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机制研究_张晓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2期(总第188期)
现代日本经济
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NO.2.2013
(Vol.188)
区域经济
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机制研究
张晓兰1朱秋2
(1.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
2.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东京都市圈作为世界五大都市圈之一,其演化历程和发展机制一直是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对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和“绿环带+新城”的效仿特征、“一极集中”的开发特征、“多心多核”的地域开发特征、“多心多核”的扩展特征等;并从地理、人口、交通、经济四个方面论述了东京都市圈演化过程的四个动力因素;总结了区域竞争机制、统筹规划机制、政府管理机制、市场协调机制等发展机制。
【关键词】日本;东京都市圈;演化;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F299.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55X(2013)02-0066-07【收稿日期】2012-06-08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东北亚战略与政策研究”(09JZD0037)
【作者简介】张晓兰(1984-),女,福建省泉州市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朱秋(1962-),男,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人,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东京都市圈由以东京市区为核心、半径80公里的区域组成,总面积13400平方千米,占日本全国面积的3.5%;人口多达34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城市化率达到80%以上。按其所含的区域,东京都市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的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千叶、琦玉、群马、茨城、山梨和枥木县7县,即我们常说的一都七县。狭义的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千叶、琦玉(一都三县)。本文主要分析狭义的东京都市圈,并对其演化历程和发展机制进行剖析,以期对中国都市圈建设与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过程
东京位于日本列岛中部,东京湾的西北部(平原地区),是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也是日本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城市。东京建立于公元1457年,至今已有555年左右的历史了。明治维新之前,东京被称为“江户”,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渔镇。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将在这里构筑了江户城,形成了日后日本关东地区的商业中心。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德川幕府,江户城成了当时封建幕府政权的所在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集中到这里。据记载,19世纪初,“江户”人口已超越百万,是日本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少有的超级城市。同时,“江户”城迅速发展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史称“江户
时代”(1603 1868年)。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也是在这一年,日本皇室从京都迁到“江户”,并将“江户”改名为东京,这里便成为了日本的首都。
伴随着日本工业革命的完成,大量资本、人口、企业等向东京集中,东京城市化步伐加快,东京由政治中心逐渐向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功能性城市转变。但是受1923年的大地震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东京经济极度萧条,城市一蹶不振。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土变为一片废墟,东京的人口仅为278
万,比战前减少了一半以上。[1]1945年12月,政府出台了《战灾地区复兴规划基本方针》,制定了战后城
市复兴方案。1946年(昭和21年),东京相继出台了《东京城市震灾复兴规划》,范围包括东京区所属
部分的城市,人口控制到350万;土地利用方面,采取环状空间布局,在城市周边规划卫星城市、外围城
市和绿化带等。但是,1947年间(昭和22年),随着战争中被疏散的人口重返东京,东京人口规模急剧
膨胀,
打破了《规划》中350万的控制人口,高达382万人。从1950年开始,日本经济逐渐复苏,城市重建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大规模制
造业的空间集聚,
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城市,政府机关、公司总部和商业服务机构等在东京都聚集,东京包括其周边地区在内的城市发展正朝着大都市圈方向迈进。这一时期,东京城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征主要是以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1955 1973年,是东京城市经济高速增长期,城市发展开始从
对城市规模的关注转向对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的关注,
开始积极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随着《第一次首都圈建设规划》的制定,20世纪50年代末,东京的就业增长速度及人口规模已超过了预期的规划。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其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重工业、化工产业等占据整个制造业的半壁江山。此阶段的东京城已经从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转变为以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由于受1973年的石油危机以及重化工业污染的影响,东京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减缓。20世纪70年
代末,
机器制造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在东京出现,产业结构逐渐从资本密集型转变成知识密集型。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东京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人口的高度集聚,越来越多的跨国金融机构将总部设立在东京。1986年,日本建立了东京离岸金融市场,推动了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东京城金融业
迅速发展,
制造业开始向东京周边的城市转移,服务业进一步向东京集聚。此时,第三产业成为了城市经济的核心产业,
推动经济的增长。这一阶段,东京城市基本完成了由制造业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过渡,成为全国的生产要素配置中心和经营决策中心。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京城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功能齐全的国际金融中心。自此,东京已由全国性经济中心开始逐渐地向国际化大都市转型。正如
克鲁格曼所说,“具有地理优势的区域形成优势的累积”。[2]在此基础上东京都市圈不但形成发展起来,
而且成为闻名世界的五大都市圈之一。
二、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一)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阶段
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主要是指都市圈形成后圈内各城市规模扩张和圈域范围扩大。[3]
日本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制定首都圈规划开始到20世纪末完成的5次规划过程中,东京都市圈的发展具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
1.都市圈的雏形期阶段
这一时期,
东京都市圈发展的重点主要是推动核心城市的产生与城市间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东京核心城市的产生是东京都市圈形成的有力条件。核心城市首先产生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方面更具潜力和优势的城市。东京作为都市圈内的超级核心城市,在区域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生产要7
6第2期张晓兰,朱秋:东京都市圈演化与发展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