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复合肥上市公司年报分析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复合肥上市公司年报分析
王茂森
一、2015年复合肥上市企业关键词
(一)服务
1、新洋丰:收购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向农业综合服务提供商正式迈进
公司是全国复合肥龙头,已经在农化端积极布局。
公司已大力推广“产品+服务”的模式的科技小院,针对区域及作物开发针对性的配方肥,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套种植方案的设计。
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联手打造全国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网络,在全国建设了40 个示范基地,推广种植标准化模式。
对农民进行系统性培训,发现并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农化员,种植示范田,建设科技小院,贴近农民做服务。
增加营销人员、客户和销售网点,实现对全国所有县域的布局。
收购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在农化服务商的控制力。
一方面公司通过收购农业服务公司能够加强其对农化服务商的控制,可以将公司主要产品如复合肥、新型肥料等更好地融入农化服务业务中,对当地公司产品增量具有拉动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农业服务商这种外生扩张的形式能够跨越式地加速进入农业服务的大市场,能够更加直接和迅速地抢占市场份额。
2、史丹利:种植产业链开发与农业服务方面
2015年,公司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史丹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开展种植产业链开发、搭建农业服务平台的媒体。
在农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农业服务公司采取“自营+平台”的操作模式,以自种部分土地作为推广示范田,示范和带动周边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和普通农民。
农业服务平台向周边地区的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提供化肥、种子、农药、农机服务,粮食收储、金融服务等全套作物种植方案和全流程服务。
农业服务公司通过合作、自建或联合当地企业共建的方式,建设粮食仓储库容,开展粮食收储、烘干、“粮食银行”、粮食贸易业务。
2015年,农业服务公司在东北、内蒙、华北、西北等地区共成立了16家农业合资公司,流转土地5万多亩,服务土地30余万亩,拥有粮食烘干能力55万吨/年,粮食仓储库容50万吨。
在农资一体化平台建设方面,2015年公司与青岛海利尔农资有限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完善了农资一体化平台的农药环节,提高了公司农业服务水平。
在粮食仓储建设方面,2015年公司在黑龙江省龙江县投资建设了15万吨粮食仓储库
容,该库容的建设投产,将提高公司仓储能力,增加粮食收储盈利。
在粮食贸易方面,2015年公司分别与益海嘉里(兖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瑞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粮食购销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了公司粮食销售的渠道,完善了农业服务产业链的搭建。
3、芭田股份:
大规模投入建设大数据平台,种植服务运营商战略将全面加速。
公司战略清晰,商业模式从传统的复合肥产品提供商转型成为全面解决种植问题的服务提供商。
大数据平台主要包括建立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300 个服务站,未来公司将通过线上线下为农户提供包括农资采购、个性化种植解决方案、金融支持、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全面综合的服务。
掌控种植业大数据,具备核心竞争力。
公司通过收购金禾天成掌握海量种植业生产大数据,与无人机领先企业“大疆”合作,战略参股“泰格瑞”,以及定增建设大数据平台进一步采集大数据,种植业大数据和数据运营能力是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
公司依靠大数据运营可以帮助种植商提高效率,保证种植户对公司各类产品和服务的粘性,构建竞争壁垒。
设立广州农财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财宝APP 同步推出。
10 月23 日,农财大数据公司精心打造的“农财宝”APP 也同步推出。
“农财宝”内含全国主流农批市场最新行情数据、专业课程提供种植技巧讲解、农业专家在线解决种植问题、农业金融等多元化功能。
通过建立农业专家交流社区,将种植管理专家、种植大户组织起来,再通过线下的各种活动完成农业社交闭环。
设立农财大数据公司是公司品牌种植战略的推进。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前身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有着几十年的历史,有农民种植更为微观的大数据。
我们认为公司设立农财大数据公司后:(1)将以农业大数据为基础,通过精准模拟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模型,构建科学高效的种植模式,并匹配农资、农技、农产品销售、信息、金融等服务
和产品,将“智造品牌农业”理念贯穿全产业链,从种植源头全程指导农民生产出优
质安全标准化的农产品。
(2)借助其在媒体上的优势并帮助实现农产品销售,打造一
批可追溯的优质品牌,在微观上帮助农民增收,在宏观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设
立农财大数据公司是公司品牌种植战略的推进。
4、司尔特
