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一、 名词解释

1.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外界的加热,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的自行燃烧的现象。

2. 自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3. 蒸发潜能(热):单位重量的液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转化为蒸气时所吸收的热量

4. 可燃液体燃烧饱和蒸汽压:单位时间内,溢出液面的蒸气和回到液面的蒸气量相等时,其所形成的蒸气压力。

5. 爆炸极限: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只有当可燃物在混合气体中的浓度处于一定的范围内才发生燃烧或爆炸,即存在着火浓度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6. 最小传播断面:爆炸性混合物的火焰尚能传播而不熄灭的最小断面为最小传播断面。

7. 感度:炸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8. 扩散燃烧:边混合边燃烧,燃烧速度受扩散速度控制。扩散燃烧可以是单相的,亦可以是多相的

9. 预混燃烧:可燃气体和氧化剂两者先混合再燃烧称为预混燃烧。 10. 标准燃烧热:1298K 0.1MPa

11. 直链反应:每消耗一个活性基团同时又生成一个活性基团,直到链终止。就是链传递过程中,活性基团的数目保持不变。

12. 支链反应:一个活性基团在链传递过程中,除了生成最终产物外,还将产生2个或2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即活性基团的数目在反应过程中时逐渐增加的。 13. 爆热:单位质量的炸药爆炸时所放出的热量

14. 爆温:指炸药在爆炸瞬间所放出的热量将产物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15. 爆压:炸药在一定的容积内爆炸后,其气体产物的热容不再变化时的压力。 16. 殉爆:一装药爆炸后能引起与其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装药爆炸的现象

17. 氧指数: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混合气体中最低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氧指数越小的高聚物,火灾危险性越大。(22,22—27,27)

18. 闪燃:可燃液体蒸发出少量可燃蒸气,遇到火源产生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小于5S )的燃烧现象。 二、简答题

1.谢苗诺夫热自然理论着火理论的条件

T 0--环境温度;

h--对流换热系数; p--预混气压力;

d--容器直径; u ∞--环境气流速度

T

T 01 T 02 T 03 0),,,,(0=∞

u d P h T f :着火条件的函数表达式

热生成速率

散热速率

在反应初期CA ,CB 与反应开始前的最初浓度CA0,CB0很相近,Q 、V 、K0均为常数,因此放热速度q1和混合气温度T 之间的关系是指数函数关系,散热速度q2与混合气温度之间是直线函数关系。 着火的临界条件:2条曲线相切于B 点。

放热和散热曲线相切于B 点——自燃的临界状态 T B ——自燃温度(自燃点) T 02——自燃临界环境温度T a,cr 2.爆炸极限影响因素

爆炸下限:能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 爆炸上限:……………………高……。

(1)初始温度:爆炸性混合物的初始温度越高,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即爆炸

下限降低而爆炸上限增高

(2)初始压力:一般压力增大,爆炸极限扩大。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3)惰性介质即杂质:若混合物中含惰性气体的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的范围缩小,惰性气体的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可使混合物不爆炸

(4)容器:容器管子直径越小、爆炸极限范围越小。当管径(或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火焰不能通过

(5)点火能源:火花的能量、热表面的面积、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等,对爆炸极限均有影响 3.氢氧着火半岛

着火半岛现象:对氢氧的混合气体,氢氧反应有三个着火极限

在第一、二极限之间的爆炸区内有一点P (1)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降低压力,P 点则向下垂直移动,自由基器壁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下降到某一数值后,f < g, φ < 0 , ----------------------第一极限

提高混合气的温度,可使临界着火压力降低,谢苗诺夫把这一关系归纳为

RT

E B A e C C QVk q /01-= )(02T T S q

-=α 21q q =dT dq dT dq 21=

A 和

B 都是常数,与活化中心、反应的物质和不可燃添加剂的性质以及器壁形状、尺寸等有关。

(2)保持系统温度不变而升高压力,P 点则向上垂直移动自由基气相消毁速度加快,当压力身高到某一数值后,f < g, φ < 0 , ----------------------第二极限 同样,谢苗诺夫把该界限表达为

A ′和

B ′都是常数。 (3)压力再增高,又会发生新的链锁反应

导致自由基增长速度增大,于是又能发生爆炸,----------------------第三极限 4.影响液体燃烧速度的因素 (1)液体的初温影响; (2)容器直径大小的影响; (3)容器中液体高度的影响;随着容器中液位的下降,直线燃烧速度相应降低.这是因为随着液位下降,液面到火焰底部的距离加大,所以火焰向液面的传热速度降低。

(4)液体中的含水量的影响;液体中含水时,由于从火焰传递出的热量有一部分要消耗于水分蒸发,因此液体的燃烧速度下降。而且含水量越多,燃烧速度越慢。

(5)风的影响,风速增大到某个程度,风有利于空气和液体蒸气的混合,可使燃烧速度加快。燃烧速度趋于一个固定值。 5.着火分析

(1)采取那些方法可使不自燃的体系达到临界着火条件,并用示意图表示。(2)说明采用不同方法时体系的自燃点是否相同?比较其大小 解:体系不自燃时,欲使体系达到临界着火条件,采用方法为

(1)提高器壁温度

(2)减少对流换热系数或减少表面积

(3)增大体系压力或提高反应物浓度, 降低活化能

T 1>T 3>T 2,说明自然点不是常数。

6.灭火分析

根据热自燃理论,正在稳定燃烧的体系,使之熄灭的条件是什么?用图示法表示几种灭火的可能措施?

i

T B i

Ae P =i T B i

e A P '

'

-

=M HO M O H +→++??22??+→+OH O H H HO 22

2

1)降低环境温度

2)增加散热

3)降低氧气或可燃物浓度

7.简述链式反应理论

链式着火理论:在氧化反应体系中,一方面,随着热量的积累反应自动加速,但也可以通过分枝的链锁反应,迅速增加活化中心(自由基)来使反应不断加速直至着火爆炸。

链反应一般包括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三个阶段。

一个自由基H?参加反应后,经过一个链传递形成最终产物H2O的同时产生三个H?。

分为两大类:直链反应、支链反应

链锁着火临界条件:自由基的生成速度等于自由基销毁速度

8.粉尘爆炸影响因素

(一)粉尘的物理化学性质

含可燃挥发份越多的粉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且其爆炸压力和升压速度越高

(二)粉尘的粒度和浓度

粒度越小的粉尘,比表面积越大,在空气中的分散度越大且悬浮的时间越长,吸附氧的活性越强,氧化反应速度越快,因此就越容易发生爆炸,即其最小点火能和爆炸浓度下限越小;可燃粉尘必须在其浓度处于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内才能发生爆炸。粉尘浓度越高,着火温度越低,

