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概述财务报告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概述、财务报告目标、
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第一章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对全书后续章节具有统驭作用。近3年考题为客观题,分数2分左右,属于不重要章节。
本章近三年主要考点
(1)会计分期假设;
(2)能够引起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增减变动;
(3)会计计量属性;
(4)实质重于形式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
本章应关注的问题:
(1)掌握基本概念;
(2)因本章练习题的部分内容和后续章节有关,建议初学者学习本书全部内容后,再钻研这些题目。
主要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述
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第五节财务报告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主要内容:
一、会计的定义
二、会计的作用
三、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中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组成。
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基础
主要内容:
一、财务报告目标(2个)
二、会计基本假设(4个)
三、会计基础(2个)
一、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财务报告目标是指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它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或者我国基本准则的最高层次,对财务会计的规范发展起着导向性作用。
传统上有两种观点:
受托责任观:可靠性,历史成本
决策有用观:相关性,其他计量属性
(二)我国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规定
我国基本准则明确了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我国对财务报告目标的界定,兼顾了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二、会计基本假设:
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会计主体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假设之一:会计主体
含义: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作用: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事项区分开来。
会计假设之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
会计主体:强调是否能够独立核算
法律主体:强调法人企业
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会计假设之一:会计主体
会计假设之二:持续经营
含义: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
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作用: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
会计假设之三:会计分期
含义: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作用:界定会计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范围。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
会计期间的划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我国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会计基本假设之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的含义—是指企业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货币计量的作用—明确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
1.我国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通常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2.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第15章,外币折算)。
3.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三、会计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非营利组织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