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雨说》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课文《雨说》教案

九年级课文《雨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雨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雨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交际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雨说》的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的准确性。

(2)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词和短语的正确发音和意义。

3. 词语和短语的学习:(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例句理解和运用。

(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释和练习使用这些词语和短语。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和背诵课文《雨说》。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或天气。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对于学生的作业,要认真批改,提出改进意见,并鼓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词语和短语的正确使用、短文的表达清晰度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3. 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短文写作,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

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初三上册《雨说》语文教案1【知识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

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归纳每一小节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教育目标】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一句。

【教学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作者简介自古至今,有许多的诗人都要用诗来赞美春雨,你能背诵几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关于雨的诗。

作者,台湾诗人,80年代曾被选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会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在香港、台湾的高中课本里都选有他的诗。

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而著称。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讨论这首诗以雨的口气向人们诉说了哪些意思?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1节:探访四月的大地。

2节:雨轻轻地来了。

3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

4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5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

6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

7、8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9节:交代最终的归宿。

三、问题研究分小组讨论:1、作者怎样描写春雨特点的?找出几个词句说说你的体会。

2、这首诗采用拟人手法好在哪里?明确:让人感到亲切温柔,充满欢快情趣,切合儿童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的心,能形象生动表达思想。

3、这首诗的语言有什麽特色?明确:有亲切感,用儿童化的语言,符合儿童的心理,口语化。

4、“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明确: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

五、布置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4.设计创意写作、课文仿写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雨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关爱、友善、勇敢等美好品质,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帮助学生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作业点评: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逻辑、情感表达等方面,给予针对性评价。
-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优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存在的问题,要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4.作业反馈:
-教师应及时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效,激发学习动力。
-鼓励学生互相传阅优秀作业,学习借鉴,共同提高。
五、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以下作业:
-撰写一篇以“雨”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表达对雨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结合课文《雨说》,分析并总结现代诗歌的特点,以及如何鉴赏现代诗歌。
2.作业要求:
-作文内容要充实,语言表达要流畅,注重情感的真实体现。
-分析现代诗歌特点时,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深入剖析,避免泛泛而谈。
2.学பைடு நூலகம்分组讨论,组内交流观点,达成共识。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共同提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针对性练习,如填空、翻译、分析等,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练习难度适中,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及时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5.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培养绿色环保意识。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雨说》,主要围绕教材第二十二课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诗歌主题思想的把握,诗歌语言、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雨的图片,让学生分享关于雨的美好回忆,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首类似的诗歌,让学生了解如何欣赏和创作诗歌。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模仿例题,尝试创作一首关于雨的诗歌。

6. 交流分享(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雨说》2. 生字、生词3. 诗歌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4. 学生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雨”为题,创作一首诗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雨的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诗歌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表现手法。

2. 教学过程: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交流分享。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难度和答案的指导性。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如何有效反思教学过程,以及如何进行拓展延伸。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6篇)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6篇)

《雨说》优秀教案(优秀6篇)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人教版篇一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人教版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之后再回过头来对当时的教学情境回顾、反思而写成的文字。

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提供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人教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包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

联想想象法。

评析欣赏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雨说》教案设计一、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渭城朝雨悒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诗可以娱目、娱耳、娱心。

其实,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1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

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浪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雨说》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课文《雨说》的阅读与理解:让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1.2.2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小组讨论。

1.2.3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2.1.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雨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2.1.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1.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小组讨论。

2.1.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2.2 教学方法2.2.1 阅读理解: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阅读效果。

2.2.2 分析与讨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3 写作练习:采用个性化写作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3.1.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