2015年1月5日,司尔特公告全资子公司上海司尔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取得营业
执照。
公司注册地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公司将以电商平台为基础,将零售商导入到线上,抓住存量市场,优化供应链流程。
通过吸引更多的零售商加盟,扩大销售网络,拓展增量市场,并将农副产品导入上线,指导农民销售,建立起一个覆盖农资、农副产品的综合性交易平台。
通过电商,公司可以获取大数据,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农化服务、金融服务,推动产品销售的增长。
在业绩上升期和互联网浪潮推动下,公司积极参与互联网转型。
今年1 月发布增发预案,将募投2.06 亿元建设“O2O”农资电商服务平台:拟以农资信息云为架构,以测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的大数据为支撑,通过软硬件购置、集成及系统开发,搭建以测土配方施肥为特色的司尔特农资电商线上平台,提供农资展示交易、测土施肥决策支持等个性化、主动式服务;并在重点产粮大省,依托现有司尔特物流与经销网络,整合土肥、植保、农技推广等基层服务机构的优势资源,通过添置测土配肥仪器、信息化设备、电子显示屏等,重点建设10080 家村级农资电商线下服务站。
通过线下体验和口碑营销促进线上销售、服务水平。
公司的互联网转型模式优势在于拥有全国的土壤、气候以及作物的大数据。
“O2O”农资电商服务平台所销售的复合肥主要为测土配方肥,目前公司的“中国测土配方研究中心”将在今年完工,数据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科研数据,从全国采集的土壤、天气数据将在这里汇总;公司在手握测土大数据的基础上,将对建立O2O 农化服务形成非常有利的优势,将大大降低技术服务人员的投入。
(二)电商
1、新洋丰:
2015年6月,公司与阿里签署合作协议,在“村淘”上开设旗舰店,建立“洋丰村淘”电商平台,销售村淘特供产品并提供线上农化技术服务;由阿里巴巴在当前各区域设臵的村淘点负责新洋丰产品的宣传与订单收集,通过线上旗舰店在线下单,由新洋丰通知其现有经销商提供产品配送及农化服务等相关线下服务。
公司初期选定11 个县级区域试点农资电商业务,启动“三专”运营(电商模式专用品牌、专用配方、专用渠道),待取得成功经验后再逐步扩大电商区域。
通过此次合作,公司将依托阿里软件强大的电商平台,完善的信息支撑系统,优秀的管理团队,带领经销商团队由传统经销模式向区域性农业服务平台转型,逐步转变成为具有区域本土化的仓储、物流、配送、培训、科技示范、农村公益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商;拓展和延伸公司业务产业链,促进农资销售领域的销售模式创新,进一步优化本公司产品的
服务方式、开拓销售渠道,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有利于提升公司运营空间和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公司业务核心竞争力。
2、新都化工:
拟设立哈哈农庄电商公司,农村电商业务快速推进:新都化工拟与哈哈帮电子商务中心共同出资2亿元投资设立哈哈农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事农村电商业务,主营农资、调味品、酒水、日化及小家电等农村刚需类产品,并提供便民服务及代收费业务。
其中新都化工将出资1.8亿,持股90%,而由哈哈农庄电商公司管理团队、业务骨干等设立的员工持股合伙企业——哈哈帮出资0.2亿元,持股10%。
新都化工将依托公司复合肥业务在农村现有的经销商、零售商渠道和盐业公司在农村的营销网络,积极推动公司农村电商业务的发展。
通过哈哈农庄、哈哈订肥、哈哈带货、哈哈农贸四个APP的打造,将哈哈农庄打造为中国农村真正的电子商务平台。
哈哈农庄有望成为农村精英创业平台、农村公交物流整合平台、电商下乡最后一公里承接综合平台。
公司初步规划一年内建设100 个县级配送中心,1 万个村级体验店,2 万名农村代理人。
预计三年内建设500 个县级配送中心,5 万个村级体验店,25 万农村代理人,实现销售收入50-80 亿。
定位未来农村京东(改造化肥门店嫁接消费品)+陆金所(与平安集团深度合作开发农村理财、征信和供应链金融平台):目前联合利华、中粮、伊利、可乐、茅五剑等白酒企业等高毛利高周转的刚需SKU已经全面入驻,APP已经上线,完胜周边所有小超市。
公司与平安集团和网信金融深度合作,开发农村理财产品。
目前四大行中农行资金成本最低,说明农村理财产品匮乏,新都通过线下130万个食盐和7万个化肥终端成为有效的营业部,向农民销售安全高利率的理财产品。
红包、游戏抽奖等线上活动契合农民心理,平台粘性高。
哈哈农庄计划3月开始大规模发力推广,规划2016年用户数量至少300万,力争突破600W;理财交易量超70亿,化肥交易量30亿。
3、司尔特
2015年1月5日,司尔特公告全资子公司上海司尔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取得营业执照。
公司注册地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公司将以电商平台为基础,将零售商导入到线上,抓住存量市场,优化供应链流程。
通过吸引更多的零售商加盟,扩大销售网络,拓展增量市场,并将农副产品导入上线,指导农民销售,建立起一个覆盖农资、农副产品的综合性交易平台。
通过电商,公司可以获取大数据,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农化服务、金融服务,推动产品销售的增长。
(三)国际
1、新洋丰:
成立澳大利亚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进军国际市场
进军澳大利亚是公司向国际化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
公司2015 年8 月24 日公告称在澳大利亚成立了澳大利亚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此举有望为公司未来业绩带来有效支撑,同时在开拓市场、掌握海外先进农业、农资运作模式的基础上,获得国内外新的业务模式,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
2、史丹利: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10 万美元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作为公司与北美的联络窗口,扩展北美市场业务。
