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数学主题图的认识
【内容摘要】教材中的主题图,要用好主题图,必须先正确认识主题图,用心地领会主题图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灵活地使用和开发,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图的最大价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教学。
教材中有许多主题图,在主题图中设计了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提出、分析、解决。于是,读图就成了学生经常进行的活动,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观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让每个学生独立去读图,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数学知识。
一、正确认识研读主题图
主题图内涵丰富,凝结了众多编写者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因此,深入研究主题图,切实把握主题图的内涵是用好主题图的前提。我们教师要用好主题图,只知道主题图的含义还不够,还要明确主题图的特点。
(一)主题图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趣味性。主题图的设计能遵循儿童的心理特征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情境,这些情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童话、游园活动、运动会等。这些主题情境在学生面前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生活画卷,学生觉得很有趣味。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具有思想教育性。主题图不但给我们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设观察、探究的空间,同时具有思想教育与数学知识完美统一的特点。
3.具有基本生活经验性。主题图的设计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感受到这是自己会的内容,也是自己经常做的事,很容易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中行为。
4.具有生活体验性。主题图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问题意识。
5.具有合作交流性。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成为了学生探索与交流数学、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主题图多处呈现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如图:体现了学习方法的合作交流性和体验性
(二)、教材中主题图分成三种形式:
1.单元主题图。这些主题图因为要适用于整个单元,所以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常常蕴含了整个单元的知识内容。
2.课时主题图。一般是指新授课、例题中出现的主题图。信息量相对较小,主题明确,知识重点突出,知识问题化明确呈现出本节课需要研究的、解决的问题。
3.习题主题图。这些主题图就是与前面所学的新授内容有关的一些生活情境图,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习题情境。
(三)、主题图的呈现方式分为三种:
1.自然情境类,呈现的是我们生活中原型的或加以提炼的生活场景,其教学资源突出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活动方式类,呈现得就是一种数学活动情境。另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小组活动情境,体现了一种自主探索、互相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孩子们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
3.对话形式类,提供的是师生、生生或小精灵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类主题图往往提示一些学习方法,倡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往往展现了数学学习过程、突出知识点,增加了数学教材的可读性,引导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下自己如何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为自学数学教材提供了可能。
二、主题图使用
要用好主题图,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主题图,领会它的内涵,也要考虑怎样灵活使用,才能达到优化主题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提取主题图的有效信息。有些单元的主题图色彩丰富,信息量多,具体事例中包含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不同,纷繁复杂的信息容易干扰学生的观察视角,使学生的注意力偏离核心的数学问题,有的难以将精力集中在数学学习。教师要引导孩子学会提取数学信息,也就是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图:需要让学生学会从图中信息的干扰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合理把握主题图的呈现方式
(1).将主题图分层展示。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如果将学生一下子置于非常复杂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会让他们东说一句西说一句,无所适从。而主题图设计是有层次的,应该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几个环节,因此观察主题图和解决问题要分层展示,但要注意知识间的异同特点的对比,分层但不把知识分散。如图可以分层展示,而且可以编成一个完整活动贯穿整堂课,在把一些习题主题图加入效果更好
(2).变静态为动态过程。教材中的“主题图”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处理,使原本静态的主题图变成了动态过程式的演示,在紧紧把握学生思维的前提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3).用故事串起主题图。故事是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可以把课时主题图和习题主题图串起来变成一个完整故事,会引发学生新鲜、好奇、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
3.恰当选择“主题图”的呈现时机数学知识以“主题图”的形式编写,通过画面场景来呈现教学内容,对于“主题图”的呈现时机的把握,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问题之一。一般来说,教师会选择在课始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提取有效数学信息再进行新知识的教学。但是,恰当选择“主题图”的呈现时机会使得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课图不能脱离有些教师认为主题图的功能只用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结果学生仅仅是开头几分钟在情境中学习,剩余的时间就脱离主题图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这不但让学生一下子觉得没了兴趣,还对教学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应该从主题图中学习到纯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回到主题图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要脱离
三、实现对主题图的二度开发
1、依据主题图挖掘学生身边的资源数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可依据主题图充分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将地方资源、校本资源合理整合,以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2. 灵活改编教师不应该是主题图的执行者,而是主题图资源的开发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