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山歌之花绽放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园山歌之花绽放课堂

──榔坪镇乐园中学、秀峰桥小学校本课程乐园山歌开发回顾

榔坪镇乐园中学、秀峰桥小学坐落在长阳西陲,地处合作医疗发源地,曾因山歌闻名海内外。2007年秋,两校经过教育资源整合,已合并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1126人,教职工64人,服务5个行政村35个村民小组约16000多人民。为拯救乐园山歌,培养传承人,1998年,长阳县文化局、原乐园乡政府联合出资,聘请农民山歌手为教师,让乐园山歌正式进入课堂,至今已近有3000名乐园学子成为乐园山歌的传人。2004年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为建设学校特色课程、打造特色学校,两校抓住契机,均以乐园山歌为核心开发了这一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学校课程,真正让乐园山歌绽放课堂,走出山寨。

一、校本课程乐园山歌开发的背景——“不让乐园山歌失传”

山歌、南曲、跳丧舞并称“长阳三件宝”。山歌,流传于榔坪、资丘、渔峡口、火烧坪一带。乐园,是名副其实的“山歌之乡”,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不论男女老少,随口就能喊几句,那时的乐园,是山歌的海洋,人人唱山歌,写山歌。创作乐园山歌有国家工作人员、文人、教师、也有农民。时任乐园宣传委员的秦尚丰,带头写山歌,他创作的《丰收调》《开创世界我工农》,由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傅祖光唱到了北京,后被制成唱片唱到日本等国家,而山里娃傅祖光因生于斯长于斯造就的一副山歌嗓子而成为享益海内外的歌唱家。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古老多姿的长阳民族民间文化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充满了挑战和忧虑。长阳县文体局的一位负责人说:三大因素的介入,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山歌的关注。一是由于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老中青传帮带后继无人;二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西洋文化,流行音乐正渗透、取代着传统文化;三是山歌作为生产、生活的交流手段,缺乏了以歌为媒的交流环境。现在全县很多年轻人都不会唱,或者说根本不愿唱。“不让乐园山歌失传”成为长阳政府、文化部门领导人及热爱山歌人士的志愿。

1998年,县文化局局长覃发池专程到乐园,与乡政府、乐园中学、秀峰桥小学、文化站领导磋商,他提出了“让乐园的下一代都会喊山

歌”项目,确立了由政府牵头,学校领导主抓,文化站长覃万馥为指导,县文化局、乡政府共同筹资的具体实施方案。落实教师,落实经费,落实时间。从1999年春至2001年,聘请了农民山歌手马协菊到校教唱山歌,由文化站长覃万馥与马协菊老师共同确立歌词,在小学五、六年级七个班、初中一、二、三年级18个班每周开设一节山歌课,每人每学期学唱五首山歌。自此,“山歌进课堂”活动在乐园中小学正式开展。

2001年撤乡并镇后,榔坪镇党委,高度重视山歌教学工作,继续与县文体局共同筹资,聘请土家歌手覃洪翠来校进行山歌教学。

2002年,长阳县委县政府于2002年正式实施民族文化生态工程,“乐园山歌”作为非物质文化列为“清江传统文化生态保护项目”,并正式建立了“乐园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为我校开展山歌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人、财、物保障,先后有“土家歌王”马协菊、覃洪翠、李道翠、姜翠云、秦道菊、尹国菊等艺人到校教唱山歌,覃发池局长每年到校指导山歌教学工作;长阳文化馆黄传凤老师多次到校指导优秀“小山歌手”排练山歌;覃万馥站长长期坚持为山歌教学写词,进行技艺上的指导;2006年、2007年,县民族事务局张昌勤副局长等领导多次来校指导,并每年赞助经费5000元。2007- 2008年度,山歌教学再掀高潮,学校聘请长阳县文化馆黄传凤老师进行专业指导,从曲、词的编排、欣赏、创作等方面进行专业引领。三次参加镇、县、市汇演并获殊荣。2008年6月26日,县委书记王新祝、县民政局及镇政府主要领导一行12人亲临学校,听汇报,查资料,看汇报演出,并走进课堂听山歌教学课。最后对我校山歌教学做重要讲话,王书记指出,抓好山歌教学这一民族民间文化意义深远,要抓好“收集、整理、传承、研究、创新”工作,令全校师生精神振奋。2008年7月10日,湖北民院教授及学生专程到校考察。可以说,山歌教学在其发祥地得到了政府、文化部门、学校空前的重视,“乐园山歌不失传”不仅成了现实,“山歌教学进课堂”也成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色和亮点之一。

二、校本课程乐园山歌开发的收益——山歌开发魅力无穷

两校山歌教学与开发经历了“传唱——搜集整理——展示——再创造”的过程。

(一) 承袭原汁原味的山歌艺术——传唱山歌

教唱主要指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请农村的老歌手来校直接面向学生教唱,教师协助,一般采用老师喊一句,学生学喊一句的方式,一句一句地学;二是学校音乐教师向“老歌手”用录音机先录制山歌,然后用录音机向学生传唱;三是请“山歌手”先教学校教师,1998年至今,先后有5名农民山歌手和8名专业教师到校教唱山歌,本校教师人人会喊三至五支山歌,同时培养了刘德菊、张小燕、覃洪琴、田纯柳、董珊珊等会喊会教山歌的教学人员。“教唱”环节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增强师生传承山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让师生了解山歌,增强作为一个乐园人的幸福感;三是为农民老歌手提供了一个传艺舞台,提升了他们的生命价值和人生乐趣。

(二) 激发热爱山歌的兴趣——搜集整理

2004年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我校抓住这一契机,于2004年9月在制订《学校课程开发指南》中把乐园山歌正式作为一门学校课程进入课表,自此,乐园山歌教学进入规范运作阶段。“搜集整理”是“山歌开发”的第一环节,主要包括搜集和整理两个阶段,由学校制订“乐园山歌搜集表”,人手一份,内容包括:①访问民间山歌手,听其喊山歌,介绍其生平,搜集山歌歌词,了解山歌发展的历史,一方面是学生利用假期结伴到老山歌手家中访问,另一方面由学校请山歌手到校进行系统介绍。②山歌名人追踪,让学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了解山歌会、山歌手、土家歌王、歌唱家。③搜集图片,通过上网浏览、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山歌产生的环境、作用、场境、了解山歌发展的情况及在海内外的影响。这一环节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山歌的背景,增强学唱和创作山歌的兴趣。“搜集”环节主要安排在2004年秋至2005年春。2006年秋至2007年春,主要利用课堂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四个方面的整理:①歌词整理,分曲牌类别整理;②曲谱整理;③“山歌手”“山歌名人”资料整理;④图片整理,根据整理让学生做笔记,写感受。在“搜集整理”环节,共组织了一次动员会,两次山歌手介绍现场会,共采访山歌手17人,共搜集一声子、两声子、三声子、四声子、五声子、九声子、茶调子、对声子、扬歌、双龙摆尾、杂号子、阳雀调、绣花调等山歌186首,初步整理出两本山歌资料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