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上课
秋瑾《满江红》教学课件
![秋瑾《满江红》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2a98a58e9951e79a892729.png)
秋瑾又是中国近 代文学史上杰出 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 婉细腻”,又有男 儿的“豪迈劲 爽”,刚柔相济, 阴阳相和,体现了 一种“中和之美” 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风雨亭
十余次的迁坟过程 中,秋瑾的好友吴芝瑛、 徐自华费劲了心思。
终于在1981年9月,将秋 瑾遗骸葬于杭州西泠桥 畔,修了墓地,同时建 了一座纪念亭,命名为 风雨亭。 今中外名人迁墓屡有,
然如秋瑾那样迁移十次以 上的,实属罕见,名副其
实迭尽风雨沧桑。
秋瑾墓
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 区白堤尽头西泠桥畔。 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 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 “巾帼英雄”四字。 背面立有吴芝瑛、徐 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 石。
中秋节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冲 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 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 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 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 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 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 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 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 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 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 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 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 浙江绍兴轩亭口。被捕后没 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 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 个字。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 景、感事抒怀、思 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 志改天换地的革命 豪情,充满了对祖 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上片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 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 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 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 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结婚后那八年婚姻 生活的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
![秋瑾《满江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c8c8c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4.png)
秋瑾自幼聪慧好学,受到良好 的教育,后嫁给一位富商之子 ,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
革命之路
秋瑾不满于当时的社会状况, 逐渐投身于革命事业,成为辛 亥革命的重要人物之一。
牺牲与影响
秋瑾最终因参与革命活动被捕 ,英勇就义,成为民族英雄, 激励了无数人投身于民主革命
。
秋瑾的文学成就
诗歌创作
《满江红》
表达情感
上片中“去去”、“渺渺”、“脉脉 ”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无奈 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暗示了作者 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词的下片解析
抒发情感
下片中,作者的情感更为浓烈,通过“空庭”、“故国”、“长门闭”等词语 ,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 望。
描绘人物形象
秋瑾《满江红》PPT课 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CONTENTS
目录
• 秋瑾简介 • 《满江红》的创作背景 • 《满江红》的内容解析 • 《满江红》的影响与评价 • 秋瑾的其他作品展示
CHAPTER
01
秋瑾简介
秋瑾的生平
出生背景
秋瑾出生于清朝末期,是浙江 绍兴人,家庭背景较为优越。
秋瑾是近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 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
这首诗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饱满的热 情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她对国 家民族的关切和忧虑。
文学地位
思想内涵
秋瑾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她的 作品被选入多种文学教材,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瑾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 们的思想追求和价值取向。
赏析
这些词语描绘出一种离别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通过这些词 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7252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f.png)
比喻手法
词中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如“身不得男儿列,心却 比男儿烈”、“莽红尘何处觅知音”等,使得词意 更加生动、形象。
抒情方式
全词以豪放、激昂的抒情方式为主,直接抒发作者 的爱国情感和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同时,也通过 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时局的担忧 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读者情感共鸣点挖掘
爱国情怀
诗歌中强烈的爱国情怀能够激发 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到诗人
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
壮志未酬
秋瑾在诗中所表达的壮志未酬的情 感,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尤其是 那些同样怀有远大抱负的人。
女性意识
秋瑾作为女性诗人,在诗中展现出 强烈的女性意识,呼吁女性独立自 主,这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现代价值观对诗歌情感认同
爱国主义
在当今社会,爱国主义仍然是重要的 价值观之一。秋瑾在《满江红》中所 表达的爱国情怀,符合现代社会的价 值取向。
追求自由与平等
坚韧不拔的精神
秋瑾在诗中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即使面对困境也毫不退缩。这种精神 品质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受到推崇和尊 重。
秋瑾在诗中呼吁女性独立自主,追求 自由和平等,这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相契合。
3
教师引导
老师对学生的想法和计划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 供一些实际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将所学应用 到实际生活中。
THANK YOU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抒发作者不愿做女子,渴望像男子一样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 情壮志。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进一步强调作者内心的豪情和壮志,虽身为女子,但心志却 比男子还要刚烈。
满江红秋瑾优秀教案ppt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教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468a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6.png)
原文朗读及注释
01
朗读全文,注意字音、节奏和韵 律。
02
对难懂的字词进行注释,如“满 江红”、“小住”、“殊未屑” 等。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描述诗人在京城的孤独生活和中秋佳节的思念之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以黄花喻指诗人自己,表达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孤独的心境。