(三)可燃气体和惰性成分的含量

可燃气体,降低粉尘爆炸最小点火能和爆炸下限降低,爆炸压力及升压速度提高。

惰性气体,不但会缩小粉尘爆炸的浓度范围,而且会降低粉尘爆炸的压力及升压速度。

(四)粉尘的爆炸环境条件

(五)火源强度或点火方式

火源温度越高、火源越强时,粉尘的爆炸下限较低。

(六)容器的容积

同可燃气体爆炸一样,容积越大,粉尘爆炸的最大升压速度越小。

9.动蒸发的的影响因素

(1)燃料的沸点和饱和蒸气压:沸点越低,蒸发性越高;蒸汽压越大,蒸发性越高

(2)扩散系数:扩散系数愈大,蒸气的扩散速率愈大,液体蒸发性越高。(3)蒸发潜热:当外界条件相同时,液体的蒸发潜热愈高,蒸发的速度也愈低。(4)粘度:粘度小,雾化时摩擦小,颗粒细,蒸发面积大,蒸发速度快。

(5)表面张力:表面张力较小的燃料,雾化容易,蒸发表面增加,蒸发更为完善。

(6)空气温度:温度愈高,液体的蒸发速度愈大

(7)蒸发表面:液体的蒸发表面愈大,单位时间内的蒸发量也愈大。

三、论述题

1.雨果尼奥曲线(自己去找老师第一章PPT31页左右,图和公式很多复制太麻烦)

2.激波的形成(见第四章PPT60页往后里,自己看吧,复制太麻烦)

3.爆轰

爆轰的发生

爆轰形成过程示意图

(a)正常火焰传播O—O前面形成一系列压缩波d—d,d′—d′,d″—d″……(b)正常火焰传播O—O前方爆轰波U—U已形成,并使未燃混合气着火;(c)正常火焰传播与爆轰波引起的燃烧合二为一

爆轰形成条件

1.初始正常火焰传播能形成压缩扰动

初始正常火焰传播能否形成压缩扰动,是能否产生爆轰波的关键。

2.管子要足够长或自由空间的预混气体积要足够大

3.可燃气浓度要处于爆轰极限范围内

爆轰极限范围一般比爆炸极限范围要窄

4.管子直径大于爆轰临界直径

管子能形成爆轰的最小直径称爆轰临界直径,约为12~15mm。

四、计算题

1.爆炸极限的计算

例1.有燃气体含C2H6 40%,C4H10 60%,取1m3该燃气与19m3空气混合。该混合气体遇明火是否有爆炸危险?(C2H6和C4H10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分别为12.5%、8.5%,下限为3.0%、1.6%)

解:

乙烷:P1=40% 丁烷:P2=60%

混合气中可燃气浓度:1/(1+19)=5% 2.0% < 5% < 9.7% 故,该混合气体遇火爆炸。

2.燃烧温度的计算

例: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成:C —40%,H —10%,O —41%,N —2%,W —6%,A —1%

(1)1kg 木材完全燃烧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体积(α=1) (2)木材的高低热值

(3)α=1.5,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烟气的组成,体积 (4)α=1.5 燃烧温度 【解】:

(1)

烟气的组成:

(2)木材的高低热值

%0.2%1.660340100=+=下x %9.7%8.56012.540100=+=上x 2,0104.223232412

2

-?????

??-++=O S H C V O 32

02.1104.22324141012

40m =????? ??-+=-3

,0,086.421.002

.121.02m V V O air ===222,,N O H CO 3,0747.0100

40

124.22100124.222

m C V CO

=?=?=3,0,0855.386.479.01002284.2279.0100284.222m V N V air N =?+?=+?=3

,0195.110061814.221001024.221001814.2210024.222m M H V O H =??+?=??+?=3,0,0,0,0797.5195.1855.3747.0222m V V V V O H N CO yq

=++=++=()[]

()[]

KJ S O H C Q H 96.214092412610300408118.4263008118.4=+?-?+??=--+?=

(3)α=1.5 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烟气的组成,体积 α=1.5 烟气的组成:

3.爆炸三角形

例题:已知乙烯在氧气中的爆炸浓度极限为3~80%,氮气惰化时的爆炸临界点为(氧气10%,氮气87%,乙烯3%)。

(1)请绘出乙烯—氧气—氮气体系的爆炸浓度极限图。 (2)用图解法计算乙烯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极限。

(3)在1m3的混合气(乙烯20%,其余为空气)中,至少掺入多少m3的氮气后遇明火不会爆炸。

2) 乙烯在空气中的 L ’=3% U ’=35%

3)若要遇明火不爆炸则氮气浓度大于75%

设加入氮气 x m3, 有:

解之,得x=0.472m 3

补:第二题第四问: (4)α=1.5 燃烧温度

%

751%79%801=++??x

x

()

()

KJ W H Q Q H L 28.1900218.46109696.2140918.496=?+??-=?+?-=2222,,,O N O H CO 3

747.02

m V CO =3195.12m V O

H =()3,0775.515.179.0855.32m V V air

N =-+=()

3,051

.015.121.02m V V air O =-?=3,0,0227.886.4)15.1(797.5)1(m V V V air yq yq =?-+=-+=α3747.02

m V CO =3195.12m V O H =3

775.52m V N =3

51.02m V O =

设 t 1=1500℃ 查表得

设t2=1400℃ 查表得

五、可能的填空题(老师画的重点PPT 里的内容没有出现在简答、论述、计算里的内容,可能有些遗漏)

燃烧:有强烈放热和发光的速度较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新物质。

看看下列反应是否属于燃烧? 1.点亮灯泡中的钨丝

2.放在惰性介质中的灼热铁块

3.金属生锈

4.食物腐烂

5.生石灰遇水反应 以上均不属于燃烧 燃烧的分类 按着火方式:

(1)强制着火(点燃):可燃物直接接触外部能源(点火源)引起的燃烧; (2)自发着火(自燃):受热自燃——点火源不与可燃物直接接触,可燃液体在

KJ Q L 28.19002=5294.1,444.1,8527.1,3354.22222

====PO PN O PH PCO C C C C KJ

Q l 196175294.151.0444.1775.58527.1195.13354.2747.015001=???? ???+?+?+??=1

l l Q Q <1

t

t <5202.1,4348.1,8280.1,3136.22222====PO PN O PH PCO C C C C KJ Q l 181625202.151.04348.1775.58280.1195.13136.2747.014002=???

