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
历代高僧喜饶嘉措学富五明的铁骨铮铮爱国高僧
![历代高僧喜饶嘉措学富五明的铁骨铮铮爱国高僧](https://img.taocdn.com/s3/m/064a7b3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5.png)
历代高僧:喜饶嘉措学富五明的铁骨铮铮爱国高僧2012年10月06日 09:25来源:中国西藏网1954年,喜饶嘉措大师与毛主席亲切交谈。
(图片来源:资料图)喜饶嘉措大师是我国佛教界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
他为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对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团结,为继承和弘扬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保护和发展藏族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苦难的童年喜饶嘉措1884年诞生于青海省循化县道帖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循化县在青海省东部,位于黄河之滨,自古以来是多民族、多宗教的一个地方。
那里的居民以撒拉、回、汉和藏族为主,分别信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还有信奉民间宗教的,后来喜饶嘉措大师多次说过:循化这个地方,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但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亲密团结,友好相处,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个民族针对另一个民族、一种教派针对另一种教派的民族之间的武装械斗、民族仇杀和宗教战争。
这种情况在其它地方还不多见。
各民族同胞、各种教派亲密团结、友好相处的优良传统,使喜饶嘉措从小受到熏陶,在他幼小的心灵撒播了相亲相爱、和谐相处的种子。
这对他后来的成长与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道帏乡有座寺院,叫古雷寺,喜饶嘉措从小被父母送到该寺当喇嘛,当地藏语叫“阿卡”。
“喜饶嘉措”是他入寺后师傅给他取的法名,原名已被人遗忘。
按当地习俗,小孩被送进寺院后,主要应由家庭提供生活费用,其次靠施主发放布施。
可是喜饶嘉措家很穷,养不起。
他只好给寺院擦拭法器、点酥油灯、添加净水、打扫卫生,用这样一些劳务来换取食物。
古雷寺是座小寺院,又地处偏僻,布施的人不多。
所以喜饶嘉措从小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常常是有一顿,没一顿;饱一顿,饿一顿。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道士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道士](https://img.taocdn.com/s3/m/f4ad432abcd126fff7050b2f.png)
中国史上著名和尚——文理工医成绩斐然中国历史上有几位著名的和尚,他们的事迹之所以流芳百世,为世人所传诵并不单单是因为佛法高深,而是因为他们在文学、理工、医学乃至慈善事业都取令人瞩目的成绩。
日本神农鉴真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鉴真,俗姓淳于,原籍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幼时家境清贫,十四岁时,随父在扬州大云寺(后改名去兴寺)出家,后屡从名师受教。
开元元年(713)回到扬州时,他已成为对佛学具有较深造诣的高僧,任扬州大明寺主持。
鉴真和他的弟子东渡日本前后十年,终于在唐天宝十二年,已经失明的鉴真率弟子四十余人第六次渡海成功,受到日本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
鉴真通晓医学,精通本草,他把中国中药鉴别、炮制、配方、收藏、应用等技术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热忱为患者治病,至德元年,鉴真及弟子法荣治愈圣武天皇病,当时鉴真虽已双目失明,但他以口尝、鼻嗅、手摸来鉴别药物真伪,辨之无误,因此他在日本医药界享有崇高的地威望,人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
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中指出:“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人而已”。
鉴真于唐广德二年圆寂。
葬于日本下野药师寺,立塔立方形,正面题鉴真大和尚五字。
天文学家一行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率领一支经过训练的测量队,对中国的疆域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天文大地测量。
这次测量,北起北纬五十一度的铁勒回纥部(当时唐朝设置的瀚海都督府,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的喀拉和林附近),南达北纬十七度的多邑。
正确计算出了中国各地昼夜不同的准确时间,相当准确地提供了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纠正了中国最古的天文算学著作——《周髀算经》关于子午线“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错误计算公式。
主持这次天文大地测量的是一名和尚,僧一行。
天文学家一行据《旧唐书·一行传》记载,一行和尚原籍魏州昌乐县(今河南南乐县境),生于唐高宗李治弘道元年(683),本姓张,名遂。
少年家贫,但天资聪慧,记性过人。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d74e48c480eb6294dd886c76.png)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一、十大明君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二、十大后妃野鸟皇后---吕雉挽歌圣手---王政君魂断金城---贾南风太和改制---冯氏独孤奇妒---伽罗乱世惊鸿---张氏铁马红颜---萧燕燕垂帘风流---刘娥草原之花---布木布泰铁血太后---慈禧三、十大奸臣谮忠祸吴---伯喜朝廷叛逆---刘濞弑君跋扈---尔朱荣盛唐大奸---杨国忠三起三落---蔡京一代国贼---张邦昌生财有道---阿合马马屁天王---严嵩跋扈第一---鳌拜第一贪官---和绅四、十大阴谋家伪忠伪孝---王莽豪强独夫---董卓虚伪狡诈---司马昭口蜜腹剑---李林甫外憨内奸---安禄山反复无常---朱温汉奸鼻祖---秦桧湖上平章---贾似道红颜一怒---吴三桂窃国大盗---袁世凯五、十大才女史笔千秋---班昭名垂千古---蔡文姬凤仪高迈---谢道韫雁过留声---薛涛道观哀艳---鱼玄机出水芙蓉---花蕊夫人词国俊杰---李清照断肠英女---朱淑真纺织大师---黄道婆巾帼英雄---秋瑾六、十大宰相直钩垂钓--------姜尚成就霸业---管仲芝过昭著---李斯开国丞相---萧何权术之王---曹操千古名相---诸葛亮知人善任---狄仁杰佐定天下---赵普北国卧龙---耶律楚材独裁良相---张居正七、十大商人富甲陶朱---范蠡营国巨商---吕不韦官商大鳄---桑弘羊实业巨子---张骞商界巨擘---盛宣怀第一商人---胡雪岩火柴大王---刘鸿生家族首富---孔祥熙地产大王---徐润双栖勇士---章乃器八、十大名臣天下归心---周公改革斗士---商鞅流芳千古---房玄龄千秋镜鉴---魏征改革大师---王安石治国奇才---刘晏第一清官---于成龙扶棺谏