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习动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四、如何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所谓的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到的学习动机,经常涉及的是学校教学中的成就动机。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高其活动的积极性极为重要。

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通常,学习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它们的关系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例如:优秀的学生具有一定强烈的学习动机,有追求的目标和搞好学习的愿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坚定的学习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这些动力作用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并取得优良的成绩。后进的学生则不同,在学习中经常缺乏动力,学习成绩不好,失败的学习结果是原有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甚至减弱或消退,致使学习的效果更坏。动机作用和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恶性循环,是这类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

但是,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学生的学习动机很强烈,但学习成绩却不好;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强烈,学习成绩却不错。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能否定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只能更近一步说明学习动机不能替代学习。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许多中介因素实现的,诸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和身体素质等,它们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不能只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定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强弱,而要全面地分析学生的情况,通过多种方法激发调动学习的学习动机,是他们产生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愿望和对学习的向往,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构建过程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学习动机的不自觉性和不稳定性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很难自觉地为自己确立一个学习目标,并始终朝着这个目标而维持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小学生学习活动中,学习目的和目标可能是被动确立而且自己经常变换学习目的和目标。这是由小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不稳定性所决定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不稳定的需要而经常变换,可能今天想得到小奖品而学习,明天是害怕受到批评而学习,因此,小学生学习动机具有不自觉性和不稳定性。

2、外因性动机占主导地位

根据动机产生过程中需要和诱因哪个起重要作用,可将动机分为外因性动机和内因性动机。外因性动机是指主要由外在条件(即诱因)诱发而来的动机。如有的学生纯粹是为得到表扬或奖励而努力学习,表扬和奖励作为外在条件即诱因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并非对学习活动过程本身有兴趣,这类动机就属于外因性动机。父母的奖惩,亲朋和老师的表扬,同伴的钦羡和各种竞赛荣誉如优秀学生等都是激发外因性动机的条件。作为成人,外因性动机对人的行为作用较小,内因性动机占主导地位。但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小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低,往往是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的基础上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所以希望得到的表扬和受到同龄伙伴(如同学)的赏识是小学生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

3、近景性动机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如果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可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与活动本身相联系,影响范围小,持续作用时间短。如学生为应付老师检查而认真做好

作业,有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复习功课,有的因父母许诺而学习。这是一种局部的、狭隘的动机,而且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随情境改变而改变。近景性动机主要是依赖于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或者外界强制力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来使学生投入精力从事某种活动,不需要学生十分强的自控能力。远景性动机与活动的社会意义相联系,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如“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成为科学家等,这种动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不随情境变化而变化。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主要靠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或者来自与外界的压力来维持某种行为。所以,近景性动机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动机。

如何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1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动机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辨、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自己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就失去了“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作用。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好动是儿童的主要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采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游戏以及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各种感官都动起来。

2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一种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一天,小明去小李家看他,当时小李正在有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习题”,小明一看就告诉小李哪道题做错了。小李非常惊讶,问小明有什么“判断的秘法”?此时,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这种秘法?”。同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引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