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先秦诸子概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提倡“尚贤”“明鬼” 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
道家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年楚国人, 曾做过周守藏室官员。道家学派创立者。
思想要点: ①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宇 宙中的终极存在,是一种有规律性的东西。 (道法自然) ②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的社 会观。
先秦诸子概说
宿城一中语文组 吴琼
要想著书立说,成为哲 人,就生在先秦;
要想激扬文字,成为诗 雄,就活在盛唐。
“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
秋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 “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现在特指孔子、老子、
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 “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
道家
庄子,名周,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另一 位巨擘,大约和孟子同时或稍后。 思想要点: ①主张人要以道为师,随顺造化。
庄子继承和发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 认为“道”是无限的、主张齐物我、齐是非、 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 逍遥自 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13
法家
韩非,战国末期唯物主义哲学家,法家 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是荀子的学生。
思想要点: ①主张法治,反对儒家的礼治,受到秦王政 (即秦始皇)的重视。 ②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14
以强深就化 说而、流的 是言影派宝先 绝,响风贵秦 后是之格遗诸 的空远之产子 。前、多。都
的原、这是 ,创哲一我 也作思时国 可之之期文
【评析】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
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 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 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 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 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2【原文】 长沮(jù)、桀(jié)溺(nì) 耦
子路行以告。夫子 怃(wǔ)然曰:“鸟兽不 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 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丘不与易也。
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 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 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 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 上追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 呢?”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 地做田里的农活。
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 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 “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 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 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 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 们一道来参与变革了。”
(ǒu)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 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yú) 者 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yú,同 “欤”)?”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 “子为谁?” 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 对曰:“然。”
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 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 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 寻问渡口在哪里。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儒家
儒家是由孔子开创。儒家思想是中国封 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 ,即《易》《书》《诗》《礼》《乐》《春 秋》。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儒家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原文】 仪封人请见(xiàn),
曰:“君子之至于斯 也,吾未尝不得见 也。”从者见之。出 曰:“二三子何患于 丧(sàng) 乎?天下之 无道也久矣,天将以 夫子为木铎 (duó)。”
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 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 子,他说:“凡是到这里 来的君子,我从没有见不 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 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 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 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 失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 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 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 大道。”
关 于 书 名 的 来 源 , 班 固 《 汉
• 了解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 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
• (1)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论;
• (2)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 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 回答;
•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 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 形;
• (4)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 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5、【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 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 为之者与?”
子路夜里住在石门, 看门的人问:“从哪里 来?”子路说:“从孔子 那里来。”看门的人说: “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 要去做的人吗?”
5【评析】 “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
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 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 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 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 论。
• ·
lún
纂故夫 子时“ 书
。 语 : 言 论 。
谓 之 《 论 语 》 。 ” 论 : 编
子 既 卒 , 门 人 相 与 辑 而 论 纂 ,
之 语 也 。 当 时 弟 子 各 有 所 记 ,
人 及 弟 子 相 与 言 而 接 闻 于 夫
《 论 语 》 者 , 孔 子 应 答 弟 子 、
艺 文 志 》 中 有 这 样 的 解 释 :
探究: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 不同?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 来,他们属于消极避世之人。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
以杖荷(hè)蓧(diào) 。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 乎?”
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 “你看到我的老师吗?”
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 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
丈人曰:“四体不勤,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草。
思想要点: ①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 ②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 ③孔子张扬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
。 确立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我国古
代社会和文化的制度。
儒家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又一位重要学者。
思想要点: ①张扬性善说。 ②宣扬民本思想。 ③提倡仁政。
3【原文】 楚狂接舆歌而
过孔子曰:“凤兮 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 犹可追。已而,已 而!今之从政者殆 (dài)而!”
孔子下,欲与之 言。趋而辟(bì)之, 不得与之言。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 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 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 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 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 算了吧。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 很危险啊!”

儒家
《论语》《孟子》 《荀子》
先 秦
道家
《老子》《庄子》


墨家
《墨子》

读 》
法家
《韩非子》
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 子言行的记录。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 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资料。
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 《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 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 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 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
司马迁评价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
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 者则而行之。”郑玄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 “仰”是Hale Waihona Puke Baidu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 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 “止”,都解释为语助词, 看来没有什么异义。
纵横家等学术流派。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有名的共 有189家,4324篇著作;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最有成就.
“十家九流” 《汉书 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 —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小说。 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讲小说家去掉,称为 “九流”。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 黍(shǔ) 而食(sì) 之。
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 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 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
子曰:“隐者也。” 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
使子路反见之。至, 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约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春秋末年和战国初年,主要有 《论语》、《老子》和《墨子》。多为语录 体,语言简朴、警策。
第二阶段:战国中叶,主要有《孟子》、 《庄子》。由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和专题 论文过渡。论点明确,说理透彻,层次清楚, 文辞生动。
第三阶段:战国末年,主要有《荀子》、 《韩非子》。代表性的文章都是长篇专论, 逻辑严密,结构缜密,文辞富赡。
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
无义。长幼之节,不 可废也;君臣之义, 如之何其废之?欲洁 其身,而乱大伦。君 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 矣!”
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男子已经 走了。
子路说:“不出来做官,就是违 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 则。长幼间的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 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老人 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 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 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 通,早就知道了。”
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 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 能和他交谈。
3【评析】 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
对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 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 “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 隐士的尊重。
4、【原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
“三教九流” 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 “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 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儒家、道家、阴 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 或者他们的著作。
作为一个新的阶层, 能文能武,博学多才的 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 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 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4【评析】 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
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 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 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 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 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是不对 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 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2【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
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 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 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 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 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 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 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 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
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 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 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 “你是谁?” 子路说:“我是仲由。” 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 的弟子吗?”
子路说:“是的。”
曰:“滔滔者天下 皆是也,而谁以易(yì) 之?且而与其从辟(bì)人 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 士哉?”耰(yōu)而不 辍(chuò)。
儒家
荀子(前313~前230年),名况,字卿,称 “荀卿”或“孙卿”,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思想要点: ①提出了人能征服自然的思想。 ②提出了性恶论。 ③认为应把伦理道德规范落实到法制当中。
•10
墨家
墨子(前468—前376年),名翟(dí), 墨家学派创立者,被誉为“科圣”。战国时期 宋国人。他是一位出身于小生产的手工业者阶 层的思想家。 思想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