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简答100题

法律基础简答100题
法律基础简答100题

1.民法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

答:民法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各项民事制度的内容、作用、特征

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规律。当前要着重研

究民法在建立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民法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 民法的概念;(2) 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 (3) 民

事权利主体的基本理论; (4) 民事权利的基本理论; (5)民事

责任的基本理论。

3.我国民法调整哪些社会关系?其特征是什么?

答: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

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特征是: (1) 主体为公民或

法人; (2) 内容为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 (3) 性质是平等主

体之间财产、人身关系,即横向的财产、人身关系。我国民法

调整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

关系,它具有主体地位平等,在自愿的基础上发生及多数为等

价有偿等特征;另一部分是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它具有主

体地位平等,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容,与主体不可分离等特征。

4.民法与行政法有何不同?

答:行政法是国家制定的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

总称,它主要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及其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同

其它国家机关、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有的属于财产关系,但它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征是: (1) 这种财产关系的主体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彼此处于隶属的地位而非平等的地位; (2) 这种财产关系是依据国家行政机关的命令或指令发生的,不决定于当事人自愿与否;(3) 这种财产关系往往按照无偿的原则进行,而不是等价有偿的。例如,按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命令某些企业关闭、停产、合并或转产等等,由此发生的财产关系由行政法调整

5.民事法律关系有何特征?

答: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 (1)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 (2)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3) 民事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的社会关系。6.什么是绝对权与相对权?

答:绝对权是指其效力及于一切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任何人,即任何人均有不妨害权利人实现其权利的义务。故绝对权又称对世权。绝对权的主体一般不必通过义务人的作为就可实现自己的权利。各种人身权、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等都属于绝对权。相对权是指其效力仅及于特定当事人的权利,它的义务人是特定的,所以又称对人权。相对权的主体必须通过特定义务人的履行义务的行为才能实现其权利。债权就是一种相对权。

7.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有何特征?

答: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法律规定的,归根结底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具有如下特征: (1) 平等性。《民法通则》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这是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直接反映,非依法律不得对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加以限制或剥夺。(2) 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既包括公民享受民事权利的资格,也包括公民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体现了权利、义务的一致性。(3)实现的物质保障性。我国法律不仅从法律上对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进行确认,而且又为我国公民民事权利能力的实现提供了物质保障。

8.宣告失踪的法律条件是什么?

答:宣告失踪的条件是: (1) 公民下落不明满两年。即离开自己的住所或居所而无任何音讯、生死不明持续两年;战争期间失踪的,则自战争结束之日算起下落不明满两年。(2) 经利害关系人申请。即由失踪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等近亲属和与失踪人存在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其他人,向失踪人最后居住地人民法院提出申请。(3) 由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失踪。即人民法院依审判程序进行审理,认为情况属实的依法判决宣告该公民失踪。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发出寻找失踪人的公告,公告期间为3个月。9.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

答:监护人的职责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

益,并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处被监护人的财产。具体包括:(1)

保护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并对其进行德、智、体等方面的培

养和教育; (2) 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排除他人对被监护人财

产的非法侵害,维护其合法权益; (3) 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

活动; (4) 对被监护人所致他人损害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10.法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 依法成立,即须依法律规定

的条件和程序设立; (2)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3) 有自己

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即能以

自己的名义和自己独立的财产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1.社会团体法人的设立程序是什么?

答:社会团体法人是公民自愿组织的非生产经营性的法人。其

设立程序分两种情况: (1) 对于具备法人条件而依法无须办理

法人登记的社会团体,从其依法设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

对于依法需要办理法人登记的社会团体,自主管机关核准并向

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之日起,才能取得法

人资格。

1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何特点?

答: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有下列特点; (1)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

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同时产生; (2)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

大小也不尽相同; (3)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其机关实现。13.哪些情况下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对企业法人的违法行为承担

责任?

答:我国《民法通则》第49条规定,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还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 超出登

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 (2)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3) 抽逃资金、隐匿财

产逃避债务的; (4) 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

财产的; (5) 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和公告,使利

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 (6) 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

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14.法律上的物的特征是什么?

答: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具有下列特征: (1) 物存

在于人体之外。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即独立人格的民事主体,文明社会强调对人格的尊重,因而不允许把人作为法律关系的

客体。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物只能是人体之外的物。

(2) 物能够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这就要求物具有一定的价值,

从而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3) 物能为人们

所支配。只有能为人们所控制或支配的物,人们才能以此为客

体设定各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15.股票与债券有何区别?