君---海瑞千古完人---曾国藩千秋功罪---李鸿章九、十大昏君暴虐之君---商纣王亡国之君---胡亥傀儡皇帝---汉献帝白痴皇帝---司马衷名义皇帝---唐高宗苦难皇帝---明思宗儿皇帝----石敬瑭杀兄弑父---隋炀帝异国囚徒---宋徵宗淫君之首---明武宗十、十大豪杰王侯无种---陈胜书生使节---班超乱世英豪---李密北国侠士---窦建德冲天太保---黄巢飞虎将军---辛弃疾乱世闯王---李自成女中英雄---王聪儿天国之王---洪秀全天国骁将---石达开十一、十大宦官指鹿为马---赵高借刀杀人---石显诌媚有术---和士开忠诚老奴---高力士宦官监军---鱼朝恩“六贼之首”-童贯阉国英豪---郑和立地皇帝---刘瑾宦官第一---魏忠贤第一奴才---李莲英十二、十大高僧取经第一---法显译经大师---鸠摩罗什不幸经僧---真谛智者大师---智凯饮誉华夏---玄奘著名唐僧---义净禅宗祖师---惠能以法济世---法藏丈量地球---一行六次东渡---鉴真十三、十大美女倾国倾城---妲已一笑亡国---褒姒绝代佳人---西施色情间谋---貂蝉千古留名---王昭君花中魁首---赵飞燕闭月羞花---徐艳华多才风雅---上官婉儿忠于爱情---杨贵妃秀色煞人---萧观音十四、十大科学家通天知地---张衡医家方祖---张仲景数学泰斗---祖冲之笔注华夏---郦道元长寿药王---孙思邈科学巨星---沈括天文巨子---郭守敬华夏神医---李时珍中西会通---徐光启启蒙先驱---宋应星十五、十大思想家道家鼻祖---老子百世师表---孔子东方亚圣---孟子无神先师---王充心学大师---王守仁传统叛逆---李贽经世匹夫---顾炎武光耀百世---龚自珍放眼世界---魏源维新志士---康有为十六、十大才子盛世文豪---司马相如诗名天下---谢灵运唐代诗鬼---李贺天才浪子---李商隐百代文宗---刘禹锡一生风流---唐伯虎人间大隐---李渔第一才子---纪晓岚大清奇才---张之洞浪漫诗僧---苏曼殊十七、十大名妓天生尤物---绿珠傲骨持洁--苏小小绝代名妓---李师师天生尤物---如是风尘奇葩---董小宛红颜祸水---陈圆圆诗禅三味---顾媚桃花遗恨---李香君千秋侠妓---小凤仙花国状元---赛金花十八、十大将帅兵家鼻祖---孙武常胜将军---白起统一六国---王翦一代兵仙---韩信再造唐朝---郭子仪悲剧英雄---项羽英名长存---岳飞开国第一---徐达驱逐倭寇---戚继光心忧天下---左宗棠十九、十大文豪伟大诗人---屈原史家第一---司马迁才高八斗---曹植冲天大鹏---李白诗中圣哲---杜甫诗坛领袖---白居易文坛全才---苏轼驰骋疆场---陆游剧作大师---汤显祖红楼绝唱---曹雪芹二十、十大谋略家谋略始祖---姜尚忍辱膑脚---孙膑纵横捭阖---苏秦强秦弱楚---张仪远交近攻---范睢一代谋圣---张良精计奇谋---王允算无遗策---郭嘉缔造明朝---刘基佐清入关---范文程。
中国历史著名道长有哪些
![中国历史著名道长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1fc3088a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6b.png)
中国历史著名道长有哪些在中国古代,修道成仙是一种普遍的信仰,而道家学说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派系。
道家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无为而治”的境地。
这一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孕育了许多著名的道家神仙。
以下是其中几位著名的历史道长。
第一位是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曾经著有《道德经》一书。
《道德经》中阐述了老子对于人生哲学的见解,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是达到无为而治的状态,追求自我完善,符合道家的主要思想。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神仙之一,被尊为道家祖师。
第二位是张三丰。
张三丰是明朝时期的道士,也是道家文化中的一代宗师。
他创立了丹田派,对道家学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在思想上提出了“道法自然,意在人的修炼与完善”的理念,深受众多道教徒的崇拜和追随。
同时,张三丰还是一位出色的武术家,被认为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第三位是陈摶。
陈摶是唐朝时期的道教学者和隐士,也是一位修仙者。
他曾经在《悟真篇》和《神仙传》中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陈摶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这一言论被广泛传颂开来,被视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贡献。
同时,陈摶也是一位善良的人,曾经为穷苦的百姓捐赠粮食和医药,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
第四位是董元辰。
董元辰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道士,也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代巨匠。
他创建的玄门派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道派之一,在道家学说中有较高的地位。
董元辰主张修炼自身,使之达到灵魂升华的境界。
他的理念和思想对传统道教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五位是李谌。
李谌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道士和思想家,曾经在《太清广成王至道太清真诀》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
李谌主张在松柏不离的山水之间修炼身心,达到升华的境界,这一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后来的道教修行中。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文化是一个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体系,其中蕴含了众多优秀的思想家和神仙。
以上所提到的历史道长,都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的思想和成就都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雁塔寺祭灵人物表
![雁塔寺祭灵人物表](https://img.taocdn.com/s3/m/7234aa2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b.png)
雁塔寺祭灵人物表一、玄奘法师玄奘法师(公元602年-664年),俗名陈玄奘,唐朝时期的著名高僧、学者和译经家,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佛教传教士之一。
他曾经历了艰难险阻的西行取经之路,行程万余里,历时16年,经过了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最终取得大量佛经,对中国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玄奘法师晚年在雁塔寺度过,将所获佛经翻译成中文,为中国佛教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玄奘法师弟子:虚云和尚虚云和尚(公元1840年-1959年),俗名于振凤,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禅宗高僧。
他在雁塔寺出家,并跟随玄奘法师修行。
