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数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中重要的环节之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可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奋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在接受新知识之前,就有明确的探索目的和思维方向。这是一节课成功的第一步。以下就新课的导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悬念导入

教学中的悬念是由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渴望解决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教学中适当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

例如:“幂的性质”的教学,可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折纸”这种常见的活动出发,让学生体会一张薄薄的纸片只需对折不多的次数,其厚度就会大幅度增长。那么将教师指出:“有一种纸板的厚度是一毫米,只需将其对折23次,其厚度就可接近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时,学生心理就会形成强烈的反差,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又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时,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任意四边形,然后把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起来,观察构成什么图形?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平行四边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困惑、诧异,流露出来的是惊奇,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此时引入课题,把学生带入一个探究奥秘的世界。

二、情境导入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这里的情境可理解为一种环境、一种气氛、一种使人感兴趣产生求知欲的心理趋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某种情境因素的刺激引发出来。所以数学教学中的举例子、讲故事、实物演示等便是导入新课的一种新颖的方法。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有关传播问题”时,我们可以这样开始:常言道: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即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传给两个人,这两个人在一小时内每人又分别传给两个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吗?从

学生熟悉的传言导入,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起学生学习新

知识的兴趣。

又如:在进行“图形与相似”的教学时,可从故事入手。

从前,有一个仗势欺人的财主把持大桥,向每一位过桥的人收取

过桥费,人们敢怒不敢言。桥的旁边有一颗直入云天的古树。有一天财主刁难大伙说,谁要能说出古树的高度,从此免收过桥费,但不能直接丈量古树的高度。有一位聪明的少年,拿来一截竹竿,竖直插在地上,他量出竹竿的高度与影长,以及古树的影长,很快算出了古树的高度,斗败了仗势欺人的财主。那么他是怎样算出古树的高度的呢?学生立刻来了精神,感到好奇与疑惑,求知欲很高。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三、活动导入

搞好思维教学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开动脑筋,训练

学生的思维。在操作过程中又可以产生许多新思路、新想法、新问题。因此,在新课开始之前,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动脑筋,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例如:“在探讨等腰三角形的制定方法”时,先让学生在纸上做出一个两角相等的三角形并剪下,然后将三角形对折,使两个相等的

角重合,让学生观察两等角的对边的长度,发现什么?学生通过测量后答:“等角的对边长度相等”。“怎样验证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续知识的探究做铺垫。

又如在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预先做好两个圆纸板模型,通过纸板的平移向学生演示。并且每出现一种位置关系时就停顿一会,再引导学生观察圆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

力就被吸引到这里了。学生的思维就瞬间被调动起来了,进而“导课”效果更佳!

四、生活导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源,引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热情饱满、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

例如:“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就可以这样从生活实际引入。问:你吃过拉面吗?拉面师傅,用一段较粗的面块,经过几次反复拉伸,

就把这块粗面条拉伸成了许多细面条。请问第一次拉伸是几根面条?第二次拉伸又是几根面条?那么第三、第四次呢?经过几次拉伸可拉出128根面条?这样就把生活搬进了课堂,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

活以及数学的实际意义。

又如:在讲“经过三点的圆”时,出示问题:有三家农户要在三块菜地间挖一口水井,正在为挖在何处才能距离三块地距离相等而犯愁。你能帮帮他们吗?顿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此时,抓住这个良机,引入新课。

五、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新知识的解决往往离不开旧知识的铺垫,而且很多新知识都是通过转化为旧知识来解决的。因此,在新课导入时,要注意旧知识的联系,在新旧知识接轨处引入新课,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例如:在探究“对顶角”一课时,先让学生识图。

如图:直线ab、cd相交与点o。

依次得到∠1、∠2、∠3、设置如下问题:∠1与∠2是什么角?有什么关系?∠2和∠3呢?学生答:“邻补角、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类比迁移,∠1与∠3是邻补角吗?学生答道:“不是。”那又是什么角呢?又有什么关系呢?引发学生进入“迫切”状态,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而导入新课。

又如“平行线的性质”的教学,先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在学生回答时展示知识结构图。

继续追问,上述图表反过来还成立吗?学生这时将信将疑。进而导入新课。这样通过复习唤醒旧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构建新知识链,让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验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

六、趣味导入

有趣味的东西,学生喜闻乐见,教师把与教材有关的趣味知识、小问题引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还能够使课堂产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例如:再讲“圆的概念时,问学生:“汽车、自行车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圆形的!”继续提问学生:“若是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的形状行不行呢?”学生哄堂大笑,异口同声地说:“不行!这样不易滚动。”“好!那么,为了滚动就做成椭圆形的吧!”学生仍然否定这个答案。

这时,课堂气氛已变得十分活跃,通过刚才的演示得知像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滚动起来十分费力且易颠簸、不安全。而圆形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此时引进圆的就成了画龙点睛之笔。

又如,再讲“圆锥”的实际运用时。这样引入:“八怪”诗中恰有“一怪”反映的实物图就是圆锥,谁能答出是哪“一怪”吗?学生回答:“第二怪!草帽当锅盖。”对本节课我们便利用圆锥的有关计算来解决“草帽当锅盖”问题。课件展示……。这样,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文化资源,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自然过渡到解决问题。

总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要体现“趣”“新”“疑”“妙”,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向学生提出巧妙、新颖的问题,诱使学生产生“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在新课的导入方面下功夫,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