? ???+?+?+??=12l l l Q Q Q <<12t t t <<()

)C (14581816228.190021816219617140015001400?=-?--+

=t

容器内加热;自热自燃——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按燃烧过程的控制因素

(1)扩散燃烧边混合边燃烧,燃烧速度受扩散速度控制

(2)动力燃烧已均匀混合后气相燃烧或爆炸,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按燃烧时可燃物的状态

(1)气相燃烧有火焰产生

(2)液相燃烧并非液体本身燃烧,而是蒸发出可燃气体的燃烧

(3)固相燃烧没有火焰只有光和热,如阴燃

燃烧的类型

闪燃与闪点

闪燃:可燃液体蒸发出少量可燃蒸气,遇到火源产生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小于5S)的燃烧现象。

闪点: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闪燃是液体燃烧的前奏,闪点是衡量可燃液体危险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液体的闪点越低,它的火灾危险性越大。

闪点的判定

a. 有机同系物中,分子量越高的液体,其闪点也越高。

b. 汽油是由烷烃的同系物组成的,汽油馏分的温度越高,则烷烃的碳链越长,其闪点也就越高。

c. 同系物中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

d. 能溶于水的易燃液体的闪点,随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

e. 两种燃烧液体混合物的闪点一般低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算术平均值。

自燃与自燃点

着火与着火点

闪点是鉴别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大致可以分成四级二类。

四级闪点,两种分类,易燃和可燃

正构体和异构体是指有机物构架中的碳骨架的结构是直连结构还是含有支链。凡是骨架含有碳支链的有机物都是异构体。

凡是直连结构没有其他碳支链的是正构体。

如:CH3CH(CH3)CH3 和CH3CH2CH2CH3

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

(1)氧化放热自燃

黄磷、磷化氢、煤、橡胶粉末、浸油脂物品

(2)分解放热自燃

硝化棉、塞璐璐、硝化纤维素电影胶片、硝化甘油

(3)聚合放热自燃

有机物质单体在生产、储存中因阻聚剂失效或加量不足使单体原料自行聚合放热,引起暴聚、冲料或火灾爆炸

(4)吸附放热自燃——活性炭、还原镍、还原铁等粉末

(5)发酵放热自燃

稻草、麦秸、杂草、树叶等植物大量堆积受潮时易发酵放热、氧化放热,导致自燃

爆炸的分类:物理性、化学性、核爆炸。

物质的扩散

费克(Fick)扩散定律

对于气体,质量分数 fA=ρA/ρ

傅立叶定律

在不均匀温度场中,由于导热所形成的某地点的热流密度正比于该时刻同一地点的温度梯度. 在一维温度场中其数学表达式为: 热通量,W/m2;

dT/dx, 温度梯度,℃/m;

k, 导热系数,W/(m ?K )

导热系数k 即为单位温度梯度时的热通量。不同的物质其导热系数不同,同种物质的导热系数也会因材料的结构、密度、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燃烧现象中,气体是多组分的,比如有燃料气、氧化剂、燃烧产物、惰性气体以及各种自由基等。因此,从连续介质力学角度看,研究燃烧问题,就是研究多组分带化学反应的流体力学问题。

多组分反应流体主要指多组分反应气体。多组分反应流体问题比经典的流体力学问题要复杂的多。

y D J A AB

A ??-=ρy D J S S S ??-=ρy f D J A

AB A ??-=ρdx

dT

k q x

-=''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docx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 发生电气火灾和爆炸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易燃易爆物质和环境,其次有引燃条件。在生产场所的动力、照明、控制、保护、测量等系统和生活场所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在正常工作或事故中常常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的高温,这就具备了引燃或引爆条件。一、防火防爆的检查内容 防火防爆措施是综合性的措施,包括选用合理的电气设备,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并有良好的通风,采用耐火设施,有完善的继电保护装置等技术措施。 (一)平面布置 变、配电站(室)是工业企业的动力枢纽,电气设备较多,而且有些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火花和高温,因此变、配电站(室)的设置是电气设备合理布置的重要环节之一。 室外变、配电装置距堆场、可燃液体储罐和甲、乙类厂房库房不应小于25m;距其它建筑物不应小于10m;距液化石油气罐不应小于35m;石油化工装置的变、配电室还应布置在装置的一侧,并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变压器油量越大,建筑物耐火等级越低及危险物品储量越大者,所要求的间距也越大,必要时可加防火墙。 户内电压为10kV以上、总油量为60kg以下的充油设备,可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总油量为60~600kg者,应安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总油量为600kg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防爆间隔内。10kV 及其以下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变电室与各级爆炸危险环境毗连,最多只能有两面相连的墙与危险环境共用。 为了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开关、插销、熔断器、电热器具、照明器具、电焊设备和电动机等均应根据需要,适当避开易燃物或易燃建筑构件。 (二)环境 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保持良好通风,使现场易燃易爆气体、粉尘和纤维浓度降低到无法引起火灾和爆炸。加强密封,减少和防止易燃易爆物质的泄露。有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设备、储存容器、管道接头和阀门应严格密封,并经常巡视检测。 2.消除引燃物 对运行中能够产生火花、电弧和高温危险的电气设备和装置,不应放置在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的电气设备和装置应该采用密封的防爆电器,并应尽量避免使用便携式电气设备。