虚云和尚在修行中领悟到禅宗无我境界,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界的重要人物。
他曾经游历中国各地,开设禅宗讲堂,传播佛法。
他还著有《禅丛要览》等佛教经典,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唐明皇唐明皇李隆基(公元685年-762年),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君主。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社会、文化的改革,使唐朝达到了鼎盛的繁荣时期。
他也是雁塔寺祭灵人物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据传,唐明皇曾多次亲临雁塔寺参拜,对佛教非常崇敬,并亲自为寺庙修缮。
他还亲自撰写了《雁塔圣教序》一书,对雁塔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李世民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也称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开国皇帝”。
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唐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富强。
他对雁塔寺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曾多次亲自前往雁塔寺参拜,并亲自修建了寺庙的佛塔,以表达对佛教的崇敬之情。
五、李忱李忱(公元857年-904年),唐朝宰相李德裕之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佛教学者。
他在雁塔寺修行并研究佛教,精通佛经和禅宗理论。
他的著作《雁塔圣教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对佛教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忱还在雁塔寺修建了一座石塔,以纪念他的父亲李德裕。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僧人(上)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僧人(上)](https://img.taocdn.com/s3/m/d5e6c41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3.png)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僧人(上)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盛行,历代名僧无数,有以佛教为主闻名(译经、讲解、取经、传法之类),也有以非佛教为主闻名(比如道佛结合、诗书画、科学、政治之类)。
本博文兼顾全面,按年代排序,以贡献性、知名影响性、特色性、唯一性来选取,如取经的除本博选取外还有鉴真等,禅宗传法的还有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等,译经传法的还有真谛、义净、法藏等,以诗书画闻名的还有贯休、佛印等.一、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支道林支道林【人物简介】支遁(314-366年),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
陈留(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
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
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至建康(南京市)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
注《庄子·逍遥游》,见解独到。
后于剡县(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
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
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
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
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
其他著作有《释即色本无义》等。
【生平事迹】支道林本姓关,河南人,幼年随南渡的家人离开祸乱横生的北方来到江南。
因家中世代信佛,他又聪明灵透,所以很早就悟到非常之理。
他曾隐居在余杭山中,钻研经书,数年之后,便卓然独拨,见解出众。
二十五岁时,他剃发出家。
初入京城,刚一打进以谈玄说道为务的名士圈,他便很受王濛看重,评论道:“参悟玄理的功力,比王弼毫不逊色。
”殷融常叹息,卫玠死后,论精神气韵,后世尚无人能比。
一见支道林便叹道:“真如重见卫氏。
”一时名士谢安、王洽、刘恢、殷浩、许恂、郗超、孙绰等都纷纷与他结交。
在京多年,留下许多风流韵事。
融合神理名流叹服,开创玄佛结合支道林为人大方,升座讲经,只标举大义,辞章文句就不免有所遗落,拘守经文者便讥讽他鄙陋无知,谢安却极力称赞:“林公说法,正如九方皋相马一样,只看其骏逸与否,而忽略其毛色是黑是黄。
历代高僧
![历代高僧](https://img.taocdn.com/s3/m/bb10423aee06eff9aef807e6.png)
历代高僧:虚云眼中的弘一仰大师律行述其行愿以劝世2010年10月28日09:40摘自《人海灯》2010年第1期【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图片来源:资料图弘一大师(1880——1942)为民国中兴南山律学之高僧。
浙江平湖人,俗姓李,名广侯,号叔同。
出家前,多才多艺,诗词歌赋书画篆刻等,无一不精。
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专弘南山律宗,世人称为弘一律师。
虚云大师(1840——1959)湖南湘乡人,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
为民国以来,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2008年10月由河北禅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虚云和尚全集》第四册《文记》收录了虚云大师所作的三篇纪念弘一大师的文章《弘一大师全集序》、《弘一大师事略序》、《弘一大师传》,这些文字十分珍贵,从中我们可以一睹禅宗大德眼中的律宗高僧的形象。
在《弘一大师全集序》中,虚云大师先举例说明释迦牟尼佛在圆寂前曾嘱咐弟子们要“以戒为师”,又引用了世尊所言:“狮为百兽王,威力无比,为敢犯者,惟毛中虱,方渐羸耗,终乃灭亡。
吾法在世间,其威力有如狮王;毁戒比丘,无异狮身之虱。
”狮与虱的譬喻,在于强调僧团持戒的重要性。
在回顾了近世佛道衰微的境况之后,虚云大师表达了他对弘一大师的崇敬:“弘一大师,未出家前,固世所称为翩翩俗世佳公子者也;及既受具,诸缘顿息,灵顶赤足,动止循律,以身作则,追导师之芳踪,振坠绪于末造,影衾无愧,明德在躬,令闻四溢,海宇从风。
于是世之知大师者,无不知有戒法;敬大师者,无不知敬佛法。
荷担如来家务,师非其人欤!”弘一大师去世将近十年(笔者注:此序作于1948年),然而不管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只要听到弘一大师的名字,无不仰慕赞叹。
因此虚云大师写到“今其为世重如是,岂偶然哉?”在《弘一大师事略序》中,虚云大师提到,弘一大师的弟子僧睿等要将《弘一大师事略》刊行嘱托虚老写序,虚云大师回答说:“予非能文者也,何能记?因仰大师律行,述其行愿以劝世。
