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第12章共69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鸿业五版宏观经济学第12章.ppt

高鸿业五版宏观经济学第12章.ppt

2.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值得注意的几点 第一,宏观分析中有些总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 的个量中直接加总(大部分是加权平均加总)而 得到。
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制作者:勤奋之人工作室 24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值得注意的几点 第二,有的时候微观经济学中一些个体变量尽管 可以加总,但是这种加总却达不到研究整个社会 经济行为的目的。 尽管微观是宏观的基础,但总体经济行为并不 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对微观经济是正确 的东西,对宏观经济未必也是正确的。
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制作者:勤奋之人工作室
20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宏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 第一,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和产量是一个个具体 商品的价格和产量——个量,而宏观经济学中的 价格和产量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 —总量,这里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产出水 平用货币衡量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表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3.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三,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指物价总水平,一般用价格指数即 社会上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指数来表示。价格 指数包括消费物价措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以及GDP折算指数三种。 物价水平的变动用通货膨胀率表示。
2019年3月30日星期六 制作者:勤奋之人工作室 21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宏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一般 形态,看起来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和短 期总供给曲线的形态都差不多地向右下方倾斜和 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其原因却是不同的。

(2024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年)高鸿业《宏观经济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3/26
相互补充
微观经济学为宏观经济学提供基础,宏观经济学为微观经济学提 供背景。
5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
研究整个经济的总需求与总供给,以 决定国民收入与就业水平。
均衡分析
探讨各种市场和经济总体的均衡状态 及其实现条件。
2024/3/26
动态分析
引入时间因素,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 变化的过程及规律。
物价
探讨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及紧缩的机理与调 控。
2024/3/26
就业
分析就业水平、失业原因及政策对就业的影 响。
国际收支
研究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变动及国际经济关 系。
4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
研究方法相似
都使用数量分析、均衡分析等方法。
03
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途径
包括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推动清洁能源革命、加强全球环境治理等。
2024/3/26
26
07 总结与展望
2024/3/26
27
本书内容回顾与总结
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等关键指标的详细
解释。
2024/3/26
宏观经济政策
深入探讨了财政政策、货币政 策以及供给管理政策在宏观经 济调控中的应用。
经济增长源泉
包括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等。
经济增长模型
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用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 因和机制。
24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实践
2024/3/26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特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出更高的波动性 和不稳定性。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高鸿业版)

宏观经济学(第12章)(高鸿业版)
5.袁志刚《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PPT课件
19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本章学习目的
1.掌握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局限性 2.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3.熟悉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基本方法 4.熟悉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数量增减关系
总收入:GDP=Y=要素收入之和=工资 +利息+地租+利润=消费(C)+储蓄(S)
C+I=C+S
I=S
PPT课件
36
第二节 产出、收入、支出
2.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流量循环
总支出:GDP=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C+I+G
总体行为 宏观最优化 宏观均衡 微观基础
总产量 总收入 总支出
恒等式
S=I
宏观分析
宏观经济 循环流转
宏观分析

构 PPT课件
产品市场 要素市场 货币市场 国外市场
长期分析
家庭 政府 部门 厂商
17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续)
恒等式 S=I
宏观分析 结构
S+T=I+G
S+T+M=I+G+X
长期分析 短期分析
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是用当期的产量乘当
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是用当期的产量乘基期的
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名义GDP
3.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100%
(GDP price index)
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pptx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pptx
间的关系?
GDP的定义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
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 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例子:一个书柜的生产销售过程
生产者 伐木工 锯木厂 木工 零售商
开始于
结速于
增加价值
一棵橡树 50美元(砍伐,卖给锯木厂厂 主)
6.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 自给自足生产)
产出、收入、支出之间的关系
结论:产出=收入 原因:增加价值由各要素投入共同创造,理
所应当分配给各生产要素。 产出=增加值合计=工资+租金+利息+利
润 结论:产出=支出 原因:产出=增加值合计=最终产品的销售
收入=最终产品购买者的支出。 常见的疑问: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没有全部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 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 量GDP。
GDP = C + I + G + ( X – M )
1、消费(C)——是指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 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建造住宅的支 出不包括在内。 2、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 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3、政府购买(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 支出(国防、筑路、建校)。转移支付不计入、公债利 息不计入。 4、净出口(X–M)——出口(X)– 进口(M)
第六节 名义GDP与实际GDP
一、名义GDP(货币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 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实际GDP 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2.总支出≡总产出≡总收入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入报表
收入(支)
产出(收)
工资和薪金 利息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20000 15000 5000 10000
50000
生产出成品(纱) 200000 减:购买原料棉花 150000
产出(增值)
50000
3.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1)用支出法核算GDP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 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公 式如下: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7版)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2.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六节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12.2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12
宏观经济 的基本指 标及其衡 量
16
失业与通货膨胀 (向现实的扩展)
13 14 15
短期国民 收入决定
扩展理论或模型来自17宏观经济政策 (向政策扩展)
18
开放经济模型 (范围扩展)
19 经济增长(时期扩展)
20
微观基础(完善对宏 观经 济的理解)
21
新古典与新凯恩斯经 济学(争论与共识)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 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 D P C I G X M
①C表示消费支出,指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 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包括耐用品消费支出、非耐 用品消费支出和服务支出三个方面。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12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12章

