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讲解
医学基本专业知识
![医学基本专业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08988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8.png)
医学基本专业知识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广泛的专业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对于医护人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知识构成了他们日常工作的基础。
以下是一些医学基本专业知识的介绍:解剖学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结构的科学,包括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
医学生需要通过解剖学学习人体器官的组织结构、位置和功能,以便能够正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机制,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医学生需要了解人体各种生理过程,如循环、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等,以便掌握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医学生需要通过病理学学习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和机制,以便能够正确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药理学药理学研究药物的性质、作用、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规律,以及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医学生需要通过药理学学习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等知识,以便能够正确使用药物治疗疾病。
诊断学诊断学是研究疾病诊断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技术。
医学生需要通过诊断学学习如何正确收集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以便明确疾病诊断。
治疗学治疗学是研究各种疾病治疗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医学生需要通过治疗学学习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注意事项,以便能够正确选择和实施治疗方案。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的学科,包括个体预防、集体预防和环境预防。
医学生需要通过预防医学学习疾病的预防方法、卫生保健知识和健康促进技术,以便能够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以上是医学基本专业知识的一些介绍,医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学习这些知识才能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
医学是一门伟大的事业,希望每位从事医学工作的人都能够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提高技能,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对医学基本专业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治疗学和预防医学等方面的内容。
临床医学(医学门类一级学科)
![临床医学(医学门类一级学科)](https://img.taocdn.com/s3/m/e312829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8.png)
在临床实践中,应以病人为中心,以解除病人的病痛为最高要求,同时临床医务人员也必须懂得自我保护:
临床医学教育与执业医师资格
18世纪,临床教学兴起。莱顿大学在医院设立了临床教学专用病床。临床医学家赫尔曼·布尔哈夫 (Boerhave H.,1668-1738)充分利用教学病床展开床边教学,开创了临床病理讨论会(CPC)的先河。
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这一模式将健康看作宿主、环境和病因三者的平衡。每一种疾病都能从 器官、细胞、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测量的形态和(或)化学变化,确定生物的和(或)物理的病因,从而进行治 疗。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医学陈规被打破,产生了人体解剖学。17世纪,生理学建立。18世纪,病理解剖学建 立。19世纪,细胞学、细菌学获得长足发展。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逐渐成为两个独立学科,数学、生物学、物理 学、化学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为现代临床医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科简介
定义
分类
临床医学与基础医 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 上学生,即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和中西医结合类学生,在5年院校医学毕业后,以住院医师身份接 受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内科、外科、全科、儿科、精神科等不同专业方向进行,培训 时间为3年,完成培训并通过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者,可获得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通过全国统一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后,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一发放执业 医师资格证,证明持证人具有独立从事医疗活动的技术和能力,证书永久有效。
一、医学的定义
![一、医学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4c005147336c1eb91a375d7d.png)
医学(Medicine)—词,源于拉丁语“Medeor”一词,原意“治疗术”。医学是由古代 劳动人民创造的,与人类文明同时产生。现代医学(二十世纪以后的西医,现代中国医 学从 1949 年至今)的发展不过百年历史。人们对医学的认识永远没有止境。
一、医学的定义
在近代相继提出了许多医学的定义。如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是: “医学是研究如何维持健康及预防、减轻、治疗疾病的科学,以及为上述目的而采用的 技术”。《中国百科大词典》(1990 年)的定义是:“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体健康, 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关于人的生命的概念较—致的看法为人的生命是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关系中具有自 我意识的生物实体。人的生命本质特征是具有自我意识。正是这种自我意识,把人与非 人的灵长类区别开,把人与受精卵、胚胎、胎儿以及脑死亡者区别开来。正是这种自我 意识使人体发展的全部连续过程发生质的变化:当人体发展到产生自我意识时,生物学 生命发展为人的生命;当不可逆地丧失自我意识时,人的生命又回归为生物学生命。