传承中国历史的僧人有哪些
![传承中国历史的僧人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f49447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9.png)
传承中国历史的僧人有哪些中国佛教是中国人民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世纪传入中国以来,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僧人为了承担维护佛教正统、服务百姓的责任,不辞辛劳、四处奔波。
今天,我们将带领读者了解一些传承中国历史的僧人,看看他们的事迹和贡献。
第一个为大智禅师。
他是唐朝著名的僧人,号称“中国第一禅师”,被誉为“中国禅宗的奠基人”。
他的著作《金刚经》和《心经》至今仍受到崇高的敬仰。
第二个是法门寺的僧人智存。
智存集佛教刑律智慧,在唐朝仪凤司任刑律道行军判官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刑律,并写成相关著作。
在当地群众和官员眼中,他是个公正果断、有仁慈之心的好官。
第三个是明朝文学名家吴承恩,他也是一名僧人。
他的代表作《西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佳作,也是中国的文化精髓。
他通过书中人物的形象,展现了真善美的价值观,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尊敬。
第四个是一位叫慧因的六祖弟子。
他经常奔波于各地传播佛法,开创了一个“五祖慧能”和“六祖慧因”的天下名号,深受广大信徒的敬仰。
最后一个是位于渤海湾岛上的五台山。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拥有深厚的禅宗文化底蕴。
五台山上的僧人常年修行,传承佛教文化,引导信徒追求人生真谛。
总之,中国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传承佛教文化的僧人,他们的业绩和贡献令人钦佩和羡慕。
他们为维护正统、传承文化、服务百姓付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令后人望而生敬。
希望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行事风范,将这些精神财富传承下去,为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少林寺历史上名人
![少林寺历史上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286036124431b90d6c85c77b.png)
少林寺历史上名人周隋间少林寺有菩萨僧(带发修行)一百廿人,著名的有慧远(532~592)、洪遵(530~680)、灵斡(535~612)等。
慧远曾从僧稠学禅,隋时出任洛州沙门都维那,开皇七年(587年)奉敕入长安。
洪遵约于551年入少林寺,从道云攻律学。
道云著有《四分律疏》九卷,洪遵扣其关户。
后北上邺都,依止道晖。
大象二年再入少林,亦于开皇七年奉敕入长安大兴善寺。
十一年中(591年)共印度僧译经;十六年(596年)敕立为“讲律众主”。
他的弟子,开启了唐代律学的相部宗(法砺)及东塔宗(怀素)。
隋文帝开皇年中(581~600年),下诏将柏谷屯一百顷田地赐给少林寺。
大业末年,天下大乱。
山贼曾攻入少林寺,遭到僧众的抵抗,便纵火焚烧了塔院。
奇怪的是埋葬跋陀的“灵塔”(木制)却不起火,得以保存下来。
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在洛称帝,号“郑国”,派其侄王仁则扼守柏谷屯,改为州。
武德四年四月廿七日(621年5月23日),少林寺上座善护、寺主志操、都维那惠、寺僧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等十三位僧人,在城内州司马赵孝宰等配合下,里应外合,夺取了州城,擒拿了王仁则,归顺了秦王李世民。
秦王派王君廓占领了这个军事要塞州城。
三天后,李世民派李安远持秦王教书,往少林寺宣慰。
这就是传说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的来源。
后来,秦王下令将柏谷屯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赐给少林寺。
武德五年(622年),因少林寺原属“伪郑”之地,被下令废,这是少林寺第二次被废。
但是,少林寺僧因有“翻城之功”,不伏减省,上表申诉。
至武德七年七月(624年)才获敕“依旧置立“。
八年二月(625年)土地登记时,又错误地注明为“口分田”,直到贞观六年(632年),才改正为“赐田”。
又依《均田令》,每位和尚还可以分得“口分田”30亩,赐田和口分田,是少林寺的财政来源。
经过“贞观之治”,少林寺走向繁荣。
这时的少林寺依地势高卑分为上方(西台)、下方,共有十二院。
禅宗历史上重要人物一览表
![禅宗历史上重要人物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e02e82a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d.png)
禅宗历史上重要人物一览表1菩提达摩(中国)——禅宗的开创者2 慧可(公元645-728年),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之一,唐代高僧,曾师从道安大师。
3. 僧璨(公元645-738年),中国佛教禅宗二祖,曾师从慧可。
唐代高僧,被誉为“中国佛教第一论师”。
4. 道信(公元656-704年),中国佛教禅宗三祖,曾师从僧璨。
5. 弘忍(公元657-774年),中国佛教禅宗四祖,曾师从道信。
6. 慧能(公元638-714年),中国佛教禅宗五祖,曾师从弘忍。
慧能(六祖)——禅宗顿悟派创始人,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怀让(公元687-740年),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曾师从慧能。
8 玄觉(公元694-759年),中国佛教禅宗七祖,曾师从怀让。
9. 鉴真(公元684年-944年),日本佛教禅宗创始人之一,曾师从玄觉。
鉴真——唐代高僧,是日本佛教的开创者,领导修建了日本最早的佛教寺庙——东大寺。
10 道圆(公元747-805年),日本佛教禅宗二祖,曾师从鉴真。
11 雪窦重显(公元763年-910年),中国佛教禅宗八祖,曾师从道圆。
12. 义净——唐代高僧,翻译了《大唐西域记》等经典著作,被誉为“唐代佛教第一翻译家”。
翻译了《南海寄归传》等经典著作,被誉为“唐代旅行文学第一人”。
13. 玄奘——唐代高僧,是佛教史上的“千佛之师”,翻译了《大般若经》等经典著作,对中国佛教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 慧思——梁代高僧,提出了“四教合一”的思想,对中国佛教的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5 赵州禅师——唐代高僧,提出了“吃茶去”的名言,对中国佛教的禅宗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16. 茗山禅师——明代高僧,提出了“即心即佛”的思想,对中国佛教的禅宗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17荣西——藏传佛教重要祖师,对藏传佛教影响巨大。
18. 印光——中国佛教近代史上重要人物,主张“净土法门”。
19 藕益——中国佛教现代史上重要人物,主张“法相唯识”。
南通狼山法乳堂十八高僧像介绍
![南通狼山法乳堂十八高僧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8c15b8b52d380eb63946d41.png)
南通狼山法乳堂十八高僧介绍南通狼山有个法乳堂,其中有三宝,一是十八高僧瓷砖像、一是玉佛、一是郑板桥的匾“十指成林”。
