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龙汤精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龙为何物?
此汤非日常的菜汤,这是药汤。
以汤作剂是中医药的一大特色,相比西医的药丸来说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不但可以补充水分津液、有助于吸收营养,主要还是借助汤剂的温热作用,推动药力到达病灶,这是中医使用最为广泛的入药形式。
大青龙汤的名字来源于伤寒论的一个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润此为逆也”。
冠之以“大青龙”,说明此汤喝下去如一条大青龙一样,施云布雨,搅水化气,使人如热浴畅淋。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与水、与汗有关的方剂。
用大青龙来隐喻,说明搅水发汗的幅度很大!
这里的青龙为何物?伤寒论中并未特别说明。
不过经方家倪海夏说这个汤方中的麻黄就是青龙,这可能是根据方中的主要发汗药物为麻黄而论。
实际上,在伤寒论中青龙一说与麻黄密切相关,但与方剂的发汗幅度和针对的“水症”有关。
因为伤寒论方剂中使用麻黄的方子有很多,只有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使用了“青龙”一词,而这两个方剂都是治水的,这显然是针对麻黄治疗某种“水症”问题时一个特别的比喻。
大青龙汤中麻黄的剂量非常大,达到一剂使用30克,而小青龙汤中麻黄的剂量只有15克。
由此可以推断,这个方剂中的大剂量麻黄就是大青龙。
不得不说,张仲景在撰写伤寒论的时候不但有针对性,也为后世学习方剂提供有趣的记忆方法,人人都说中医要悟,可医圣已经把自己悟出来的东西告诉了世人。
此汤有何用?
大青龙汤有什么用?顾名思义,青龙治水!治什么水,当然是身体里的水,而身体里的水又分布很广,五脏六腑,腠理体表等什么地方都有,那大青龙汤到底治身体哪里的水?
从条文讲述的症状来看,用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的人,这是体表出现问题的描述,脉浮说明人体正气在体表与病邪斗争,在脉象上表现出浮象,轻摸就能摸到,而且是紧的,即跳动比较快!说明斗争很激烈。
病邪太厉害,导致体表闭塞,身体在排斥过程中遇阻,体表的代谢通道压力上升,引起发热,身痛,由于大量的热量集中于体表抵抗,体表是热的,里面是寒的,所以人会表现出怕冷。
不出汗就是毛孔闭塞严重,打开毛孔的力量不够,无法正常排汗。
从条文的理解看,这似乎是普通一种外感风寒,但它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烦躁现象,即
说明了伤寒的程度很严重,而且人体的扺抗也很激烈,什么人会扺抗激烈呢?肯定是身体阳
气充盛的人,而且是肠胃功能特别好的人。
因为伤寒侵犯体表是按人体的阳气层次一层层进
攻的,首先进攻的就是太阳层次,病邪再往里攻就是阳明层次,肠胃就是阳明层次的组织。
如果在这里发生了强烈抵抗,说明平时这个人肠胃很好,阳明气盛。
所以,有的医家说病入阳明化热就是这么来的,但对于阳明气衰,肠胃素寒的人来说,并非
病入阳明一定化热,也极有可能导致寒上加寒(中医叫同气相求),那么阳明层次可能会出
现上腹胀,有水停水饮等“心下有水气”的现象!变成表里双寒,这又是另一种汤证叫小青龙
汤了。
由此可见,大青龙汤证是针对外寒内热的人。
它所治的水是有内热之人的体表中停水。
金匮
要略中讲到:饮後水流行归於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壅塞经表,身体疼重,即今之风水水
肿病也。
又讲到“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组方精巧
大青龙汤,实际就是麻黄汤的变证。
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这些都是麻黄汤证,而烦躁的存在意味着传变成成大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就是在麻黄汤里面加了生姜、大枣、石膏,而且麻黄的剂量非常大。