防火防爆技术(一)教案资料

第三节防火防爆技术 一、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 1.防火基本原则 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如下基本技术措施: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焰的蔓延。 (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9)组织训练消防队伍和配备相应消防器材。 2.防爆基本原则 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6)检测报警。 二、点火源及其控制 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着火源,例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着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热、化工原料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电气设备及线路的过热和火花、静电放电、雷击和日光照射等。消除着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控制着火源对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明火 明火是指敞开的火焰、火星和火花等,如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焊接用火及其他火源是导致火灾爆炸最常见的原因。 (1)加热用火的控制。加热易燃物料时,要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设备,而宜采用热水或其他介质间接加热,如蒸汽或密闭电气加热等加热设备,不得采用电炉、火炉、煤炉等直接加热。明火加热设备的布

置,应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储罐区,并应布置在其上风向或侧风向。对于有飞溅火花的加热装置,应布置在上述设备的侧风向。 如果存在一个以上的明火设备,应将其集中于装置的边缘。如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密闭且附近不得存放可燃物质。熬炼物料时,不得装盛过满,应留出一定的空间。工作结束时,应及时清理不得留下火种。 (2)维修焊割用火的控制。焊接切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碎粒低的温度高达1500—2000℃,高空作业时飞散距离可达20m远。此类用火除用于正常停工、检修外,还往往被用来处理生产过程中临时堵漏,或在生产现场增加必要的设施,所以这类作业多为临时性的,容易成为起火原因。因此,在焊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输送、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上,或在可燃可爆区域内动火时,应将系统和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洗或清理。如该系统与其他设备连通时,应将相连的管道拆下断开或加堵金属盲板隔绝,再进行清洗。然后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置换,气体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焊。同时可燃气体应符合爆炸下限大于4%(体积百分数)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4%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小于0.2%的标准。 2)动火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将可燃物品清理干净。在可能积存可燃气体的管沟、电缆沟、深坑、下水道内及其附近,应用惰性气体吹扫干净,再用非燃体,如石棉板进行遮盖。 3)气焊作业时,应将乙炔发生器放置在安全地点,以防回火爆炸伤人或将易燃物引燃。 4)电焊线破残应及时更换或修理,不得利用与易燃易爆生产设备有联系的金属构件作为电焊地线,以防止在电路接触不良的地方产生高温或电火花。 (3)其他明火。存在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如厂房、仓库、油库等地,不得使用蜡烛、火柴或普通灯具照明;汽车、拖拉机一般不允许进入,如确需进入,其排气管上应安装火花熄灭器。在有爆炸危险的车间和仓库内,禁止吸烟和携带火柴、打火机等,为此,应在醒目的地方张贴警示标记以引起注意。明火与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和仓库相邻时,应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例如化工厂内的火炬与甲、乙、丙生产装置、油罐和隔油池应保持100m的防火间距。 2.摩擦和撞击 摩擦和撞击往往是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爆炸物品等着火爆炸的根源之一。例如机器轴承的摩擦发热、铁器和机件的撞击、钢铁工具的相互撞击、砂轮的摩擦等都能引起火灾;甚至铁桶容器裂开时,亦能产生火花,引起逸出的可燃气体或蒸气着火。 在易燃易爆场合应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如工人应禁止穿钉鞋,不得使用铁器制品。 搬运储存可燃物体和易燃液体的金属容器时,应当用专门的运输工具,禁止在地面上滚动、拖拉或抛掷,并防止容器的互相撞击,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燃烧或容器爆裂造成事故。吊装可燃易爆物料用的起重设备和工具,应经常检查,防止吊绳等断裂下坠发生危险。如果机器设备不能用不发生火花的各种金属制造,应当使其在真空中或惰性气体中操作。 在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中,机件的运转部分应该用两种材料制作,其中之一是不发生火花的有色金属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四章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一节燃烧要素和燃烧类不 一、燃烧概述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失掉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获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因此,氧化反应并不限于同氧的反应。例如,氢在氯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氢原子失掉一个电子被氧化,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被还原。类似地,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酷热的铁在氯气中燃烧,差不多上激烈的氧化反应,并伴有光和热的发生。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也是氧化反应,但没有同时发光发热,因此不能称做燃烧。灯泡中的灯丝通电后同时发光发热,但并非氧化反应,因此也不能称做燃烧。只有同时发光发热的氧化

反应才被界定为燃烧。 可燃物质(一切可氧化的物质)、助燃物质(氧化剂)和火源(能够提供一定的温度或热量),是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差不多要素。缺少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便可不能发生。关于正在进行的燃烧,只要充分操纵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会终止。因此,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能够归结为这三个要素的操纵问题。例如,在无惰性气体覆盖的条件下加工处理一种如丙酮之类的易燃物质,一开始便具备了燃烧三要素中的前两个要素,即可燃物质和氧化气氛。能够查出,丙酮的闪点是-10℃。这意味着在高于-10℃的任何温度,丙酮都能够释放出足够量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易燃混合物,一旦遭遇火花、火焰或其他火源就会引发燃烧。为了达到防火的目的,至少要实现下列四个条件中的一个条件: (1)环境温度保持在-10℃以下; (2)切断大气氧的供应; (3)在区域内清除任何形式的火源;

(4)在区域内安装良好的通风设施。丙酮蒸气一旦释放出来,排气装置就迅速将其排离区域,使丙酮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不至于达到危险的浓度。 条件(1)和(2)在工业规模上专门难达到,而条件(3)和(4)则不难 实现。当然,完全清除燃烧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杜绝燃烧的发生。然而,对工业操作施加如此严格的限制在经济上专门少是可行的。工业物料安全加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确定在兼顾杜绝燃烧和操作经济上的可行性方面还留有多大余地。为此,当人们明白如何防火时,这仅仅是开始,降低防火的消费在工业防火中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燃烧反应在温度、压力、组成和点火能等方面都存在极限值。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达到一定的浓度,火源具备足够的温度或热量,才会引发燃烧。假如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在某个浓度值以下,或者火源不能提供足够的温度或热量,即使表面上看大概具备了

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

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建(构)筑物防火、防爆措施1)生产及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1年修订版)规定,生产的或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修订版)中,同样以使用、生产或储存的物质的危险性进行火灾危险陛分类。根据火灾危险陛的不同,可从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容许层数、安全疏散、消防灭火设施等方面提出防止和限制火灾爆炸的要求和措施。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里,将建筑物分为4个耐火等级。对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如承重墙、梁、柱、楼板等的耐火性能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建筑设计时对那些火灾危险性特别大的,使用大量可燃物质和贵