答:股票与债券都是筹集资金的法律形式,同属资本性有价证券,二者主要区别是: (1) 债券属于一种借贷关系,持券人为

债权人,债券发行人为债务人;股票属于一种永久性投资关系,股票持有人为投资人,其与出售股票的股份公司为股东与公司

的关系。(2) 债券票面金额一般固定不变;股票价格则受市场

供求状况和其他因素影响时有涨落而高于或低于票面金额。(3) 债券持有人在债券到期后,除债务人无力偿还外,一般均可

收回本息;股票持有人虽可能获得股票涨价的利益,也要承担

股票跌价的风险,能否分红亦取决于公司盈利状况,多则多分,少则少分,公司亏损则无红利,公司破产更会使股票一文不值,因此股票风险大于债券。

16.什么是民事行为?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民事行为是指能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它包括合法民

事行为与非法民事行为,法民事行为主要是民事法律行为及其

它合法行为;非法行为主要是侵权行为及违约行为、无效民事

行为等,无效民事行为又包括绝对无效民事行为和相对无效民

事行为。而民事法律行为则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

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因此,民事法律行为与民

事行为是种属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只是民事行为中合法民事行

为的一种。

17.民事法律行为有何特征?

答: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1) 它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

为成立要素,即行为人要把进行法律行为的意思(意愿、意向)

通过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意思表示是构成法律行为的核心。(2) 民事法律行为以发生一定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即民事主

体设立、变更、终止一定的民事权利义爷关系之目的。(3) 民

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内容与形式均符合

法律的要求,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才能受到法律的承

认和保护,也才能产生行为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

18.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

有哪些?

答: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是指决定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必

要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不具备成立要件,便是无效的民事行为,不能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分

为实质要件、形式要件两个方面。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包括: (1)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限制行为能力人

的自然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完

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与法人也只有在其民事权利能力范围

内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2) 意思表示真实。即行为人表现

于外部的意思须与其真实意愿是一致的。(3) 不违背法律和社

会公共利益。即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须具有合法性,在法律无

规定的情况下不得违背社会公共利益。

19.什么是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法律对法律行为的附条件有何要求?

答:附条件的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行为中指明一定条件并把它

的成就(发生或出现)作为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终止的根据的民

事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所附条件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行为,

作为条件须符合下列要求: (1) 必须是尚未发生的客观不确定

的事实。即在进行法律行为时尚不能确定其是否发生的事实。(2) 必须是当事人任意选择的事实。法律规定的某项民事法律

行为生效或失效的必备条件是法定条件,为法律强制性规定的

要求,而不能作为法律行为所附条件。

(3) 必须是合法的事实。当事人不得以有损社会公共利益和公

共秩序的事实或以剥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事实作为法律行

为所附的条件。(4) 条件所限制的是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即因所附条件的成就而使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而不

涉及法律行为内容本身。

20.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包括哪些?

答: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也称绝对无效民事行为,是指那些不

具备法律行为成立要件、绝对不能发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

的民事行为。它包括: (1)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

(2) 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即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民事行为, (3)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

为的民事行为; (4) 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的民事行为; (5) 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6) 以

计划为前提的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 (7) 以合法形

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确定无效的民事行为,自行为开

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21.代理关系有何法律特征?

答:代理关系的法律特征是:(1)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

施代理行为。即委托代理应根据被代理人授权、法定或指定代

理根据法律规定或有权机关指定的权限范围进行代理行为。代

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可以根据代理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意

思表示,以便较好地完成代理事务。(2) 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

名义进行代理行为。代理人只有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行为,才能为被代理人取得权利、设定义务。(3) 代理主要是实施法

律行为。即通过代理在被代理人与相对人之间建立、变更、终

止一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4) 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

事法律后果,因为代理人系以被化理人的名义且是为被代理人

利益实施代理行为,故该行为的法律后果只能由被代理人承受。22.代理权的行使有何要求?

答:代理权的行使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 代理权应在代理权

限范围内行使。代理人不得擅自扩大、变更代理权限。代理人

只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的民事活动才能被视为被代理人的

行为,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但是,被代理人对代理人超

出代理权限的行为事后予以追认的,仍由被代理人承担该行为

的法律后果。另外,法律还规定,代理人知道委托代理的事项

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或在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行为违法而

不表示反对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2) 代理权

应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行使。代理人应从被代理人的利益

出发,争取在对被代理人最有利的情况下完成代理行为;并在

代理行为完成后,将有关代理行为发生的权利;义务的单据、

物品或证明文件交付被代理人。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

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3) 禁止滥用代理权,主

要是禁止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为

代理行为或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等行为。23.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答: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有:

(1) “被代理人” (本人)有追认权从原则上说,无权代理行为

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但是,如果“被代理人”认

为无权代理行为符合自己愿望或利益时,则有权追认。经“被

代理人”追认以后,该项代理行为便对被代理人发生法律效力。

(2) 无权代理人承担赔偿责任按照《民法通则》规定:“未经

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这里所指的承担民事

责任,显然是指行为人对其无权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承担全部

民事责任,即行为人对无权代理行为所造成相对人和被代理人

的财产损害均应承担赔偿责任。其赔偿损失的范围适用民事责

任赔偿范围的一般规定。

24.什么是滥用代理权?