预计后期公司或将在农业服务领域与美国农场开展合作,通过参股的形式,学习借鉴当地先进的农服技术和模式,并待时机成熟后引入中国市场。
此外,未来借助美国子公司和农业服务平台,不排除并购国际种子、农药等农资公司的可能。
二、上市公司经营数据分析
(一)经营情况分析
复合肥上市公司主要经营指标
从上表可以看出,五家复合肥上市公司除芭田股份外,各公司在销售量、销售收入及净利润方面具有大幅增长。
尤其是司尔特,在其销售量增长26.06%、销售收入增长25.06%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了71.53%。
司尔特以配肥示范向全国扩增网点、以测土配肥农化服务拉动营销网络建设,并在全国多个市场优势区位布置生产基地。
以亳州90万吨复合肥生产基地为例,项目建成后将与山东、江苏、河南现有销售网络对接,产能释放后可直接转为有效产销量,合力拉动公司业绩持续向上。
司尔特在稳固本地市场优势的同时加速占位新区域市场与新肥料蓝海,产销布局合理、着力打通微笑曲线,司尔特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速会继续维持高位。
芭田股份的经营情况则令人不解,在各大复合肥上市公司发展转型过程中,不但没有跟上各公司节奏,反而各经营指标全部下降。
根据芭田股份年报介绍,2015年是公司战略转型升级的关键年,通过对优质磷矿资源的把控、新型肥料的创新、品牌种植和农业信息化的探索,公司从行业的参与者演变为引导行业的创新者;从注重肥料生产和销售到把控产业链稀缺资源,构建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的运营平台;公司积级构建组织和文化支撑战略发展,激发全体员工的创新创业精神,重塑企业内核,不断积蓄力量。
我们分析,芭田股份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的运营平台搭建,而忽略了企业最基本的产品生产及销售。
如果芭田股份不能成功转型,我们认为,芭田股份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萎缩。
(二)盈利能力分析
在对五家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上,我们选择毛利率、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及总资产收益率等四个指标做对比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金正大的毛利率及净利率在五家上市公司中处于最低,在调整产品结构、成本及费用控制方面,金正大还有一定的空间。
史丹利作为排名第三的复合肥上市公司,在毛利率及净利率两个指标上都处于第一位,其在成本费用控制及市场销售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
新洋丰的净资产收益率及总资产收益率均居于首位,其在资产运营效率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同时可以反应出新洋丰具有较高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
从成本费用率指标反应上看,史丹利在付出相同成本的情况下,获得的利润最多,相对来说公司的经济效益最好。
对于金正大而言,在提高投入产出比方面,值得进一步提高。
(三)杜邦分析:金正大、史丹利
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
它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同时也反映企业筹资、投资、经营活动的效率。
决定净资产收益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个方面。
这三个比率分别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
杜邦分析体系不但可以有效解释各主要财务指标变动的原因和变动趋势,也为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指明了方向。
1、金正大
金正大2014年、2015年财务比率如下1:
(1)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衡量企业利用现有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
金正大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4年至2015年间下降了1.09%。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对企业的管理者也至关重要,企业的管理者为改善财务状况和进行财务决策,需要运用该指标进行财务分析,将其逐级逐层进行分解,以找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指标分析过程
1)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2014年 15.80%=8.93%×1.769
2015年 14.71%=9.77%×1.506
1因四舍五入原因及指标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计算数据可能存在差异。
经过分解表明:净资产收益率的改变,由2014年度的15.80%下降至2015年度的14.71%,下降了约1.09%,其主要原因是资本结构的变动(权益乘数下降)。
2)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014年 1.769=1/(1-43.48%)
2015年 1.506=1/(1-33.59%)
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5年金正大资产负债率降低了近10个百分点,负债总额从40.21亿元降低到36.22亿元,而总资产从110.11亿元增长到了117.46亿元,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权益乘数从2014年的1.769降低到了2015年的1.506。
3)总资产收益率=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2014年8.93%=6.49%×1.375