重器材设备的建筑,在容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耐火等级较高的建筑材料施工。在确定耐火等级时,各构件的耐火极限应全部达到要求。 3)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 厂房的层数及面积、耐火等级应符合健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的要求。 4)厂房建筑的防爆设计 (1)合理布置有爆炸危险的厂房。

①除有特殊需要外,一般情况下,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 ②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不应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③敞开式或半敞开式建筑的厂房,自然通风良好,因而能使设备系统中泄漏出来的可燃气、可燃液体蒸气及粉尘很快地扩散,使之不易达到爆炸极限,有效地排除形成爆炸的条件。但对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建筑的生产设备和装置,应注意气象条件对生产设备和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等,并妥善合理地处理夜间照明、雨天防滑、夏日防晒、冬季防寒和有关休息等方面的问题。 ④对单层厂房来说,应将有爆炸危险的设备配置在靠近一侧外墙门窗的地方。工人操作位置在室内一侧,且在主导风向的上风位置。配电室、车间办公室、更衣室等有火源及人员集中的用房,采用集中布置在厂房一端的方式,设防爆墙与生产车间分隔,以保安全。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

编号:SM-ZD-80421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一、灭火措施 1. 常用灭火剂及其适用性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选择灭火剂的基本要求是灭火效率高,使用方便,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对人和环境基本无害。常用灭火剂有以下几种。 (1) 水(或水蒸气)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主要作用是冷却降温,也有隔离窒息的作用。它可以单独用于灭火,也可以与其他不同的化学添加剂组成混合物使用。除了带电物质、遇水燃烧物质和非水溶性燃烧液体的火灾外,一般都可以用水(或水蒸气)进行灭火。 (2) 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灭火剂两大类。化学泡沫灭火剂主要由化学药剂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般是二氧化碳,它可以覆盖易燃液面,起隔离和窒息的作用。空气泡沫灭火剂是由一定比例的泡沫液、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名词解释 1.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外界的加热,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的自行燃烧的现 象。 2. 自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 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 3. 蒸发潜能(热):单位重量的液体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转化为蒸气时所吸收的热 量 4. 可燃液体燃烧饱和蒸汽压:单位时间内,溢出液面的蒸气和回到液面的蒸气量相等 时,其所形成的蒸气压力。 5. 爆炸极限: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只有当可燃物在混合气体中的浓度处于一定的 范围内才发生燃烧或爆炸,即存在着火浓度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6. 最小传播断面:爆炸性混合物的火焰尚能传播而不熄灭的最小断面为最小传播断 面。 7. 感度:炸药在外界能量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 8. 扩散燃烧:边混合边燃烧,燃烧谏度受扩散谏度控制。扩散燃烧可以是单相的,亦 可以是多相的 9. 预混燃烧:可燃气体和氧化剂两者先混合再燃烧称为预混燃烧。 10. 标准燃烧热:1298K O.IMPa 11. 直链反应:每消耗一个活性基团同时又生成一个活性基团,直到链终止。就是链传 递过程中,活性基团的数目保持不变。 12. 支链反应:一个活性基团在链传递过程中,除了生成最终产物外,还将产生2个或2 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即活性基团的数目在反应过程中时逐渐增加的 13. 爆热:单位质量的炸药爆炸时所放出的热量 14. 爆温:指炸药在爆炸瞬间所放出的热量将产物加热到的最高温度 15. 爆压:炸药在一定的容积内爆炸后,其气体产物的热容不再变化时的压力。 16. 殉爆: 一装药爆炸后能引起与其相隔一定距离的另一装药爆炸的现象 17. 氧指数:刚好维持物质燃烧时的混合气体中最低氧含量的体积百分数。氧指数越小 的高聚物,火灾危险性越大。(22,22—27,27) 18. 闪燃:可燃液体蒸发出少量可燃蒸气,遇到火源产牛一闪即灭(延续时间小于5S) 的燃烧现象。 二、简答题 1■谢苗诺夫热自然理论着火理论的条件. 着火条件的函数表达式:丰c q仙 - f (T o, h , P , d , u ::)二0 T O--环境温度;h--对流换热系数; P--预混气压力; d--容器直径;u?--环境气流速度 T01 T 02 T 03

氯碱生产中的防火防爆技术示范文本

氯碱生产中的防火防爆技 术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氯碱生产中的防火防爆技术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由于氯碱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氯碱生产中的 安全工作尤其是防火防爆显得特别重要。电解法生产氯碱 时,除了制得烧碱和氯气外,还产生氢气,氢气与空气或 氢气与氯气在电解、氯气冷却及干燥、氢气冷却及输送、 氯气液化、合成盐酸、有机物及无机物氯化等工段的密闭 设备及管道中,均可形成易燃和易爆的混合气;氯气中还 可能含有易爆的三氯化氮杂质;液氯贮槽、钢瓶等内部的 压力也可能超过其最高操作压力等等。生产中如果违反规 章制度,违反安全技术规程,都会引起故障、火灾乃至爆 炸,给企业及员工造成巨大损失和伤害,因此,抓好防火 爆是氯碱生产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氢气-空气混合气的燃烧爆炸预防措施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当其中氢的含量达到 4.1%~74.2%(体积百分比)时,在20℃和常温下,就具有爆炸危险。为了氯碱生产的安全,氯气和空气混合气中氢的允许含量为4%(体积)。设备和管道严格密封是防止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发生爆炸的最重要措施。另外,还可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例如在容器上装防爆膜,当容器内的压力略有升高时,防爆膜即爆破;还可采用不同结构的阻火器。 氯碱生产中的氢气由电解槽阴极箱中产生,为使氢气中不混入空气,以免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由电解槽阴极箱到氢气总管,以至整个氢气系统正压。 电解厂房中,如果氢气大量放空,且不能及时排出房外,亦可能形成易爆的氢气-空气混合气,因此,在电解槽运行期间,禁止将氢气排放在厂房内,电解厂房上部结构不许有通风死区;在电解厂房中应严禁烟火,停电期间动

