2) 题,地 质灾害会出现大量土石方堆积,清理这些土石需要破拆工具。
[ 答案 ] (1)A (2)C 提升运用能力
2018 年 12 月 22 日晚间印度尼西亚东部发生海啸。
印度尼西亚减灾局发言人苏托波表示, 国家并未对
由海底滑坡和火山活动引发的海啸制定预警措施。
实际上应急预案可以很好指导 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救援救助。
据此完成
1〜2题。
1 .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 (
)
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③对灾区进行民间
B .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灾害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入应急状态,对水电气路等保护、对可能发生 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而救济为灾害后进行的行为,故
B 项正确。
2. 救灾应急预案 ( )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②应急预案主要
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 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
④各
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A .①②③
C.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虽然自然灾害发生有着突发性,但是救灾预案不
是一无所用的。
可以对救援各方 都作出设想和要求,各方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在突发灾害中可以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所以C 项正确。
任务探究 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材料一 图一为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材料二 图二为洪水逃生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A 、B 、C 是泥石流自救中跑的方向,请判断其中哪个方向是对的,哪个方向
是错的?
(2) 当遭遇洪水时,应尽量地逃向 _____________ ,登上坚固的屋顶、大树、 _____________ 等。
如果
不能逃脱,要借助木制家具或木板、树干等 ________________ ,尽量不要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救济 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A .①②③ C.②③④
B .②③④
D.①③④
(3) 洪水中的救助措施主要有哪些?[成果展示](1)往A B方向跑是对的,往C方向跑是错的。
(2) 高处山丘和高坡漂浮物
(3) 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常见的方式有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物品,根据水势和个人特点合理选择划船、游泳等方式救人;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是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1 .地震的避防
2.洪水避险
由于灾难事故而死亡的人中,立即死亡者不到1/3 ,而大部分的死亡者属于“丧失生命机会”的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下面在灾害发生时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
(2) 结合下图说明地震后被埋压时如何进行自救。
科学思维
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方法
第(1)题,泥石流发生时,不要沿着泥石流前进方向逃避,应当向两侧高地避险;山崩时
要躲在巨大石块下面,以防止被崩塌碎石击中;火灾发生时要蹲下身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尽量在上风向;水灾时要避开水边,万一有人落水,及时呼救;地震时尽可能跑出室外,不
要躲在房梁下,躲避在狭小、结实的小空间中,并用软物保护头部。
第(2)题,地震发生时,
搜索身边支撑物加固建筑物,防止其倒塌;一旦出现伤口需要先自行处理止血;击打发出声响向外求救,等待救援;而不是大喊大叫。
[答案]⑴
(2)首先,用身边的木棒等坚硬物体把上覆块体支撑牢固,以防继续塌落;其次,要处理好伤口,以防失血昏迷;再次,用石块敲击掩埋的物体求救;最后,要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不能惊慌失措,大喊大叫。
提升运用能力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该图反映的是 _______________ 救助措施,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一方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 更为
重要。
答案(1)洪水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3)洪水发生过程中互救
解析第(1)题,图示为洪水灾害发生时的救助方法,包括救助落水者上岸和抢救溺水者。
第⑵ 题,图示A是抛掷救生圈,B是科学控水,C是保持溺水者喉管拉直和人工呼吸。
第⑶题,地震瞬间发生,地震发生过程中难以实施救助;而洪水发生过程较为缓慢,救助很重要,尤其是互救。
03 h综合活动区释疑敎材拓展视野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99页“思考”]
点拨1.材料所述为泥石流发生、治理区,阻挡、拦截泥沙是根本,最初的桩林坝就是防止泥沙径流的形成。
2 •材料所述当地是泥石流多发地区,在特大地震发生后曾经在强降水激发下,发生过泥石流灾害。
而后
修建的图示工程不能对已经发生的灾害有作用,但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泥石
流能起到防御作用。
答案1. 桩林坝主要作用是防止泥沙径流的形成。
2.图示工程突出了防灾的功能。
[ 教材第100 页“思考”]
点拨通过监测与自然灾害有关的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灾前预警。
例如,从云量、湿度、温度和气压变化等方面监测气象灾害。
监测自然灾害的实时状况,包括受灾地点、受灾面积、灾害发生强度和救灾难度等方面进行灾时跟踪。
例如,从受灾地点、地震强度、房屋与基础设施受损状况以及受灾地点人口密度等方面监测地震灾害。
监测成灾面积、灾害伤亡人数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灾后状况。
例如,从被淹面积、过洪速度和受灾人数等方面监测洪涝灾害。
答案通过监测与自然灾害有关的环境因素的变化情况进行灾前预警;监测自然灾害的实时状况进行灾时跟踪;监测成灾面积、灾害伤亡人数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灾后状况。
[ 教材第108 页“思考”]
点拨1. 阅读材料可以得知,我国气象服务包括气象监测网络建设、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
实际上还可以根据服务行业分类,如面向农业和林业生产、农田建设和林业资源保护等,开展农业气象、森林草场火险预警、植被监测等服务,面向航空、水陆运输、旅游等,开展导航、交通安全等天气气候和环境气象服务,面向盐业、渔业和水产养殖业,开展生产调度、存储、运输和销售服务,提供养殖品种、养殖最优时机的信息服务,面向大江大河、湖泊水库,提供重点流域面雨量和汇流、重点江河冰情、凌汛监测和预报服务,以及重点城市的积涝预报和地表水资源定期评估分析等服务。
2.专业气象信息员需要接收并传播温度、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实况,以及天气系统和台风、暴雨、雷电、冰雹、大风、大雪等灾害的种类、出现地点、时间和强度等信息,或沙尘暴、流域面雨量、地质气象灾害、渍涝风险、森林和草原火险气象等级、公路交通气象、城市内涝预报和空气质量等预报。
答案1. 我国气象服务包括气象监测网络建设、预警信息传播、气象灾害预警等方面。
2.气象信息员需要获取气象各方面信息,综合分析并为公众服务。
[ 教材第109 页“作业题”]
点拨1. 本题具有开放性,只要回答合理即可。
2 •菲律宾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域,纬度介于5° N〜20° N,是台风最为集中的海域。
台风
多发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加之人们对山体植被的破坏更易造成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灾害。
所以人们应加强植被保护,防治水土流失,修建工程挡截泥石流、滑坡体,灾害发生时紧急疏散,灾害发生后观察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回家,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灾的发生、减轻灾害的影响。
3•根据材料可知,地震即将发生,有一些地震前兆,10〜20秒足够跑出100多米,所以
