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侵犯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一类质疑是即便在动物身上存在侵犯本能,那么是否就意 味着人类就一定具有侵犯本能呢?如果人类具有侵犯本能,那么 我们可以预期,人类应该在侵犯本能的驱动下程序化地表现出侵 犯性。由此推断,人类侵犯行为的表现上应该有许多相似之处。 事实上,人类的侵犯行为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从数量还是 从种类上。
第七章
第七章
侵犯行为
4.社会学习理论
儿童的侵犯行为并非生来就有,而是后天习得的。侵犯是直接经 验和观察学习的结果。(班杜拉,1963,1973 )
班杜拉 充气娃娃实验
第七章
侵犯行为
(1)侵犯行为习得的机制
-----通过强化(reinforcement)习得侵犯行为
因做出攻击行为而获得奖励(口头表扬、物质奖 励、关注) ,导致攻击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大。(打 我娃娃实验) -----通过观察习得侵犯行为 通过观察他人的侵犯行为习得侵犯。 模仿电影中的成年人或者卡通人物,出现攻击玩具 的行为。 “打人的幼儿园孩子”
实验组: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全是玩具的房间前,孩子们非常想期待玩那些玩具, 但是实验者只允许他们从窗外观看,不许他们进去玩。在经历漫长而痛苦的等待之 后,这些孩子最终才有机会玩那些玩具。 控制组的孩子则一开始就被允许玩那些玩具,没有遭受挫折。 结果发现:玩玩具的时候,实验组比控制组的行为更具破坏性,将玩具摔在地 上,往墙上砸,或是踩踏玩具。
侵犯行为
Zing (1961)实验证明攻击行为是否是天生的。
猫和老鼠在同一个笼子里 小猫没有攻击老鼠,还成为了好伙伴 证明攻击本能可以被幼年的经验抑制。
第七章
侵犯行为
这类的攻击难道仅仅是 天性吗?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侵犯的生物学理论
侵犯归于个体内部
☆ 脑机制: ☆ 海马:影响情绪; ☆杏仁核:该区域受到电击时,温和的机体变得暴躁;当该区域的神
第七章
侵犯行为
证据: Lorenz(1966)雄丽鱼
Lorenz,诺贝尔得主,动物行为学家 观察了一种攻击性很强的热带鱼——丽鱼的行为 他发现,雄丽鱼会攻击同种的其他雄鱼,以捍卫自己的地盘。但雄性丽鱼并不攻 击雌性丽鱼,也不攻击异种的丽鱼。若将所有同种类的丽鱼从水箱中移走,只剩 下一只异种雄性丽鱼,这只雄性丽鱼会攻击异种的雄鱼。此外,如果所有其他雄 鱼也被移走吧,雄丽鱼最终会攻击并杀害雌丽鱼。 Lore 和 Schultz(1993)指出:动物中普遍的侵犯现象之所以在进化过程中被 保留下来,乃因为其具有使动物存活的价值。同时,几乎所有的动物似乎都已演 化出一种有力的抑制机制,使他们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抑制他们的攻击。 侵犯也是一种选择性策略,取决于动物先前的社会经验以及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
4 3.5 3.4 3.2 2.7 2.6
温度越高,侵犯行为就越多?
