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兰花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兰花文化
摘要:兰花,超凡脱俗,气质高雅。

它的姿、色、香、韵俱佳,是中国十大名贵花卉之一。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被它所陶醉,所倾倒。

人们爱兰,寻兰,种兰,咏兰,画兰,创造了辉煌绚丽的兰花文化。

关键词:兰花文化价值
兰花是大自然的杰作,素有“君子之花”、“空谷佳人”的雅喻。

中国兰文化渊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仁人志士以兰喻志、以兰抒情、以兰赋墨,在赏兰品兰的过程中悟出了一种融华夏的道德修养、人文哲理之妙谛,因而,兰有国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美称。

兰花文化是特定的社会个体、社会团体在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社会阶层等综合因素下,在接触兰花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体会和总结而得到的审美哲学和意识形态。

它是在客观条件下,对兰花及其相关事物的主观体会。

人类认识兰花的漫长过程,也是兰文化从起始到发展的过程。

广义的兰文化是指人类与兰花相关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是指人类在采兰、养兰、赏兰过程中,特别是在赏兰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取向。

一般而言,西方国家是从兰花的形体上开始认识兰的,洋兰种类繁多,花色缤纷艳丽,花形千变万化,花形、花色、花瓣质地、花序是其欣赏的焦点。

而东方兰文化以中华兰文化最为源远流长,它还孕育了日本兰文化和韩国兰文化,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兰文化。

自孔子、屈原以来,各代文人雅士多有以养兰、赏兰、咏兰抒情言志者,他们以兰喻人,以君子、志士仁人比德于兰,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高尚情操、崇高气节不断融入到兰文化之中。

而兰花以其独特的幽香,亭亭玉立、刚柔兼具的形姿,征服着亿万人的心。

她给人以高雅、纯洁、美好的精神享受。

兰花生于深山,隐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她象征着处困厄而不改其志的大德君子、临危而不移其情的志士仁人。

纵观中华儒、释、道文化源流,虽然旨趣各有不同,但在爱兰方面绝无分歧,因此兰文化传承了中华儒、释、道三大文化脉络之精髓,而今已成为浩瀚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曾说:“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

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

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大文豪苏轼咏兰曰:“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清人郑燮有诗曰:“晓风含露不曾干,谁插晶瓶一箭兰。

好似杨妃新浴罢,薄罗裙系怯君看”。

与其他花卉相比,唯兰花四季能花,并独具幽香;唯兰花品种繁多,其叶艺、花艺高深莫测,带给人们以无穷的追求和乐趣。

随着社会历史不断的向前发展,社会物质财富也在不断的积累,人们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地充实提高,兰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认可。

人们把对兰花美感的追求,用文化的方式从自身的社会中反映出来,借兰花的魅力,抒发自己的情怀,并把兰文化与做人的情操、做人的道德标准联系在一起。

如今,兰文化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人类之生活价值、精神价值,乃至道德培养价值。

与此同时,兰花文化也不断发展,日益丰富起来。

人们喜欢兰花,并不仅仅是因为兰具有的那些自然的生物属性,且因为兰的绰约多姿,使人产生了美感。

这种美感意识越来越强烈,越越深刻,就发展成为对兰的审美鉴赏。

兰花特殊的怡人之美日益显现出他的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孕育奠定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灵魂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兰与高尚品德修养相融和,从而使兰有更深刻文化内涵。

古人贵兰,将兰花比作人格化身,有国香、香祖、王者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比喻,而且渗到人们精神世界里,世代承沿,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
兰文化体系。

把兰花推上王位则是春秋末期的孔子。

孔夫子称“兰当为王者香”,对兰美德推崇备至。

比孔子稍晚一点的越王勾践在渚山种兰花以示明志。

中国兰花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涵蕴深厚,与中华民族文化紧紧相连,是几千来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练。

兰花的高贵脱俗、秀丽多姿和阵阵幽香引得历代诗人墨客常为之吟诵绘画。

我国古籍有关兰蕙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可见于《诗经》。

孔子曾赞兰花“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并誉之为“王者之香”。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在《离骚》中以兰花比拟品格的高洁:“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这些名句被广泛地袭用、传播,并在儒家的各种典籍中被广泛地作典故引用。

正是历代文人们的借物抒情、借物言志,给兰这种植物披上了独具人类情志的色彩,使兰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理想内容、感情色彩的文化观念,成为一个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朱德说过:“一个国家文明不文明,要从各方面看。

物质生活丰富了,还有要丰富的文化生活。

好的摆设,也是文明的一个方向。

如果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时的文明就更可观了。

”如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兰文化的构筑,在牵动了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多部门和多行业后,兰的内涵美、品性美、神韵美、情操美亦逐渐融进了人们的意识生活,养兰、赏兰、品兰、咏兰的队伍迅速扩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兰文化所折射出的光芒,不仅可看到人类文化历史的内涵在丰富,而且亦体现了人类迈向文化社会的希望。

参考文献
[2] 梁莉.《兰花》[M].延边大学出版社.2002年04月第一版:P11~15
[3] 徐碧玉.《兰花》[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03月第一版:P18~22
[2)周建忠.兰文化[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