2015年9.77%=6.27%×1.56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总资产净利率从2014年的8.93%上升至2015年的9.770%。
2015年总资产净利率上升的原因是由于总资产周转率的上升造成的。
其中:净利率有所下降,究其原因可能是成本费用上升或净利润增长率没有跟上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总资产周转期从2014年的265天降低到2015年的233天,资产的周转速度增快,资产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4)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2014年 6.49%=8.8÷135.54
2015年 6.27%=11.12÷177.48
金正大2015年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比2014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净利润增长了26.36%,营业收入增长了30.94%,净利润增长幅度小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成本费用从2014年的125.27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64.43亿元,上市幅度为31.26%,与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长幅度不同步,并高于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的增资幅度。
2014年至2015年,金正大的营业成本从111.65亿元增长至148.96元,同比增长33.42%;2014年至2015年金正大三费从13.62亿元增长至15.47亿元,同比增长13.58%。
可以看出,金正大2015年三费增长幅度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及净利润增幅,而营业成本增幅却高于营业收入增幅及净利润增幅,所以说,净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营业成本的相对增长。
5)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
2014年 1.375=135.54/98.56(=(110.11+87)/2)
2015年 1.56=177.48/113.79(=(117.46+110.11)/2 )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5年,总资产周转率2015年度比2008年度周转速度要快,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增长了30.94%,而平均总资产的增资幅度只有15.45%,反映了该企业资产营运能力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金正大2015年度资产总额比2014年度高出7.35亿元,其中流动资产部分降低了2.05亿元,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增幅较大,从2014年的0.1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45亿元,而存货降低了2.36亿元。
非流动资产部分中固定资产增加了12.88亿元,主要原因是金正大在2015年顺利投资的项目所致,而根据我们分析,几个项目的顺利投产,为金正大的产品提高了附加值,增强了产品竞争力。
具体原因如下:
2014年营业收入=135.54亿元销售量=446.93万吨
2015年营业收入=177.48万元销售量=537.34万吨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94%,而销售量同比增长20.23%,销售量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10.71%,我们有理由相信,金正大2015年的产品附加值高于2014年,与金正大在2015年新型肥料项目的投产不无关系。
也侧面验证了,金正大2015年所增加的资产总额为金正大带来了更加丰厚的汇报,提高了资产利用的效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金正大净资产收益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一、营业成本的上升过多;二、负债总额的降低,使得资本结构发生变化,降低了金正大财务风险的同时,却同样对金正大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
2、史丹利
史丹利2014年、2015年财务比率如下2
:
史丹利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4年至2015年间增长了0.73%,通过利用杜邦分析方法,对该指标进行财务分析,将其逐级逐层进行分解,以找到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指标分析过程
1)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2014年 17.28%=10.55%×1.64
2015年 18.01%=10.87%×1.66
2因四舍五入原因及指标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计算数据可能存在差异。
经过分解表明:净资产收益率的改变,由2014年度的17.28%增长至2015年度的18.01%,增长了约0.73%,其主要原因得益于总资产收益率的增长及资本结构的变动(权益乘数上升)。
2)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014年 1.64=1/(1-38.96%)
2015年 1.66=1/(1-39.64%)
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5年史丹利资产负债率略上升了0.68个百分点,平均负债总额从18.29亿元增长到22.61亿元,增长率为23.65%;而总资产从46.93亿元增长到了57.04亿元,增长率为21.54%。