3.1.2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等方面。

3.2 教学反馈3.2.1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回答,指导学生的错误答案。

3.2.2 作文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细致的批改,给予具体的评价和修改建议。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4.1.1 课文文本:《雨说》的文本材料。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五篇】-最新范文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五篇】-最新范文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五篇】-最新范文【导语】“雨”是“春雨”,是在寒冬过后,在大地久久的期盼中悄然而至的“春雨”,它满怀爱心,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了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一、教学内容选择⒈写字与识字:田圃禁锢忍冬寒浅滞留喑哑丝缕喧嚷蓑衣斗笠润如油膏洗衣谣襁褓温声细语⒉理解“雨说”与“诗人说”之间的诗意转化,了解文学作品中拟人艺术表现手法与拟人修辞的区别.⒊梳理“雨说”的内容及情感,理解“雨”与孩子的关系,联系写作背景,理解“勇敢地笑”等诗句的深层含义.⒋诵读诗文,理解“雨”的仁慈、无私、博爱的奉献者形象,感受作者对春之生命和希望的赞美,即诗人对祖国儿童的关爱和祝福.⒌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选择仿写诗意的情境画面,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诗歌写作小练习:⑴“雨说:四月的大地等待久了”⑵“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⑶“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请跟我”⑷“雨说,我要教你们, ”⑸“雨说,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要记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⒍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诗与散文语言表达上的区别.或将本诗与朱自清《春》中的春段落比较,体会诗歌与散文语言的不同.二、教学安排⒈充分朗读,在朗读中感受“雨”的形象;⒉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意的深邃;⒊要以知识为先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⒋拟用2课时授完.三、教学设计㈠导入新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化身为雨,悄悄地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说了些什么呢?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雨说》.㈡作家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教师归纳、概括: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㈢正确地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注意朗读时的字音、停顿、语调、语气的变化.如第一小节就应当读得低沉,缓慢;第二小节读得舒缓、慈爱;第三、第四小节读得亲切、欢快;第五小节读出热情;第六小节读得平稳,第七、第八小节读出期盼,第九小节读出宽慰.⒈学生自读熟练后指名朗读,听写重要的字词,订正字音;⒉师生共同揣摩、矫正朗读的停顿、语调、语气.㈣疏解诗意,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学生思考:“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⒈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⒉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⒊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⒋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㈤初步研习诗歌.⒈要求学生思考: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写法?是第一人称写作,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跟修辞方法不同,拟人的修辞运用在某一句话中,是用来描写某一事物的情态的,如“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而拟人的写法则是通篇使用,是用来塑造雨的形象的.题目是“雨说”,是作者化身为雨,借雨的口吻来表达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⒉细读第一到第三节,思考,“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她来到大地的目的是什么? 诗作开篇点题,直到四月(自然界的四月已经是“人间四月芳菲尽”了),可见,这个“冬天”持续的时间太久,雨在大地“太久的等待”中到来,而这个冬天使得大地枯旱,失去了生机: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没有了欢快的歌声.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是全诗展开的背景:*十年,儿童们的生活环境太严酷,早就应该有美好的生活给孩子们了!雨带着爱心,带着赤诚,来关爱孩子们,来跟孩子们亲近,也希孩子们跟自己亲近.⒊细读诗歌的第四到第五节,感受诗中描写的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说说它们的作用.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雨”邀请孩子们一起去探访春天的大地,感受春天的美好,跟诗歌的第一节形成鲜明的对比.⒋细读诗歌第六到第八节,思考:“雨”是怎么来的?她给孩子们的希望是什么?雨在云端,在高山中幸福地长大,她的童年充满了欢笑,所以她给孩子们的希望是他们能够勇敢笑.⒌细读诗歌第九节,说说“雨”的祝福是什么.“雨”愿意永远跟孩子们在一起,愿意为了孩子们的幸福献出一切,祝福孩子们永远快乐.学生自读后指名诵读,进一步感受“雨”的形象.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郑愁予的诗歌《雨说》,读熟并试着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了朗诵,感受了“雨”的宽厚慈爱,感受了“雨”对中国大地上儿童的祝福和希望.知道了拟人的写法与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区别.五、作业⒈《基础训练》第一到第五题.⒉继续练习朗诵.篇二一、复习导入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读出诗的感情.⒉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诗人在诗中塑造的“雨”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雨”是“春雨”,是在寒冬过后,在大地久久的期盼中悄然而至的“春雨”,它满怀爱心,前来亲近孩子们,带领孩子们去亲近生机勃勃的春天,鼓励孩子们勇敢地笑,勇敢地去追求自由、幸福,愿意为孩子们的幸福先出自己的一切.