答:代理人取得代理权后,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应

当禁止代理人滥用代理权。

首先,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或者与自己同时代

理的其他人签订合同,在前一种情况下,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是

合同双方当事人,但由于代理人又是被代理的代理人,所以合

同内容与条款实际上由代理人一人决定,在后一种情况下,代

理人如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当事人签订合同,这一合同的缔结也

是仅凭代理人一人决定,俗称“一手托两家”。这些行为不仅

与合同的属性相违背,而且有可能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或者依

代理人之好恶而发生偏向一方,侵犯他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必

须加以禁止。

其次,代理人不得借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超越代理权范围的民

事活动。假冒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虽因无权代

理而归于无效,但大多给被代理人造成实际损失。为制止这种

行为,《民法通则》要求代理人对此项损害负赔偿责任。第三

人知道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还与行

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和行为人

负连带责任。

第三,代理人不得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这

里所说的恶意串通是指代理人与第三人有共谋侵犯被代理人合

法权益的行为。有意相互勾结进行侵害被代理人权益的行为,

是代理人滥用代理权的极端表现。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代理人与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与第三

人负连带责任,即代理人与第三人对被代理人因此所受损害共

同负赔偿责任。

25.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的法定事由是什么?

答:委托代理关系基于下列法定事由而终止: (1) 代理事务完

成或代理期间届满; (2) 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

(3) 作为代理人或被代理人的自然人死亡,但代理人不知被代

理人死亡或双方原有约定于被代理人死亡后继续完成的代理行

为仍有效: (4) 作为代人或被代理人的法人终止, (5) 作为

代理人的自然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26.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断?其法定事由是什么?

答: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一定事由的发生阻

碍时效的进行,致使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统统无效,从中断时

起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1)

提起诉讼,即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依据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

行义务的事实; (2) 提出要求,即权利人通过一定方式向义务

人作出要求其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3)同意履行,即义务人通

过一定方式向权利人作出愿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

27.什么是除斥期间?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有何区别?

答:除斥期间是指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

不行使其权利印发生该项实体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除斥期间

与诉讼时效均为一定的事实状态(一般是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和一定期间的经过(预定期间之届满)而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

度,但二者的性质、效力等迥然不同: (1) 法律后果不同。除

斥期间届满导致实体权利丧失,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仅消灭胜诉权。(2) 适用条件不同。人民法院可主动适用除斥期间规定,

义务人主动履行的也可请求法院追回,诉讼时效则是只能由权

利人主张才能适用,且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自愿履行的不能

要求返还。(3) 期间的不同。除斥期间为不变期间,一般不因

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延长。(4) 条文表述不同。即时效规

定中多在条文中明示为时效,除斥期间的规定则仅规定权利存

在的期间。

28.简述物权的法律特征?

答:物权的特征是与债权相比较而显现出来的,其法律特征主

要有:

(1) 物权的权利主体总是特定的人,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人,也即物权是“对世权”。

(2) 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之物,不包括行为与精神财富和

精神利益。

(3) 物权的内容是对物的直接管领和支配。

(4) 物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

(5) 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6) 物权的保护方法的广泛性。

29.什么是主物权、从物权?简述其分类意义。

答:主物权是指不依存于其他权利而其本身能单独成立的物权,

如所有权、地上权等。从物权是指从属并依存于其他权利的物权,如抵押权、留置权等。区分二者的意义在于它们变更的命

运不同,主物权具有独立性,而从物权则依存于主权利,随主

权利的转移而转移,随主权利的消灭而消灭。

30.什么是财产所有权?它有几层含义?

答: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所有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所有权”在不同场合使用有不同

的含义:(1) 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它是一定社会中所有制在法

律上的反映,是统治阶级用法律手段确认和保护一定社会所有

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作为一种民事法律关系,是财

产所有人即权利主体,对其所有财产所享有的权利和非财产所

有人即义务主体对其负有不得侵犯的义务的权利义务关系; (3) 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管领和

支配并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31.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答: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财产所

有权是一种最基本的民事法律关系; (2) 所有权是完全的物权;

(3) 所有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 (4) 所有权的客体是物或财产。

32.简述财产所有权的行使方式及法律限制。

答:财产所有权的行使,是指财产所有人依照法律规定实现其

所有权各项权能的行为。财产所有人行使其财产所有权,既可

以是在事实上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其财产,也可以是按照

法定方式将财产所有权的权能转让给他人。所有人对所有权的

行使,不能是无限制的,应当符合法律确认所有权的目的。所

有人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循下列原则:①效益原则。充分、合

理地发挥财产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②公益原则。行使

所有权不得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损害公共或他人利益,违

背公共道德准则;③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所用人不得滥用其所

有权。所有人如违反法律规定,不遵循上述原则滥用所有权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3.简述财产所有权消灭及其原因。

答:财产所有权消灭,是指因某种法律事实致使财产所有人丧

失其所有权。实践中所有权消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所有权的转让; (2) 所有权客体的灭失; (3) 所有权主

体的消灭; (4) 所有权的抛弃; (5) 所有权被强制消灭。34.简述国家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

答:其法律特征主要有: (1) 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的统一的、唯一的主体; (2) 国家财产所有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全民所有