秋瑾生平及创作背景
秋瑾
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 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创作背景
《满江红·小住京华》作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的初冬,当时,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居住北京,因王子 芳做了户部主事,秋瑾也跟着丈夫迁居北京,离开了 家乡山清水秀、生活恬静、能和姐妹们一同饮酒赋诗 的日子,来到一个陌生的、没有亲人的京城,从此过 上了满洲贵妇人的生活。在闺房中的孤独生活,使秋 瑾难以忍受,“分付与春知”的想法油然而生。
她的诗歌和散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传播,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 贡献。
秋瑾的作品激发了国际读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 合。
中外文化碰撞与融合思考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外文化不可避免 地会发生碰撞与融合。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传播和弘扬本民 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 发展。
04
诗词鉴赏与对比阅读
Chapter
满江红与其他同类作品比较
题材相似
满江红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等作品都表达了爱国 情怀和对时局的担忧。
风格迥异
秋瑾的《满江红》语言刚健、清新,而岳飞的《满江红·怒 发冲冠》则更显豪放、激昂。
时代背景不同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e349ffbb4cf7ec4bfed009.png)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 9日,吴玉 章为秋瑾烈 士题词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满江红
秋瑾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 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 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 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他总是给我惹麻烦,又让我没有面子, 我不喜 欢父亲 ,更不 喜欢变 傻后的 父亲。 可我越讨厌,傻父亲好像就越喜欢我。 后来干 脆每天 就在学 校门口 等我放 学,像 个小孩 一样黏 着我, 对我撒 娇耍赖 ,说我 不在家 他就难 过,他 想每天 见到我 。 我很生气,心想您可是从来都不会来学 校接我 的,从 幼儿园 开始就 没来过 学校一 次,同 学们都 以为我 是没有 父亲的 单亲家 庭,现 在倒好 ,我不 需要了 ,您却 每天跑 过来, 那么大 年纪, 还要像 个小孩 子,拉 我的手 ,说想 我。 为了不让其他同学知道我有一个傻父亲 ,我只 能等到 天黑再 出去, 没想到 他竟等 着我到 天黑, 在夕阳 的最后 一抹余 晖中, 他佝偻 的身躯 渐渐成 为一道 黑色的 剪影。 我的鼻 子突然 酸了一 下,一 种说不 出的感 觉在心 里蔓延 ,很奇 怪。我 终于妥 协,同 意他在 学校附 近的那 条偏僻 小路等 我,他 开心的 蹦起来 ,却跳 不高, 还差点 摔倒。 回家的路上,他总要牵着我的手,就像 小时候 我牵着 母亲的 手一样 。我从 一开始 的排斥 到渐渐 习惯, 想想这 样也好 ,至少 他不会 再管着 我了, 他现在 不过是 一个五 六岁的 孩子, 又不能 对我造 成“威 胁”, 我何必 对一个 孩子计 较。
《满江红》秋瑾课件完美版
![《满江红》秋瑾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7fb6c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1.png)
•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
2021/5/27
1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 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 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 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以。既然已成既然,何必再说何必。想念是人最无奈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你受的苦,会照亮你的路。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
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温暖而不炙热,覆盖我所有肌肤。由起点到夜晚,由山野到书房,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很简单。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路牌。 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说并用程这为再年余生,风雪是你,成多每内
百分百的话那就不是选择了而是正确答案了,一半一半,选哪一半都很困难,所以这才是选择。跟着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好。眠。我倾尽一生,囚你无期。择 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断一根琴弦,歌一曲离别。我背弃一切,共度朝夕。 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在幸福进行时却患得患失。 路过的已经路过,留下的且当珍惜 我相信,真正在乎我的人是不会被别人抢走的,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我还是相信,星星会说话,石头会开花,穿过夏天的木 栅栏和冬天的风雪之后,你终会抵达!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每个清晨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提醒我,若不学会遗忘,就背负绝望。 那一 年夏天的雨,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给我美丽的晴空,我们都有小小的伤口,把年轻的爱缝缝又补补,我会一直站在你左右,陪你到最后的最后。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是这样 的结局,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会那样的奋不顾身。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因为有了因为,所以有了所
17.(上课用)《满江红》(秋谨)
![17.(上课用)《满江红》(秋谨)](https://img.taocdn.com/s3/m/6df0cad6da38376baf1faeaf.png)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 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 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 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 寓居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 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 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相关评论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纪念场所
秋瑾烈士 纪念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95年,19岁的她跟 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 湘潭首富、曾国藩的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表弟王殿丞。王见秋 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 瑾生得秀美端庄,聪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 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母之命,媒妁之言。 礼给儿子王廷钧jūn提 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 亲。 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 迎了过去。
满江红
秋瑾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与周恩来、鲁 迅并称为“绍兴三杰”。原名闺 瑾,字璇卿,自号竞雄,别号鉴 湖女侠.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 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 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 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 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 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翻译: 因为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 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你能看出诗句化用了哪些典故吗?作用?
