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5T15:07:19.22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作者:李书剑
[导读]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其恶化趋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
宜宾华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四川省 644009
摘要: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其恶化趋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已经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正常生活。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水、土壤、大气、固废污染,在治理方式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法律制度、政策支持、公众参与、农业技术及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成因;政策
引言
农村环境保护在我国整个环保事业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不断的探索中国农村环保的新道路,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解决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实现农村环境可持续、协调的发展。真正履行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发挥决策、指挥和协调作用,建立环保监督协调机制,明确职能部门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权、利,集中力量整治农村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形成政府负总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污染企业承担主要责任、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环境监督管理和责任体系,最终形成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
1农村环境现状
1.1饮用水不卫生
我国仍有很大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资金短缺、交通不便,仍在饮用改良井水和窖贮雨水,达不到或很难达到现行的“饮水卫生标准”要求。此外,农村修建的简易自来水厂,大多水处理工艺流程落后,设施简陋,输配水管网系统老化,二次污染的隐患也比较突出,生活给水水质难以得到保障。
1.2土壤污染
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化肥、农药和塑料地膜。施用的化肥大约只有三分之一能被农作物吸收,其余的大多进入大气或滞留土壤,从而造成了“化肥过量施用→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加大化肥施用量→地力进一步下降”的恶性循环。剧毒农药依然在大量使用,而广泛使用的塑料地膜缺少有效回收的途径和手段。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土壤沙化、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不断恶化着我国的耕地质量。
1.3农村农业生产污染严重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不少农民缺少科学提升土壤肥力的意识。农村的土壤生长规律已经被人为耕作的因素所打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为活动的制约。农村人民缺少对土壤的科学认识,不能很好地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恰当的进行耕作,导致土壤污染使作物遭受严重污染[2]。另外,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土壤对化学农药产生依赖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严重的坏境污染,还导致其他土壤问题出现,例如土壤盐碱化。“据统计,我国每年化肥使用量超过4000万t,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使用量上限的2倍”。大量对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下,不仅对土壤、空气、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甚至以食物链的形式危害到了人类的身心健康。
2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思考
2.1健全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
目前看来,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从农村环保工作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应逐步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一方面,需要细化法律条文,在相关环保单行法中增加该领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条款,明确环境治理责任和环境污染的处罚措施,增强针对性,提高强制力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村居民环境权益诉求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明确农民的各项环境权利,提高农民参与环保工作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通过完善法制进一步明确和保障农民的各项环境权利,促使农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2.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
在农业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技术对农业生态系统所带来的长远影响,采用的农业技术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护生物多样性,尊重生物生长的规律,减少对土壤中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破坏。农业立体模式多样,轮作、间作、营造防护林、推进秸秆还田,防止土壤侵蚀;改进灌溉方法,防止土壤盐渍化;农业生产的化学物品的投入量如化肥、农药等和农业技术的利用以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为前提,不能超过环境的承受力和导致物种资源的减少和丧失。多施有机肥,防止农业化学污染,实现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实现森林葱郁,水土保持良好,粮食产量增长,农产品品质提高。
2.3协调国家与地方、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构建责任清晰、合力推进的农村环保责任体系
一是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国家和地方的上下联动机制,及时掌握和沟通各地农村环境保护有关情况,确保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级地方政府要构建“党委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协同、上下有效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进信息共享,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鼓励污染源密集或者位于敏感区域、重点区域的乡镇设置独立的环保机构,接受所在地环保部门的业务指导。重点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村庄将农村环境保护情况纳入“河长制”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他村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市、县、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报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情况。二是严格目标责任考核。省级党委和政府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分解落实农村环境保护任务、工作责任和完成时限,每年向上级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强化目标考核结果的应用,将农村环境保护完成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其在考核中的权重,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三是推动村庄规划全面实施。以村庄规划为平台,统筹各部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合理安排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和时序。建立村庄规划督导制度,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检查,定期公开村庄规划实施情况。编制和完善村庄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和要求,确保环境基础设施落地见效。
2.4建立我国农村经济增长新模式
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成为现在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农村人口占比较大,但是经济发展却非常迟缓,同时生态坏境又恶劣。农村环境问题多是因为人类的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这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