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学生的人数占全国中学生总数的70%以上,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重难点在农村中学,寻找一条适合农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子,是我们教研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从1997年1月起,我室与教科所、督导室联合对全区25所农村中学的师资、教学设备、开课情况、外部环境条件、教学教研质量等进行了调查和评估。结果显示,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既有许多优势条件可以利用,也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现将我们调查的情况及采取的对策简述如下。
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的优势
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与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存在着以下优势:
1 学生感性知识丰富
农村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有方便的实验和实习条件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实践和实习获得的,像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及农作物的繁殖、管理,动物及家禽的习性观察和饲养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将与此内容有关的课安排到实验场地去上,或请有专长的技术员现场讲解和示范,比在教室里口头讲解效果好得多。
3 实验材料和简易直观教具容易得到
现行教材大大增加了演示、分组实验的数量,还增设有“看一看”“动动手”“做一做”等内容,这些内容中涉及的实验材料在农村很容易得到,而且有一些较简单的动植物材料,稍加整理就可以制成临时或永久性的直观教具,既能节约经费,又能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利于因地制宜开展教法学法研究
教法学法改革要因具体情况而定,农村中学附近大都有很多生态系统、食物链、环境污染的实例,如能有效地运用发现法、调查法、开放式教学和撰写小论文等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师资分布不合理
大部分农村中学合格生物教师不足。近几年分配到我区的生物专业教师也不少,但农村中学仍很缺乏,师资分布不合理,学非所用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市区或条件较好的学校出现生物教师超编现象,而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尤其是联中的师资却严重不足。有些本、专科毕业的生物教师,因基本素质较好,而改教化学或其它学科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据我室的统计数据看,全区农村中学生物教师的专业达标率不到60%,虽说有些兼课教师也勉强能把初中课本的部分知识“啃”下来,但在实验和实验教学的技能方面和专业教师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及综合素质。
2 师资队伍不稳定
乡镇中学的人事权主要在乡镇党委,出于财政开支方面的考虑,用人一般是“宁少勿多”,“宁多要‘主课’教师,不要‘副科’教师”,生物教师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由于城乡中学在福利和其它待遇上有明显差距,导致农村中学教师的流动性大,主要流动的是骨干教师、年青女教师和毕业分配来的外地教师,其结果是农村教师队伍呈现男性化、乡土化、老年化和青年化。教师的专业达标率低,兼课教师多且不稳定,长此以往,在教法和学法上表现出“近亲繁殖”的后遗症。
3 教育观念滞后
从调研听课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学的生物课处在极次要的位置,课可以不开、课时可以减少、内容可以随意删去,有的即使课表上有,也仅仅是处在调剂课的位置上。从乡镇党委到学校领导,眼光都盯在升学率上,应试教育观念非常浓厚。
4 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专业素质偏低,兼课教师过多,反映在教学上的问题主要有:
(1)教研氛围不浓,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体现学科特点,照本宣科、满堂灌现象极为普遍。
(2)常出现一些知识性错误。如种皮与果皮不分,神经和神经纤维混为一谈等。
(3)不注重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提问,问题的难易度,作业的量与度都只是照顾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不善于激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只看高分率不讲合格率,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5 必需教具不足
由于教学经费大部分由乡镇支出,学校得到的少量经费只用在必考科目上,生物教具很少,有些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
由此可见,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质量任重道远。作为与农村经济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如何在当前的情况下,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意义重大而深远。
解决问题的对策
1 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教研员是教委的业务参谋,为使生物教学尽快走出低谷,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我们把从调研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各种途径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和领导,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教委和部分乡镇党委先后下发了4个文件:一是生物等学科在师资、开课、教学质量、硬件建设等方面要纳入年终综合考评,促使学校建立健全一套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现有生物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农村教师在业务进修、子女上学和就业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条件,在年终评优和教师节评选时,全面衡量生物等学科教师的业绩,使那些钻研教学规律、爱岗敬业的教师受到褒奖;三是加强调控职能,合理配置师资,毕业生分配、在职教师的调动都要符合师资优化的原则;四是市区学校要和农村学校“结对子”,每学年市区学校要选派骨干教师和后备干部到对口学校任教1年,视其工作成绩,提拔任用。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交流教学信息,稳定、优化教师队伍的作用。
2 教研室和督导室共同抓好“5个落实”,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具体条件
这“5个落实”主要是针对生物等“副科”教学的。第一是教师落实。首先是专业合格教师一般不改教其他学科;其次是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修本专业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第二是课时落实。坚持按部颁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不减少、不挪用。第三是教材落实,生物等学科教材不漏订、不少订。第四是实验落实。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建立、充实实验室。第五是教学实习落实。按大纲要求开足生物实习课,凡是能联系实际的实习课不准移到课堂上。
3 建立区、乡、校三级教研网络,加大教研力度,扩大教师视野
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物教师不知道课向何方改,怎么改。我们的做法是:
(1)集体备课。区、乡每年各组织3次~4次,学校每年组织6次~8次集体备课活动,请有经验的学科带头人主讲,分析教材特点,提出教法和学法的建议,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备课的能力。
(2)定期组织教师上“三课”。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校内公开课。老教师上示范课,将他们一生中积累的教学经验不断地传授给中青年教师;中年教师上创优课,在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上要有所创新;青年教师上达标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中青年教师只有上好本校的创优课和达标课后,才能参加上一级组织的优质课评比。
(3)定期举行优质课和教学论文评选。我区每2年举行一届学科优质课评选,每学年举行一届教学论文评选。优质课和论文要经过学校、乡镇文教办的选拔后,再参加区一级的评选。此项活动有效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教学规律、及时交流和总结教学经验的积极性。
(4)分批进行实验培训。为保证教材中每个实验的开设,由区、乡两级教研部门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每学期对部分学校教师举办一次实验培训,重点演示动植物生理实验,同时介绍仪器设备和替代材料,便于条件差的学校土法上马,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