电气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电气防火、防爆对策措施1)危险环境的划分 为正确选用电气设备、电气线路和各种防爆设施,必须正确划分所在环境危险区域的大小和级别。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将危险环境分为0区、1区和2区。 通风状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划分危险区域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对于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的场所,连续级释放源一般可使周围形成0区,第一级释放源可使周围形成0区,第二级释放源可使周围形成1区(包括局部通风),如没有通风,应提高区域危险等级,第一级释放源可能导致形成1区,第二级释放源可能导致形成2区。

但是,良好的通风可使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缩小或可忽略不计,或可使其等级降低,甚至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因此,释放源应尽量采用露天、开敞式布置,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以减低危险性和节约投资。相反,若通风不良或通风方向不当,可使爆炸危险区域范围扩大,或使危险等级提高。即使在只有一个级别释放源的情况下,不同的通风方式也可能把释放源周围的范围变成不同等级的区域。 ②局部通风在某些场合稀释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比自然通风和一般机械通风更有效,因而可使爆炸危险区的区域范围缩小(有时可小到忽略不计),或使等级降低,甚至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③释放源处于无通风的环境时,可能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连续级或第一级释放源可能导致0区,第二级释放源可能导致1区。 ④在障碍物、凹坑、死角等处,由于通风不良,局部地区的等级要提高,范围要扩大。另一方面,堤或墙等障碍物有时可能限制爆炸性混合物的扩散而缩小爆炸危险范围(应同时考虑到气体或蒸气的密度)。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实用版

YF-ED-J2368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灭火措施 1. 常用灭火剂及其适用性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 燃烧的物质。选择灭火剂的基本要求是灭火效 率高,使用方便,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对人 和环境基本无害。常用灭火剂有以下几种。 (1) 水(或水蒸气)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 主要作用是冷却降温,也有隔离窒息的作用。 它可以单独用于灭火,也可以与其他不同的化 学添加剂组成混合物使用。除了带电物质、遇 水燃烧物质和非水溶性燃烧液体的火灾外,一

般都可以用水(或水蒸气)进行灭火。 (2) 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灭火剂两大类。化学泡沫灭火剂主要由化学药剂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般是二氧化碳,它可以覆盖易燃液面,起隔离和窒息的作用。空气泡沫灭火剂是由一定比例的泡沫液、水和泡沫发生器内进行机械混合搅拌而生产的气泡,泡内一般是空气。泡沫灭火剂主要用于扑救各种不溶于水的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也可用来扑救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的火灾。 (3) 干粉灭火剂常用的干粉灭火剂是由碳酸氢钠、细砂、硅藻土或石粉等组成的细颗粒固体混合物。它依靠压缩氮气的压力被喷射到燃烧物表面上,起到覆盖、隔离和窒息的作

不锈钢配电箱柜防火防爆技术措施(2020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不锈钢配电箱柜防火防爆技术 措施(2020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不锈钢配电箱柜防火防爆技术措施(2020 版)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在生产过程中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针对物质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而提出的。一方面是使燃烧系统不能形成,防止和限制火灾爆炸危险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者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消除一切足以导致着火的火源以及防止火焰及爆炸的扩展。 控制和消除火源 燃烧炉火、反应热、电源、维修用火、机械摩擦热、撞击火星,以及吸烟用火等着火源是引起易燃易爆物质着火爆炸的常见原因。控制这类火源的使用范围,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对于防火防爆是十分重要的。 明火:明火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及其他火源。

(1)加热用火 加热易燃体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而采用蒸气或其他载热长。如果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严格密闭,燃烧室应与设备分开建筑或隔离。为防止易燃烧物质漏入燃烧室,设备应定期作水压试验及空气压试验。装置中明火加热设备的布置,应远离可能漏易燃液体和蒸气的工艺设备的贮藏区,并应布置在散发易燃物料设备的侧风向或上风向。 (2)维修用火 维修用火主要是指焊接、喷灯以及熬制用火等。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应尽量避免焊割作业,最好将需要检修的设备或管段卸至安全地点修理。进行焊接作业的地方要与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管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对运输、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进行焊接时,应将系统进行彻底的清洗,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置换,并经气体分析合格才可以动焊。 可燃气体浓度应符合以下标准:

最新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试卷(A)(安全B065)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华 北 科 技 学 院 200 9 /201 0学年第一学期考试试卷(B06级单招) 考试科目: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 选用试卷: A 适用专业: 安全工程专业 一、概念(每小题3分,共24分) 1.隔爆型电气设备:在电气设备发生爆炸时,其外壳能承受爆炸性混合物在壳内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并能阻止爆炸火焰传播到外壳周围,不致引起外部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 2.直链反应:一个游离基(活性中心)只生成一个新的游离基的反应。 3.感应期:可燃物质的温度在达到自燃点或着火点之后,并不立即发生自燃或 着火,其间有段延滞的时间,称为感应期(或诱导期)。 4.自热自燃:可燃物质由于本身的化学反应、物理或生物作用等所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至自燃点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称为本身自燃,也叫自热自燃。 5.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空气是在燃烧之前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的,形成预混气,遇火源则发生爆炸式燃烧,称动力燃烧,也叫预混燃烧。 6.燃烧热:1 mol 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 质的燃烧热。 7.殉爆:当一个炸药药包爆炸时,可以使位于一定距离处,与其没有什么联系的另一个炸药药包也发生爆炸的现象。 8.蒸发潜热:可燃液体和固体是在受热后蒸发出气体的燃烧。液体和固体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才能蒸发,这热量称蒸发潜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根据链式反应理论,连锁反应分为三个阶段,它们是 链引发 、 系(部)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装 订 线

链传递、链终止。 2. 可燃气体监测仪表的原理有热催化式、热导式、气敏式、 光干涉式。 3.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4. 常用的灭火方法有隔离法、冷却法、窒息法等。(抑制法) 5. 常用的阻火装置有安全液封、阻火器、单向阀。 6. 衡量爆炸破坏力的两个重要参数是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 7. 静电防护的主要方法有工艺控制法、泄漏法、中和法。 三、简答(每小题7分,共21分) 1.用水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用水灭火原理主要是利用水的下列作用: (1)水的冷却作用; (2)水的隔离窒息作用; (3)对可燃物浓度的稀释作用; (4)水柱的机械冲击作用。 2.粉尘爆炸的特点有哪些? (1)粉尘混合物爆炸时,其燃烧并不完全;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