可编辑ppt
3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一,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
国民收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 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的)、 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指标。
13.12.2020
可编辑ppt
14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宏观经济学的加总(aggregation)法
2.宏观经济学运用经济加总法时值得注意的几点 第三,有些时候一些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就根本不能 直接加总。
13.12.2020
可编辑ppt
15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1.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
13.12.2020
可编辑ppt
10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
2.宏观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一般形态, 看起来和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 线的形态都差不多地向右下方倾斜和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其原因却是不同的。
13.12.2020
可编辑ppt
6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3.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四,其他指标
政府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和盈余的变动、利率和 汇率的变动等。
13.12.2020
可编辑ppt
7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4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12-国民收入核算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12-国民收入核算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国民收入、就业、 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收入与汇率等。
核心问题是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 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理论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区别
(中国新闻网 2012-02-23 12:43核算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以 整个国民经济 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 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
到充分利用。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
果。而研究社会总体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 如何使国民收入稳定地(没有通胀和衰退)以较合适 的速度增长。
2011年GDP增长不及财政增长 增长率低于2008年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的统计公报,投资、 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在2011年增速都有所减缓,但 仍然处在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对比发现,2011年我 国的GDP增长及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增长再一次赶不上我 国的财政收入增长。
•焦点一:GDP增长率低于2008年 •焦点二:社会消费增长率比2008年还低 •焦点三:GDP增长逐季下滑趋势又出现 •焦点四:CPI涨幅回落5个月后又上涨了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内容: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三、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六、名义GDP与实际GDP
资料: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五版-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授课ppt-河北工大-宋建林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五版-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授课ppt-河北工大-宋建林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有体系的经济学发展历程
重 农 学 派 重 商 主 义 古典经济学 17世纪中期—1870s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马尔萨斯 让·萨伊 边际革命 1870s 门格尔 约翰·穆勒 杰文斯 1848 瓦尔拉斯 政治经济 学原理 新古典经济学
国 玻 津 秘
地下经济的国际差异
泰 墨 阿 瑞 澳 英 日 瑞 美

别 地下经济 占GDP 的百分比 (%) 68 维 亚

布 韦


西





利 亚




63
61
54
33
29
18
13
12
11
9
8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 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用货币来衡量,即:产量×价格。 名义GDP:以现期价格或可变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以基期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GDP。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
练习题
皮萨 年份 2005 2006 2007 P $10 $11 $12 Q 400 500 600 P $2.00 $2.50 $3.00 拿铁咖啡 Q 1000 1100 1200 增加: $2 x 1000 = $6,000 = $8,250 = $10,800
宏观经济学
总体经济学,收入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总量分析法 以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主

