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商业零售业态未来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上海商业零售业态未来发展的思考

吉买盛购物中心有限公司蒋晓飞

一,德国零售业态发展态势的介绍

从德国各零售业态所处生命周期情况来看:

在德国,百货店、目录邮购公司、大卖场这些传统的综合性零售商,他们都提供了宽泛的非食品商品,而正是它们才是受到目前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影响最大的零售业态。消费者对高度专业化的期望,使这些零售业态需要更深、更精的商品结构,而不是一味追求商品的宽度和广度。这些新的需求也影响了各商业业态的增长态势。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以前的德国零售行业的主力业态,如百货店,大卖场,超市已经走过了发展的顶峰,正在步入衰退期,或正在挣扎着进行转型和优化,而各类专业店,便利店,折扣店和电子商务正在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

百货店:在德国,最主要有两家百货公司, Karstadt和Kaufhof ,Karstadt受累于无差异的中庸定位而经营困难,而Kaufhof则因为更早发现了危机的存在而有所动作,推出了全面提升运动。对商品结构进行优化,超更高端、更精品化方向发展,并改造了所有的门店。但改造后的效果差强人意。战后德国商业制胜的法宝-”在一个屋顶下提供所有商品”,对消费者来说已经不再有吸引力。服装商品受到了来自P&C及其他品牌零售商的强大竞争,居家用品和旅行用品在很多的折扣店已有销售,香水和个人护理用品其实已逐步成为诸如Douglas,DM,Rossmann等专业店的天下。图书可以从Amazon网上订购,家具产品可以在IKEA购买。所以当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店的时候,还有哪些领域、那些商品可以让百货店重新焕发王者地位?

大卖场:2005年的一则关于肉制品更换包装的丑闻,彻底让大卖场的辉煌成为了过去,所涉及的大卖场公司Real(Metro的成员企业)至今销售仍是一蹶不振。但这只是个导火索,而不是问题的根本。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卖场已经无法向顾客展现它的核心竞争力.对大卖场所提供的食品、服装、园艺、电脑、运动用品及头发护理、旅行用品,对普通的德国消费者

来说,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吸引力.

二,上海消费市场的变化特征及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是商业业态未来演进的决定性因素.需求能力的水平和市场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商业业态的兴起和衰退.上海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地位,商业发展的演变以及影响消费市场,决定商业业态演进的几个重要因素上,如家庭收入,年龄结构,购买力和储蓄率等方面指标,其变化的趋势及与既有商业业态发展态势的匹配度上,上海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的差异。

消费者的变化:

1,伴随着知识和技能总体水平的提升,国民财富的极大积累,消费者收入水平明显持续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的增强,个性化消费倾向正在出现.

2,同时,相比较而言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化发展的趋势可能是所有国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的一个现实的情况.消费者的消费更具选择性和倾向性.

3,基本生活开支的不断上升挤占了消费空间.住房、水、电、燃气价格持续上升,在家庭总体开支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并超过了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在家庭开支的增加总量中,还不仅仅是房屋、能源成本在上升,保险、教育、健康和交通的成本也都在增加。

4,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老龄化和单身家庭的增多,并且家庭单位越来越小,为零售业同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市场态势的变革:

1, 消费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两极化发展趋势,使得细分市场出现并不断丰富,强化,边界更加清晰,并具备了明显专属化倾向.消费者有了更加明确的选择性,并且变的更加聪明和精打细算。这如同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带来的影响一样, 这种变化不仅仅对于零售业特别是经营快速消费品的零售业来讲,影响重大。同时,在影响既有业态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商机, 比如折扣店的发展,比如针对老年人商店的出现.遗憾的是,零售业对这个可能会对自己带来重大影响的变化基本视而不见.更低的货架高度,无障碍购物,商品包装更容易为老年人使用,商品信息更容易为老年人辨识,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等等工作,现在仍很缺乏。

变革1:市场态势的变化,为既有业态带来影响的同时,更创造了新的商机,培育了创新业态萌芽的土壤,就看谁能敏锐地抓住机会,为未来的突围打造先机. 零售业必须对这种变化趋势有所反应,提前准备,尽管这种变化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零售业的集中化趋势更加明显.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被控制在越来越少的超大规模的零售商手中.而且,零售业的集中化同时导致了经营的标准化和经营规模的扩张.标准化带来了规模经济,使零售业更富效率.但中小规模零售商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变革2:即便不是由政府主导的企业重组和整合,市场最终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是一个明显已在发生并且不可扭转的趋势,既然知道如此,为什么不让它早一些发生?