制经济; (3) 国家财产所有权与国有企业经营权适当分开是国

家财产所有权行使的主要方式和必然要求; (4) 国家所有权客

体具有广泛性; (5) 国家财产所有权取得的方式特殊。

35.简述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产生及其主要方法。

答:我国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产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继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胜利成果。我国国家财产所有权的产生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没收官僚资本和敌伪资本归国家所有; (2) 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3) 资本积累; (4) 税收;(5) 通过法律行为获得财产; (6)无主财产和无人继承的财产归国家所有; (7) 没收违法行为人财产或处以罚金、罚款; (8) 依法征购、征用、征收的财产。

36.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答:用益物权的基本法律特征是; (1) 用益物权是以所有权的权能为内容,而对所有权的行使有所限制的权利; (2) 用益物权是非所有人基于法律、合同或其他合法途径而取得的权利,是对他人的财物享有的直接支配权; (3) 用益物权是从所有权的权能分离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他物权,是可以对抗所有权的对世权, (4) 用益物权人依法取得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致使原所有权人暂时或长期失去部分或全部权能。

37.国有企业经营权有哪些法律特征和内容?

答:国有企业经营权,是指国有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法律特征主要有: (1) 经营权具有派生性,国家授权是经营权产生的前提,经营权是从所有权派生出来的; (2)经营权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排他性; (3) 经营权与所有权具有某种重合性和一致性; (4) 经营权具有法定性。国有企业享有的经营权

是国家以法律形式授予的,其内容和范围也是由国家的法律、

法规加以明确规定的,国有企业必须在法定范围内行使经营权;

(5) 经营权具有用益物权性。国有企业经营权的内容,是指经

营权所包含的各项权能。依照我国法律规定,国有企业对其经

营管理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能。

38.什么是担保物权?简述其法律特征?

答: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务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

特定物上所设定的物权。其法律特征主要有: (1) 担保物权是

一种从物权。设定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务人履行义务,因此

它是从属于所担保债权的从物权; (2) 担保物权属于他物权。

担保物权是在他人的所有权上设定的,故而是他物权; (3) 担

保物权必须以特定物为标的; (4) 担保物权具有排除他人干涉

与追及的效力。

39.简述抵押权关系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答:(1) 抵押人的权利和义务: A.抵押人将自己的财产抵押后,并不完全丧失抵押物的处分权,但在处分抵押物时,应事

先告知并征得抵押权人同意。B.如有第三人对抵押物提起追索

或主张权利时,抵押人应及时告知抵押权人,妥善处理抵押

权关系。如必须处理抵押财产时,要保证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

的权利。C.抵押物由抵押权人保管的,抵押人有权要求其妥善

保管。因抵押权人保管不善造成毁损灭失的,抵押人有请求恢

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的权利。D.抵押物由抵押人自己占有并负责

保管的,应妥善保管,在抵押期间,非经债权人同意,抵押人

将同一抵押物转让他人或就抵押物的同一担保价值再作抵押的,其行为应为无效。(2) 抵押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A.抵押物由

抵押权人保管的,抵押权人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因自己的原因

造成抵押物毁损灭失的,有赔偿的义务。B.抵押物由抵押人保

管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采取措施妥善保管。如果抵押

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物价值减少,抵押权人有权请求停止其行

为或请求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抵押物价值已经减少,其原因在

于抵押人的,抵押权人有权请求抵押人恢复原来的价值。C.抵

押权人不得在债务清偿期到来之前要求处分抵押物。对于债权

已过清偿期而未清偿的,有权以抵押物折价或者以变卖抵押物

的价款优先受清偿。

40.留置权有何法律特征?

答:留置权,是指按照法律规定,一方(债权人)依合同占有他

方(债务人)的财产,他方不按合同约定的期限给付应付款项时,占有人有权留置该项财产,并可依照法律的规定,于宽限期届

满时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

权利。其法律特征主要有: (1) 留置权产生的前提,必须是

在当事人之间存在合同关系,而且是一方占有他方财产,他方

违约拒付或迟付款项; (2) 留置权人所留置的财产,只能是依

照合同合法占有对方的财产; (3) 留置权的成立,必须是债

务已到清偿期,存在债务人未履行付款义务的法律事实; (4)

留置权的设立和行使,必须依照法律规定,不能由当事人任意

留置; (5) 不按合同给付应付款项超过约定期限,经过一定

的宽限期仍不偿债的,债权人有变卖留置物优先受偿的权利。41.简述公有与共有的区别。

答:财产共有是一种法律关系,共有关系与公有关系是不同的。其主要区别是: (1) 共有是几个人对同一财产共同享有所有权,即财产所有权的主体是两人以上;而公有是公共所有,财产所

有权的主体为作为独立民事主体的公共团体,主体只有一个。(2) 共有不是一个独立的所有权类型,而是相同或不同的所有

权的结合;公有表现为一种所有权类型。(3) 在共有关系中,

各共有人的权利是平等的,其权利行使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

而公有财产的权利主体是单一的,其独立行使所有权。(4) 共

有反映一种财产联合关系,如合伙财产为共有;公有则是一定

形式的公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如集体所有制所表现的集体所

有权。

42.简述按份共有权行使的原则。

答:按份共有权行使的原则有以下几个: (1) 协商一致的原则。对按份共有财产的权利行使有约定的依约定,没有约定的仍应

经协商一致或按占有份额多数的共有人意见解决。(2) 优先购

买的原则。按份共有财产的每个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

分出或者转让。但在出售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

先购买的权利。(3) 不损害物的价值原则。按份共有财产的分

割必须保持财产的使用价值,实践中常有以下几种分割方法:

其一,作价补偿;其二,变价分割;其三,实物分割。

43.简述共同共有财产争议的处理原则。

答;对共同共有财产发生争议时,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1)

共有人对共有关系的性质不明确而发生争议的,如有的认为是

按份共有,有的认为是共同共有。在没有充分可靠的证据证明

是属于哪种性质的共有的情况下,应当推定为共同共有。(2)

每个共同共有人在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都不能处分共有财产或转

让自己的权利,否则是无效的。只有在共有财产分割时才能确

定自己的财产份额,才能处分自己所有的财产。(3) 对共同共

有财产的分割,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没有协议的,应按照

法律规定的原则,共有人应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协商处理,同

时考虑共有人对共有财产贡献的大小以及共有人生产、生活的

实际需要处理,对幼、老、病、残者应给予适当的照顾。(4)

共同共有财产的具体分割办法,依据要分割的财物是否具有可

分性,可分别采取实物分割、作价补偿、变价分取价金的方法。对于夫妻或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期间的共同债务,或者用共同

财产偿还,或者用分割债务分别偿还的办法。对于纯属个人的

债务的,由其本人偿还。

44.关系的法律特征

答:相邻关系的法律特征主要有: (1) 相邻关系总是发生在两

个以上权利主体之间; (2) 相邻关系的内容是相邻人之间的权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年制定的宪法。 6.(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11.增值税属于( )。

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大全

法律基础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一、单项选择( 每题1 分,共20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面对于德治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法治与德治一样,都属于政治文明; B 、法治与德治一样,同属于精神文明; C 、法治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精神文明; D 、法治属于精神文明,德治属于政治文明 2 、甲公司经常派业务员乙与丙公司订立合同。乙调离后,又持盖有甲公司公章的合同书与尚不知其已调离的丙公司订立一份合同,并按照通常做法提走货款,后逃匿。对此甲公司并不知情。丙公司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甲公司认为该合同与己无关,予以拒绝。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 .甲公司不承担责任; B .甲公司应与丙公司分担损失; C .甲公司应负主要责任; D .甲公司应当承担签约后果 3 .甲有天然奇石一块,不慎丢失。乙误以为无主物捡回家,配以基座,陈列于客厅。后甲发现,向乙追索。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 A .奇石属遗失物,乙应返还给甲; B .奇石属无主物,乙取得其所有权; C .乙因加工行为取得奇石的所有权; D .甲乙共同拥有奇石的所有权 4 .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取回砒霜。李某的行为属于: A .犯罪中止; B .犯罪既遂;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5 .王先生驾车前往某酒店就餐,将轿车停在酒店停车场内。饭后驾车离去时,停车场工作人员称:“已经给你洗了车,请付洗车费5 元。”王先生表示“我并未让你们帮我洗车”,双方发生争执。本案应如何处理? A .基于不当得利,王先生须返还5 元; B .基于无因管理,王先生须支付5 元; C .基于合同关系,王先生须支付 5 元; D .无法律依据,王先生无须支付5 元 6 、由法律规范所规定,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各种情形或现象是 A 、法律事件; B 、法律行为; C 、法律事实; D 、法律规范 7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普通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A 、6 个月; B 、1 年; C 、2 年; D 、20 年 8、合同法的核心内容是

