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肿瘤的分子靶向 治疗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王艳斌
WHO 2000年
全球新诊断癌症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1000万人 530万人 470万人
预计2020年
全球癌症生存者
全球年新发病率 发展中国家占 全球年死亡患者 发展中国家占
3000万人
1530万人 930万人(61%) 980万人 670万人(68%)
2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概念

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 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 体、抗肿瘤血管形成、自杀基因等),从分子 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 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 生物治疗模式。
靶向治疗和传统细胞毒药物对比:
靶向治疗 1 靶向性:高度特异性 高度选择性 高度亲和作用 2 非细胞毒性,副反应轻 3 疗效/毒性比高 4 个体化程度高 5 对肿瘤细胞起调 节和稳定作用 细胞毒药物 靶向性差

8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1.抗EGFR单抗: 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Erbitux爱必妥) 2.抗HER-2单抗: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Herceptin赫赛汀) 3.抗CD20单抗: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 4.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单抗: 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
2000年6月27日 2000年10月4日
伊马替尼治疗前
伊马替尼治疗后
CT 与 PET-CT 扫描比较
2000年7月3日 2000年10月5日
伊马替尼治疗前
伊马替尼治疗后
四、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IMCC225)商品名:爱必妥(德国默克)



作用机制: 针对EGF受体的IgG1单克隆抗体,两者特异性结合 后,通过对与EGF受体结合的酪氨酸激酶(TK)的抑 制作用,阻断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抑制癌细胞的增 殖,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产生 临床应用:2004年2月26日,美国FDA批准C225与CPT11联合应用于EGFR阳性、伊立替康治疗失败或耐药的 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或单药用于不能耐受 化疗的CRC,2007年C225在中国成功上市,用于治疗上 述两种疾病。 单用西妥昔单抗 伊立替康(irinotecan)/乐沙定/CF+西妥昔单抗

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使其成为世界上第1个批准 上市的VEGFR抑制剂。主要用于一线治疗晚期结直 肠癌。 200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将贝 伐单抗提高大肠癌生存率作为当年的十一个重要成 果之一。
二、索拉非尼(Sorafenib,多吉 美 )


作用机制: 靶向作用于Raf和RTKs的多激酶 抑制剂。阻断野生型和突变型 B-Raf的活性。 阻断VEGFR和PDGFR-β的活性。 适应症: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原发肝细 胞癌。
营养, 最大直径小于2mm。
Folkman,J. Tumor angiogenesis: therapeutic implication. N.Engl. J.Med. 1971. 285:1182-1186.
6
新生血管生成参与肿瘤形成生长转移的全程 新生血管生成参与肿瘤形成生长转移的全程
恶变前期
分子靶向治疗存在的问题

寻找新的特异性分子靶点
提高分子靶向药物的特异性 靶向药物合理应用 疗效评价标准 降低治疗费用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面临的挑战


如何提高现有分子靶向药物的特异性并挖掘已有的分 子靶向药物的潜能? 如何建立精确的分子靶向治疗方案,降低治疗临床费 用? 肿瘤组织一开始可能源于单一基因突变,但随着肿瘤 生长,可能带来新的基因突变。而单一靶向药物仅能 阻止一小部分肿瘤细胞增殖,最有效的方法是同时去 除多种关键的异常基因 。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鼠源性单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产生 人抗鼠抗体(HAMA)反应,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嵌 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y)的HAMA反应率较鼠源性单 3 抗低,但完全的人源抗体才是单抗药物的发展目标。 3
200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ASCO)报 告对肝功能较好的肝细胞肝癌患者单药有效率 达到40%以上
第一 个用 于 HCC 治疗 的靶 向药 物
肿瘤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三、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STI571) :商品名:格列卫,生产商:瑞士诺华

作用机制: 一种能抑制酪氨酸激酶第571号信 号传导的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bcr-abl、cKit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等 酪氨酸激酶,属小分子化合物。
细胞毒性,副反应重 疗效/毒性比低 个体化治疗较难实施 有杀伤和抑制作用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分类
按作用机制分类: 1.信号转导途径抑制剂; 2.新生血管抑制剂; 3.环氧合酶抑制剂; 4.叶酸抑制剂。 按药物特点可分为二类: 小分子化合物(smart drugs) 单克隆抗体(Mab)
肿瘤血管生成理论

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
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引起肿瘤治疗模式的变化
肿瘤部位(实体)
肿瘤组织
分子生物学
肿瘤的基因类型
• 从分子水平对疾病的重新认识 • 不断提高的诊断技术和不断积累的临床实践
• 将来的肿瘤治疗模式:以分子生物学诊断为基础的综 合性靶向治疗
各种靶向治疗药物在中国的上市时间
希罗达
格列卫 赫赛汀 Glivec 易瑞沙 Iressa
六、替吉奥:5-FU嘧啶类或其相关衍 生物 (国产:维达康)



组成:替加氟是5-Fu的前体,能在体内转化为5-Fu; 吉莫司特可抑制5-Fu的分解,增强抗肿瘤活性; 氧嗪酸钾可降低5-Fu在胃肠道的毒性反应。 由这两种生化调节剂组成的替吉奥胶囊发挥作用使 患者体内能够得到较高的5-FU血药浓度,提高了抗癌活 性同时降低了药物的消化道毒性。 治疗晚期胃癌替吉奥单药有效率达44.6%,可以作为 Ⅱ/Ⅲ期胃癌患者行D2切除术后的标准治疗 替吉奥在日本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胃癌、头颈部 癌、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和胰腺癌等7 类肿瘤疾病,已经成为日本治疗晚期胃癌的一线用药。 在中国首先获批的适应症为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 性胃癌
特罗凯
美罗华
MabThera
Xeloda
爱必妥 Tarceva
Erbitux
Hercepti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Avastin 恩度 Endostatin
消化系统常用分子靶向药物
一、Bevacizumab( 贝伐单抗) Avastin:阿瓦斯丁