我们对比一下两个方子的不同:
1、麻黄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2、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石膏如鸡子大碎
倪海厦讲到此汤证时提及“在感冒的时候身体会痛的,马上要想到麻黄汤,而多了生姜、大枣、石膏就是为了解决烦躁。
烦躁的症状就是代表邪已经化热了,如果刚开始是麻黄汤证,病人
不会烦躁,病人会很冷发抖,但没及时医好,一两星期,病证可能证就变了,病邪会传入更
深的地方,肠胃的津液会丧失,使肺的津液也跟着丧失,肺就会太热,已经转成肺炎了。
所
以用石膏,石膏性甘寒清凉润肺,能去肺热、降逆,把肺热往下导,因为病人本身体能已经
很虚加生姜、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一下。
这个组方里的药物相互作用特别有意思,麻黄和石膏组在一起,石膏会收敛麻黄,不让麻黄
发汗,会把热往下导,药性走里。
而麻黄与杏仁组在一起是发汗走表。
大青龙汤里面一半的
麻黄和杏仁走表,另一半麻黄和石膏往下走,发汗利尿双解。
所以这是方中麻黄的量为什么
这么大,是很有讲究,这也是仲景组方思路的绝妙之处。
再用另一个汤来说明一下上面的组方问题,因为组方思路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如越婢汤,其组方为:麻黄6两,石膏半斤,生姜3两,大枣15枚,甘草2两。
此方中用麻黄石膏,没有用杏仁,吃了不发汗,小便很多,是伤寒论治水肿的方子。
一药之差,差之千里。
有的经方家认为大青龙汤方中麻黄石膏杏仁的黄金比例是:麻黄六,石膏四,杏仁二。
得了伤寒又是表寒里热的时候,往往还有一些常见症状,如喉咙痒,咳嗽,口渴,鼻塞,有
黄痰,舌苔黄等,这些并没有写入条文中,但很常见,可作参考。
关于对付表寒里热的伤寒论方剂中,麻杏甘石汤和大青龙汤容易混淆,但也很好区别,大青
龙汤侧重于表寒多里热少,所以大青龙汤的麻黄量比石膏要大。
麻杏石甘汤侧重于表寒少,
里热大,石膏的量侧比麻黄大。
倪海厦讲到它们的分辨时侧讲到:如果咳嗽,胃口好不好?
如果胃口很好,开麻杏甘石汤;咳嗽咳得都没胃口了,开大青龙汤,大青龙汤就是病人的肠
胃已经伤到了,里热会少一点。
平常肠胃很好的人,得到伤寒的时候,往往是麻杏甘石汤证,平常肠胃不好的人,得到伤寒的时候往往大青龙汤证或小青龙汤证。
注意事项
张仲景在条文中已明确说明,有一种状况不可以吃大青龙汤,就是“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先不管什么症状如果他的脉很微弱就是里虚,汗出就是津液不够了,恶风就是风吹一
下都不舒服,说明人里面已经很虚,没什么阳气,再用石膏就里面更冷,再加上麻黄杏仁一
发汗,这样津液就会伤的更多,而由于里虚且冷,根本没法调动津液来补充体表,结果病人
的手脚会冰冷,这就是厥逆。
像这种脉微弱汗出恶风者,既是是桂枝汤证,又因表虚里寒,适用桂枝汤加附子汤。
决不能
使用大青龙汤。
煮药要注意的是:以水九升(约1800毫升),先煮麻黄,水少二升(约400毫升)后,去上沬,倒入其他药,煮取三升(约600毫升),去滓,趁温喝约200毫升,吃一次出汗就不用
吃了,出汗很多的,可以用温粉(类似于爽身粉)扑汗。
温粉:牡蛎、龙骨(马骨)、糯米三味磨粉等量。
大青龙汤证还有一种情况可以用: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少阴证是什么情况?伤寒论讲到条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反映的病在里不可发汗。
为方便学习记忆,再将大青龙汤组方提及一下: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劈石膏如鸡子大碎。
有网友更是有趣,把它记
成“石大江干妈姓桂(即石大姜甘麻杏桂)“。
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的一剂常用方剂,其在外感伤寒,疫病等情况下,已被广大经方中医用于临床实践中并疗效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