二、质疑讨论⒈诗中的“雨”为什么会让大地“等待久了”?诗中的“大地”为什么到了“四月”还没有等到“春天”呢?学生讨论,产生疑惑,教师引导,交流,归纳:诗人正是以这样一种看似矛盾和不合常理的设计,告诉人们,诗人所写的“雨”不是大自然中的“雨”,诗中的“大地”不是大自然中的“大地”,诗中的“冬天”和“春天”也不是大自然中的“冬天”和“春天”.这是“象征”,“雨”是改变中国社会状况的力量的象征,“大地”是当时中国社会的象征,“冬天”是“*十年”黑暗社会的象征,“春天”则是光明、自由、幸福的象征.诗人化身为雨,期待着着中国社会能够走出*的阴影,建设一个光明、自由、幸福的社会.⒉诗人为什么要化身为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来“说”呢?*十年,中国没有像样的教育,没有教育,对孩子来说是的损失,过了受教育年龄后,这种损失往往很难弥补.而孩子是民族的未来,耽误了孩子,就是耽误了我们民族的未来.正是因为*十年中对孩子教育的缺失,我们今天才感受到了社会发展中道德的沦陷,这种恶果就是教育没有到位带来的.所以,当“*”过去,诗人第一要关注的就是“孩子”,希望我们能够给孩子一个“光明、自由、幸福”的生活.三、自主学习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⒈“我”觉得句诗写得,因为“来说话.⒉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选择仿写诗意的情境画面,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诗歌写作小练习:⑴“雨说:四月的大地等待久了”⑵“雨说,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⑶“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请跟我”⑷“雨说,我要教你们, ”⑸“雨说,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要记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四、当堂练习⒈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⒉雨要教孩子们做什么?它的用意是什么?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⒊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形象,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描写出了这些食物的“情态”.⒋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⒌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什么样的品质?“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愿意为了中国大地上的孩子奉献一切的高贵品质.⒍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⒎将本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诗与散文语言表达上的区别.或将本诗与朱自清《春》中的春段落比较,体会诗歌与散文语言的不同.五、本课总结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 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学会化身为物,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抒情达意,来塑造形象的方法. 六、作业⒈熟读并朗诵诗歌.⒉完成《基础训练》的课外拓展练习及写作练习.篇三教学目标:1.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2.通过联想、想像,体验情境,理解诗情.教学安排:1课时.学生准备: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二、品读诗歌(一)配乐朗读,理清思路《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推荐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One Day In Spring》《春日》《Ear Melody》《大地的旋律》)《Melody of Hope》(《希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每一节诗浓缩成一行诗,然后尝试把九行诗组成一首新的诗,以这种方式来把握这首诗的脉络.(二)感受诗情,品味雨韵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品味.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文章标题为《雨说》,请概括一下,雨“说”了哪些话.(2)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雨;乐观、爱笑的雨)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2.细细吟咏,重点突破(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反复吟咏,细细品味.例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等.(2)这首诗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它的运用对表达诗歌的主旨有什么好处?(3)自由提问,共同探讨.提示:这一部分,教师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和同学们一起品味诗歌的内涵.在自由提问中,可以查漏补缺.中间贯穿朗读,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另外,可适当补入朗读指导.(三)联想想像,丰富诗句让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起个名字.也可以运用联想和想像,抛开原有诗句,重新创作新诗.这两种方式可在不同的段落中使用,让学生感觉不单调,不重复,在变化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印下孩子们嬉戏的脚印,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技发芽,池塘里的小鱼儿快乐地向我问好,唱着歌谣的溪水荡起满脸的笑.提示: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创作新诗句:第一节写久盼大地的春雨,诗人选择了一些意象: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请同学们仿照原有诗句,丰富意象,写出新诗句.提示:学生的诗也许稚嫩,但只要用心,那新鲜的诗句一定可贵.放手让他们去写,捕捉智慧的灵光,收获情感的微芒.三、开阔视野,创作实践“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是不是也想拿起你手中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请赶快行动吧.篇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能力目标:1、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2、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情感态度价值观:1、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2、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2、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课型:新授课时安排:一、导入新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心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东西?