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游戏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让人们认识到游戏是重要的、具有发展意义的活动: 通过游戏我们可以了解每个儿童的独特性; 游戏是儿童整合和建构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人格的重 要方式,‚自我‛是在游戏中形成的,正是游戏使我 们得以成为‚我们自己‛; 儿童在游戏中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和解决他们在现实生 活中遇到的问题; 情绪情感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生活经历对于理解‚我们自己是谁‛是非常重 要的,游戏使我们发现‚我们自己是谁‛。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埃里克森的‚掌握‛理论:
0-1.5 1.5-3 信任-不信任 自主性-差怯疑虑
3-6
6-11 青春期 青年期 成年期
主动性-内疚
勤奋-自卑 同一性-角色混乱 亲密-孤独 繁殖-停滞
老年期
自我整合-失望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游戏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发展
发展阶 段 下降期 4-7岁 类型 集体 的象 征 性质 1 象征的联合变得连贯 而有秩序 2逼真准确地模仿现实 3角色之间的合作与协 调 实例 一个人扮演多个角色 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
转变期 7-12岁
规则 游戏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复演说 霍尔: 儿童时期的发展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包括动物阶 段、原始阶段、游牧阶段、农业-家庭阶段、部落阶 段。儿童身上可找到与每一阶段相应的游戏行为表现。 儿童的游戏就是我们祖先的‚工作‛,原始人的打猎、 追逐等构成了现代儿童游戏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一种‚宣泄‛的作用。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游戏思想核心观点: 统治儿童期的愿望是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所能做的 事; 儿童会通过‚强迫重复‛消除不愉快的紧张状态,从 而掌握创伤事件; 游戏发泄人本能的攻击性; 游戏需要儿童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讨论
请对早期的游戏理论进行评价,可整体评价,也可 针对某一种理论评价。说说该理论的优点及不足在哪 里。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早期的游戏理论点评
剩余精力说 优点 不足 说明了动物进化与游戏的生物学条件之 间的关系。 使得人们对游戏产生消极看法 无法解释儿童在精疲力竭后仍然要游戏 松驰说 优点 不足 解释了成人工作疲惫后还想游戏的原因 无法解释体力劳动者为什么要游戏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游戏理论
分类 时期 主 要 流 派 早期/古典游戏理论 20世纪20年代之前 剩余精力说 松驰说 复演说 前练习说 现代游戏理论 20世纪20年代之后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前练习说 格鲁斯: 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机能。 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 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 游戏分为两类:练习性游戏,包括感知运动的练习和 高级的心理能力的练习;社会性游戏,包括追逐打闹 和模仿性的游戏。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早期的游戏理论点评
共 同 特 征 关注人的本性因素,不关注个体差异和特点 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用生物发展的规律解释儿童游戏 以工作作为游戏对立面说明什么是游戏以及为什么游戏 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伯勒的角色选择理论: 儿童对于角色的选择往往是基于对某人的爱、尊敬、 嫉妒或愤怒的感情。 幼儿愿意扮演身份低于自己的角色,在这种面具的掩 饰下,他们才能做平时不能做的事,或掩饰自己的错 误和过失。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游戏在感知运动时期的发生发展
年龄
0-1月 2-4、5月
智力
反射练习期 初级循环反应
游戏
无游戏 游戏的发生
例子
头往后仰,从新的位臵看熟悉的 东西。两天后重复这种动作,但 增加了愉快的表情 反复去碰玩具,让它发出声音 握枕头一角,吮花边。侧着身体 躺下,闭上眼睛吸吮手指;拿起 梳子碰一下头发然后扔掉 洗澡。手从头发上滑落下来,击 到水面,马上重复这个动作并变 化高度和位臵 抓住衣领子侧着身体躺下,闭眼, 吮手指
游戏在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时期的发展
发展阶段 类型 高峰期 2-4岁 象征性 的投射 性质 1 把象征性图式扩展到新 的对象上 2把模仿性图式扩展到新 的对象上,假装模仿其他 人或物的活动 1 以一物代替另一物 2假装自己是其他人或物 实例
1 对他的小狗说‚哭哭‛,发出哭的声音。 接下来的几天里,让他的小熊、鸭子、 帽子哭 2 假装打电话,然后让她的娃娃打电话机 用各种东西打电话,如用一片树叶代替 电话听筒,拿着报纸念念有词 1 捡起玩具起子说牙刷并做刷牙的动作 2 趴在地上慢慢爬进房间嘴里喵喵叫
高级心理机能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情绪、 冲动意志等,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与动物共享的心理 机能,生物进化的结果 高级心理机能:人所特有的心理机能,起源于社会,是文化历 史发展的结果。具有随意、概括抽象、符号表征等特征。 物质生产工具与精神生产工具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与精神生产工具一样,是在人类物质生产过 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人 类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4、5-9月 二级循环反应‚有 保持‚有趣的情 目的动作形成期‛ 景‛ 9、10-11、 二级图式的协调: ‚仪式化现象‛ ‚把已有的图式运 12月 用到新的情境中‛ 1-1.5岁 三级循环反应: ‚嬉戏性行为的 ‚为了看到结果而 偶然结合‛ 行动 思维的发生 象征性图式
1.5-2岁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儿童游戏的类型