秋瑾《满江红》课件
![秋瑾《满江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b384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e.png)
10
写作背景
•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 随夫入京。
•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 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 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 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 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 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 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 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 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 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 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 回首肠堪断!
22
•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
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
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
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14
赏析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深入浅
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
• 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16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17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18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9 日,吴玉章 为秋瑾烈士 题词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fc2b1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0.png)
跨文化交流中的女性形象传播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女性形象在媒体、广 告等领域的传播和影响。
跨文化交流中的女性话题热点 探讨跨国婚姻、国际劳务输出等跨文化交流现象 中的女性话题和争议。
3
跨文化交流中的女性权益保障 分析中西方女性在跨国婚姻、国际劳务输出等方 面的权益保障现状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 思考
女性文学发展历程回顾
古代女性文学
从《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到唐宋女性词人的崛起,探讨古代女性 文学的独特魅力和社会背景。
近现代女性文学
介绍近现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如秋瑾、冰心、丁玲等, 分析女性文学的转变和发展。
当代女性文学
概述当代女性文学的多元发展趋势,探讨女性写作在当代社会中 的地位和影响。
01
东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古代女诗人的自我意识到近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02
西方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主义思想到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
03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觉醒比较
比较中西方女性在自我认知、性别平等观念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其背后
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中的女性话题探讨
1 2
红日、红霞
象征革命胜利的曙光,表达词人对 革命成功的热切期盼。
音韵美与节奏感
音韵和谐
运用押韵、平仄等音韵技巧,使 词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
美。
节奏感强
通过长短句的结合,形成起伏跌 宕的节奏感,增强词作的感染力。
豪放中见细腻
在豪放的词风中融入细腻的情感 表达,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04 跨文化对比研究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时代背景等 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背 景。
满江红-秋瑾优秀上课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上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278c8eeff9aef8941e069d.png)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
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
十五首,攻二百四十余首。如以
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
分为前后期。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 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 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 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 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 “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 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 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 向革命路的决心。
主题
这首词写出她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 被人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忿忿不平,表 现她侠义满胸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 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封建压迫,要求 男女平权的思想。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 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的复杂心情。
满江红
巾帼英雄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1877-1907)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璇卿), 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 (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 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 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1877-1907)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 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 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 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 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 口,时年32岁。丈夫是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富绅之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30fa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0.png)
03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
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和激昂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分析秋瑾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她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
女性独立意识觉醒和性别平等观念倡导
逐句注释
对诗词中的难词、生词进 行详细注解,帮助学生理 解。
全文翻译
提供准确、流畅的诗词译 文,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 诗词意境。
意象描绘与情感表达分析
意象描绘
分析诗词中的自然景象、人物形 象等意象,揭示其象征意义和内 涵。
情感表达
深入剖析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 和壮志豪情。
修辞手法运用及效果探讨
修辞手法
详细讲解诗词中运用的比喻、拟人、 借代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刻领会修辞 手法的妙处,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节奏韵律和朗诵技巧指导
节奏韵律
分析诗词的平仄、押韵等声韵特点,指导学生掌握诗词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朗诵技巧
提供朗诵示范和技巧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演绎诗词,感受其艺术魅力。
方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05
教学方法与课堂互动设计
知识点导入方式选择
通过背景介绍导入
介绍秋瑾的生平、时代背景等,为理解《满江红》提供背景知识 。
利用多媒体资源导入
播放《满江红》的朗诵音频、视频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采用问题导入法
提出与《满江红》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入学习状态。
小组讨论环节设置
01
东方女性诗词注重意境营造
《满江红》词四首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词四首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8237c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5.png)
4.在下片中,作者为什么会“青衫湿”? 因为作者虽是女子,“心却比,男儿烈”,世间的凡夫俗子,
谁能知晓自己的理想抱负?英雄人物在失意潦倒、前途黯淡之 际要经受诸多折磨。世界这么大,可哪里能寻觅到相知相愁的 知音呢?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
合作探究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你觉得写得如何? 说说理由。