由于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心肺复苏技术可以停止临床死亡的发展,可使心跳呼吸 停止的人复活。还可用人工心脏、人工肺或心脏移植,使心脏停跳或失去原来心脏功能 的人继续存活。这时,循环—呼吸标准就不适用了。另一方面,一些大脑己受到不可逆 损害的病人,仍可用呼吸机维持肺、心、肾等器官的功能而继续维持心跳,从伦理上, 如何看待这些没有大脑活动的植物人,这也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从细胞生物学发展的演变来看,在 19 世纪 3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 Schleiden 和动物 学家 Schwann 创立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组成单位。现在看来,细胞和细胞 学说的创立对于生命科学如同原子和原子学说对于物理、化学的重要性,它们把生命的 奥秘和生命本身浓缩到了一个微观境界。由于细胞的发现,人们不仅知道一切高等有机
医学的范畴
![医学的范畴](https://img.taocdn.com/s3/m/4575292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a.png)
医学的范畴
《医学的范畴》
一、医学的定义
医学是一门多学科结合的学科,它是以诊断、治疗疾病和保健为主的学科,也可以以预防疾病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为主的学科。
从整个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来研究人的身体健康,以及改善人类的身体健康水平。
二、医学的主要范畴
1、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指医务人员以诊断、治疗疾病、保健和保护患者健康为目标的学科。
它涉及病理、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精神科和特种医学等。
2、药学: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性质、组成、剂量及其对人体各部位、组织和细胞功能作用的学科,研究药物制剂的科学,以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毒理及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的学科。
3、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一门研究和解决人群健康问题的学科,包括研究和预防传染病、环境卫生、事故卫生、卫生统计、营养卫生、社会卫生和卫生管理等。
4、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疗行为的道德规范的学科,主要研究医疗行为的可行性、适当性、合法性和道德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5、医学信息学:医学信息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医学信息的学科,它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理解医学信息,从而更好地支持医学管理和诊疗
工作。
6、分子医学:分子医学是一门研究遗传机制、细胞机制、免疫机制和发育机制的学科,通过研究基因、蛋白质、酶等分子,全面解析和模拟生命现象,以指导临床实践,它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医内科学1234
![中医内科学1234](https://img.taocdn.com/s3/m/6d9618279ec3d5bbfc0a7470.png)
4、《雷公炮炙论》
※方药专著,雷敩著。
5、《诸病源候论》
最早的病因病理学专著,——隋代巢元方著。
6、《千金方》
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著。
7、《外台秘要》
治法先进,临床参考价值较大,王焘。
8、《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发展了病因学说,陈无择。
9、《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
•
7、病位结合主症命名:如胃痛、胁痛、腰痛、心悸等。
•
8、病因与病机结合:如痰饮、瘀血等。
•
9、根据疾病传变:如疫痢、传尸痨等。
•
10、综合病证命名:如虚劳、中风等。
四 、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概要
• (一)病、症、证的含义和关系 • 1、病 • 即疾病,是指在特定的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交争,阴阳失调,出现特
病证本质的完整认识。
• (三)中医内科的治疗原则与常用治法
• 治疗原则是在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的,对疾病治疗的立法、处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意 义。
• 治疗方法从属于治疗原则,包括在治疗原则指导下制定的对某一疾病的治疗大法和对 某一证候的具体的治法。
• 1、治疗原则
•
(1)先期治疗未病:一指早期治疗; 二指先期而治。
三 、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与命名
•
(一)中医内科疾病的分类
•
《内经》按病机、病位分类——病机十九条
•
《伤寒杂病论》按病因病机分类——
•
外感热病(统称伤寒) ——病因病机,又六经分类
•
内伤杂病——脏腑病机分类
• 目前常用的中医内科疾病分类主要有: • 1、病因分类:将内科疾病分为外感疾病、内伤杂病两类。
一、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
关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
![关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3f3789cf763231126fdb11c5.png)
关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医学是否具有人文科学性质?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就是“医学以人为本”的性质。
但长期以来,医学只被界定为自然科学。
“医学是自然科学”、“医学活动是自然科学活动”、“医学研究是自然科学研究”、“医学发展是自然科学进步”、“医学家是自然科学家”,这些表述似乎像几何学中的公理一样,不证自明。
仅仅将医学理解为自然科学、将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绝对化,是关于医学性质的一种片面性认识。
这种忽略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的片面性认识的存在,导致医疗卫生服务和医学研究的视野局限、医学教育框架不合理、医学人才知识结构存在缺陷等一系列弊端,直接影响着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乃至医学事业的发展。
因此,开展关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的研究,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反思医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活动,应引起医学及相关领域同仁的高度重视。
一、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的界定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是相对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而言的。
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十分显著。
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自然属性。
