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管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管理方法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意味着教育、教学全方位的更新。作为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不仅是改进教和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互动和发展的平台,是新课程改革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领域。然而,现在学生作业普遍存在着负担过重、题目偏多,标准僵化、形式单一,应试指向、缺乏趣味等问题,在作业批改和评价上,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人文关怀和师生间的交流。为改变这些情况,有必要把对作业量的控制、作业的设计和对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上升到管理的高度,以提高作业效率,落实课改目标。
一作业量的管理
过量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乃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面对广大中小学生作业普遍过量的事实,作业量的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适量(不多也不少)的作业。那么,多少时间才算适量呢?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看,小学、中学的总作业时间的上限分别是1小时和4小时。教育的复杂性告诉我们,要确立一个固定、统一的作业量是不科学的,适量的作业必须在学生的认识负荷之内或者稍稍有所超过。实际的作业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差异,只能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准,布置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比较适量的作业。在决定作业的量上,学生往往处在被动、服从的地位,要保证学生的作业不过量,在作业管理层面特别强调不同主体之间的配合。
1.教师作业时间意识的提升。
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多门课程,因此,必须控制单科作业量,比如,根据总作业时间的上限,中学单科作业应控制在35到45分钟之间。如果教师有明确的时间意识,自然会考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作业时间。面对各科教师争抢学生自修时间和课外时间的情况,我以为应变“争抢”为“争取”:教师应提升作业时间意识,学习作业设计技巧,以优质的作业争取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意愿——只有高质的作业才能在不降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缩短学生的作业时间。
2.教师之间的合作。
就教师的日常工作空间而言,学校常常把相同科目的教师安排在一个办公室,这就限制了同一年级、同一班级教师间的交流。作业管理首先应该打破办公室的限制,让一个班级的教师走到一起来,这不要求再准备一个办公室而是要求同一班级的教师讨论分配学生的作业时间,班主任或是同一班级教师中有经验和威望的老师应主动扮演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由于课时安排不同,每天有作业的科目往往会有差异;由于课程不同,每门课要求的作业量也不同;由于教学的推进,同一课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求的作业量也不同。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时安排、课程性质以及进度要求制定一个作业量的调节表。制表过程不仅增加了教师间的交流,布置的作业也能更好地配合教学和课程的安排,同一班级的教师知道彼此的作业量后,作业总量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3.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监督。
学校应把作业量的管理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之内,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作业量的监督制度。首先,校方要求每个教师记录每天布置的作业,作为检查是否超量的依据或要求同一班级的教师提交作业量的分配表,这份表由所有教师集体商讨决定;然后,通过教师自查、教研室主任检查、学校领导抽查的方式,监督作业是
否超量。学校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评议和监督,比如,以问卷获得学生对作业量的看法;让学生监督教师之间有没有互相配合地布置作业等;对于个别习惯题海战术的老师,学校在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后,可以善意地提醒他们。教师和学校还可以有意识地发挥班干部、学生会的作用,比如,关于学生对作业量的看法可以交给班委或学生会去调查,甚至可以把这项调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既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生活又锻炼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校则可以获得第一手的决策参考资料,岂非一举多得?
4.避免家长的干扰。
许多家长平时最关注的是学生的作业,学校减负而家长不减负已成为减负政策的顽疾之一。由于家长不熟悉教学要求和课程目标,家长布置的作业常缺乏针对性,再加上现在教辅资料满天飞,家长往往缺乏必要的判断力,这样,他们布置的作业往往占用学生时间却效果不佳。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促使家长反思自己增加作业量的行为;其次,学校、教师应该利用家长会、学校参观日等时机,或通过学生带回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家长进宣传教育,努力转变他们的观念;最后,改变这种情况还有赖于社会舆论的引导。家长滥用作业权力不仅仅是“家务事”,而是关系学生成长的大事,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是作业管理的难点。
二作业质的管理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同样的作业量对不同学生产生的负荷是不同的,为了使学生都处在“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教师应该调整不同学生的作业难度,设计分层作业,这是作业质的管理的第一步。具体的做法是,对大部分学生(中等水平)要求完成B作业,对一部分优等生补充C作业,对一部分差等生补充A作业。理论上每个学生的作业都应该不同,而实际上教师只能针对大致的划分来设计分层作业。为保持作业的相对统一便于批改,以及为避免给学生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三类作业间是有交集的
1.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尝试。
集体设计作业要求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合作群体,由教研组长或有经验、有威望的老师扮演组织者、协调者和指导者的角色。首先,同一科的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进度确定作业目标。其次,遵循分层设计的原则,每一位教师都设计出一些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作业。第三,建立“作业超市”,将教师设计的作业呈现在所有教师面前,资源共享。第四,不同班级的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要布置的作业。第五,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反馈信息,调节作业设计并把高质量的作业存档。
2.学校的监督与管理。
在质的管理中,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科目建立一系列配套的评价体系,比如,作业内容是否和课程目标和教学进度相适应;作业是否注意难度搭配和形式多样;有没有过分依赖教辅书;作业布置有没有长期规划等。学校在保证作业质量的工作中,还应做好辅助和保障的工作,比如,组织相关培训,课时安排上为教师集体设计作业提供便利,对阶段性成果给予奖励等。最后,学校可以将集体设计作业规范化、制度化并把各科教师设计的作业进行归档、整理,努力形成有学校特色的作业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出版。高质量的作业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也是教师进行作业研究的宝贵资料,同时也可以作为校本课程资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