尽可能逃离高大建筑物附近到空旷地带,可以到室外避险;或者在家中选择最为牢固的房间、准备应急物品、用柔软物体保护头部等。
答案1.台风谚语:“跑马云,台风临”“风起长浪,不久狂风降”“北风冷,台风循
(遁)”等;地震谚语:①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②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
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2 •居民的乱砍滥伐是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岛屿居民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稳定山体表面土石,防止滑坡泥石流;在泥石流可能的通道上、村庄和校园外修建挡墙,减轻泥石流对家园、校舍的破坏;台风之后观察山体潜在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威胁等,均能够减轻灾害程度和避免这次的灭顶之灾。
3 .可逃离并远离高大建筑物到附近空旷地带;或者在家中选择最为牢固的房间、准备应
急物品和用棉被保护头部等。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 •查阅我国历史上曾发生的几次地震灾害救援记录,总结我国地震救援的发展历程。
2 •搜集国际上典型地震救援案例,比较独立救援与国际救援的效果差异。
3 •搜索所在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制作专题地图,发送到朋友圈。
4 .调查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分布、规模、交通等信息。
展示与评价
略。
04 h课后检测区夯基固本练速提能—=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
据此完成1〜2题。
1 .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有( )
A. 台风
B.海啸
C.滑坡
D.干旱
答案C
解析图中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2. 边坡上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装置
防灾减灾功能是( )
①可以保护植被生长条件,防止台风的危害②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④可抑制坡面破坏和土地荒漠化
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图中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内的土壤可以提供植被生长条件,同时可以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了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的边坡失稳问题。
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下图为灾中应急行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3〜5 题。
3. 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
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 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D.水灾
答案D
解析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主要为洪涝灾害储备的救生设备,故判断附近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水灾。
4. 我国很多城市都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 )
A. 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
B. 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C. 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 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
答案B
解析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人类躲避灾害而提供的避难空间, A 项不符合题意; 应急避难场
所应备有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 基本设施配置,即应该备齐充足的水和基本的救生物资, B 项正确;应急避难场所可在公园、 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等交通便利的地区, C 项不符合题意;应 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得作为大型停车场, D 项不符合题意。
5.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救灾人员 的数量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
应急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储备基地 到灾区的距离和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2018年 9月 11日 11时,针对广东省严重暴雨洪涝灾情,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紧急 6〜7题。
( )
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③对灾区进行民间
B. 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次生灾害源进行
检查加固,按照救灾预案进 入应急状态,都属于在灾害中的应急行动和对策,①②④正确;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属于灾 后恢复工作,③错误。
故选 B 项。
7.救灾应急预案 ( )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②应急预案主要
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 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
④各
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 救灾应急预案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主要是在灾害应急中发挥作用;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
启动国家”级救灾应急响应。
据此完成
6.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 ①
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救济 ④按照
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A .①②③
C.②③④
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
据此完成8〜9题。
8.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③救上船或陆地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D
解析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医院。
9. 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抱紧电杆
B. 躲在巨石之下
C. 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
D. 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答案C
解析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
10. 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 )
①抛救生圈、救生衣②划船去救人③游泳去救人④做人工呼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做人工呼吸是落水者被救上岸后的救治手段。
11. 读图判断下列防雷电的方法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雷电天气中,在野外游泳、划船、站在大树或高压线下都容易触电,在教室或家中靠近窗子容易遭雷击。
发生雷电时,应及时切断电源,关闭家用电器。
12. 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 )
A. 如在室内应将门窗关闭
B. 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
C. 在野外时,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