人体是一个生物有机体,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不断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转换、自我调整的自然过程;人的自我复制、自我调整是通过与环境的物质的和能量的交换实现的;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自身机体的复制转换调整的状况、同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可分割;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须建立在对人体自身内在联系、人体与环境联系的基础之上。
其次,医学研究和医疗活动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内涵。
医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对自然科学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的依赖非常明显。
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工程技术等在内的许多学科是医学发展的坚实基础,是认识人的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工具,这些学科为医学研究、医疗卫生活动、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性质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性质。
首先,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具有人文属性。
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会存在物,人之为人,就在于其有精神活动、能够能动地改造社会环境;人以社会的方式存在,人的生存不仅要与外界交换物质,而且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人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同人的精神活动、与人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医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须建立在对人的精神活动的认识、对人与社会联系的认识基础之上。
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讲解
![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18b5cf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4.png)
第一章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第一节定义医学,与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关,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似乎人人对医学都很熟悉,然而给医学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并非易事。
中世纪伟大的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Avicenna,980 —1037),即伊本西拿(Ibnsina)在其名著《医典》中,曾经给医学定义如下:“医学是科学,我们从中学到(a)人体的种种状态,(i)在健康时;(ii)在不健康时;(b)通过什么方式:(i)健康易于丧失,(ii)丧失健康时使之恢复健康。
换言之,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使之恢复健康的技艺。
”阿维森纳作为杰出的医学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以惊人的洞察力和概括力,在将近一千年前,能给医学作出如此深刻而有预见性的解释,是值得重视的。
这个定义,出现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远未形成之前,便包含了实际上属于基础医学(“人体在健康时的种种状态”的内容,概括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等,而“人体在不健康时的种种状态”便概括了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和预防医学(“健康易于丧失”)的内容;这个定义,既指出了医学的科学性,又指出了医学的实践性(“技艺”);这个定义立足于“健康”而不是立足于“疾病”来揭示医学,只用了“健康”、“不健康”、“恢复健康”、“维护健康”这些措辞,是卓有见识的,避免了把医学囿于治病的狭隘观点(当然,治病毫无疑义的也包括在阿维森纳的定义之中)。
现在流行的一些医学定义,或者失之于片面(只把医学看成一门科学,甚至只把医学看成一门自然科学,或者强把阶级性列为医学的本质属性;等等),远不及阿维森纳的定义正确,或者只不过是以现代语言,述说着阿维森纳的医学定义中所包含的内容而已。
当然,这些下定义者也许并不都知道阿维森纳的医学定义,只是与阿维森纳的“所见略同” 的暗合。
这正好说明医学的内涵和外延古今中外有其共性的一面,因此医学的本质是不以时代、国别、下定义者意愿为转移的。
当然,我们并不以引用阿维森纳的定义为满足。
医学专业介绍课件
![医学专业介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c610b4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3.png)
的防控。
跨国医疗资源共享
02
推动跨国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全球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
平。
全球健康治理体系构建
03
参与全球卫生政策制定和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高
效的全球健康治理体系。
THANKS
感谢观看
医学与人文社科学科交叉
如医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关注医疗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现象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转化医学
强调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加速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提高疾病防治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前景
智能诊断
药物研发
利用深度学习等技术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 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口腔医学
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 、治疗和预防的学科,包括口 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研究预防和控制疾病、延长人 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学科 ,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
。Leabharlann 医学行业现状及前景行业现状
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 高,医疗科技不断创新。
行业前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提高和医 疗科技进步,医疗行业将持续发展, 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临床护理实践
分享各类临床案例,包括内科、 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讨论护 理实践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
沟通技巧培训