法院招录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拟真试卷

法院招录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拟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法的( )在于制裁、惩罚违法犯罪行为,以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成员的安全感。 A .指引作用 B .评价作用 C .教育作用 D .强制作用 2 .法律关系是一种( )。 A .物质关系 B .思想关系 C .社会关系 D .意识关系 3 .( )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且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 A .成文法 B .根本法 C .宪法 D .普通法 4 .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 A .根本法和普通法 B .一般法和特别法 C .国内法和国际法 D .实体法和程序法 5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 .党中央 B .国务院 C .广大人民群众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适用我国法律( )。 A .一律 B .一般 C .可以 D .不能 7 .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8 .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 )。 A .法律编纂 B .法律制定 C .法律整理 D .法律汇编 9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 A .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 C .强制作用 D .指引作用 10 .根据( )不同,可将法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 A .法的制定和实施的主体 B .法所创制和表达的形式 C .法所规定的内容 D .法的调整范围 11 .一个国家立法体制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该国的( )。 A .国情、文化传统 B .国情、政体和文化传统 C .国体、政体和文化传统 D .国体、政体 12 .法的适用( )是产生、变更或消灭一定的法律关系,或者对一定的法律关系主体实行制裁。 A .主体 B .活动 C .活动的内容 D .结果 13 .法律是( )。 A .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的 B .从奴隶社会开始产生后永远存在下去 C .从奴隶社会开始产生,到共产主义社会消亡 D .从原始社会开始产生,到共产主义社会消亡 14 .我国现行宪法是( )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A .1978 年 B .1982 年 C .1985 年 D .1988 年 15 .我国宪法第31 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 )决定。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6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犯罪现象从无到有,逐年递增,人民法院对于网络犯罪科以刑罚。这说明( )。 A .法律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B .科技进步改善了法律的调整机制 C .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需要法律确认 D .对科技成果的非道德使用造成的社会危害法律会加以制裁 17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一致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B .二者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 .二者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D .二者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18 .法律关系是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种要素构成的,其中法律关系的内容要素是指( )。 A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B .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C .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D .法律制裁和法律监督 19 .下列职权中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行使的是( )。 A .解释法律 B .提名国务院总理人选 C .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D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 )。 A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B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C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公民政治权利的是( )。 A .继承权 B .选举权 C .休息权 D .物质帮助权 22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 )。 A .民法 B .刑法 C .宪法 D .行政法 23 .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殊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规定中的法律后果是( )。 A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B .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C .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D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4 .我国的政体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5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 A .基本法律 B .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C .行政法律 D .行政规章 26 .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 B .法律可以调整市场经济关系 C .法律具有强制力 D .法律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27 .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 )。 A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主集中制 D .政治协商制度 28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时,其行为不符合《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思考题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答题时需注意: 1.如果是简答题,仅答要点,不要展开阐述。 2.如果是论述题,每个要点之下都要展开阐述;如果题目要求联系实际则必须联系。 3.部分课后思考题题目很大,可以拆分成若干道题,复习时注意自己总结。 4.老师总结的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答: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社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每个人都会对“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实践自己的人生。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人生遭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认真严肃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答: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具体讲就是,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方向前进。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顺逆曲直,错误的人生目的使人投机钻营、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分享,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把追逐个人私利视为有价值的人生,而漠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答: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同时,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百度文库专用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A宪法B民法 C刑法D行政法【】 2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 A法律编纂B法律制定 C法律整理D法律汇编【】 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D指引作用【】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职能范围的是 A修改宪法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 D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者检举。这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政治权利B监督权利 C社会经济权利D人身自由权利【】 6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是 A不遵守合同约定,长期拖欠房屋租金 B拒不赡养年迈、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 C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 D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情况中,行为人不受行政处罚的是A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B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C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法学基础知识#》开放本科补修课程期末复习指导及模拟试题(春)

《法学基础知识#》期末复习[2018春] 2018年6月教案科转自省电大在线学习平台 适用班级:10春法学本科 《法学基础知识#》开放本科补修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 一、期末考试要求: 1、认清课程性质,明确课程教案目的。 2、全面复习,重点掌握基本原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民法基本原理及规则的理解与运用。 二、组卷原则: 根据本课程综合性及理论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和教案要求,特对本课程的考试复习内容作“领会”、“识记”、“应用”不同层次的划分。“领会”的部分作为一般了解的内容;“应用”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的内容;“识记”的部分作为基本考核内容。考试内容的难易程度和考核能力层次:难易程度分为较易、中等、较难三种。 三、试卷类型:: (一)法学专业试卷类型: 1、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4、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二)法学专业(行政执法方向)试卷类型: 1、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3、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4、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四、考核形式:开卷,百分制。 五、答题时限:90分钟。 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

法的定义及其特征,法的渊源(包括我国法的渊源),法律部门及其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法的效力,法的产生及其历史类型,法系,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与立法程序,法律规范及其结构和种类,法律关系的特征及构成要素,法的实施及方式,违法、法律责任的构成及特点。 (二)考核要求 了解:法的效力,法的产生及其历史类型,法系,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与立法程序,法律规范及其结构和种类,法的实施及方式。 掌握:法的定义及其特征-P4,法的渊源-P7(包括我国法的渊源-P8),法律部门-P12及其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主要法律部门-P13,法律关系的特征-P35及构成要素-P36,违法-P44、法律责任的构成及特点-P46。 二、宪法学 (一)考核内容 宪法的特征,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的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我国的选举制度,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及其职权。 (二)考核要求 了解:宪法的产生和发展(包括我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制度,我国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我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及其职权。 掌握:宪法的特征-P49,我国的国家性质-P58、政权组织形式-P62、国家结构形式-P63,我国的选举制度-P6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P4-P73,我国的国家机构-P80。 三、行政法学 (一)考核内容 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行政法的渊源及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主体,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概念及抽象行政行为和具有行政行为,行政违法与行政救济,国家赔偿法。 (二)考核要求: 了解:行政法的渊源,行政违法与行政救济,国家赔偿法。 掌握:行政法的概念和特征-P99、基本原则-P102,行政法律关系-P,行政法的主体-P104,行政行为-P111,行政行为的概念-P111及抽象行政行为-P114和具有行政行为-P1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整理简答题与论述