——雨.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二、作家简介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生初步感知.1、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2、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篇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⑵读准“圃”、“喑”、“襁褓”、“锢”、“滞”等词的字音.⑶掌握“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喧嚷”、“温声细语”、“知悉”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能力目标:⑴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⑵揣摩诗歌中运用的拟人、象征的艺术手法,提高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3、情感目标:品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感情,以及文中的美妙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理解、欣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课时安排】【教学媒体】幻灯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的“雨”的魅力.二、整体感知幻灯片展示:1、走近作者: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2、写作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当时正值我国结束“*”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又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三、初读课文1、提出评点要求:要求学生对诗歌的思路进行评点,可以先评点每一章节的内容,然后再把握整体的写作思路.2、教师提供诗歌朗诵录音(幻灯片展示).3、学生分组、分任务进行课文评点,注旁批,然后互读互评.4、教师范读课文,每读一段,学生就配合编好的对课文的评点.5、学生读课文,每读一段,教师也同样配读对课文的评点.6、初读小结,幻灯片展示:这首诗歌分为四层意思来展示,首先点明在大地最需要的时候雨来到了大地;其次点明雨的来意和雨的亲切邀请;再次点明雨的来意,要教会孩子们勇敢地笑;最后呼应开头,点明雨的祝福.四、文段分析1、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明确:“把天地织在一起”表明雨对大地的博爱,它想滋润万物,这首诗是为祝福儿童所写的,因此,这其实也正是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2、第二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明确:“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表明雨是静静地来的,因为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改后则表明雨来时那惊扰人的气势,就表现不了雨对孩子们的关爱,此外也不符合春雨绵绵、轻柔细腻的特点.3、第三节中“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这里的“我”和“你们”分别指代谁?明确:“我”指代春雨或雨,“你们”指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明确:雨想请孩子们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来.在这之前,鱼儿是不动的,溪水是静止的,现在春天来了,鱼儿也开始活跃地跳动着,溪水也开始重新涨了起来,又活泼地流淌了起来,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说声好”,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其实正是去迎接春天.5、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明确:它希望儿童们都能自由地欢笑,有着甜蜜幸福的童年,它要为此而进行不懈的奋斗.五、拓展延伸1、教师提问(幻灯片展示):⑴这首诗通篇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对诗歌的表达有什么好处?⑵最后一节中写道:“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这“快乐的安息”让你联想起龚自珍的哪两句诗?⑶最后一节写道:“要记着,他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显然,“雨”带来的是一份甜蜜的祝福,你品出这种“甜”了吗?请引用诗歌中的内容陈述你的理由.⑷阅读副标题,然后说说:这和文章的主旨有什么关系?⑸你认为这首诗适合青少年阅读吗?谈谈你的感受.2、学生活动:要求学生一一讨论上述问题,大胆发表自己合理的看法.3、意象与意境(幻灯片展示):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如日月星辰、山川草木等在特定情况下,都可称为“意象”,正如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世界的.意境,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情由景寓,景中含情,品味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意境美,主要通过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即意象)实现.六、评说诗歌朗读要求学生对诗歌朗读品评,边读边评,看朗读是否流畅,节奏是否合理,停顿是否恰当,语气、语调是否符合文意.1、自由朗读诗歌.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放慢速度,一边读,一边体会每句话的完整意思.2、互相评读.两人一组,一人读,一人评,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讨论句子的停顿、语气、语调.3、对照诗歌朗读录音,谈谈自己朗读课文的感受.4、朗读全诗.七、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2、课后练习第三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雨说》中的雨,是甜甜地叫着孩子乳名的甜雨;是充满“温声细语”、“爱心”满满的暖雨;是滋润大地、让万物欣欣向荣的喜雨,是带来欢乐笑声的春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学设计篇1一、导入二、作者简介:屏幕展示对于郑愁予的简介,学生朗读教师让学生将“温柔华美、抒情韵味”(郑愁予的诗歌风格)几个字写下来三、介绍创作背景:PPT展示,学生朗读四、学习生字词(一)PPT展示生字词的音、义,学生集体朗读(二)展示“洗礼”的几种意思,学生做笔记——(特别的积累)五、理解品析诗歌(一)PPT展示学习任务:文意理解、文段品析(二)文意理解:读:温声细语、以声传情1、师要求学生朗读:提示:把握朗读基调:温声细语2、学生各自朗读写:描述雨的形象方法:以诗写诗1、师出示例子:我来了,走得很轻温声细语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2、生参照例子,自选一节诗来写(约5五分钟)3、师请生来朗读自己的创作,生读后师用有激情、诗意的语言进行点评。