讲解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分析护 患沟通中的障碍因素,提供实用 的沟通技巧和策略,培养同理心 和倾听能力。
社区护理服务与老年护理需求
社区护理服务
介绍社区护理的概念、特点和发展趋 势,探讨社区护士的角色和职责,如 健康教育、家庭访视、慢性病管理等 。
培养目标
中医内科学(中医学科)
![中医内科学(中医学科)](https://img.taocdn.com/s3/m/056193c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ec.png)
发展史
1.萌芽阶段—殷商时期“疾医”可谓最早的内科医师。
2.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部医学巨著,记载了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病证、诊 断和治疗原则,体现了整体概念和辨证论治。《伤寒杂病论》创立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六经辨证论治理论 体系和脏腑经络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3.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得到充实和发展,如《肘后方》、《诸病源候论》、 《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学术理论的创新,如金元四大家的学说,刘完素倡火热而主寒凉;张从正治病力 主攻邪;李东垣初次脾胃内伤学说;朱丹溪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至此中医内科学体系初步形成。
中医分形
阴阳分形集,五行分形集,经络分形维数
现代经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又先后进行了“八五(1992-96年)”和“九五(1997-98年)”两个国家级经络 攀登计划项目,研究从现象逐渐深入到本质,课题围绕着循经感传的机理、经脉脏腑相关和经脉线的理化特性三 个方面展开,形成了若干个假说:
定义性质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 门临床学科。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是中 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
性质:中医/临床专业课/主干课程。
⒍自远古至五四运动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在同疾病的斗争中不断实践、探索,由经验上升为理论, 并不断发展提高,创建了灿烂的祖国医学,同时也创建和发展了中医内科学。
疾病命名
(一)分类 主要以病因为依据,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两大类。 1.外感疾病:伤寒六经病证,瘟病卫气营血病证、三焦病证。 2.内伤杂病:脏腑经络病证、气血津液病证。 此外还有病机分类、脏腑分类。本书是在病因分类的基础上,力足脏腑分类,把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分为七 大类:肺系病证、心系病证、脾胃系病证、肝胆系病证、肾系病证、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 中医内科学(二)命名 主要以病因、病机、病理产物、病位、主症、特征为依据,但大部分是以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命名。 本书在病因分类的基础上立足脏腑分类归为七大类:
全科知识讲座PPT课件
![全科知识讲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de821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b.png)
精选ppt课件最新
18
①国外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训练项目:略
②中国的全科医生培养:毕业后教育为核心, 目前以在职转型为教育重点。要建立完整的全 科医生培养体系,需经三阶段努力,即:培养我 国第一批全科医生(第一阶段);大规模培养 师资力量和业务骨干(第二阶段);分批分级 设立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训练基地(第三阶段)。
全科医学
(广度上的专科)
内
外
科
科
来自其他学科的 知识和技术
妇
儿
科
科
全科医学与其他精选医pp学t课件专最科新 的关系
9
(2)目的:
如果医学的最终目的是要理解病人、服务 于病人、满足于病人的需要;医学就应该既是 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医学服务既是技术 服务,又是艺术服务。
发展全科医学的目的则有三个方面:① 完 善医学体系;②实现医学模式转变; ③建立基 层医疗的理想模式,解决现实问题。
全科医学的内容:1、通科医疗的实 践经验;2、医学学科中的知识、方 法和技术;3、全科医学专业的新观 念、新方法、新知识和新技术。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2、全科医学的性质、目的、对象 (1)性质:
A、是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因 为它具备下列5个要素:
1、基本观念:整体医学观; 2、独特的方法论:系统整体 性的方法;
①全科医学发展的酝酿阶段、
②全科医学发展的成长阶段
③全科医学发展的成熟阶段
国外全科医师现状:
全科医生制度已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行,主要作用:改善卫生体制、合理利用卫 生资源、降低医疗费用、改善全民健康状况、 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等。
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 (4)
![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 (4)](https://img.taocdn.com/s3/m/aaa6c2a4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4.png)
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1. 介绍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是医学教育的基石,它涵盖了医学、药学、卫生学等多个领域的基本知识。
对于学习医药卫生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药学和卫生学三个方面的知识。
2. 医学医学是研究人类生命科学和临床医疗的学科,它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个方面。
2.1 基础医学2.1.1 解剖学解剖学是描述和研究人体结构的学科,包括人体器官、系统和组织的形态结构。
2.1.2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学科,包括人体系统的功能和机制。
2.1.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学科,包括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两个方面。
2.2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是将基础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学科,包括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
2.2.1 内科学内科学是研究内脏器官疾病的学科,包括心血管病学、呼吸病学、消化病学等专科。
2.2.2 外科学外科学是研究手术治疗的学科,包括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等专科。
2.2.3 妇产科学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生殖系统和妇产科疾病的学科。