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喊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心声;用“身” 与“心”的对比,突出了英雄气概;用“身”与“心”的近音, “烈”与“列”的同音,形成了整齐和谐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 上口,气势逼人,使人一咏不忘,成为震撼心灵的警策名句。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Biblioteka 知识备查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 瑾集》收存诗、词、歌220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 15首,共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 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 念亲友。
后期:1904-1907 抒发革命豪情,对祖国前 途的忧虑。
合作探究
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表现中秋景色的清秀明丽,用典含情,把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表达喜悦之情的内容和李清照“人 比黄花瘦”中表达冷落之感的句子杂用在一起,表达了词人 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有佳节 独寓客栈、青春蹉跎的失落感和幽怨之情。
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 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指女子细长而略 弯的眉毛。这里 借指女子。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89310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c.png)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2. 诗词《满江红》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分析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诗词《满江红》的译文和注释2. 学生教材:诗词《满江红》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秋瑾的照片、革命事迹图片和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鉴赏: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对诗词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词《满江红》的主题和秋瑾的革命精神,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读后感,深入思考诗词中的革命思想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秋瑾的其他诗词和革命事迹,进一步感受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秋瑾和《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词四首《满江红.秋瑾》优质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词四首《满江红.秋瑾》优质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0463e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1.png)
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
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
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
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
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
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
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
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
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秋瑾(1877-1907)
•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 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 细腻”,又有男儿的 “豪迈劲爽”,刚柔相 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 种“中和之美”和独具 魅力的“女性情怀”。
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 为前后期。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
• 前期:1891-1904 • 后期:1904-1907
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
忧虑。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 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 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 ,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 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 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 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 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练习检测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 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 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 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原指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用为女子的代称。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343e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3.png)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矿产
![矿产](https://img.taocdn.com/s3/m/829bb50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b.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 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 雄健,将即将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豪 情万丈表达得淋漓尽致。 “平生肝
胆”“英雄末路当磨折”等词句脱口而 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 健质朴。
精选课件
1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课件
4
译读诗词
请注意《满江红》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 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 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借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 冲破家庭的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的“江州司马青精衫选课湿件 ”。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对革命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知音难觅的 伤心彷徨。
精选课件
8
“秋瑾的“青衫之泪”,绝不 是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 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了词 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对之 后的革命起到了思想上的推动 作用。”
精选课件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 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 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
名篇。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慨,
曰:“归也”,归何处?猛回头,祖国鼾
眠如故。外侮侵陵,内容腐败,没个英雄作 主。天乎太瞽(gǔ)!看如此江山,忍归胡 虏?豆剖(pōu)瓜分,都为吾故土。
精选课件
15
方法小结
知人论世(诗)——“与诗人相遇, 与诗人同行,与诗人对话”,感受 诗人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精选课件
16
8.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2分) 上阕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 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 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那年中秋,秋瑾和丈夫发生了激烈的争 吵,离家出走,冲破了家庭的牢笼,准 备投身革命。
精选课件
3
诵读诗词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 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 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 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 /觅知音?青衫/湿!
精选课件
10
品读诗词
1.诗词中哪一句词或者哪个字是 对作者形象的完美写照?谈谈你 的理解。
精选课件
11
品读诗词
2.诗词中还有哪些字词或词句能 丰富秋瑾“烈”的形象?
精选课件
12
品读诗词
3.请采用以下句式,与词人秋瑾进行一番心 灵对话。 句式:秋瑾啊,你说(诗句),(分析)。
例:秋瑾啊,你说“早又是、中秋佳 节”,本应是合家团聚的中秋佳节,你却为 何感叹它来得那么早?是在感伤岁月流逝、 时光匆匆吗?
洋溢着爱精选国课件主义激情。
1
作者介绍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自 称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精选课件
2
写作背景
1903年,秋瑾随入京做官的丈夫来到北 京,看到被八国联军入侵的神州大地, 看到满目疮痍的国土,看到腐败懦弱的 晚清朝廷,她决心献身革命事业。而她 的丈夫却依旧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她 颇有一种“志不同,道不合”的感觉。
一个刚烈女子的背后也有着难以
言表的复杂情绪!
精选课件
13
品读诗词
《满江红》表现了作者对外 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 殆的忧思。
精选课件
14
拓展延伸
结合诗句感受秋瑾的满腔抱负。 如此江山
萧斋谢女吟《秋赋》,潇潇滴檐剩雨。知
己难逢,年光似瞬,双鬓飘零如许。愁情怕 诉,算日暮穷途,此身独苦。世界凄凉,可 怜生个凄凉女。
5
主要内容
上片:回顾过往生活 下片:思虑未来前途
精选课件
6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冲破家庭牢笼的兴奋而愁苦的心情。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因国土被列强侵占的悲痛和冲破家 庭牢笼的喜悦。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对贵妇人 的生活并不留恋。
精选课件
7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即将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