而导游在讲解十八高僧像的时候往住都是一带而过,并未作详细介绍,可能很多导游自己都不清楚那十八个人对中国佛教界作出的贡献和在中国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今天我特意整理了一下,仅供参考指正。
欢迎拍砖!(逆时针方向)1、安世高,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
他本名清,是安息国的太子,博学多识,信仰佛教。
当轮到即位的时候,他让位给叔父,出家修道。
他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游化西域各地;于汉桓帝建和初年(147),辗转来到中国洛阳,不久即通晓华语。
那时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已有相当时期,在宫廷内和社会上都有一些信徒。
他们虽主要奉行祭祀,祈求福德,但也有切实修行的要求。
安世高就为他们译出有关止观法门的种种经论。
译事大概到灵帝建宁中(170年左右)为止。
随后,他游历了江南的豫章、浔阳、会稽等地,后来各地就流传有关于他的神奇故事。
他晚年的踪迹不详,在华活动前后约三十年。
安世高译出的书,因为当时没有记载,确实部数已不可考。
晋代道安编纂的《众经目录》,列举所见过的安世高译本,才加著录,共有三十五部、四十一卷。
其后历经散失,现存二十二部、二十六卷。
其中,《七处三观经》大概在道安(312—385)以后就成为两卷本,而误收《积骨经》和杂经四十四篇于内,未加区别;现经今人考订,特将那两种分列出来。
另外,从翻译用语等对勘,《五阴譬喻经》、《转法轮经》、《法受尘经》、《禅行法想经》四部是否世高所译,尚有问题。
又《四谛经》一种,道安也说它好象是世高所撰,但现勘是译本。
安世高的翻译,有时用口述解释,由他人执笔成书。
这属于讲义体裁,在道安目录里著录了《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便是这一类。
此书在别的经录也称为《安侯口解》。
这因世高原来是王族出身,西域来华的人都叫他安侯,所以经录家就沿用了。
还有魏吴时代(220—280)失译本单卷《杂阿含经》,共收二十七卷,《七处三观经》、《积骨经》也在其内,译文和世高余译很接近,唐代智昇《开元释教录》就说它像是世高所译,但未见旧录记载,还不能确定。
我国12位出家高材生,震惊了谁
![我国12位出家高材生,震惊了谁](https://img.taocdn.com/s3/m/bdf7959784868762caaed5ab.png)
我国12位出家高材生,震惊了谁?1.释常善,俗名史玉庆,生于1962年8月,河北邯郸武安人。
中国石油大学本科毕业,后于大庆石油学院任教。
1987-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系读外经所87级研究生。
毕业后前往上海创业,通过积累开办了投资公司和复旦大学新技术发展公司,资产颇丰、生活幸福。
因悲悯众生,不忍众生于三界火宅中轮回故,2009年毅然净身出户,出家弘扬般舟三昧。
发大悲愿代一切有情无情众生受一切苦、一切业、一切难、一切报,炽燃身心、身受剧痛而不悔。
现任宝峰寺、金禅寺、延古寺等多家寺院的主持。
2.释大安,俗名魏磊,生于1959年3月,江西南昌人。
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江西大学读本科;1982年9月——1985年7月,在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任助教;1985年9月——1987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研究生;1987年9月——1991年12月,在北京警察学校理论部任讲师;1992年2月——1999年12月,在中国金融学院理论部任副教授;2000年2月——2001年8月,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授;2001年9月——现在,出家为僧,现为江西庐山东林寺代住持。
1994年9月始,被聘任为中国佛学院教授,主讲净土宗。
2000年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任教授。
2001年9月出家为僧!2002年代理东林寺住持职务。
2011年12月11日任东林寺住持、方丈。
3.明证法师,1949年4月27日生于内蒙古包头市,先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中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
因受《六祖坛经》的影响,决志出家修行。
1977年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学教语文;1993年2月在赵州祖庭柏林禅寺披剃于净慧法师座下;同年8月在河南白马寺受具足戒,回寺后任监院。
4.释大愿,1971年出生,原籍湖南,湖南财经学院毕业。
1988年大愿法师就读于湖南财经学院;1990年8月依湖南岐山仁瑞寺天柱老和尚座下剃度;1995年农历四月初八大愿师升座荣任仁瑞寺方丈,时年24岁,成为了中国佛教界中最年青的方丈大和尚之一;2004年农历四月二十五,大愿升座荣任四会六祖禅寺首任方丈。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高僧”(排名不分先后)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高僧”(排名不分先后)](https://img.taocdn.com/s3/m/2368693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2.png)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高僧”(排名不分先后)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著名的“十大高僧”,他们道行高深,传播佛教文化,受到人们的敬仰。
一、支道林(314年—366年),本名支遁,以字行,俗姓关,是东晋著名的高僧和佛教学者,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
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便对佛理有所造诣,曾隐居余杭山,专心研究经书,他的风度和学问受到王羲之、谢安、孙绰、李充、许询等人的高度赞许。
与龙树菩萨相媲美。
二、法显(334年—420年),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高僧,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而且还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主要是取经和翻译,也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一个关键点和转折点。
展开剩余78%三、鸠摩罗什(344年—413年),博通大乘小乘。
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是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是世界著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
其译经和佛学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称“什门四圣”。
四、菩提达摩(?年—536年),原名菩提多罗,后改名菩提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民间习惯尊称达摩祖师,开创东土第一代禅宗传佛心印,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
五、智顗(538年-597年),俗姓陈,字德安。
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智顗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发明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
