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点滴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教学点滴谈
在中国历史上,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词人们用辛勤劳动为中华诗词注入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为我们拓展了极其广阔的艺术空间,诗词文化使得炎黄子孙世世代代引以为傲并为之动容他是我们文化宝库中最为瑰丽的明珠,备受人们喜爱,他们以简练,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所以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它受师生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重,通过古诗词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学会观察,大胆想象,通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越来越觉的诗词中的景美情更美,我愿意带着学生走进古人,亲近古人,让他们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在将几年的诗词教学经验及感受浅浅的谈谈。
诵读对学习古诗词,领会其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古诗词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体会人文精神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三分诗七分吟”许多境界深邃的诗句,非吟不足以入境界,得其趣,领略其韵味。诵读并不是死记硬背,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比如我在教学前先要大概得去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诗词人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接触诗词之前心中先有谱,然后老师范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接着让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阅读参悟诗词中所含的景与情,接着再读,这次读要提升质量,一遍一遍的去读,去感受,把课堂教给学生,这个过程持续一节课,为下节课赏析诗词奠定基础。
赏析古诗词我把这个环节放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在完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让学生读一遍,读后说说你在诗词中都看到了那些景或了解到什么事。例如我在教学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让学生说说上下阕中都有什么景物,学生说的特别好,谈到了明月,鹊,清风,蛙叫声,稻花香,夏雨,星星,茅店,树林,溪桥等。接着我又让学生结合自己读诗的体会给这些景物加上修饰词语,有明亮的月光,此起彼伏的蛙叫声,淡淡的清风,稀稀落落的星星等等,这些词语特别好。下来我让学生把这些景物重新组合。古诗词中的景物描写我觉得有时候是诗词人的即兴发挥可能并不一定按照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所以我告诉学生景物可以重新组合。例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上阕写到: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随风送来蛙声,蝉鸣,稻花的香气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把这些景物组合的绘声绘色,出乎我的意料。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些景物看似零散,怎样把他们有机组合,用怎样的语言去描绘,我着实费了一番功夫,但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给我一些启发,我觉得学生的语言丰富而且清新:远处天空挂着几颗稀稀落落的星星,转过山头忽然飘落几星雨滴,匆匆赶路踏过清澈小溪上的石桥曾经投宿过的茅店就在眼前。说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时,我们做了激烈的讨论到底是:转过溪桥忽见茅店还是转过茅店忽见溪桥。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氛围好极了,最终我告诉学生景物可以重组,要说的漂亮能够自然结合就好!最后就是探究诗词中的情,诗词人在创作时他当时的心情会在诗词中淋漓尽致的体现,轻松的心情描绘的景物肯定是清新的,所以我引导学生去观察词中的景物都用了哪些修饰语,最明显的就是“清风”,“稻花香”“七八个”“两三点”“忽见”这些词语读来轻松,所以可以感受到词人夜行黄沙道中那种闲适愉悦的心情。这些都是水到渠成,不需要多么费劲的去讲解,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把课堂教给学生,鼓
励他们,让学生去说,让他们获得自信。
在古诗词教学中,联系扩充也是一个好的方法,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板块,在对比阅读中体会诗中之情,如学习高骈的《山亭夏日》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悠闲的情态,我先讲解了王维的《苦行》,“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轻纨觉衣重,密树苦阴薄”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对夏天的怨气没有赞美。王维的这首诗写出了真正的夏天,学生也表示赞同。接着再来学习《山亭夏日》我没有讲太多,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微风帘动及满架蔷薇的清香,对两首诗印象深刻而且从多角度再一次认识了夏天。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避免单一的教法,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重要的,一定要把课堂教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学生的智慧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