编号:AQ-JS-0308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Electrical fire and explosion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发生电气火灾和爆炸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易燃易爆物质和环境,其次有引燃条件。在生产场所的动力、照明、控制、保护、测量等系统和生活场所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在正常工作或事故中常常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的高温,这就具备了引燃或引爆条件。 一、防火防爆的检查内容 防火防爆措施是综合性的措施,包括选用合理的电气设备,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并有良好的通风,采用耐火设施,有完善的继电保护装置等技术措施。 (一)平面布置 变、配电站(室)是工业企业的动力枢纽,电气设备较多,而且有些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火花和高温,因此变、配电站(室)的设置是电气设备合理布置的重要环节之一。

室外变、配电装置距堆场、可燃液体储罐和甲、乙类厂房库房不应小于25m;距其它建筑物不应小于10m;距液化石油气罐不应小于35m;石油化工装置的变、配电室还应布置在装置的一侧,并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变压器油量越大,建筑物耐火等级越低及危险物品储量越大者,所要求的间距也越大,必要时可加防火墙。 户内电压为10kV以上、总油量为60kg以下的充油设备,可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总油量为60~600kg者,应安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总油量为600kg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防爆间隔内。10kV及其以下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变电室与各级爆炸危险环境毗连,最多只能有两面相连的墙与危险环境共用。 为了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开关、插销、熔断器、电热器具、照明器具、电焊设备和电动机等均应根据需要,适当避开易燃物或易燃建筑构件。 (二)环境 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建筑物防火、防爆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建筑物防火、防爆措施(最新版)

建筑物防火、防爆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生产及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87)(2001年修订版)规定,生产的或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修订版)中,同样以使用、生产或储存的物质的危险性进行火灾危险陛分类。根据火灾危险陛的不同,可从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容许层数、安全疏散、消防灭火设施等方面提出防止和限制火灾爆炸的要求和措施。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里,将建筑物分为4个耐火等级。对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如承重墙、梁、柱、楼板等的耐火性能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在建筑设计时对那些火灾危险性特别大的,使用大量可燃物质和贵重器材设备的建筑,在容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采用耐火等级较高的建筑材料施工。在确定耐火等级时,各构件的耐火极限应全部达到要求。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

编号:AQ-JS-0065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Fire and explos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预防火灾爆炸的有关法规 仅80年代国务院和有关主管部门就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1984年1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84年5月1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安全管理国消防法取代);《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劳人护[1987]36号)(原劳动部和公安部等8个部委1987年12月份联合颁布); 1988年7月原劳动部、国家计委、轻工业部、农业部共同发布了《烟花爆炸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 公安部1990年4月发布了《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原劳动部1995年1月颁发了《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此外,一些生产和管理的行业部门也制定了有关安全规程、标准,如GBJ16-7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YHS01-78《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石油库设计规范》等。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对爆炸危险场所的定义、危险等级划分、技术安全、安全管理及罚则,对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过程、厂房、设施、仓库等的控制,对通风要求、防静电措施等提出了明确技术规定,对危险场所设备校验、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安全管理操作规程、通风管理、特种作业等作出了规定;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则从爆炸性物质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电气防爆安全技术及管理方面对有关安全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 二、技术措施 要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就应根据物质燃烧和爆炸原理,采取各种有效安全技术措施,比如可燃性粉尘处于堆积状态或处于在容器中密集收存的状态时,是不会爆炸的。 1.防火技术措施

华北科技学院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安全工程本科专业 一、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进行设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和工作流程,初步锻炼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实施方法,实现对学生从事技术工作的启蒙训练。使学生掌握古斯塔夫(Gustav Purt)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并能对现有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 二、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具体任务见课程设计任务书。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的课程设计任务,应能满足如下教学要求: 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与课题有关的工程技术规范,能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编写设计说明书,正确地反映设计的成果,正确地绘制技术图纸等; 4、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 5、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对安全法律法规的理解。 三、进度安排 依照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1、建筑物调查:调查建筑物内的可燃物及数量、建筑结构及材料、建筑面积、层数等相关情况(3天) 2、分析计算:相关参数的取值及分析(2天) 3、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进行计算(2天) 4、撰写设计说明书:资料整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3天) 四、考试办法 课程设计的成绩根据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态度和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综合评定。抄袭的设计报告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考核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打分(使用百分制参照: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以下)。 五、主要内容 本设计主要用古斯塔夫(Gustav Purt)方法进行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分析。古斯塔夫(Gustav Purt)提出的危险度法是目前常用的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包括火灾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以及对建筑物内部人员和物质的伤害两个方面。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用GR(建筑物火灾危险度)来表示,对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质的伤害用IR(建筑物内火灾危险度)来表示,两方面的危险度共同决定了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 1.建筑物火灾危险度GR分析

安全管理——技术讲义作业-技术10-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doc 10)

