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华夏之音民歌篇课件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花 (咸水歌)
歌词特点(请选择): A、热情奔放,活泼生动
B 、质朴简练、衬词富有地方特色
C、与劳动动作相互配合
对 花 (咸水歌)
节
奏(请选择): A、节奏鲜明、规整 B、节奏自由,情感丰富 C、与劳动节奏相互配合
对 花 (咸水歌)
旋律特点(请选择):
A、音域宽广,高亢有力 B、比较有力,充满劳动气息 C、抒情委婉、曲调优美
侗族大歌
“大歌”,侗语称“嘎老”
。“嘎”就是歌,“老”具 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贵州 侗族大歌----声音歌,是西南 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中最精 彩的一种。 侗族人民善于运用人声的潜 力模仿大自然的各种音响。 有描绘小河流水的形态、有 的模仿山羊跳跃的形象。《 嘎吉哟》是一首模仿蝉虫鸣 叫的二声部合唱。
二、《拔根芦柴花》
思考:此曲中的“花”有什么用途
《拔根芦柴花》当中花的用途是什么?
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的媒介,而花 本身无特定的含义。
你认为歌曲的地域是哪里? 江苏北部
这是流行在江苏北部的“秧田歌”。它 常由高音区起腔,声调高亢,起伏较大,具 有山野风格。表面上看歌词分为三段,实际 上每段只有一句是“实词”,其后便是固定 衬词“拔根芦柴花”和以虚代实的“清香玫 瑰玉兰花儿开”。这样的唱词结构,说明此 歌是借“花”起兴,而不在乎唱的是什么, 这也是一般劳动歌曲的特征之一。 歌曲运用“芦柴花”“芙蓉花”“牡 丹”“玫瑰”等花名作衬词,既美化了歌曲, 又显现了纯朴的乡土气息,还隐喻了美好的 爱情。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 中揉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容 江南与江北、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点, 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
那么 ,你熟悉江苏、广东、四川
三个省份的地理环境吗?知道当 地民间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吗?听 过当地的方言吗?了解当地人民 的性格特点吗?
请欣赏下面三首民歌 《槐花几时开》 《拔根芦柴花》 《对花》 尝试结合歌词、节奏和旋律等 音乐特点,为这些民歌找到合适的 地域。
一、《槐花几时开》 (晨曲)
你认为歌曲的地域在哪里?
四川宜宾地区
你认为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淳朴含蓄、形象生动、富于想象、体现了东方
人含蓄的特点。体现了四川方言的特点。 你认为歌曲的节奏怎样? 节奏自由、富有山歌的特点。 你认为歌曲的旋律怎样? 优美流畅、琅琅上口。
这是一首宜宾山歌。“山歌”,当地人 称“晨歌”或“神歌”,它实际上是一种情 歌,它的歌词只有四句,形象生动,富于想 象。 第一句表现出“高高山上”的意境; 第二句表现了姑娘引颈翘望盼郎来的急 切心情; 第三句衬托出姑娘的内心活动和羞涩神 态; 第四句形象地刻画了姑娘故作镇静、以 “我望槐花几时开”为掩饰,结束全曲。
“咸水歌”背景
在珠三角洲地区 ,人们为了调剂生活,增加村与村之间的友情 ,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歌酬答的习俗,各地多半在农忙之前或者收获 之后,搭起歌台,进行比试。 “咸水歌”的分布中心在关东中山县,因歌腔的不同而分为“ 中山咸水歌”、“大缯歌”“姑妹歌”、“高堂歌”等。
《对花》作品分析
中山咸水歌一般采用男女对歌形式,歌词为上下句结构,每句 字数较自由,同节(上下句)同韵,换节可以转韵。 这首《对花》是中山“咸水歌”的常用曲目,它与北方地区的“ 花体”民歌有一些共同的问句方式,具有本地特点的是对歌者相互之 间的称谓和旋律进行,如“好妹啊咧”和“好妹啊啰嗬哎”两个大衬 大大增加了它特殊的地方色彩。 歌曲与北方大多数“对花体”那种欢快、热烈的音乐风格相比,它 表现出一种恬淡、宁静、抒情、柔婉的趣味。
第二单元 多彩的华夏之音
民歌篇
麻江县第一中学
彭君伟
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最丰富 的源泉。 民歌产生于生活,反映着人 们最质朴的情感,同时,也积淀 下数代人的音乐智慧,使它成为 民族音乐的宝藏。
今天我们这一节音乐鉴赏上课的内容 都是以什么作为主题的?
在中国民歌中,“花”是一 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大约有 三种: 1、是以花喻人,借花表达情爱 ; 2、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 3、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的媒 介,而花本身无特定的含义。
黔东南的民歌财富
黔东南的民歌财富
黔东南的民歌财富
鉴赏练习
音乐1
《赞歌》
聆听下面片段,请为这些音乐选择合适的民族。
音乐2
音乐3
音乐4.
《飞歌》
《阿里郎》 《天路》
朝鲜族
蒙古族
苗族
藏族
小结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 代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 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 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他们是音乐文化发展 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民族性,音乐也就失 去了生命力。
晨曲
山歌的一种,亦称“神歌”。主要流传 于四川南部的重庆.宜宾为中心的低山丘陵 地区。音调高亢,富有激情。 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中 糅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融 江南与江北和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色, 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
山歌
是劳动人民用于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 类。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 嘹亮、节奏较自由,具有直畅而自由抒发感 情特点的民歌,山歌产生在辽阔宽广的大自 然环境之中,是人们上山砍柴,田间劳动, 山野放牧,或行脚、小憩时,为了抒发内心 的感情或向远处的人遥递情意,对答传语而 即兴编唱成的。
秧田歌
也称“田秧歌”。主要用于插秧、耘禾、 车水等劳动中。稻农为了解除疲劳、自我调 节,便以歌寄兴,他们所唱的内容有很大的 即兴性,而曲调和衬词衬腔则是相对稳定的。 秧田歌虽然与劳动号子一样用于劳动场 合,并同样具有驱除疲劳、鼓舞精神的实际 作用,但它基本上不受劳动的强度、速度和 节奏的限制,也不需要靠歌声来统一劳动者 的动作,这是它不同于劳动号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