简答题 2简述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a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b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c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d 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简述时代精神内涵 改革创新(1)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3)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4)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4简述人生价值的评价 坚持1)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2)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5简述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6简述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正确认识(1)个体性与社会性(2)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3)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4)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认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7简述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努力(1)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3)锻炼实践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8简述大学生恋爱的态度:不能(1)误把友谊当爱情(2)错置爱情的地位(3)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4)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绪论 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这些挑战包括: (1)面临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2)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2简述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意义 1)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2)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打下知识基础; 3)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3.简述当代大学生成才的目标 )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4)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4、简述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学习新理念。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自觉适应专业要求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不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知识而且要学好预展也有关的其他专业知识。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采取创造性的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4)树立中正学习的理念,我们已进入到了终生学习时代,要树立终生求知终生学习的理念。 5述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努力(1)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3)锻炼实践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㈠ 1.简述信念的含义及其与理想的关系。 (1)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学说和理想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和真诚信服与坚决执行的态度。 (2)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一个人的信念和追求。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没有信念,理想就可能发生动摇,也就无法使理想转化为行动;有了信念,就可以使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2.简述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学习新理念 1)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的必然的道德要求。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与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实体法与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就是(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A)就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就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C )就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就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与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就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就是(C )。 A、行政法就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就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就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就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就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就是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_(答案)(1)

《基础》分章练习题答案要点 绪论 一、单项选择 1.B 2.C 3.B 4.D 5.C 6.D 7.D 二、多项选择 1.BCE 2.ABCD 3.ABCDE 4.ABCDE 三、简答题 1.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1分)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分)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分)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分) ⑤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分) 2.略。书上有。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D 2.D 3.B 4. A 5.D 6.B 7.C 8.A 9.D 10.B 11.A 12.A 13.C 14.B 15.C 16.D 17. B 18.不用看 二、多项选择 1.ADE 2.ABCDE 3.ABCDE 4. ACDE 5.ABCE 6.BCD 7.ABCD 8.ABCE 9.ABCE 三、简答题 1. 简述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存在对立的一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超越现实而幻想未来;(2分)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是现实的反映,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2分)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2分) 2. 简述理想的概念和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1分)

18秋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专题七

2018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七:法律知识 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75分) 1.法与法律完全相同。(错)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对) 3.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在宪法统帅下形成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对) 4.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对)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虽然未能遵循法治普遍规律,却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国理政基本方式。(错) 6.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对) 7.程序法是规定和确认权利和义务以及职权与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律。(错) 8.《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刑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对)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对) 10.法治思维要求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关系和解决问题。(对)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 12.全体社会成员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对) 13.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制定是指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规范。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赋予法律效力。(对) 14.法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对) 15.社会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错) 二、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下列关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法是由社会舆论的力量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确定了(国家的基本原则、国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和经济制度)。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是(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 5.下列不属于程序法范畴的是(证据法)。

《法律基础知识》期末考试试卷(二)

《法律基础知识》考试试卷(二) 一、项选择(每题1分,共11分) 1、我国现行宪法第一条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各级人民政府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人民 B、公民 C、选民 D、居民 4、、我国在()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A、1999年 B、1988年 C、1993年 D、1995年 5、、根据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有() A、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6、支付违约金只适用于() A、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B、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C、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D、对人身权的保护 7、在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于人格权系列的是() A、生命权、监护权、名称权、名誉权 B、健康权、配偶权、隐私权、名称权 C、生命权、亲属权、名誉权、荣誉权 D、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 ※8、王某1986年1月出生,1999年4月在一次实验中违纪损坏学校物理仪器一台,对此应由()承担民事责任 A、本人 B、监护人 C、教师

D、学校 ※9、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 A、防卫过当 B、正当防卫 C、故意犯罪 D、假想防卫 10、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之一,是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 A、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通过 B、由专门委员会起草,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数票通过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议案,全国人大半数以上的多数票通过 D、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全体代表 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通过 11、以下属于减刑的有() A、甲被判无期徒刑,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减为有期徒刑20年 B、乙被处罚金5000元,因其经济困难,法院将其罚金减为2000元 C、因丙的主刑由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20年,法院将剥夺其政治权利的期限减为10 年 D、丁死刑缓期执行刑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2、根据我国宪法第五条的规定,()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A、一切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乡规民约 13、广义的人身自由包括() A、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侵犯 B、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住宅不受侵犯 D、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14、行政主体包括() A、行政机关 B、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立法机关 15、我国三大诉讼为() A、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民事诉讼 D、公诉 16、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 C、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简答题第一至第五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简答题第一至第五章思想道德修养部分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706)复习资料 三、简答题(▲模拟试题★考试真题) 绪论和结束语 1、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2、什么是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3、简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010.1 当代大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 4、简述“四有”的含义。# 5、简述“四有”的内在关系。 简述“四有”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 6、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2009.1 简述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2009.4 7、简述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为什么说它们是联系在一起的? 8、为什么说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9、什么是社会主义信念?▲ 10、简述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的理想信念。▲ 为什么要确立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怎样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11、理想信念在人生实践中起着哪些重要作用? 简述理想信念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作用? 简述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2009.10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意义? 理想的作用是什么? 12、与宗教信仰相比,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简述与宗教信仰相比,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的显著特点。 1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和伟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14、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16、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请结合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谈谈如何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联系实际论述当代中国大学生应如何把个人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统一起来。★2010.4(论述)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 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 根本法和普通法 B. 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 A. 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 一般 C.可以 D.不能 4. 法律(A)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 (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C )。 A. 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 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 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 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 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 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 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 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 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 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15.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 的,商标局应当依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公告(A)的商标。 A.使用在先 B.申请在先 C.申请在先并且使用在先 D.设计在先 16.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D)。 A.应当负责全额偿还 B.可以负责全额偿还 C.可以不负责偿还 D.应当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负责清偿 17.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B)。 A. 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B. 只能成为法律明文规定可由单位构成的犯罪的主体 C. 不能成为任何犯罪的主体 D. 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8.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B)处罚。A.可以免除B.应当减轻C.可以减轻D.应当从轻 19. 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就不再追诉;如果20 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B)批准。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共中央政法委 20. 中学生某甲,1983年4月5日生。1998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A)。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法律基础知识专题讲座讲稿