他成为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的始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六、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
中国历代高僧
![中国历代高僧](https://img.taocdn.com/s3/m/a099343a31126edb6f1a109c.png)
中国历代高僧简介自公元67年(东汉明帝8年)第一位印度著名经典学者摄摩腾.竺法兰首次来中国传佛法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这期间中国佛教界出现了很多高僧,他们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深远。
这套《高僧传》的创作选题是自东汉明帝8年,即公元67年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首次来中国传佛法,至1942年弘一大师李叔同圆寂的1875年间,其中最著名的24位高僧的生平业绩。
这套壁画是目前我国寺庙中唯一的一套表现中国历代高僧的工笔重彩壁画。
下面按时间顺序给大家做一简介。
(1)摄摩腾.竺法兰(生卒年不详)图:烈火真经古印度著名经典学者,公元67年首次来中国洛阳传佛法。
当时中国社会信奉儒、道,对他们传来的佛经,持怀疑否定态度。
于是他们举行了一次大法会,上自明帝下至百姓,满城轰动。
他们将儒、道、佛的书都放进火堆中。
结果,儒、道经书皆成灰烬。
而只有佛经反而变得更加新净,二人又跃入烈焰中,做出各种惊人姿态。
后来有个成语“烈火真经”、“不可思议”的典故即出于此。
(2)安世高(生卒年不详)图:东行弘法古安息国王太子(今伊朗),聪明绝顶,通鸟兽言,后将王位让于叔父,出家为僧。
公元147年,东越大漠辗转来到中国。
系统翻译介绍小乘教义,是中国佛教译经事业的奠基人。
在中国20多年,先后翻译了佛经34部、40卷。
灵帝末年(189)避乱江南,经庐山到广州,终于会稽。
(3)释道安(312—385)图:释道安拒封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人称“印手菩萨”。
12岁出家,24岁拜学高僧佛图澄,主张僧尼悉以“释”为姓,他在王重寺传法授学僧众数千人,影响很大。
秦王苻坚除向他询教佛法,还常向他询政。
当时北方的苻坚和南方的晋帝都高官厚禄争请,他不为所动。
对奠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功绩和卓越的见解,成为一世师表。
(4)佛图澄(232-348)图:佛图澄止杀西域龟兹人(今新疆库车一带),西晋永嘉四年(310)到洛阳,以鬼神方术深得石勒、石虎信任。
武林十大名僧
![武林十大名僧](https://img.taocdn.com/s3/m/a04b3906cc7931b765ce154c.png)
武林十大名僧武林十大名僧前言:既然是写十大名僧,而不是十大高僧,自然是以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作为此文的重要参考依据。
金庸笔下的和尚最多,有名的和尚也最多,所以,有六人入选。
古龙笔下的和尚大多是道具,只有老实和尚和妙僧无花各具特色,入选。
温瑞安写的和尚也多,象大肚和尚,少林天正,扫残等,但名气都不大。
扫残五僧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勉强入选。
梁羽生笔下的和尚没什么特色,入选一人。
黄易的什么了空、四大圣僧等,连法名都记不全,落榜。
有人又问,尼姑算不算和尚?如果算的话,灭绝、独臂神尼、红袖神尼等就应该列入侯选人名单。
这个问题太难回答,虽然我很希望把灭绝选进来,但这样一来就比较麻烦,想想还是算了。
少林无名僧(金庸《天龙八部》)嵩山少林寺藏经阁服事僧,不知其姓名,亦不知其年龄籍贯。
自言在少林出家四十余年,但其人老迈,长须全白,应是中年出家。
然武功卓绝,人不可敌,一掌将萧远山、慕容博打成龟息。
受盖代英雄萧峰全力一掌,只受轻伤。
浑不似是血肉之躯。
人或誉之为我佛化身。
武功:**********(最高五星,但无名僧实在太高,给十颗星)佛法:*****神秘度:*****知名度:*****人气:*****大理一灯大师(金庸《射雕英雄传》)原名段智兴,云南大理国之主。
人称南帝,中原五绝之一。
因情感失意,出家避位为僧,是为一灯。
精通一阳指,先天功。
曾收铁掌帮帮主裘千仞为徒。
三次参加华山论剑,第一次输给王重阳,第二次中途退出,第三次只排序,不比武,人称南僧。
原应是绝顶人物,但在与瑛姑、周伯通之间的三角恋中,表现不尽如人意。
狠心不救瑛姑之子,实非一代雄主高僧所为。
武功:*****佛法:*****神秘度:*****(皇帝出家,在一般眼里有够神秘)知名度:*****人气:*****少林觉远(金庸《倚天屠龙记》)少林藏经阁僧人,武当开山祖师张三丰的师父。
长身玉立,恂恂全儒雅,象书生多过象和尚。
深研九阳真经,一身内力之强,世罕有其匹。
曾大败前来少林寺挑战的昆仑三圣何足道。
中国“十大”历史人物大全
![中国“十大”历史人物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e52c72bf111f18582d05a0d.png)
中国“十大”历史人物大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大全本文转载自社会糗事大百科《中国“十大”历史人物大全》十大明君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开疆扩土---刘彻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风流倜傥---乾隆十大昏君暴虐之君---商纣王亡国之君---胡亥傀儡皇帝---汉献帝白痴皇帝---司马衷名义皇帝---唐高宗苦难皇帝---明思宗儿皇帝----石敬瑭杀兄弑父---隋炀帝异国囚徒---宋徵宗淫君之首---明武宗十大宦官指鹿为马---赵高借刀杀人---石显诌媚有术---和士开忠诚老奴---高力士宦官监军---鱼朝恩六贼之首---童贯阉国英豪---郑和立地皇帝---刘瑾宦官第一---魏忠贤第一奴才---李莲英十大奸臣谮忠祸吴---伯喜朝廷叛逆---刘濞弑君跋扈---尔朱荣盛唐大奸---杨国忠三起三落---蔡京一代国贼---张邦昌生财有道---阿合马马屁天王---严嵩跋扈第一---鳌拜第一贪官---和伸十大宰相成就霸业---管仲芝过昭著---李斯开国丞相---萧何权术之王---曹操千古名相---诸葛亮知人善任---狄仁杰佐定天下---赵普北国卧龙--耶律楚材独裁良相---张居正十大名臣天下归心---周公改革斗士---商鞅流芳千古---房玄龄千秋镜鉴---魏征改革大师---王安石治国奇才---刘晏第一清官---于成龙扶棺谏君---海瑞千古完人---曾国藩千秋功罪---李鸿章十大阴谋家伪忠伪孝---王莽豪强独夫---董卓虚伪狡诈---司马昭口蜜腹剑---李林甫外憨内奸---安禄山反复无常---朱温汉奸鼻祖---秦桧湖上平章---贾似道红颜一怒---吴三桂窃国大盗---袁世凯十大谋略家谋略始祖---姜尚忍辱膑脚---孙膑纵横捭阖---苏秦强秦弱楚---张仪远交近攻---范睢一代谋圣---张良精计奇谋---王允算无遗策---郭嘉缔造明朝---刘基佐清入关---范文程十大才女史笔千秋---班昭名垂千古---蔡文姬凤仪高迈---谢道韫雁过留声---薛涛道观哀艳---鱼玄机出水芙蓉--花蕊夫人词国俊杰---李清照断肠英女---朱淑真纺织大师---黄道婆巾帼英雄---秋瑾十大美女倾国倾城---妲已一笑亡国---褒姒绝代佳人---西施色情间谋---貂蝉千古留名---王昭君花中魁首---赵飞燕闭月羞花---徐艳华多才风雅--上官婉儿忠于爱情---杨贵妃秀色煞人---萧观十大名妓天生尤物---绿珠傲骨持洁---苏小小绝代名妓---李师师天生尤物---柳如是风尘奇葩---董小宛红颜祸水---陈圆圆诗禅三味---顾媚桃花遗恨---李香君千秋侠妓---小凤仙花国状元---赛金花十大后妃野鸟皇后---吕雉挽歌圣手---王政君魂断金城---贾南风太和改制---冯氏独孤奇妒---伽罗乱世惊鸿---张氏铁马红颜---萧燕燕垂帘风流---刘娥草原之花--布木布泰铁血太后---