倒U型 在华氏81—85度时,暴乱的数量最多,
侵 犯
3 2.5 2 1.8 1.5 25
当温度较低或很高时,暴乱发生的数量较少。
45
65
85
95
101
气温(华氏温度)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酒精和药物
(1)大剂量的酒精会使人们对周围环境以及侵犯后果的意识程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对社会学习理论的评述
社会学习理论关于侵犯的论述非常重要,这是因为,社会学 习理论在习得的侵犯行为和实际出现的侵犯行为间作了重要区分。 它解决了挫折—侵犯理论所不能回答的问题:人类侵犯行为 的多样性。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对侵犯行为不关注或忽视,可减少侵犯 行为。在这种条件下既没有提供可以仿效的侵犯榜样,也没有提 供额外关注的强化。
队伍后部 队伍前部
7 6
口头攻击
非语言攻击
第七章
侵犯行为 替代性侵犯 (displaced aggression ):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对
方抗衡时,不能够直接实施在引发挫折感的对象身上 。 替代性侵犯(displaced aggression)有两种类型:
-----侵犯对象的替代
-----侵犯类型的替代 受到父亲责打的孩子由于不能直接挥拳打倒父亲,可能会嘟嘟囔囔地 骂父亲几句(侵犯类型上的替代),或是欺负比自己弱小的弟弟妹妹(侵 犯对象上的替代)。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二)影响侵犯行为的情境因素 1.高温
美国五十个城市45年(1950-1995)的年平均温度 vs 暴力犯罪的信息——天气 越热的年份里暴力犯罪的比率越高。 戴厄舍和德勒维(Anderson, Deuser & DeNeve,1995)实验:被试在一个可 调温度的房间内打游戏。房间内可调为适宜温度(大约华氏72)或是非常高的 温度(华氏94)。结果发现,温度越高,被试体验到更多敌意,人们会出现越 多的侵犯念头。 3.8
第七章
侵犯行为
被试观看暴力色情影片后,侵犯程度明显增加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009年洛杉矶湖人 队15日夺得本年度 NBA总冠军后,洛 杉矶球迷涌上街头 欢庆胜利,但在庆 祝过程中偶发暴力 事件,警方逮捕了 至少8人。
第七章
侵犯行为
4.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的概念最初是由费斯廷格等人于1952年提出。
§所谓去个性化,指个人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二、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一)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 (二)影响侵犯行为的情境因素
(三)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一)影响侵犯行为的个人因素 1.A型人格
A型人格:非常有竞争意识,更能为成功而奋斗;有时间紧迫感,行事 匆忙;遇事特别容易生气以及攻击性比较强。 B型人格:竞争性不是很强的、行事从容的、不容易发怒。
度降低,以至于他们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
(2)药物对侵犯行为的影响百度文库常显著,但是其作用的方向取决 于药物的种类、剂量的大小以及被试的状态。
第七章
侵犯行为
3.唤醒水平
情绪二因素论把情绪体验分为两个部分:生理唤醒以及个体对这种唤醒 状态的认知性标定。 个体对这种生理唤醒状态的解释,个人的情绪唤醒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他 的侵犯行为。
第七章
侵犯行为
-------武器效应
武器=有效的侵犯线索 伯克维茨和李•佩奇(Berkowitz &Le Page, 1967)的实验
实验助手故意制造挫折情境,激怒被试,然后使被试有机会对实验助
手实施电击。 实验条件a:桌子上除了放有电击设备外,还有一杆.12口径的猎枪和 一支.38口径的左轮手枪(武器条件)。 实验条件b:在电击设备旁边放置两副羽毛球拍。 结果表明当被试愤怒时,他们在武器条件下,比在羽毛球拍条件下对 实验助手实施了更多电击。 手枪增强了人们的侵犯行为。后来,人们将武器增强侵犯行为的现象称 作“武器效应”。
第七章
侵犯行为
美国校园枪击案
美国东岸时间2007年4月16日上午的弗吉尼亚理工大 学校园枪击案,凶手赵承熙。
“枪支不仅仅使暴力成为可能,也刺激了暴力。” 美国的枪杀案每年达到1万起。
第七章
侵犯行为
(3)对挫折—侵犯理论的评述
挫折并不是侵犯的唯一原因,而且挫折也不是总导致侵犯行 为。
挫折究竟是指一种外部的环境条件(某一事件),还是一种 个体的内部状态(由这一事件引起的内部感受),挫折—侵犯理 论在这一点的阐述上有些不足。 另外,替代性侵犯的观点非常有趣,可是,人们对于究竟什 么样的事物会成为替代性侵犯的目标物还没有给出充分的界定, 也没有足够的研究加以证实。而且,挫折—侵犯理论也无法解释 攻击行为多样性的问题。 侵犯线索理论也没能逃开研究者的质疑。
16 17 18 15 19 1— (到 95 年 )
最血腥的一百年——20世纪
世纪
20
第七章
侵犯行为
美国1970~1980年10年间暴力犯罪上升了62%
第七章
侵犯行为
4.侵犯的稳定性 侵犯行为有较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早年的侵犯性 与后来的侵犯行为有普遍联系。 赫伊斯曼(1984)对600多名被试进行历时22年 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8岁时的 侵犯性记录能够很好地预示他们成年以后(30岁)的侵 犯性行为。
第七章
侵犯行为