2.3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疾病预防和促进健康的学科,包括社会医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方面。
3. 药学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发现、制备、配制及其应用的学科,它包括药物化学、药物学和临床药学等方面。
3.1 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学科,它为新药的发现和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3.2 药物学药物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和效应的学科,它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3.3 临床药学临床药学是将药物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学科,包括合理用药、药物治疗监测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
4. 卫生学卫生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与疾病的学科,它包括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和环境卫生学等方面。
4.1 卫生统计学卫生统计学是研究群体健康状况和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的学科,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卫生数据,为卫生政策制定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临床医学基本概念
![临床医学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bab4f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9.png)
临床医学基本概念临床医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应用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通过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保护和改善人类健康的学科。
它是医学与患者之间的桥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一、临床医学的定义和特点临床医学是指将医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临床医学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性:临床医学是基于医学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实践性学科,注重临床实践的科学性,依靠临床证据进行诊断和治疗。
2. 实践性:临床医学是医生通过与患者的直接接触进行的实践性工作,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3. 综合性:临床医学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以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
4. 个体化:临床医学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根据患者的特点、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二、临床医学的主要内容1. 临床症状学:临床医学研究疾病引起的各种症状及其变化规律,以及通过症状推断疾病的诊断方法。
2. 临床体征学:临床医学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身体状况、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3. 临床诊断学:临床医学通过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疾病的种类、性质和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 临床治疗学:临床医学根据疾病的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等。
5. 临床预防学:临床医学通过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个人卫生等方式,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三、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临床医学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以下几个方面是临床医学未来发展的趋势:1. 个性化医学:临床医学将越来越注重以患者为中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效果。
全科医学基本概念
![全科医学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978aeb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0d.png)
来自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深度上的专科)
(三)是一门广度上的医学专科
(四)是一门以家庭为保健单位的医学学科
全科医学最鲜明的专业性特征:重视家庭
01
全科医学充分认识到家庭与个人健康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十分注重家庭对健康的作用。
02
已成为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其称为“家庭医学”的主要原因。
家庭生活周期理论是家庭医学观念最基本的构架,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垂要事件和压力,若处理不当而产生危机,则可能在家庭成员中产生相应的特定健康问题,对家庭成员造成健康损害,因此,全科医生要善于了解并评价家庭结构、功能与周期,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对家庭成员健康的潜在威胁,采用顺延性的家庭服务或规划性的家庭服务,动用家庭资源,改善家庭功能。
服务职责
持续性,从生前到死后
间断性
服务宗旨
以健康为中心,全面管理 以人为中心,病人主动参与
以疾病为中心,救死扶伤 以医生为中心,病人被动服从
第一章
二、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与特性
一、基层医疗保健 (primary medical care) 首诊(负责制)医疗 Gatekeeper “守门人” : 管理服务/费用/健康 决定用药/检查/转诊/住院 杜绝浪费 主动管理健康 提高健康水平、生存质量及成本/效益
连续性服务的实现途径:
伍
肆
叁
贰
壹
全方位-立体性
服务对象:所有的人 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计一体化
医 疗
预 防
健康促进
个 人
家 庭
社 区
社 会
心 理
生 物
综合性服务 (comprehensive care):
服务层面: 生物-心理-社会 服务单位: 个人-家庭-社区
医科大学大学教案
![医科大学大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82ecb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a9.png)
