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国卷高考文科综合历史第41题命题规律与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016年全国Ⅰ卷历史第41试题“制度构想与实践”,突出理论
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第41题对“论证 和探讨问题”考查的变迁
2011和2012年的评“西方崛起”题和评析“冲击--反 应”题,都是考查“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 史观点” 2013年汉唐地图对比“比较说明”题,考查的是“运 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014年“修改目录”题和2015年“公式探讨”题, 都是考查“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并 阐释、论证”。 2016年全国Ⅰ卷的“制度构想题”、Ⅱ卷的“玄奘 和鉴真出游题”、Ⅲ卷的“自开商埠题”,要求考生“根 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作 答”。
三、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特点
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 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 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 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 思维,答案多元化);
5.2017年全国卷第41题将继续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已从“评论学者观点”发展到“叙述自己观点”,要求考生根据已 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作答。从“学者 观点”到“自成一说”,角度更多,开放度更大。视野开阔,贯通 中外,立意高远,直面热点。 此种试题一般以重大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 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为依托,试题设问灵活多样,答 案多元开放,最能考查学生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 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四大学科能力(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说明】本题围绕近代“西方崛起”这一重要历史主题, 突出历史学习的时代性与基础性,提供两种相反的学术观 点及论据,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之进行完整、合 理的解读,在准确把握两种观点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评 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题目并不设置有限的评论方向,只 是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便考生开放式作答,最大限度 地展示考生的整体学科思维能力。考生在围绕材料中的一 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时,应紧扣评论对象,清楚地表达 自己的主要观点。考生须调动已有知识,运用相关材料, 选取合适史料,充分论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本 题意在考查学科综合能力,展示考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 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示例: 我赞成用“冲击—反应”模式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中国传统社会的惰性,缺乏突破传统社会的内部动力。19世纪中 期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在西方的冲击下自然经济瓦解,传播了西 方的生产方式;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下,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为了 富国强兵,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 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 主张效仿日本,兴民权,设议院,实行群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运 动;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腐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革命 派主张效仿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 民主共观念深入人心;巴黎和会上,列强损害中国主权,引发五四 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由此可知: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不同派别的反应是 抗争与探索,促使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观点1:西方崛起是欧洲自身文明发展延续的结果 观点2:西方崛起是本土文明延续和外来文明综合作用的结果
【优秀答案展示】
(二)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 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 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一、2010年到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 第41题的发展变化
来自百度文库
1、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40题第三问“阐述对恩格斯所说 的‘历史前提’的认识”,独辟蹊径,首开先河。 2、2011年评析“西方崛起”的观点,独立成题,初露峥 嵘。 3、2012年“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进一步巩固 该题的独立地位,但略缺新意。地位巩固,略欠新意。 4、2013年汉唐地图对比题(全国Ⅰ卷),“比较两图, 提炼信息并予以说明”题,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5、2014年修改“抗日战争”目录(全国Ⅰ卷),继往开 来,匠心独运。 6、2015年探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公式题(全国Ⅰ卷), 认证和修改公式,继承和发展。似曾相识,活泼新颖。
全国卷文综历史第41题命题规律与答题技巧
全国卷文综历史第41题 命题规律与答题技巧
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第41题为开放性试题,这一试题 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试题形式不确定,灵活多变,允许 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这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试题求同思维的不足,能有 效考察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中学历史适合教育实践研究》课题针对高三教学实 践,致力于研究高考第41题的命题规律和趋势,探讨答 题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与能力。
唯物史观主要观点:
唯物史观主要内容:
唯物史观主要内容:
唯物史观主要内容:
四、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第41题参考答案例示
(一)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I•41(12分)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关于历史学科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论证和探讨问 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 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 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 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 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 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 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 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列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 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 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 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万崛起(1500~ 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二、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第41题对“论证 和探讨问题”考查的变迁