证据: Lorenz(1966)雄丽鱼
侵犯有进化意义 黑头鸥吃掉其他鸥鸟的幼鸟 南极帝王企鹅将同伴推入海中看有没有猎食的鲸鱼
人类行为更易受社会环境的塑造---社会化
第七章
侵犯行为
(3)对本能论的评述 本能论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出现侵犯行为,是因为具有与生俱 来的侵犯本能。这种观点遭到很多研究者的质疑,这些质疑主要 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类质疑是,在动物身上,是否真的存在侵犯本能。
情境不明确 信息不清晰
将对方的动机 或意图视为有 敌意的。
报复性侵犯行为
第七章
侵犯行为
3.性别
男性比女性更具有侵犯性(Bettencourt & Miller,1996; Knight,Fables & Higgins,1996)
男性的攻击多为身体侵犯,而女性的攻击多为言语侵犯和其他 间接的侵犯行为。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侵犯行为的分类
(1)从侵犯的方式上看,侵犯可以分为言语侵犯和动作侵犯。 (2)从侵犯的动机上看,侵犯可以分为报复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 (3) 根据侵犯的指向性,还可以分为公然侵犯和关系侵犯。
第七章
侵犯行为
3.侵犯的普遍性
120 每 个 (世 纪 单 因 位 战 : 争 百 死 万 )亡 的 人 数 100 80 60 40 20 0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理论的修正
-------侵犯线索
侵犯线索(aggression cue):挫折引发了个体做出侵犯行为的预备状态, 以及被个体标定是“愤怒”的情绪状态;只有当环境中出现能引发侵犯 的适当线索时,侵犯才会出现。
侵犯线索具有个体差异性,只有当个体将某个事物与侵犯行为联系在 一起时,线索才具有引发侵犯的作用。
经活动被抑制时,暴躁的机体变得温和;
☆大脑皮层:皮层受损时,会表现出更激烈的侵犯行为。 ☆神经递质:
5-羟色胺:抑制攻击(5-羟色胺少,侵犯增多); 雄性激素:增加攻击性
第七章
侵犯行为
3.挫折—侵犯理论 (1)最初的理论观点
多拉德和同事提出。 挫折 (frustration):对行为后果的阻碍。换句话说“我们想要 什么东西却得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遭受挫折。” “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 他们认为,侵犯只有一个原因(挫折),挫折只有一个反应(侵犯)。 玩具实验(勒温,1941 )
研究发现:A型人格的人比B型人格的人更具有侵犯性;对极其微小的 烦恼都会“表现出对抗、暴怒、粗鲁、乖戾、批评和不合作” 。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敌意归因偏差
当我们的归因有偏差的时候,通常不会把他人的动机归因是善意的, 而是做出恶意归因,继而可能做出报复性的侵犯行为。
敌意归因偏差:
你在图书馆前漫步, 一个冒失的家伙撞倒了你
第七章 侵犯行为
辽宁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卢绍君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及其原因
二、影响侵犯行为的因素
三、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
四、 侵犯行为的控制与预防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及其原因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 (二)侵犯行为的解释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一)侵犯行为的概念 1.侵犯行为的定义 侵犯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简称侵犯, 是一种有意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行动。这种伤害行为 可以是实际造成伤害的行动或语言,也可以是旨在伤 害而未能实现的行为。
平降低的现象。个人在去个性化状态下行为的责任意识会明显丧 失,个人的行为会较少受自己的个性支配,从而做出通常不会做
第七章
侵犯行为
马路上的冲突往往是由驾驶员的挫折感导致的。
第七章
侵犯行为
挫折感越大,导致的侵犯越强?
哈里斯(Harris, 1974)实验
实验助手在商场、银行和售票窗口排 攻 击5
队的人群中插队,插到第二个人或者 行 4 为3 均2 第十二个人的前面。 分 1 0 观察表明,第二个人对插队者的 反应比第十二个人更具有侵犯性。由 于第二个人比第十二个人能更快地达 成目标,所以体验到更多的挫折感。
第七章
侵犯行为
(二)侵犯行为的解释
1.侵犯的本能理论
侵犯是一种本能,是由遗传获得的,而非习得的。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
生的本能:爱与建设的力量 向内:自杀、自虐 死的本能:恨与破坏的力量 向外:侵犯、征服 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释放 。
第七章
侵犯行为
(2)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 侵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侵犯也是人类生活不可避 免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难于实 施侵犯,而战争就成了发泄侵犯冲动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