Avastin是针对VEGF人工合成的一种重组人源化IgG1 型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于VEGF后能阻碍后者与内 皮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VEGF不能发挥促进血管内皮 细胞增殖以及肿瘤内血管新生的作用,从而阻断血液、 氧气和其他生长必需的营养供应 临床应用:2004年2月26日,美国FDA批准贝伐单抗
临床应用: 2002年2月,美国FDA批准伊马替 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该药是靶向治 疗最早也是最成功的范例 。

胃肠间质瘤(GIST)
指主要发生于消化管道含有梭形细胞、非普通
型上皮样细胞或含有两种细胞的间叶细胞瘤。
特点:CD117阳性 CD34阳性
胃肠间质瘤
1 2
特异的表 达c-kit
五、卡培他滨(Capecitabine,CAPE) 希罗达(Xeloda)


希罗达口服后肿瘤组织内的5-Fu的浓度明显高 于血液(100倍以上)和肌肉(2倍)水平,对 多种动物肿瘤的疗效显著高于5-Fu,与多种抗 肿瘤药物有协同作用。 希罗达主要用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还可用于 其它肿瘤。根据资料显示,用于晚期胃癌、贲 门癌也有较好的效果。
Judah Folkman 教授
1971年,提出“肿瘤的生长依赖于新生血
管生成”这一观点,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 域。 肿瘤的生长有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无 血管的缓慢生长阶段和有血管的快速增殖阶
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疗 段。 中心外科教授
大部分实体瘤可长期处于无血管的休眠 ( dormant )状态, 肿瘤细胞依靠被动扩散获得
(肿瘤无血管) (肿瘤无血管) (肿瘤无血管) (肿瘤无血管)
恶性肿瘤
(血管新生开始) (血管新生开始) (血管新生开始)
肿瘤生长
血管侵袭
微转移处于 休眠状态
(远道种植) (远道种植)
明显的转移
(再次形成新生血管)
(肿瘤形成血管) (肿瘤形成血管) (肿瘤细胞进入血管内) (肿瘤形成血管) (肿瘤形成血管) (肿瘤细胞进入血管内)
(二)治疗模式的确定常用模式举例
分子靶向+免疫治疗
分子靶向+内分泌治疗 分子靶向+中医药治疗
分子靶向+放疗
分子靶向+化疗
(三)疗效的评价




化学治疗:追求肿瘤缩小和生存率的提高,以WHO实 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为核心的肿瘤疗效评价体系存在着明 显的局限性。 靶向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目标 可能是长期带瘤存活。 影像学评价:通过18FDG-PET-CT、CT、MRI等检查 方法评价疗效。 近几年微观评价疗效:检测癌变分子异常、细胞生长动 力学、血管生长因子、肿瘤细胞标记物、基因的改变。 应以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为金标准,不 断调整和探索更合理的疗效评价体系。
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或者其他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静脉输注开始几分钟。尤其于首次 输液时发生率较高 手足皮肤反应:麻木感、烧灼感、红斑、肿胀、 皮肤变硬、起茧、起疱、发干、脱屑或皲裂等, 在手足的受力区往往症状更严重 腹泻 高血压: ≥160/100mmHg和/或出现相应症状 需要治疗
总之,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 免疫学等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靶点及靶向药物的出现,必将大大 提高肿瘤的治疗疗效及肿瘤患者的 生活质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分 子靶向药物和生物化疗在肿瘤的治 疗中将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新生血管生成在肿瘤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所扮演的角色
Adapted from Poon RT, et al. J Clin Oncol 2001;19:1207–25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理是在癌细胞膜外与 生长因子竞争结合受体,阻断信号传递过 程,从而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优点是选择性“杀灭”,对正常体细胞几 乎没有伤害,从而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 长和扩散,并大幅度降低毒副作用。
3
超过30% 是恶性的 (即转移 性或浸润 性)
4
对常规化 疗和放疗 抗拒
5
能手术切 除的病人 占很小一 部分
特 点
占胃肠道 肿瘤10%
STI571 produced response rates of 60% PR and 20% SD > 6 mos in
metastatic GIST.
CT 扫描结果:肿瘤体积缩小
肿瘤分子靶向诊疗的基本程序
(一)治疗靶点的确定

手术活检、穿刺活检、脱落细胞学取材 常规病理 免疫组化 基因分型(Southern、PCR、ELISH、FISH、CISH) 确定组织分子病理标志




部分消化系统肿瘤相关的组织分子病理标 志

GIST: CD117、Ki67、CD34等 、 胃肠腺癌: EGFR、Her2/neu、VEGF、 CEA、 ER、PR等
肿瘤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


1. 肿瘤细胞分泌促进细胞增生的特异性分子---生长因子(GF) 2.肿瘤细胞通过细胞膜表面生长因子选择结合 的特异性蛋白----生长因子受体(GFR)的异常过 度表达而获得自主性及失调性增生的能力。 两种过程均触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最终导致癌细胞增殖,诱导血管形成及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