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不少老师都承认识字教学是一种枯燥的课型。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要努力激发孩子识字兴趣,主动教给孩子识字方法,积极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琢磨。
一、课前预习做铺垫。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而在识字教学中,以往的教学形式大都是老师唱主角,学生只是充当配角跟着老师随声附和。这种完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之中,自然会学得枯燥乏味。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开始试探着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主要还是针对生字词的预习。慢慢的我发现,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的活跃了,课堂上他们成了真正的主角,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而且课堂上多了很多的“小老师”,他们会把自己在预习中好的识记方法和同学分享,也可以在课下进行有效的一对一的帮助,这样掌握快的学生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掌握稍微慢的学生便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轻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激发兴趣为动力。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 爱交朋友,喜欢合群。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否则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
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三、联系生活帮记忆。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拘泥于学校之内、课堂之内,学生识记生字也是如此。更应该把这种教学活动隐射到生活之中。其实在生活之中到处都可以让学生获得很多可以识记的生字的机会。我会在周末的时候给孩子发一张精美的卡片,用来记录本周认识了生字,写出你是从哪里认识的这些字。每一周孩子们都会兴奋地告诉我:“刘老师,我这周看电视认识了十个生字,我考考你看你认识吗?”等等。看到孩子那稚嫩的脸,我暗自庆幸孩子们真的把识字当作一种乐趣了。同时我也会定期在班级选出识字小能手,在早读的时候便可以请他做老师,来教同学学习他所认识的生字。时间长了,我发现孩子识字的途径也变的更多了。例如:在电视上、在电脑上、在课外书上、在食品的商标上、在玩具上、在同学的衣服上等等。有时家长也会高兴的和我谈论着孩子识字的趣闻,比如:李成琳同学在街上看见一位阿姨的身上有一些她不认识的字,竟然走上去让阿姨教她认字。这样的趣事确实还有好多。这样一种枯燥的学习,在孩子的世界里被演绎得充满了童趣。汉字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我们要把它还原到生活中去。生活中处处都有丰富的识字素材,时时都有识字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让识字相伴他们左右。
四、教给方法激主动。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对识字有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
1、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2、融识字于游戏中。例如教学《操场上》(第一册)时,可组织学生玩“快乐传真”的游戏。上课前,老师先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组词分别写在纸条上,游戏时,一个人看了纸条后,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下面的小朋友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则要扣分。下课后,还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一起玩一玩。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的欢跳时,试想一下,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皮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还用得着老师再去费力的强调吗?
3、动画教学课件的运用能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如学习“采”时,色彩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的采摘着树上的果子。辅以字理与解说:“采”树上采果子。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采”联系在一起。教学中的课件,以接示字理让孩子们了解字的本源,加深对字的理解,既形象又生动。
4、编顺口溜、读儿歌。学生当中普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看到一个学过的字一下子读不出来,但是他马上口中念念有词地把这个字所在的儿歌念出来,等念到这个字时,
就想起读音来了。这个现象给了我们很大启发: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认,离开它,学会就不会认,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个字,教师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让学生能从本课会认过
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面对识字量的增大,随之而来的又一大困难就是如何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在每次检测中,这方面也是学生失分率最高的。我尝试过很多的方法,可是实效和我的期望往往是大相径庭的,然而一次偶然的谈话便解开了我的迷惑。班上的一位同学经常把“李”的“木”字写成“禾”字,我便突发奇想问他:“你说李白是个男的吧!那他能扎个长长的辫子吗?”“不能!”学生肯定地说。那如果你把上面的“木”写成“禾”那李白就有辫子了。我们便一同编了一句童谣“没有长长辫子就是李。”然后看见他笑嘻嘻的,在接下来的听写训练中他真的没有再写错。我常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孩子区分同音字或形近字,例如:“童话”
一词孩子会写成“同话“,我们编的童谣就是“好看的童话给儿童。”就这样也轻松的攻破了这道难关。现在孩子们也会自己创造一些这样的童谣,比如“座位不动有广包,请坐会动很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