课程名称:医学导论授课班级:2023级医学专业1班授课教师:张明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医学基本概念、医学研究方法、医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医学思维能力、医学实践能力、医学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一、医学基本概念1. 医学的定义和起源2. 医学的分支学科3. 医学的性质和任务二、医学研究方法1. 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 临床研究方法3. 基础研究方法三、医学伦理道德1. 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2. 医学伦理道德规范3. 医学伦理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医学的本质和意义。
2. 介绍医学导论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讲授1. 讲解医学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医学的定义、起源和分支学科。
2. 讲解医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临床研究方法和基础研究方法。
3. 讲解医学伦理道德,使学生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道德规范和案例分析。
三、讨论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医学伦理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医学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医学感悟,激发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医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授、讨论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医学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医学素养。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医学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fe1c2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0.png)
非药物治疗需要专业人员的指 导和监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 的病情、治疗方法和自身认知 和配合程度等因素,需要定期 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通过专业的治疗和训练,帮 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
康复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法和自身 认知和配合程度等因素,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
总结词
掌握分类方法
详细描述
根据疾病性质和特点,可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如病因分 类、发病情况分类、病理形态分类等。了解不同分类方法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 依据。
总结词
识别疾病类型
详细描述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以识别不同类型疾病。例如 ,感染性疾病通常具有发热、疼痛等症状,慢性病则病程 较长、病情复杂,遗传性疾病具有家族遗传特征。
物。
呼吸系统功能
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保障生命 活动的正常进行。
循环系统
循环器官
循环系统功能
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等器官, 负责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流动。
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同时带走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稳定。
循环过程
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循环流动, 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重要物 质。
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医学
古代文明时期,人们通过经验积累和尝试,发展出了各种 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例如,古埃及的埃伯斯纸草文、古 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医学等。
近代医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出现 了细菌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分支学科。
中世纪医学
中世纪时期,医学在大学里成为了一门学科,阿拉伯和欧 洲的医生们对解剖学、药物学和临床诊断等方面做出了重 要贡献。
解析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医学知识点
![解析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医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9a15357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4.png)
解析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医学知识点解析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医学知识点概述: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广泛且内容繁杂。
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掌握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解析医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医学知识。
一、健康健康作为医学的核心概念,是人类追求和维持的重要目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的良好状态,还包括心理、社会和环境层面的福祉。
因此,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都是实现健康的关键要素。
二、疾病疾病是医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体在结构、功能或代谢方面的异常变化,导致身体不适和病理状态。
疾病可以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两大类。
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医学的核心任务。
三、诊断诊断是指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疾病类型和性质的过程。
医学诊断是基于临床经验、医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需要医生综合分析和判断。
准确的诊断对于给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四、治疗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手术、物理疗法、心理疗法等手段,促进疾病恢复或减轻症状的过程。
医学治疗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有效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五、预防预防是指采取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侧重于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二级预防旨在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三级预防则注重防止疾病的复发和残疾。