慈禧十大商人富甲陶朱---范蠡营国巨商---吕不韦官商大鳄---桑弘羊实业巨子---张骞商界巨擘---盛宣怀第一商人---胡雪岩火柴大王---刘鸿生家族首富---孔祥熙地产大王---徐润双栖勇士---章乃器十大才子盛世文豪--司马相如诗名天下---谢灵运唐代诗鬼---李贺天才浪子---李商隐百代文宗---刘禹锡一生风流---唐伯虎人间大隐---李渔第一才子---纪晓岚大清奇才---张之洞浪漫诗僧---苏曼殊十大思想家道家鼻祖---老子百世师表---孔子东方亚圣---孟子无神先师---王充心学大师---王守仁传统叛逆---李贽经世匹夫---顾炎武光耀百世---龚自珍放眼世界---魏源维新志士---康有为十大文豪伟大诗人---屈原史家第一---司马迁才高八斗---曹植冲天大鹏---李白诗中圣哲---杜甫诗坛领袖---白居易文坛全才---苏轼驰骋疆场---陆游剧作大师---汤显祖红楼绝唱---曹雪芹十大高僧取经第一---法显译经大师--鸠摩罗什不幸经僧---真谛智者大师---智凯饮誉华夏---玄奘著名唐僧---义净禅宗祖师---惠能以法济世---法藏丈量地球---一行六次东渡---鉴真十大豪杰王侯无种---陈胜书生使节---班超乱世英豪---李密北国侠士---窦建德冲天太保---黄巢飞虎将军---辛弃疾乱世闯王---李自成女中英雄---王聪儿天国之王---洪秀全天国骁将---石达开十大将帅兵家鼻祖---孙武常胜将军---白起统一六国---王翦一代兵仙---韩信横扫匈奴--西汉双壁传奇人物---李靖再造唐朝---郭子仪悲剧英雄---项羽英名长存---岳飞开国第一---徐达十大科学家通天知地---张衡医家方祖---张仲景数学泰斗---祖冲之笔注华夏---郦道元长寿药王---孙思邈科学巨星---沈括天文巨子---郭守敬华夏神医---李时珍中西会通---徐光启启蒙先驱---宋应星。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https://img.taocdn.com/s3/m/92d2c81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bd.png)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盛行,历代名僧无数,有以佛教为主闻名(译经、讲解、取经、传法之类),也有以非佛教为主闻名(比如道佛结合、诗书画、科学、政治之类)。
本博文为大家讲述我国历史上十大著名名僧。
1.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支遁(314-366年),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本姓关。
陈留(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
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
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至建康(南京市)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
注《庄子·逍遥游》,见解独到。
后于剡县(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
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
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
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
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大家之一。
其他著作有《释即色本无义》等。
2.取经第一,佛教革新——法显法显(334—420年),俗姓龚,平阳武阳(长治市襄垣县)人,东晋高僧,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法显六十多岁的高龄,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结伴,从长安出发西行。
至张掖,又遇见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共进至敦煌。
敦煌太守李浩,供给法显等五人渡流沙河,经鄯善,至乌耆国。
与法显同行的僧人,或至高昌,或至罽宾,法显与其他三人则渡过葱岭,到达北天竺。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3年,于义熙九年(412年)归国。
3.译经大师,三论之祖——鸠摩罗什鸠摩罗什(344-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摩罗什婆,简称罗什。
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新疆库车县)。
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高僧佛教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印度,在中国十分的盛行,拜佛人数量庞大。
弘扬佛法就有四大名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得道高僧也蛮多的。
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国历史上十大着名高僧。
1.都城名士,山林玄僧——支道林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亦曰林公,别号支硎。
东晋高僧,陈留人,善草隶,好畜马。
魏晋时代,玄学流行,名士清谈,蔚然成风,支遁精通老庄之说,佛学造诣也很深,他家世代崇信佛教,年曾着《圣不辩之论》,《道行旨归》,《学道戒》等论书,在《即色游玄论》中,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之盾爱马图。
2.取经第一,佛教革新——法显法显(334年—420年),俗姓龚,平阳武阳(今长治市襄垣县)人,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显六十多岁的高龄,与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结伴,从长安出发西行。
至张掖,又遇见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共进至敦煌。
敦煌太守李浩,供给法显等五人渡流沙河,经鄯善,至乌耆国。
与法显同行的僧人,或至高昌,或至罽宾,法显与其他三人则渡过葱岭,到达北天竺。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3.译经大师,三论之祖——鸠摩罗什鸠摩罗什(344-413),一译“鸠摩罗什(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
祖籍天竺,混血,出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家世显赫,其祖上世代为相,倜傥不群,驰名遐迩。
鸠摩罗什自幼天资超凡,半岁会说话,三岁能认字,五岁开始博览群书,七岁跟随母亲一同出家,曾游学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深究妙义。
他年少精进,又博闻强记,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
博通大乘小乘。
精通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并能熟练运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师第一人,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位列四大译经家之首,翻译学鼻祖,语言学大师。