2011和2012年的评“西方崛起”题和评析“冲击--反 应”题,都是考查“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 史观点” 2013年汉唐地图对比“比较说明”题,考查的是“运 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014年“修改目录”题和2015年“公式探讨”题, 都是考查“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并 阐释、论证”。 2016年全国Ⅰ卷的“制度构想题”、Ⅱ卷的“玄奘 和鉴真出游题”、Ⅲ卷的“自开商埠题”,要求考生“根 据已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作 答”。
三、全国卷第41题的命题特点
1.试题不断创新,年年“变脸”; 2.注重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 3.试题命制与学术成果、史学前沿动态联系密切; 4.均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 思维,答案多元化);
5.2017年全国卷第41题将继续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已从“评论学者观点”发展到“叙述自己观点”,要求考生根据已 有信息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适合的角度作答。从“学者 观点”到“自成一说”,角度更多,开放度更大。视野开阔,贯通 中外,立意高远,直面热点。 此种试题一般以重大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 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为依托,试题设问灵活多样,答 案多元开放,最能考查学生的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 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四大学科能力(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说明】本题围绕近代“西方崛起”这一重要历史主题, 突出历史学习的时代性与基础性,提供两种相反的学术观 点及论据,要求考生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之进行完整、合 理的解读,在准确把握两种观点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评 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题目并不设置有限的评论方向,只 是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以便考生开放式作答,最大限度 地展示考生的整体学科思维能力。考生在围绕材料中的一 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时,应紧扣评论对象,清楚地表达 自己的主要观点。考生须调动已有知识,运用相关材料, 选取合适史料,充分论证,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本 题意在考查学科综合能力,展示考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 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示例: 我赞成用“冲击—反应”模式解释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中国传统社会的惰性,缺乏突破传统社会的内部动力。19世纪中 期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在西方的冲击下自然经济瓦解,传播了西 方的生产方式;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下,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为了 富国强兵,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 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 主张效仿日本,兴民权,设议院,实行群主立宪,掀起维新变法运 动;八国联军入侵,清政府腐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建社会,革命 派主张效仿美国,建立民主共和制,掀起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 民主共观念深入人心;巴黎和会上,列强损害中国主权,引发五四 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由此可知:近代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不同派别的反应是 抗争与探索,促使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观点1:西方崛起是欧洲自身文明发展延续的结果 观点2:西方崛起是本土文明延续和外来文明综合作用的结果
【优秀答案展示】
(二)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 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 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一、2010年到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 第41题的发展变化
来自百度文库
1、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40题第三问“阐述对恩格斯所说 的‘历史前提’的认识”,独辟蹊径,首开先河。 2、2011年评析“西方崛起”的观点,独立成题,初露峥 嵘。 3、2012年“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进一步巩固 该题的独立地位,但略缺新意。地位巩固,略欠新意。 4、2013年汉唐地图对比题(全国Ⅰ卷),“比较两图, 提炼信息并予以说明”题,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5、2014年修改“抗日战争”目录(全国Ⅰ卷),继往开 来,匠心独运。 6、2015年探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公式题(全国Ⅰ卷), 认证和修改公式,继承和发展。似曾相识,活泼新颖。
全国卷文综历史第41题命题规律与答题技巧
全国卷文综历史第41题 命题规律与答题技巧
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第41题为开放性试题,这一试题 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试题形式不确定,灵活多变,允许 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和求异思维,这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封闭性试题求同思维的不足,能有 效考察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思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思考与表达的空间。 《中学历史适合教育实践研究》课题针对高三教学实 践,致力于研究高考第41题的命题规律和趋势,探讨答 题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与能力。
唯物史观主要观点:
唯物史观主要内容:
唯物史观主要内容:
唯物史观主要内容:
四、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第41题参考答案例示
(一)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I•41(12分)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关于历史学科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论证和探讨问 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 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 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 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 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 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 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 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列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 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 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 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万崛起(1500~ 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