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10 讲 【大纲考试内容要求】: 1.熟悉机械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2.掌握防止机械电气火灾事故的措施。 3.了解与机械电气安全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及标准。 【教材内容】: 第五节机械电气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和爆炸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机电装置,特别是电气装置起火成灾的事例是很多见的。电气原因造成火灾事故仅次于一般明火造成的火灾事故,居第二位。 一、引燃源 (一)电气引燃源 1.危险温度 电气设备运行时发热和温度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异常情况下可能产生危险温度。 1)过热产生的危险温度 (1)短路。发生短路时,电流增大为正常时的数倍乃至数十倍,而产生的热量又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危险温度。雷电放电电流极大,有类似短路电流但比短路电流更为强烈的热效应,也可产生危险温度。 (2)接触不良。不可拆卸的接点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夹有杂物,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振动而松动,可开闭的触头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表面粗糙不平等,均可能增大接触电阻,产生危险温度。特别是不同种类金属连接处,由于二者的理化性能不同,连接将逐渐恶化,产生危险温度。 (3)严重过载。过载量太大或过载时间太长,可产生危险温度。 (4)铁芯过热。电气设备铁芯短路、线圈电压过高、通电后不能吸合,可产生危险温度。 (5)散热失效。电气设备散热油管堵塞、通风道堵塞、安装位置不当、环境温度过高或距离外界热源太近,使散热失效,可产生危险温度。 (6)接地及漏电。接地电流和集中在某一点的漏电电流,可引起局部发热,产生危险温度。 (7)机械故障。电动机、接触器被卡死,电流增加数倍,可产生危险温度。 (8)电压波动太大。电压过高,除使铁芯发热增加外,对于恒电阻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电压过低,除使电磁铁吸合不牢或吸合不上外,对于恒功率负载,还会使电流增大,增加发热。两种情况都可产生危险温度。 2)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的危险温度 电炉、电烘箱、电熨斗、电烙铁、电褥子等电热器具和照明器具的工作温度较高。电炉电阻丝的工作温度达800℃,电熨斗和电烙铁的工作温度达500~600℃,100W白炽灯泡表面温度达170~220℃,1000W卤钨灯表面温度达500~800℃等。上述发热部件紧贴可燃物或离可燃物太近,即可能会引燃成灾。 白炽灯泡灯丝温度高达2000~3000℃,当灯泡爆碎时,炽热的钨丝落到可燃物上,也会引起燃烧。 灯座内接触不良会造成过热,日光灯镇流器散热不良也会造成过热,都可能引燃成灾。2.电火花和电弧 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大量电火花汇集起来即构成电弧。电弧温度高达8000℃。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二次引燃源。 电火花分为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工作火花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

2021版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2021版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05

2021版化工防火防爆技术 一、燃烧与燃烧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与氧或氧化剂发生伴有放热和发光的一种激烈的化学反应。 不仅可燃物质与氧化合的反应属于燃烧,要某些情况下,没有氧参加的反应,也是燃烧,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炽热的铁在氯气中燃烧所发生的激烈氧化反应,并伴有光和热发生因此也是燃烧。 2、燃烧条件:燃烧三要素, (1)有可燃物质存在(固体燃料如煤、液体燃料如汽油、气体燃料如甲烷等)。 (2)有助燃物质存在,通常的助燃物质有空气、氢、氧、氯等。 (3)有点火源(即导致燃烧的能源)的存在。如撞击、摩擦、明火、高温表面、发热自燃、绝热压缩、电火花、光和射线等。

燃烧三要素缺少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有时即使这三要素都存在,但其中某些条件达不到一定程度,如可燃物未达到一定的深度、助燃物数量不够、点火源不具备足够的温度或热量,也不会发生燃烧。(如氢气在空气中的深度低于4%时,便不能点燃;一般可燃物质在含氧量低于14%的空气中不能燃烧;一根火柴点不燃一堆煤等。) 二、燃烧的过程和形式 可燃气体最易燃烧,只要达到其本身氧化分解所需要的热量,便能燃烧,燃烧速度很快。 液体可燃物在火源的作用下,首先发生蒸发,然后蒸气再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固体燃烧物分为简单物质和复杂物质。 1.燃烧的形式 简单物质,如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然后蒸发、燃烧。 复杂物质在受热时先分解成气态和液态产物,然后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的蒸气着火燃烧。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249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Fire and explosion proof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防火防爆基本要求 (1)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不得擅自搭建易燃违章建筑,不得随意改变建筑物的用途,不得在防火间距内堆放可燃物品,不得损坏建筑物内已有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安全门,疏散楼梯必须保持畅通。 (2)严格明火管理制度。在禁火区域内动火,必须采取周密的防范措施,并经车间和厂级消防、安全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动火,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区域及仓库区域严禁吸烟;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贮罐、管道及阴沟中,不得用明火、蜡烛、火柴照明,应采用防爆灯照明;在加热易燃液体时,避免使用明火,应采用热水、蒸气或防爆电具加热。 (3)避免摩擦撞击。装运易燃易爆物品时,要轻装轻卸,严防震动、撞击,不得使用电磁起重机吊运危险物品;在易燃易爆场所,

禁止使用铁器敲击,以防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消除电器火花。输电线路不得超负荷运行;保险丝要按规定容量安装;裸体导线不得安装在防爆场所;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的电气开关和照明灯必须采用防爆型。 (5)消除静电。对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都必须设有导除静电装置,如接地。油库设施中的油罐、管道、卸油台,加油柱,其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乙炔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汽油可加入抗静电剂。 (6)提高设备的密闭性。以杜绝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的生产设备、容器、管道的跑、冒、滴、漏。 (7)加强通风。可使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 (8)充装惰性气体。在具有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容器贮罐内充装惰性气体或其他介绍,如二氧化碳、蒸气、氮气等,以降低设备中的氧量,防止燃烧和爆炸。 (9)装设阻火器,控制火焰的蔓延。

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

编号:AQ-JS-0065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Fire and explos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in chemical production

化工生产防火防爆技术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安全工作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消防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消结合”,是防止火灾爆炸的基本原则。 根据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爆炸的发生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所以最理想的原则是把这三个要素同时消灭控制,但不经济,有时也不可能。火源很难控制,特别是一些静电火花 (一)控制易燃易爆物质及助燃剂 控制易燃易爆物质的用量,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质的用量,尽量不用或少用易燃易爆物品,通过不断的工艺、技术革新,使用不燃的溶剂或火灾爆炸危险性小的难燃溶剂代替易燃易爆物质,从而降低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加强密闭,使生产设备和容器尽可能密闭,减少“跑、冒、滴、漏”现象,防止易燃易爆物质在空气中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注意通风排气,尽管容器、设备采取了一定的密闭性措施,但危险物品的泄露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工作场所要加强通风排气工作,以降低火险的危险性。 严格工艺参数控制,在生产中要加强员工的工作责任心教育,严格控制温度、压力、流量、料比等工艺参数,使之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减少跑料的可能性。 (二)着火源的控制与消除 1着火源的种类 种类 举例 开放性火焰(明火) 焊接与切割、酒精灯等 火花、电弧 焊接、切割火花、汽车排气喷火,电火花、撞击火花、电弧 炽热物体 电炉、烙铁、熔融金属、白炽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