东晋太元八年(384年),太祖吕光取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甘肃凉州,鸠摩罗什在甘肃凉州待一十七年弘扬佛法,学习汉文,后秦弘始三年(401)入长安,至十一年(409)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
总计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其中“三论”(《中论》、《十二门论》、《百论》)为三论宗主要依据;《成实论》为成实学派主要依据;《法华经》为天台宗主要依据;《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所依“三经”之一。
鸠摩罗什是世界着名思想家、佛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是中国佛教八宗之祖。
其译经和佛学成就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
着名弟子有道生、僧肇、道融、僧叡,合称“什门四圣”。
4.一世祖师,传奇人物——菩提达摩菩提达摩是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据《续高僧传》记述,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通彻大乘佛法,为修习禅定者所推崇。
北魏时,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
当时对他所传的禅法褒贬不一,约当魏末入寂于洛滨。
据《景德传灯录》着作有《少室六门》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种。
还有敦煌出土的《达摩和尚绝观论》、《释菩提达摩无心论》、《南天竺菩提达摩禅师观门》等,大都系后人所托。
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昙林等。
5.智者大师,天台创始——智顗智顗(公元538年农历2月16日-公元597年农历8月3日),中国佛教天台宗四祖,也是实际的创始者。
俗姓陈,字德安。
隋代荆州华容(今湖北监利县)人,祖籍颖川(河南许昌)。
世称智者大师、天台大师。
七岁即好往伽蓝,诸僧口授普门品一遍,即诵持之。
年十八,投果愿寺法绪出家。
未久,随慧旷学律藏,兼通方等,后入太贤山,诵法华、无量义、普贤观诸经,二旬通达其义。
陈天嘉元年(公元560年),入光州大苏山,参谒慧思,慧思为示普贤道场,讲说四安乐行,师遂居止之。
一日,诵法华经药王品,豁然开悟。
既而代慧思开讲筵,更受其付嘱入金陵弘传禅法。
于瓦官寺开法华经题,从而树立新宗义,判释经教,奠定了天台宗教观之基础。
6.饮誉华夏,西游美名——玄奘玄奘(602年~664年),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
玄奘的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
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7.名扬海外,禅宗六祖——惠能惠能,中国禅宗的创始人。
据《新兴县志》记载,惠能(638—713年),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
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其父行瑫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被贬官流放至新州为民,寓于新州南14公里夏卢村,后与朗村女子李氏结婚。
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惠能诞生,开元元年(713年)阴历八月初三日,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
六祖圆寂的国恩寺成了禅宗顿教三大祖庭之一,有“中国禅宗发源地”与“岭南第一禅宗圣域”之称,名扬海内外。
六祖与孔子、老子被称为“东方三大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们的塑像被陈列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供世人瞻仰。
他完成佛教的中国化、世俗化、平民化,使禅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唐宋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
惠能的禅宗思想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倡导的修心养性,与人为善,忠孝忍让伦理道德,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有积极意义。
8.丈量地球,密宗领袖——一行一行(683年~727年),佛法名号。
中国唐代着名的天文学家和释学家,本名张遂,一说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一说魏州昌乐人(今河南省南乐县)。
唐高宗弘道元年生于武功县,玄宗开元十五年卒于长安华严寺。
张遂的曾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谨。
其父张擅为武功县令。
张氏家族在武则天时代已经衰微。
张遂自幼关中,刻苦学习历象和阴阳五行之学。
青年时代即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长安。
为避开武则天侄的纠缠,剃度为僧,取名一行。
先后在嵩山、天台山、当阳山学习释教经典和天文数学。
曾翻译过多种印度佛经,后成为佛教一派——密宗的领袖。
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后,李唐王朝多次召他回京,均被拒绝。
直到开元五年(公元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携其叔去荆州接,他才沿商於古道唐朝山南漕运丹水线经商州(商州铜佛龛),回到长安。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据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报日食不准,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
一行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9.僧界狂人,草书之圣——怀素怀素(公元725年-公元785年)唐书法家,字藏真,俗姓钱,幼年好佛,出家为僧,僧名怀素,长沙人(另一说零陵人)。
精勤学书,以善狂草出名,是书法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
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
怀素代表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
10.和尚军师,袈裟谋臣——姚广孝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
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
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
苏州人。
元末明初的政治人物、诗人,明成祖朱棣自燕王时代起的谋士、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
始终未曾放弃成就大业的抱负,追求功利,仰慕元初僧人出身的开国功臣刘秉忠,欲成开国建业之功。
谋划“靖难之役”帮朱棣从侄子手中夺得大明江山。
朱棣即位,复姓,赐名广孝,授太子少师。
广孝一直不蓄发,不娶妻,为出家之人,八十五岁病故,葬于北京房山崇各庄,现有墓塔留存。
有“政治和尚”,“黑衣宰相”之称。
为“北郭十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