4、师再次出示例子,生齐读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了,当孩子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了……5、师总结:对雨的解读:春之使者、爱之使者、希望之使者6、特别积累:代言屏幕展示:代言:诗中运用了文学作品中用于整体艺术形象塑造的拟人手法,这种巧妙地折射出作者的心声的写法,有人称之为“代言”。

同样的手法:纪伯伦《雨之歌》: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三)文段品析:话题:诗节美点赏析(即选取了本诗的其中两节“第一件事……”、“第二件事……”来进行赏析)1、初朗读:要求用温声细语而又亮丽的语调来读2、再朗读:关注意象,声音要更亮丽一点3、要求学生动笔写上对此两节诗的赏析,每位同学集中赏析一个点即可。

4、师请生说出自己的赏析,并予以引导明确(师从“反复抒情、多角度意象抒情、象征、拟声词的运用、视觉、听觉”等方面来引导补充)总结:诗歌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我们要领会其意境、手法、用词造句的美。

初三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初三上册语文《雨说》教案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三上册语文《雨说》教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初三上册语文《雨说》教案教学目标:(]1.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悟诗歌的感情。

2.通过联想、想象,体验情境,理解诗情。

教学安排:1课时。

学生准备: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

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

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

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

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

二、品读诗歌(一)配乐朗读,理清思路《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

推荐乐曲:班得瑞的轻音乐《OneDayInSpring》《春日》《EarMelody》《大地的旋律》)《MelodyofHope》(《希望的旋律》)等;萨克斯乐曲《春风》。

《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

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把每一节诗浓缩成一行诗,然后尝试把九行诗组成一首新的诗,以这种方式来把握这首诗的脉络。

(二)感受诗情,品味雨韵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

九年级课文《雨说》教案

九年级课文《雨说》教案

九年级课文《雨说》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雨说》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课文《雨说》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讨论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课文《雨说》的作者和背景。

第二步: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

第三步:分析课文内容,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讨论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第五步: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雨说》的文本。

作者的相关作品或背景资料。

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3.2 教学材料课文《雨说》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

投影仪和白板,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4.2 教学反馈在课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和内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5.2 时间安排分配适当的时间用于课文阅读、内容分析和讨论。

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不要过于匆忙。

第六章:教学实践活动6.1 实践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比赛,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课文的主题,并进行分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说》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雨说》的诗意,掌握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和诗歌朗诵的方式,深入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感受诗歌中所传递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掌握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创作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播放《雨说》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诗歌的美。

2.呈现环节: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字词、基本意象、修辞手法等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练习环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朗诵的方式,进一步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作业环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意义,掌握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每个词句的含义和文学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2.朗诵法:学生通过朗诵诗歌,进一步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环节: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现场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反馈。