法律基础知识专题讲座讲稿 <1>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我是乌鲁木齐鼎信旭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也是该所的合伙人之一··)。作为贵公司的法律顾问,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我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能与我一同轻松愉快地度过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 <2>咱们言归正传,先来看一些今天讲座会涉及到那些方面的法律知识。今天,咱们要讨论九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法学理论,其次是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还有劳动合同法,大家看我的这个表格,在民法下面,还有几个分支,当然民法并不是仅仅包括这几个方面,我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些我认为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可能会有人有疑问,在我的表格里,合同法是属于民法的,那劳动合同法不也是讲合同吗?为什么就不属于民法呢?对于这个问题,在接下来的法学理论中就能找到答案。那么下面咱们就第法学理论的学习吧。 <3>在法学理论这一节中,咱们会见到法律部门,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系,中国现代法制化进程这样几个词语。我给大家一一介绍。

<4>法律部门,又称为部门法,是运用特殊调整方法调整一定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在现行法律规范中,由于调整的社会关系及其调整方法不同,可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凡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构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部门法所指的同类法律,不包括国际法,如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等,它仅指国内法。不包括已经失效的法,它仅指现行法;也不包括将要制定但尚未制定的法律,它仅指已经颁布生效的法律。我国的法律体系大体上分这几个门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这七个主要的法律部门。 部门法或法律部门具有自己的特征。首先,一个法律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是协调的。其次,各个部门法又是相对独立的,因为它们各自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不同,每一个法律部门都调整一定的社会现象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如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刑法调整国家社会的统治秩序和社会规范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法调整的是市场经济下商主体和商行为之间的关系;民事诉讼法调整民事诉讼活动和民事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构成劳动法部门等等;第三,法律部门是基本确定的,又是不断变化的,在一法律部门确定后,会持续保持相对一段时间,同时随着社会的发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与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4) 第一部分选择题 ( 共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 涂 均无分。 C 】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 A 民法 B 刑法 C 宪法 D 行政 法 2 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规定:故意伤人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或者死刑。这一规定中的法律后果是【 D 】 A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B 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C 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D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 我国的政体是【 C 】 A 民主集中制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D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 D 下列关于我国选 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 4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 是 】 A 秘密投票的原则 B 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D 代表不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的原则 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是【 C 】 5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A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 】 200 元罚款。交警的行为属 6 公民甲驾驶车辆闯了红灯,交警对其处 A 以 抽象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 【 C 被动行政行为 D 非要式行政行 为 7 法律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的证据,才可 作为定案证据。这体现的是诉讼证据的【 C 】 A 客观性特征 B 关联性特征 C 合法性特征 D 排他性特征 B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 是【 A 经理 B 股东会 C 董事会 D 监事会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4)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C】 A 民法 B 刑法 C 宪法 D 行政法 2 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规定中的法律后果是【D】 A 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B 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C 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D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3 我国的政体是【C 】 A 民主集中制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4 根据我国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下列关于我国选举制度基本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D】 A 秘密投票的原则 B 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C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 D 代表不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监督的原则 5 我国行使监督宪法实施职权的机关是【C】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6 公民甲驾驶车辆闯了红灯,交警对其处以200 元罚款。交警的行为属于【B】 A 抽象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 C 被动行政行为 D 非要式行政行为 7 法律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的证据,才可作为定案证据。这体现的是诉讼证据的【C】 A 客观性特征 B 关联性特征 C 合法性特征 D 排他性特征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是【B】 A 经理 B 股东会 C 董事会 D 监事会 9 某商场经营者拒绝答复消费者就商品性能提出的询问,该商场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D】 A 自主选择权 B 公平交易权 C 人格尊严受尊重权 D 商品真实情况知悉权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障法是指【B】 A 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 调整关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 调整婚姻家庭包括人身关系和由此产生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 调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政策,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D】 A 公平原则的要求 B 平等原则的要求 C 等价有偿原则的要求 D 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