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分摊的基础原理和方法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成本还原分摊有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

1.1 基本概念 (1)

1.1.1 营运成本 (1)

1.1.2 责任中心 (1)

1.2 理论基础 (2)

1.2.1成本性态 (2)

1.2.2 作业成本法 (3)

第二章成本中心设置 (4)

2.1 总行成本中心设置 (4)

2.2 分行成本中心设置 (5)

2.3 支行成本中心设置 (5)

第三章成本归集和还原 (6)

3.1 成本归集步骤 (6)

3.2 成本还原步骤 (7)

3.2.1 确立资源耗费动因 (7)

3.2.2 将间接成本按资源耗费动因还原到成本中心 (8)

3.3成本归集和还原案例 (9)

第四章成本分摊 (12)

4.1 成本驱动在成本分摊环节的应用 (12)

4.2 成本中心营运成本分摊原则和方法 (13)

4.2.1 成本分摊原则 (13)

4.2.2 成本中心营运成本分摊方法 (14)

4.3 成本分摊注意要点及案例 (16)

4.3.1注意要点 (16)

4.3.2案例 (17)

第一章成本还原分摊有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营运成本

在企业中,成本是指为了获得当前或未来的利益而作出的以财务资源为表现的牺牲,这种付出形成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本与费用的区别在于,成本是对象化的耗费。制造企业的成本根据经济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其中制造成本是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成本,非制造成本是除制造成本以外,维持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耗费,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在银行金融业,由于产品和服务的货币化特殊性,提出营运成本的概念。银行业的营运成本按经济性质一般分为16类,主要有人事费用、电子科技费用、宣传广告费用、招待费用、法律事务费用、车辆营运费用、安全设备使用费、会议和差旅费、教育培训费用、营业用房相关费用、研究开发费用、营业相关税费、办公费用、监管费、监事费和其它。

1.1.2 责任中心

责任中心是分权制企业管理模式的产物。为了控制分权单位的活动,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设立责任中心,并通过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加以控制。所谓责任中心,是指在组织内部,其管理者享有一定的权利,并承担一定责任的单位。责任中心可以是一个部门、一个车间、也可以是一个经营单位。每个责任中心都有自己的目标,不同责任中心的目标,最终都要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按照不同单位管理者的权限,责任中心可以分为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收入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责任中心还可以细分为:

(1)标准成本中心

标准成本中心的管理者仅对所能控制的成本负责,这类责任中心的投入可以用货币来计量,而产出却无法以货币计量,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明确的最优关系。由于需要对成本的合理与否加以评判,制定一套标准成本作为判断尺度就成为该中心的最大特点。银行柜面、电子银行渠道就是典型的标准成本中心。

(2)酌量费用中心

在酌量费用中心,管理者对成本负责,但该中心的产出无法以货币计量,且在投入(所消耗的资源)和产出(所取得的结果)之间不存在明确可辨认的关系。通常采用酌量性的预

算体系来代替标准成本,例如银行会计结算、个金部等管理部门。

(3)收入中心

收入中心的管理者负责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并对其差异负责。在收入中心,产出以货币计量,但不需要确定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典型的收入中心为销售部门,其管理者不需要对所销售的产品成本负责,因为这些产品是制造部门转移过来的。在管理会计理念中,虽然支行网点需要对本机构的营运成本负责,但是,就产品、客户的维度来看,支行网点无法对其成本负责,因而属于收入中心。这一点和绩效考核完全不同,在绩效考核中,支行是完整的利润中心,并对其产生的利润负责。

(4)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的管理者能自主决策生产何种产品、如何进行生产、自主定价、自主选择供应商,既对成本负责,也对收入负责。利润成为评判其业绩的指标。从银行的运作来看,分行可以被称为利润中心。利润中心可分为天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两种。人为利润中心是根据管理者对利润影响力的大小,引入内部转移定价机制,人为设计成利润中心。

(5)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的管理者不仅对成本收入负责,还要对投资负责,能做出与营运成本、资本投资相关投资决策。投资中心所拥有的自主权最大,一般是公司整体、子公司等。

在成本分摊和还原的环节,以上各中心都将参与,达到成本与收益匹配的目标。

1.2 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中成本分摊属于成本计算和管理范畴,其理论基础主要有成本形态和作业成本法。

1.2.1成本性态

成本性态是传统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所谓成本性态,是指成本随着产出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属性。根据成本性态的不同,成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半变动成本。关于以上三种成本性态,我们已经在管理会计原理这部分中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成本性态作为理论基础在传统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中的应用。

(1)传统成本管理

成本性态分析将企业的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一元线性方程:

y=a+bx

式中y表示总成本,x表示业务量(销售量),a表示固定成本数额(包含半变动成本中分离出来的固定部分),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包含变动成本中分离出来的变动部分)。

在这个公式基础上,有两种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一是完全成本法,二是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下,企业全部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其产品成本包括全部生产成本,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完全成本法仅对生产成本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下,企业全部成本都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非生产领域的期间费用也按销售量分解为变动和固定两部分,产品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非生产成本。

(2)作业成本法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产量或人工是引起成本变动的唯一动因。随着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引起成本变动的因素不断趋于复杂,以单一动因计算成本导致成本扭曲和偏离。会计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作业”是成本发生的根源。产品成本实质上是产品相关全部作业所消耗资源的总和。成本核算应以作业为基础,因此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是在成本形态的基础上,以作业动因为成本计量归集的基础,对成本进行分配和确认。

1.2.2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指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动态的追踪反映,计算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它根据资源利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将资源分配给作业,再根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品成本观念是围绕业务流程的资源消耗展开的,其所确定的产品成本可以是只包括生产部门的,也可以只包括某一经营流程,还可以包括价值链全部。

作业成本法计算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

(1)确定作业和作业中心

(2)归集成本和成本动因分析

(3)建立成本库

(4)建立作业成本计算模型

在“管理会计原理”网络课程中,我们已对作业成本法有了详细的了解。在以下的教学中,我们将着重介绍作业成本法在银行成本管理分析中的具体运用。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为合理确定银行产品成本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银行业,我们可以依据成本耗费的特点来确定作业中心,建立成本库。例如人力资源成本,就是一个作业成本库,常见的成本动因是人数、工作时间、业务量等。再比如,对外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整个签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