年龄 0-2岁 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时期 游戏类型 练习性游戏
2-7岁 7-12岁
前运算时期 具体运算时期
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儿童游戏的发生发展:皮亚杰把儿童游戏的发生发 展与儿童的认知发展联系起来,用儿童的认知发展 作为说明游戏发生发展的原因。
二、现代游戏理论—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游戏的特征:同化超过顺应,主体自身的兴趣与需要 超过外部影响而占据主导地位,主体只是为自我的需 要与愿望去转变现实而很少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 游戏的功能:一是对新的刚刚出现的、不完善的心理 机能进行练习、巩固,使它得到丰富与发展;二是帮 助儿童解决情感冲突,实现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松驰说 拉察鲁斯: 游戏或消遣娱乐性的活动是具有精力恢复作用的活动。 柏屈克: 现代人游戏是因为现代人的工作性质造成‚松驰‛的 需要。 儿童游戏是童年期自发的、以本能为基础的活动,由 ‚种族习惯‛和‚种族记忆‛所驱动。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无法解释不工作的儿童为什么要游戏
儿童缺乏心理能力推断儿童游戏缺乏认 知的内容或功能,不符实际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来自百度文库早期的游戏理论点评
复演说 优点 不足 引起人们对游戏的社会历史性的关注 以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学说为依据,但 该学说至今仍是一种没有被证明的假设, 因而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无法解释现代儿童游戏的内容 前练习说 优点 不足 说明了动物进化与游戏的生物适应机能 之间的关系,肯定了游戏的积极意义 更适合解释动物的游戏而非儿童的游戏 无法解释为何成人还需要游戏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关于儿童游戏的基本观点 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游戏是学前期的 主导活动 儿童的游戏无论就其内容或结构来说者根本不同于小 动物的游戏,它具有社会历史的起源。 游戏是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在成人的教育与影响 下,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逐渐发生发 展的。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 斯宾塞: 游戏与审美活动 共同特征是‚它们都不以任何直接 的方式来推动有利于生命的过程‛。两者的区别 于, 游戏中表现低级能力,审美活动中表现高级能力。 游戏是由处于静止期 的、得到修复的或重新活跃的 神经细胞的‚多余的‛活动。 游戏是诸如生存、征服、统治等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一 种无意识的产物。 游戏分为四种形式:感觉器官的过剩活动,艺术-美 学的游戏,高级的协调力量的游戏,模仿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观看视频并思考以下问题: (一)请用精神分析学派游戏理论的观点解释你所看到的这 段游戏视频 1、角色选择 2、掌握 3、宣泄 (二)通过这段游戏你能说说对这两位儿童的了解吗?儿童 ‚自我‛的发展在游戏中有何体现?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蒙尼格的‚宣泄‛理论: 与传统宣泄含义不同,蒙尼格这里的宣泄专指攻击 性行为或敌意的宣泄。 人生来就有一种攻击性倾向,这种攻击性倾向如果 得不到发汇就会表成病症。游戏的益处在于宣泄和 降低焦虑,游戏是宣泄攻击性驱力的合法的、为社 会所允许的途径。 儿童的游戏包含着对于成人权威和父母禁令的一种 敌意的幻想性反抗的意义。
伯勒的角色选择理论: 儿童对于角色的选择往往是基于对某人的爱、尊敬、 嫉妒或愤怒的感情。 幼儿愿意扮演身份低于自己的角色,在这种面具的掩 饰下,他们才能做平时不能做的事,或掩饰自己的错 误和过失。 机体游戏-母婴游戏-角色游戏-规则游戏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埃里克森的‚掌握‛理论: 游戏可以降低焦虑、补偿性地满足儿童的愿望、在儿 童人格的发展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自我‛是积极主动的因素。游戏可以帮助‚自我‛ 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因为游戏创 造了一种‚典型的情景‛,在其中‚过去可复活,现 在可表征与更新,未来可预期‛。
早期的游戏理论
流派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生存需要满足之后的剩余精力的消耗 剩余精力 席勒 说 斯宾塞
松驰说
复演说
拉察鲁斯
柏屈克 霍尔
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力 并获得放松与 休息
游戏复演种族进化的历史阶段 游戏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
前练习说 格鲁斯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一、早期的游戏理论—剩余精力说 席勒: 游戏与审美活动的性质相同,都是超越了功利活动范 围的‚自由活动‛。 游戏是‚充裕的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 游戏分两类:一类是由于物质(或体力)方面 过剩 引起的游戏,即动物性的身体器官运动的游戏;另一 类是由于美的(或精神)方面的过剩引起的游戏,即 人所特有的想象游戏,或艺术的审美活动。
象征性 的认同
象征性 的联合
1 简单的联合 2 补偿性的联合 3清算性的联合 4预期性的象征性联合
1 把枕头叫‚阿里‛。阿里是丈夫正在照 看幼儿 2大人禁止玩水。她走到水池边假装舀水 说‚我舀了一杯水‛ 3 大人哄他吃药不肯吃。过后,让玩具动 物吃药。 4以娃娃会晒黑为由气绝父亲散步的提议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游戏是表现原始 的、受压抑的冲动和欲望的隐晦曲 折的最好的一种方式,是可供个人支配的自由天地 与领域。
第二讲 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
二、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弗洛伊德:‚过去的游戏理论都力图发现引起儿童 游戏的动机,但是它们都没有把‘经济的’动机, 即由于游戏而能获得愉快放在突出的地位。驱使儿 童游戏的不是别的,正是心理生活的唯乐原则。唯 乐原则体现在儿童的游戏中,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 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 得到发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