六、药物药物是指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或生物制品,用于预防、治疗和缓解疾病。
药物可以分为西药和中药两大类。
西药主要基于精确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而中药则以中医理论和草药组方为基础。
七、专科医学领域由于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专业化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专科。
专科是指医学领域关注特定疾病或器官系统的分支学科。
例如,心脏病学、神经学、肿瘤学等都是医学的专科领域。
通过专科的进一步分工,提高了医生在某一领域的专业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医学的定义和学科性质第一节定义医学,与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关,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
似乎人人对医学都很熟悉,然而给医学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却并非易事。
中世纪伟大的阿拉伯医学家阿维森纳(Avicenna,980一1037),即伊本·西拿(lbnsina)在其名著《医典》中,曾经给医学定义如下:“医学是科学,我们从中学到(a)人体的种种状态,(i)在健康时;(ii)在不健康时;(b)通过什么方式:(i)健康易于丧失,(ii)丧失健康时使之恢复健康。
换言之,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使之恢复健康的技艺。
”阿维森纳作为杰出的医学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以惊人的洞察力和概括力,在将近一千年前,能给医学作出如此深刻而有预见性的解释,是值得重视的。
这个定义,出现在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远未形成之前,便包含了实际上属于基础医学(“人体在健康时的种种状态”的内容,概括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等,而“人体在不健康时的种种状态”便概括了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等)和预防医学(“健康易于丧失”)的内容;这个定义,既指出了医学的科学性,又指出了医学的实践性(“技艺”);这个定义立足于“健康”而不是立足于“疾病”来揭示医学,只用了“健康”、“不健康”、“恢复健康”、“维护健康”这些措辞,是卓有见识的,避免了把医学囿于治病的狭隘观点(当然,治病毫无疑义的也包括在阿维森纳的定义之中)。
现在流行的一些医学定义,或者失之于片面(只把医学看成一门科学,甚至只把医学看成一门自然科学,或者强把阶级性列为医学的本质属性;等等),远不及阿维森纳的定义正确,或者只不过是以现代语言,述说着阿维森纳的医学定义中所包含的内容而已。
当然,这些下定义者也许并不都知道阿维森纳的医学定义,只是与阿维森纳的“所见略同”的暗合。
这正好说明医学的内涵和外延古今中外有其共性的一面,因此医学的本质是不以时代、国别、下定义者意愿为转移的。
当然,我们并不以引用阿维森纳的定义为满足。
下面给出一个更为简短明了的医学定义: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强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使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第二节学科性质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医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或者认为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
在图书分类学中,常把医学列为“应用科学”的一种,就医学是利用生命科学等学科来防治疾病的实践而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它却把基础医学(大部分学科属于生命科学)从概念上排斥于医学之外,因而也是不全面的、不准确的。
早在上一个世纪,杰出的病理学家魏尔啸(R.Virchow,1821--1902)在其《科学方法和治疗观点》(1849年)一文中。
已经提出“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著名论断。
但是,人们往往还只是把医学看成纯粹的自然科学。
对当代西方医学颇有影响的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H.E.Sigerist,1892--1957)曾经深刻地指出:“当我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我曾经不只一次地使医学听众感到震惊。
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
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
使某个机体康复。
而且它的目的还要使人能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
为了做到这一点,医学经常要应用科学的方法,但是最终目的仍然是社会的。
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生和病人;或者更广泛地说,是医学团体和社会。
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的多方面的关系。
”(《享利·西格里斯特论医学史》,1959年版),这一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在表达方式上由于突出强调了医学的社会科学性质,而没有恰当的论述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反而不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近年,我国著名理论家于光远在《关于科学分类的一点看法》中提出“很明显,医学也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两大科学门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科学。
因为医学的对象一方面是作为自然界物质的人,另一方面这个人又是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的,他的健康和疾病受到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有些疾病甚至完全是由于社会的原因引起的。
”这一论断兼顾了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和社会科学性质,是比较全面和准确的。
当然,这是就整个医学来说的。
就医学的每一具体分支学科来说,它们各有特点,有的自然科学性强,甚至完全属于自然科学,例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解剖学、外科手术学、放射诊断学,等等;有的不可忽视其社会科学的性质,例如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性医学,等等,有的几乎纯粹属于社会科学,如卫生事业管理学、医学经济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等,正确认识医学的学科性质,在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时代,是有其迫切而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忽视医学的自然科学性质,或者忽视医学的社会科学性质,都会损害医学科学的发展,损害卫生事业的发展。
