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吴 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吴琨
发表时间:2012-02-06T10:20:13.097Z 来源:《素教教师》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吴琨[导读] 理念是人们从事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人们追求目标的内在动力。
——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吴琨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从三维目标出发,围绕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新型教育理念的建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关键词:教学改革教育理念学习兴趣学习技能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求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情景,融入情感教育,体现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工作中的体会,谈谈我在物理教学中的感受。
一、建立新型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人们从事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人们追求目标的内在动力。先进的教育理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和进步;而落后的教育理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传统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和模仿实验的验证性,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出发,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建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建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健康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要做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因此,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去探索。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空心的半球合在一起,用两抽气筒抽出球内的空气后,请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两名学生满头大汗,而结合在一起的半球并未被拉开。这是为什么?教师打开半球管子上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两手轻轻地就把两个半球分开,学生感到惊讶,充满了好奇。经学生们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就会更加激发他们潜存的愿望,此时的学生思维就会十分活跃,教师这时应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这时学生们就会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有的说,在喝汽水时把吸管插入瓶中,用嘴吸就能吸到瓶中的汽水,这个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说,用嘴吸空的塑料袋,就会看到塑料袋瘪下去,这也是由于大气压存在的缘故……这样,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物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实验探究为主要手段进行现象探究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由知识型人才向能力型人才转化的途径,由于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眼手脑并用,可以较好地训练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动手能力。因此,重视实验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认真对待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善于总结养成良好习惯,才能真正使实验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综合能力的过程。
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一切事物前进的动力源泉,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共同追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摈弃旧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参与,让学生变“观众”为“演员”,尽量做到师生互问,学生互问,在质疑问题中养成有创新之问的良好习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更重要。对创新学习而言,问题的提出比其被接受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认识等特点,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让学生在问题中解决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在低温状态下,为什么会超导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为什么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水在真空中沸点为多少度呢?“火星上如果没有空气,能有水吗”? 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学生的积极性大增。教师切不可因为某个学生提出问题有些偏激而予以否定,因为这样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有一点闪光点都要加以赞赏,只有呵护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物理学才会彰显生命的活力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城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