3,零供关系的深刻演变,不仅仅是在于合作和双赢,而是相互渗透进入在传统上原本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势力范围.遗憾的是,目前所发生的更多的是制造商向商业领域的单向渗透.制造商正在逐步渗入并控制部分流通渠道.制造商越来越认识到他们应该更多地控制分销和零售渠道.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两方面原因:(1)零售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商品越来越难以进入零售商的视野.(2),为了更好维护和保持品牌的形象,因为它很容易被零售商参差不齐的销售环境所损害。这种策略的推进手段就是在选择特殊的分销伙伴的同时,开自己的品牌专卖店.另外一个好处是通过加强与顾客的交流,可以使制造商更好地定位自己的品牌,提高产

品价值。

变革3: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会对现有的零售商造成致命打击,但制造商正在把分销渠道掌控在自己手上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做为商业零售企业,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相应的应对手段.

4,创新和专业化的出现.简单来说,有两种类型的市场结构是最适合创新和专业化零售业态的萌芽:一类是高度分散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没有明显的领头羊角色;另一类是寡头垄断的市场,但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新型零售企业的出现,不断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如大量的专业专卖店的出现,丰富业态的内涵,强化自己的个性和特质,门店面积越开越大,门店数量也越来越多,对在这些领域经营的传统的零售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现在很多大零售商开始越来越意识到专业化是一条可能在未来成功的路径.但是,许多网上经营的专业零售商早已占领了绝对大的市场份额。

变革4:商业零售领域具有高度活力,不断涌现的创新型公司,专业型公司,特别是从事电子商务的零售商,使传统零售商正在经历最难熬的时期.

基于以上理由的陈述,我本人相信一点,就是: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很可能就是若干年后我们必须要经历的,有着非常强的可参照性,时间长短可能不同,程度也可能不同,但发展的路径和趋势应该是相同的,商业业态的继起和兴衰有基本一致的理由,原因和规律。对零售行业来说,也就是一个我们不曾尝试的新业态,它不一定会什么时候到来,也不知道它能持续多长时间,但该来的一定会来。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谋划,为未来积累实力。百货,卖场、超市及便利店是目前上海较为强势,也占据了最大市场份额的商业业态,同时也是面临最大市场竞争和最高重复度的业态.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或调整速度不快,可能会对未来上海商业的竞争力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基本经济数据的对比分析,财富增长,可支配收入增长,对消费习惯变化,对物价的反应,对商业新业态需求以及其产生的萌芽进行分析,参考发达国家已走过的道路,应该会对上海商业的发展有所启发。任何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业新业态的出现,或者是现有的主流商业业态的没落都是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市场的原因,不可能是无理由的。比如在德国,折扣店占据这么大的销售份额,它出现并蓬勃发展的原因在我们国家是否正在形成,出现。或者未来什么时候可能会支持这种业态的出现并风行,我们需要提前进行布局。因为时间原因,我没有对很多数据进行比对,但我们应该对这样的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对上海未来商业业态发展的建议:

(1),新业态萌芽在哪里?

从连锁门店的规模上来看:比如,从商品角度,其实也就是规模角度来讲,德国在快速消费品领域的零售业态是基本完整的.

便利店:3,000-4,000平方尺

折扣店:4000-35000平方尺

超市: 35,000 to 80,000平方尺

大卖场:120,000 to 200,000平方尺

上海是什么情况?便利店50-100,超市500-2000,大卖场5000-20000平方米,中间还少什么?便利店和超市之间,超市和大卖场之间都有缺口没有被完整填补,这就是机会.但对这类门店,我们必须要弄清楚,顾客最关键的需求是什么?

从目前国内的商业业态中,涉及到几个支撑业态基本属性的重要判断指标的不同组合(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