平均负债总额增长率略高于平均资产总额增长率,进而导致权益乘数从2014年的1.64增长到了2015年的1.66。
3)总资产收益率=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2014年10.55%=8.75%×1.205
2015年10.87%=8.81%×1.234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总资产净利率从2014年的10.55%上升至2015年的10.87%。
2015年总资产收益率上升的原因是由于净利率及总资产周转率的上升造成的。
其中:净利率有所上升,究其原因可能是成本费用下降或调整附加值高的产品结构造成的;总资产周转期从2014年的303天降低到2015年的296天,资产的周转速度增快,资产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4)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2014年8.75%=4.95÷56.54
2015年8.81%=6.2÷70.41
史丹利2015年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比2014年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其中:净利润增长了25.25%,营业收入增长了24.53%,净利润增长幅度大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成本费用从2014年的51.0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3.53亿元,上市幅度为24.47%,低于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的增长幅度。
2014年至2015年,史丹利的营业成本从44.82亿元增长至55.12元,同比增长22.98%;2014年至2015年金正大三费从6.17亿元增长至8.34亿元,同比增长35.17%。
可以看出,史丹利2015年三费增长幅度高于于营业收入增幅及净利润增幅,而营业成本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及净利润增幅,所以说,净利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营业成本的相对下降。
5)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
2014年 1.205=56.54/46.93(=(50.93+42.93)/2)
2015年 1.234=70.41/57.04(=(63.15+50.93)/2 )
通过分解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5年,总资产周转率2015年度比2008年度周转速度要快,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增长了24.53%,而平均总资产的增资幅度只有21.54%,反映了该企业资产营运能力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史丹利2015年度资产总额比2014年度高出12.22亿元,其中流动资产部分增长了4.37亿元,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增幅较大,从2014年的0.0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06亿元,同时存货增长了2.33亿元。
非流动资产部分中固定资产增加了3.19亿元,主要原因是史丹利位于临沭、贵港及丰城在2015年顺利投资的项目所致(但可能与实际宣传的项目投资额有差异)。
从史丹利2014年-2015年销售量分析:
2014年营业收入=56.54亿元销售量=236.77万吨
2015年营业收入=70.41万元销售量=242.9万吨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53%,而销售量同比增长3%,销售量增幅远低于营业收入增幅,史丹利2015年的产品附加值明显高于2014年,与史丹利在2015年增加“三安”、“第四元素”等高端品牌有一定关系;同时,成本的下降也是一项重要的原因。
目前,各大复合肥企业均涉足高端肥料产品,争取能够赚取更高附加值。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史丹利净资产收益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一、营业成本的相对下降;二、史丹利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其他业务也开始盈利;三、调整资产结构,增强了资产利用效率。
三、复合肥上市企业未来发展路径
农业信息化、土地流转加速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出台相关意见促进化肥行业控总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农资行业大变革时代已经到来。
(一)技术服务:“产品+服务”将优化现有市场
增产驱动力改变,综合技术重于单纯农资,具备服务属性的农资将更多上量。
上一轮种
植业发展进程中,增产的驱动力主要是大量生产资料(特别是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农业
由靠天吃饭向高密度的投入转移,但目前来看高密度农资投入带来的边际效益逐步降低,相
反的,土壤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等因素反而一定程度上导致减产。
未来,增产驱动力将
向高技术投入转移。
“产品+服务”作为物化的种植技术将成为技术服务的主要模式。
伴随着传统农资投入
品边际效益递减,种植转型期中,产品与服务相融合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直指降本增效而料
将得到市场认可。
产品因具有较强和程序化操作流程从而具有很强的服务属性,服务则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