3.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等方面。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辅助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2.工具:教材、教辅等。

七、结论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雨说》这首现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意义,掌握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而且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雨说》优秀教案

《雨说》优秀教案

《雨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下雨的时候你们都做过些什么?2.导入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雨的课文——《雨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三)深入解读,体会情感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雨的哪些特点?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4.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四)仿写训练,提升写作能力1.请同学们模仿课文中的句式,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雨的描绘。

2.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雨的认识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2.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题目自拟,要求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

五、教学反思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课文《雨说》。

2.相关教学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网络资源,如关于雨的诗歌、散文等。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喜好程度。

4.学生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仿写训练中的表现,以及作文的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在课文中想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呢?生:我觉得作者很喜爱雨,他觉得雨很美。

课文《雨说》优秀教案

课文《雨说》优秀教案

课文《雨说》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雨说》。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雨天的想象和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和应用。

课文朗读和背诵。

2.教学难点课文中抽象词语的理解。

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雨声录音,引导学生闭眼聆听,想象雨天的场景。

学生分享自己雨天的经历和感受。

2.自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评价和指导。

3.理解课文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a.课文中的雨具有哪些特点?b.诗人对雨的态度是什么?c.课文中描绘了哪些雨天的场景?4.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组内交流。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朗读和背诵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分小组进行背诵比赛,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课堂活动教师出示一幅雨天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想象和创作,编写一篇关于雨天的故事或诗歌。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学生回家后,观察雨天的现象,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下节课分享。

四、作业布置1.朗读并背诵课文《雨说》。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3.观察雨天的现象,记录所见所闻,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同学们,你们觉得诗人在《雨说》这首诗中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诗人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来描述雨,你们能找到几个,并分享一下你们对它们的理解吗?”2.教学难点“‘滴滴答答’这个词组,你们能模仿一下雨滴落在地上的声音吗?”“‘细雨蒙蒙’和‘倾盆大雨’这两个词语,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它们的意思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我来描述雨天的不同场景,你们猜一猜我在描述哪种雨。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教学设计
2.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关于雨的现代诗歌,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进行阅读、分析,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3.请同学们课后复习课文《雨说》,掌握生字、词语和成语,为下次课堂默写做好准备。
4.结合课文学习,观察生活中的雨,用画笔或文字记录下雨中的美好瞬间,培养同学们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5.分组进行课后讨论,每组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歌,分析其意象、意境及修辞手法,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展示。
7.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8.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与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雨,激发他们对雨的兴趣。
3.逐句解析课文,讲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掌握并学会运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雨说》中的雨具有哪些特点?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探讨作者如何通过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九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情感波动较大,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待加强。教师应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合作学习,深入剖析课文主题。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与雨相关的诗词和成语。

学生分享对雨的印象和感受。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课文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4.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5.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培养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6.课堂小结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7.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题目自拟。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课文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请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雨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说》。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雨说》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欣赏诗歌,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郑愁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雨说》,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学习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朗读与鉴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韵律美。

(2)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和赏析。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抄写诗歌《雨说》,注意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结合诗歌《雨说》,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朗读与鉴赏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诗歌《雨说》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解。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雨的图片和音频,让学生感受雨的氛围,更好地融入诗歌的意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

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和感情。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进一步领会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学做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诵读、联想、赏析、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雨丝风片是春天最多彩的笔墨,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用笔赞美它:好雨知时节--------渭城朝雨-------沾衣欲湿----------天街小雨-------春潮带雨----------黄梅时节------------(学生背诵补充)这些咏雨的名篇已经融入大家的情感世界,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作名篇《雨说》,看看他又赋予了雨什么样的情致。

二、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观察景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3.学习作者塑造博大、宽广的胸怀,以造福于人为自己的幸福的精神。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1、郑愁予,原名郑文韬,_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_49年随家人去台湾,_51年开始发表作品,_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