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瓦当历史渊源及其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瓦当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价值

摘要瓦当是研究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在文物考古、金石书法、雕刻绘画、工艺美术等方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代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大放异彩。本文通过比照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瓦当艺术,追溯齐瓦当装饰艺术的源头,探索其艺术价值,指出齐国瓦当纹饰丰富,特色鲜明,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字、书法、篆刻、绘画等提供了珍贵资料,其独有中国原始味道的纹饰也可为现代画家、设计艺术家、工艺美术家等提供更为丰富的图案、题材及创作灵感。

关键词:齐瓦当历史渊源形制特征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瓦当是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建,位于陶制筒瓦顶端的下垂部位,属陶制品。瓦当作为建筑的一部分,它的首要功能便是保护屋顶的檐际椽头,屋顶由这种呈圆弧形的陶片加以覆盖,可防止建筑遭受风雨侵蚀,延长建筑寿命,后来随着古代建筑的日益发展,瓦当的装饰功能也日益突出。

齐瓦当主要是指带有齐文化特点的瓦当,不仅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以及汉代齐国的瓦当,还包括山东省境内受齐文化影响的周边地区所发现的瓦当。齐瓦当的纹饰资料非常丰富,艺术风格更是独树一帜,是我们研究古代文明和远古文明发展变化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实物资料。

一齐瓦当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过程

1瓦当之名的由来

瓦当又名“瓦头”、“瓦挡”,单从字面即可看出其功能所在。作为中国古代宫室房屋建筑的盖头瓦,自古便有“瓦”和“当”之说,例如:长水屯瓦、都司空瓦,又如:兰池宫当、长陵东当、吴尹舍当、八风寿寸当等,数不胜数。

关于“当”的解释,也有不同:毕沅《秦汉瓦当图》认为是“壁当”之义,是说瓦当形若玉壁;陈直先生认为“,檐头饰也”;施蛰存先生认为是“遮挡”之义,“当”既“挡”;还有人认为是“筒瓦之底”之义,因为陶瓦一块一块层层叠压,从屋脊一直排列到檐端,最先放置的瓦片将非常牢固地固定在筒瓦檐下,最终起到保护作用。瓦当名称很可能是由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而得来的,清程敦就曾引《韩非子·外储篇》“王卮之无当”,注曰“当,底也”。总之,瓦当是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产物,既能保护椽头,又可装点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材料。

2齐瓦当的历史渊源

据史料记载,瓦当最早见于西周,在战国秦汉时期最为兴盛,后来一直为传统建筑所使用。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势力不断膨胀,诸侯争霸日益激烈,各国争相修建亭榭楼台,所用瓦当数量大增,并逐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其中最具特点的当属秦瓦当、洛阳瓦当以及齐瓦当。山东临淄作为当时齐国的都城所在地,是当时人口最多、规模最大、经济最繁荣的都市之一,遗留至今的瓦当资料十分丰富,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齐国属东夷地区,据史料记载,东夷人对龙、凤、太阳、鸟等图腾素来便有特殊的崇拜,马匹更是国力的象征。在齐国艺术家的笔下,各种马匹、猛兽的造型率真矫健,可谓千姿百态。它造型生动,图像丰富,线条流畅,富于变化,多以树木和双兽为主题,处处体现着和平安宁的社会风向,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祈望幸福生活的美好夙愿。

3齐瓦当的发展进程

与其它齐国文物相比,齐瓦当系列跨越时间长,分布范围广,足以代表齐文化的博大精深。齐瓦当是齐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汇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时至今日,在齐国故都山东淄博临淄也专门建有“瓦当艺术馆”,笔者也多次前往探访馆长王也先生。王也先生也曾说,瓦当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为我们研究齐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瓦当最早出现在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宫殿建筑遗址中,笔者认为它的出现与经济、气候、文化有直接的关系。追溯陶器发展的历史,对于齐瓦当艺术的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前10000-7000年华南的洞穴遗址和贝丘遗址有少量陶器出土。前7000-5000年华北磁山文化有了较为发达的陶器,华中的彭田头山文化石制石器已不多见,陶器比较发达。

前5000-3500年华北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半坡文化、姜寨遗址出现了发达的彩陶,华中的河姆渡文化房屋建筑有所发展,开始用稻草掺泥抹墙。

前3500-2000年,华北龙山文化、华中良渚文化,人们开始有了中心聚落,最早的城址房屋建筑中出现了间式的大型建筑,陶器普遍使用轮制。

从中国近万年的陶器历史中可以看出,以黄河流域为主、长江流域为辅的“中原”地区由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制陶与建筑业的发展迅速,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瓦当的集散地基本也以这一地区为主。

奴隶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的大变革,群雄纷起,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建筑的繁荣,瓦当艺术自然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由于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因而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如前文所述,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宫殿上的建筑就已经开始有瓦当的存在了。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带动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春秋晚期逐步完善,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材料。早期的瓦当形制多为半圆形,被称为“半规瓦”,纹饰多以兽面纹为主,后逐渐发展为卷云纹等其它的纹饰;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瓦当的图案形态、题材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为各种动物图案的全圆瓦当。瓦当工艺于汉代时期走向全盛,多使用圆形瓦当,制作规模也走向专业化,开始出现专门设计和生产砖瓦的陶窑。瓦当图案的题材种类繁多,大多以昭示祥瑞的纹样为主,如动物纹、卷云纹和文字纹等,另有新的文字瓦当出现,这些文字瓦当多为祈福吉语,常用小篆书体,布局讲

究,组织和谐,排列匀称,做工精细,有极强的艺术观赏性,其精美程度可与印章相媲美,显示出汉代浑厚质朴的艺术风格。

瓦当至秦汉达到文化与艺术的顶峰,汉以后瓦当逐渐走向衰落。南北朝、隋唐只在宫殿庙宇上起装饰辟邪之用。

齐国作为分封诸侯大国最早形成于西周初年的姜氏分齐,发展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战国时期,是奴隶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之一,春秋战国时期,临淄一直作为齐国都城。据《晏子春秋》载:齐景公“侈为宫室、广为台榭”,宫殿“皆雕文刻镂之观……文绣披台榭”。齐故城的瓦当多见于山东的临淄,其艺术风格可见一斑。临淄的齐国瓦当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树木纹瓦当最为常见,主题一致而画面各异,纹饰内容丰富,风格特征鲜明,自当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二齐瓦当的形制特征

瓦当作为大型建筑的重要部分,发展迅速,盛极一时,各国烧造方法和纹饰图案各有不同,真可谓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陕西扶风召陈西周宫殿建筑遗址出土的瓦当,均为半圆形制,纹饰有素面纹、玄纹、绳纹、重环纹等,虽然简单,却足见其形式美。这些瓦当纹饰均采取阴刻手法,摆脱范制束缚,随意而简朴。西周瓦当纹饰的出现拉开了中国瓦当的序幕。

春秋战国时期是瓦当纹饰发展的繁荣期,各国瓦当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不同。例如,燕国半瓦当,其图案沿袭商周青铜器上的装饰,给人以庄严和神秘感;楚国和韩国瓦当多为素面半瓦当和圆瓦当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