第12章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12章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
蒋满霖
20
3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1) 基础部分 国民收入核算 (2) 理论部分 简单国民收入理论
IS—LM模型 AS—AD模型 弗莱明—蒙代尔模型 (3) 政策部分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AS管理 (4) 问题部分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失业 物价
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
蒋满霖
Stagnancy
Inflation
(2)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复兴(1970’s)
提出市场出清(工资与价格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和理 性预期假定,指出总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3)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1980’s)
肯定和吸收新古典学派某些观点(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 提出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和市场非出清的假设,需求管理政策 是必要的。
数字的分量
当你能衡量你所谈论的东西并能用数字 加以表达时,你才真的对它有了几分了 解;而当你还不能衡量、不能用数字来 表达它时,你的了解就是肤浅和不能令 人满意的。这种了解也许是认知的开始, 但在思想上很难说已经步入了科学的阶 段。——凯尔文
2020年2月28日星期五
蒋满霖
2
• “两经济学家(师兄弟关系)在公园散步,发现路上一 坨狗屎。师兄对师弟说:你把狗屎吃了给你5000万! 师弟觉得5000万吃一坨屎还是相当划算的。于是成
交。接着又发现一坨。师弟对师兄说:你要是吃了, 我也给你5000万。师兄正心疼着自己那5000万, 当下吃个干干净净,于是那5000万重回师兄荷包。
少顷,师兄师弟相拥大哭:一分钱没有挣到,一人 吃了一坨啊……回到师傅面前,老教授一听,激动 得颤颤巍巍、哆哆嗦嗦:一个亿呀,一个亿!
• 你们俩什么也没干就给国家增加了一个亿的GDP 啊。”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文档资料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文档资料
DPI = PI – 个人所得税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总方针:支出=收入,无论用什么方法核算,支 出应等于收入
一、两部门模型 主角:居民户 厂商 从支出的角度看:Y = C + I 从收入的角度看:Y = C + S 由于 C + I = Y = C + S 就得到 I = S 储蓄—投资恒等式 关于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 关于实际储蓄和实际投资
4、个人收入(PI) 从国民收入中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
保险税(费),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大体上 就得到了个人收入。
PI =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 + 政府给个人的 转移支付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个人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税后的个人收入即为个 人可支配收入。
生产者 伐木工 锯木厂 木工 零售商
开始于
结速于
增加价值
一棵橡树 50美元(砍伐,卖给锯木厂厂 主)
50美元
50美元的 75美元(制成板材,卖给木工) 25美元 橡木木材
75美元的 250美元(做成橡木书柜,卖
橡木板
给零售商)
175美元
250美元的 400美元(把橡木书柜卖给消
橡木书柜
费者)
150美元
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PPT文档资料
主讲人:XXX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内容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GDP)
本节解决两个问题 1.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GDP)这一概