重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两重属性,则将会推动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第三节医学模式模式是指概念模式,医生利用概念模式来组织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生物医学模式(Bi o-Medical Mode1)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o--medical model)进行着广泛讨论。
不少人认为生物一医学模式现在存在内在的严重缺陷,同时更不适应现代医学的进展,必须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也有少数医学家提出过整体医学模式(Holistic medical Model)。
这个讨论不仅是对另一个理论概念的兴趣,而是涉及到许多实际工作必须作出相应改变的重大实践课题。
关于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先导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1948年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开头便写道,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状态。
这就明确地把人类的健康与生物的、心理的及社会的因素联系在一起。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G.L.Engel)1977年在“Science”(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在理论上对此作了更正确的扼要的论述,他尖锐地批评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他说:“这种模式认为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的可测量的生物学(躯体)变量来说明。
在它的框架内没有给病患(illness)的社会、心理和行为方面留下余地。
生物医学模式不仅要求把疾病视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而且要求根据躯体(生化或神经生理的)过程的紊乱来解释行为障碍……任何不能如此解释的障碍都必须从疾病范畴中排除出去。
”而且“这种模式已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它的局限性易受忽视。
简言之,它现在已获得教条的地位。
在科学中,当一个模式不能解释所有的资料时,就要修改者摈弃这个模式。
而教条则要求不一致的资料勉强适应模式或对这些资料干脆排斥不管。
”生物医学模式是文艺复兴以来,特别是近百余年以来一系列重大科学进展的辉煌成果。
人们把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作为近代医学的出发点。
哈维把实验方法引入了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从而把立足于科学实验的近代医学和前此的原始的、巫术的、经验的等古代医学区别开来。
此后,人类在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上,获得了一系列成果。
以对疾病的认识来说,莫干尼作过许多尸体解剖。
他把疾病定位在器官,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有和它相应的一定器官的损害,魏尔啸作过许多显微镜观察,把生物学中的重大成就细胞学应用于医学,进而把疾病定位在细胞,认为每一种疾病都是局部的、细胞的损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使对疾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到生物膜,深入到蛋白质、酶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分子水平上。
一系列“分子病”的发现,使“分子病理学”应运而生。
从对疾病的认识来说,以巴斯德和科赫为代表的微生物学者们,在18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发现了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
在本世纪上半叶,各种维生素和激素等相继发现,从而确知了许多营养缺乏病和内分泌疾病的特定病因。
近三十年来,人类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查明有三千多种疾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可在染色体上或基因上找到病因。
从治疗手段来说,本世纪内抗毒素血清疗法、砷剂驱梅疗法、磺胺药、抗生素、驱虫药等种种特异疗法相继发展;即便从外科手段来说,某种病施用某种手术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新近的进展诸如器官移植、人工器官等就更有一定的特异性了。
所有这些立足于生物科学的成就之上的医学进展,使人类在认识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因此人们一再强调生物科学(“基础医学”的大部分学科都属于生物科学)对于医学的决定性意义,并且创用了“生物医学”(Biomedicine)这个术语以表达这种密切的关系。
于是,“生物医学模式”便成为进展迅速的现代医学的标志和核心。
毫无疑问,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角度来看,生物医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在当前和未来的医学发展中,仍然起着主要作用。
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模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是一种包容关系,即生物医学研究乃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即便对于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来说,情况也是这样,对于精神状态及其疾病的防治研究,也需要从神经生理学、神经化学、神经病理学等生物医学领域进行工作。
然而,从整体来说,必须把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或发展成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个方面,而不能仅从生物学的一个方面来研究人类的健康与疾病以及社会的医疗保健措施。
为什么直到最近这些年才突出地强调医学模式的这种转变呢?似乎可以从必要性与可能性两方面来分析。
从医学本身的发展和医疗保健的客观社会需要来说,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缺乏病已经不再是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它们在“疾病谱”和“死因谱”中所占的地位已显然不重要,相形之下,与心理性、社会性因素有关的疾病却显著增高,以目前前三位死因的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来说,都包含有心理紧张、吸烟、环境污染等心理、社会因素在内。
至于公害病、交通事故、自杀、吸毒、酗酒、饮食过度、因犯罪率升高和“家庭瓦解”以及其他种种心理社会原因而引起的心因性疾病的广泛发生,更主要是来自心理-社会因素。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以系统论作为它的概念框架,主张应该在一个多层次的等级系统中来研究人体或人。
各层次之间既有横向的相互作用,又有纵向的相互作用。
纵向的相互作用就是下向因果性和上向因果性的结合。
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的组织管理、医学教育以及整个社会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以心血管病为例,近期召开的世界性心脏病理学会议上就曾广泛地讨论过应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范围从分子水平到心理学、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