宏观经济学课件(高鸿业)第12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ppt

宏观经济学课件(高鸿业)第12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ppt
1 RI + 1 RI 1 RI 1 J 1 PV= 1RI + + ……+ + +r (1+ r)2 (1+ r)3 (1+ r)n (1+ r)n
NPV=PV-CI
21.03.2019 宏观经济学
例:利率对净现值的影响
NPV=
1000 1 1000 1 1000 1 1+4% + (1+ 4%)2 +(1+ 4%)3
21.03.2019 宏观经济学
例:(教材P474)
NPV=
11000 1 12100 1 13310 1 1+10%+ (1+10%)2 +(1+10%)3
-30000=0
收益现值 收益净现值 ¥ 36,410.00 ¥ 6,410.00 ¥ 35,671.23 ¥ 5,671.23 ¥ 34,956.77 ¥ 4,956.77 ¥ 34,265.56 ¥ 4,265.56 ¥ 33,596.59 ¥ 3,596.59 ¥ 32,948.93 ¥ 2,948.93 ¥ 32,321.65 ¥ 2,321.65 ¥ 31,713.91 ¥ 1,713.91 ¥ 31,124.89 ¥ 1,124.89 ¥ 30,553.83 ¥ 553.83 ¥ 30,000.00 ¥ 0.00 ¥ 29,462.70 ¥ -537.30
第一节 投资的决定
一、实际利率与投资 二、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与净现值 三、资本边际效率 四、投资需求曲线
21.03.2019
宏观经济学
一、实际利率与投资
投资概念 投资[Investment] ——一种为增加未来产出而放弃当前消费 的经济活动。经济学中的投资主要是指厂 房、设备的增加。 重置投资——为补偿资本折旧而进行的投 资。 净投资——追加资本的投资。 总投资——由净投资和重置投资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鸟问题
“算不算怀孕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的人眼睛有没有花?保证是10只?” “没有花,就10只。” 老师已经满脑门是汗,且下课铃响,但小岚继续问:“有没
有傻的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小岚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
打鸟问题
•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智力题,请小岚回答, 老师的题目是这样的:“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 一只,还剩几只?”
• 于是小岚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 • “不是。” • “枪声有多大?” • “80-100分贝。” • “那就是说会震的耳朵疼罗?” • “是。” •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 “不犯。”
❖ 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弗朗索瓦·魁奈在《经济表》 (1758年)、《经济表分析》(1766年)中,研究了生产 阶级、不生产阶级之间的农业总产品的流通,富有 创见地考察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第一次触及了 宏观经济的运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 年)中,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研究了国家的 财政收入和支出,并主张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英 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 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 中社会产品在地主、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规律, 论及了资本积累和再生产。
2、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⑴宏观经济学的萌芽时期(17世纪中 叶~19世纪70年代)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被认为是宏观经济 问题的最早研究者,他在1662年出版的《赋税 论》一书被看作是西方经济学中第一部以宏观 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英国古典经济学 家威廉·配第在《赋税论》(1662年)、《政治算 术》(1676年)、《货币略论》 (1682年)中,曾研 究过国家经济政策、捐的征收和滥造货币的 经济后果。配第的这些研究,说明早期的经济 学说已经关注宏观经济问题。
术语,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于1933年在 《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问题与推动问题》中提 出的。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被认为是宏观经 济问题的最早研究者,从时间顺序上看,宏观 经济学经历了从威廉·配第到魁奈、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再到凯恩斯、佛里德曼、卢卡 斯、萨缪尔森等理论学说的演变过程。从经济 学说史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大体上经历了以 下四个发展时期:
学习要求
❖任何课程的知识都具有连贯性,所以不要经 常逃课,更不能让教材“一尘不染”。
❖听课时要多作笔记,笔记是知识的框架,教 材是对知识的充实。二者缺一不可。
❖对于老师布置的习题,要认真完成,以巩固 所学的知识。
❖通过媒体关心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问 题。
❖学习时要搞清理论,特别要注意结论成立的 条件。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定义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
动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国民产出决 定与变动,以及国民产出与就业、 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和周期、经 济政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学 科。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 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这个
打鸟问题
•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告诉我
还剩几只就行了,ok!” •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 “没有。” •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 “没有。” • “边上还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 • “没有。” • “有没有残疾的或者饿得飞不走的鸟?” • “没有。”
(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时 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随着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出现,以1936年 凯恩斯《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 )的出版为标志,现代宏观经济学才真 正产生了,宏观经济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 阶段。现代宏观经济学与以前的宏观经济学相 比,其显著的区别在于:它研究的是国民收入 的变动及其与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 等的关系,因此被称作收入分析。它通过收入 分析得出的论断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可能自动调 节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并且在通常情况下出 现的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在第一阶段即早期宏观经济学阶段, 古典学派和重农学派虽然已经把整个 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了,并且 已经运用了总量概念,但是与19世纪 晚期以后的各种宏观经济学相比,在 理论上和方法上仍有一些重要区别。
(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准备时期(19 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从19世纪晚期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 阶段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宏观经济学 主要集中于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解释上, 形成了许多种宏观经济学说,如瑞典经 济学家的动态均衡理论,熊彼特的经济 发展理论,英美经济学家的货币数量理 论,美国经济学家密契尔等人对国民收 入和经济周期的研究等,使宏观经济学 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 一只不剩。” 老师当即晕倒。
教材和参考书目
❖ 初级教程: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高教出版社(第四版)(主要教材)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 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萨缪尔森:经济学(下)
❖ 中级教程: 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多恩布施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高级教程: 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 罗默: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也有上财版)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学习目的要求:
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 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宏观经济学研 究的主要内容以及宏微观经济学的关 系;
2、明确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内容,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测算方法以 及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恒 等式,弄清国民收入核算与总支出、 总收入分析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